浅析CRRT在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患者救治中的临床研究论文_刘祯祥

(麻城市人民医院 湖北麻城 438300)

【摘要】目的:讨论采用CRRT治疗在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4年1月至2016年的6月期间选取笔者医院进行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治疗的60例患者,按照自愿分组的原则,进行分组实验,其中实验组进行CRRT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结果,及治疗后两组在1个月内的生存率。结果:治疗前两组生命指标与生化指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在白细胞计数、尿素氮、血肌酐以及尿量值上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但在平均动脉压、血红蛋白、白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血压值上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治疗1个月内的生存率,实验组生存率为46.7%,对照组生存率为2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RT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命指标及生化指标,并对1个月内的生存率有显著的效果,是目前治疗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CRRT;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临床研究

脓毒血症(pyemia)是指恶性炎症反应在全身表现的一种状态[1],反复的刺激使机体产生大量促炎性介质以及抗炎性因子两种介质的交替出现,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如反复发作的寒战、弛张热、贫血、压痛等[2]。据研究调查发现[3],脓毒血症的病因多是由各部位的感染所致,并且感染的脓毒血症患者常合并发生急性肾损伤,其死亡率要比一般的脓毒血症患者死亡率高,且治疗起来比较复杂。为了进一步了解目前临床在治疗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最有效方法,本次研究对CRRT治疗方式进行了深入讨论,主要研究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实验时间选取在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来笔者医院院进行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治疗的60例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有30例患者,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都在28-60周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7.3±13.6)岁。对照组有患者30例,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3例,年龄都在25-65周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3.3±14.7)岁。根据AKI临床分期对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进行分级,实验组9例NI级,12例NII级,9例NIII级;对照组11例NI级,13例NII级,6例NIII级,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选取标准[4]:(1)所选的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已经确诊为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2)所有患者除患有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外,并无其他严重疾病及并发症在发生(如心衰、心律失常等)。(3)本次实验的目的和方法均经过所有患者的知情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实验组:患者进行CRRT治疗,深静脉置管,采用床旁治疗仪器(德国贝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机),其中20例患者进行静脉临时管、10例患者急性颈内静脉临时管,注入置换液的方式为前稀释,剂量在25-35ml/kg/h之间,调节血流量为100-300ml/min,应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用量根据患者出凝血情况确定,经一段时间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后改为普通透析治疗。治疗停止的标准为患者多尿期肌酐水平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

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如吸氧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抗休克治疗等,本次研究不做详细赘述。

1.3效果评价:观察两组生命指标与生化指标差异,并对治疗1个月内的生存率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数据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设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与生化指标的变化:治疗前两组生命指标与生化指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在白细胞计数、尿素氮、血肌酐以及尿量值上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但在平均动脉压、血红蛋白、白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血压值上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2.2两组生存率:两组比较治疗1个月内的生存率,实验组生存率为46.7%(14例),对照组生存率为26.7%(8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CRRT也称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5],是目前临床上对于急性肾损伤及MODS等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肾脏是机体代谢的重要器官[6],当机体出现急性肾衰竭时,难以进行正常的功能运转,为维持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需在体外建立血管通路,通过体外循环代谢废物、净化血液,维持机体各项正常的生命活动。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的患者,病情较重,普通透析难以耐受,对于血液中的水分和溶质的清除效果往往较差,而本研究中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是指治疗持续进行,时间为24h,该治疗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对大分子的清除效果好。是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并应用的一项新技术。

参考文献:

[1] 田金飞,汤彦.脓毒血症研究进展[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2,18(1):14-16.

[2] 胡大军,柳永兵.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尿脓毒血症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2,37(4):373-375.

[3] 严洁,臧芝栋.sTREM-1和NGAL对脓毒血症并发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的预测价值[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3,29(6):423-428.

[4] 姚远,王伟,周毅等.血清降钙素原与 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检测诊断尿源性脓毒血症的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0):4659-4661.

[5] 林钦汉,张明,陈军等.早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的治疗意义[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4,(1):46-49.

[6] 丁玉芹,缪熙音,李轫晨等.成人正常肾脏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6,32(4):558-561.

论文作者:刘祯祥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杂志》2016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

标签:;  ;  ;  ;  ;  ;  ;  ;  

浅析CRRT在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患者救治中的临床研究论文_刘祯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