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党内民主防范风险研究_民主制度论文

发展党内民主防范风险研究_民主制度论文

关于发展党内民主防范风险问题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内民主论文,风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138(2009)04-005105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社会主义愈发展,党也就愈发展,党内民主也就愈发展。但党内民主的发展,必须着力于稳定有序的发展。在党内民主建设进程中,如何走出一条稳定有序发展的道路,以使党内民主能够顺畅、妥适,而不至于发生波折、风险,是当代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发展党内民主必须具有风险防范的认识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党开始了执政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发展党内民主,成为执政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任务。然而,由于我们党开展党内民主的经验不足,所处的国内国际环境又比较复杂,所以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和障碍。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发展党内民主、推进党内民主建设难免存在风险,甚至是一定的危险。为此,党中央一再要求我们“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1]

1.开展党内民主必然面临风险

20世纪80、90年代,由于戈尔巴乔夫在苏联共产党内盲目推行民主化,最终陷入了政治困境,导致了苏共亡党的严重事件。戈尔巴乔夫关于发展民主的指导思想是根本错误的。首先,戈尔巴乔夫打着“民主化”、“公开性”、“多元化”的旗号,主张思想多元化,否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允许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言论大肆泛滥。在党的指导思想混乱的情况下开展党内民主,必然导致社会秩序和党内局面的失控。其次,戈尔巴乔夫在主张思想多元化的同时,盲目引进了西方国家的多党制、议会制和总统制,破坏了共产党领导的格局和原有政治结构。1990年8月,苏联有非正式组织约9万个,其中政党500个、全国性政党20个。在多党制下,在共产党不再是政治生活领导者的情况下,此时开展民主建设无疑是火上浇油,势必引起政局混乱,促使政治危机加深,最终导致了苏共的覆亡。

开展党内民主,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同样面临难题。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7415.3万名党员,366.3万个基层党组织的大党。[2]不可否认,由于长期以来党内民主比较欠缺,现在致力于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很容易发生事与愿违、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极易酿成风险和动荡。因此,党内民主与引发风险存在着内在关联关系。那种以为只要开展了党内民主就“万事大吉”的麻痹松懈思想千万要不得。因此,我们党在开展党内民主进程中必须加强防范党内民主风险的认识,使风险防范问题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

2.党内民主面临的风险可以防范

肯定发展党内民主存在风险,不是从此畏葸不前,为不开展党内民主找到口实,而是要使全党同志注意到风险是可认识、可预测的,也是可防范的。我们只有通过实行党内民主,才能克服和战胜风险。相反,如果不开展党内民主,势必致使矛盾累积,斗争激化,届时风险迭出,会酿成更大的危机风暴,而这样的风险和危机则是难以克服和化解的。

既然在党内民主建设实践中客观存在风险,这就要求我们不应躲避现实,更要防止在出现风险后仓促上阵、被动应对。我们党要直面现实、迎接挑战,主动探索民主执政的理论,深刻认识党内民主建设中的风险问题,这样才能及时、有效地化解风险,使党内民主得以不断健康的、顺利的发展。

3.增强党内民主的风险管理意识

防范党内民主风险,关键是增强全党的风险管理意识。风险管理意识,也叫危机管理意识,一般是指对来自外部的和内部的某些有可能威胁自身生存的事物和状况的认识或反应,因此,风险管理意识或危机管理意识就是未雨绸缪、提前防范规避的意识。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面临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风险,危机日益增加,频繁出现了公司企业风险、安全卫生风险、政府危机、政党危机等公共事件和公共危机。这些频繁出现的危机,提醒人们不应被动地等待危机的发生,而应具有危机意识,主动地去应对危机问题。适应着认识和处理风险、危机的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及时推出了风险管理或危机管理的新学科。

运用危机管理理论,实行对党内民主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下述基本内容和要求:(1)党内民主风险管理分为两大部分:一是风险发生前的预测、预防管理,二是风险发生后的应急、善后管理;(2)风险管理者对风险情境要防患于未然,尽力防止风险的发生;(3)风险管理者要未雨绸缪,在风险发生之前就做出应对和恢复的计划,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其冲击;(4)在风险情境出现时,风险管理者要及时出击,尽可能地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5)当风险威胁紧逼、冲击在即,风险管理者不可忽视任何方面,迅速地予以处置,并将风险产生的不利影响最小化;(6)风险过后,风险管理者对恢复和重建进行管理。

增强党内民主风险意识,必须用上述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教育和要求、武装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同志,并努力做到党内的风险管理能够在偶然性中发现必然性,在风险中发现有利因素,把握风险发生的规律性,掌握处理风险的方法与艺术,尽力避免风险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并且能够缓解矛盾,变害为利,推动党内民主朝着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当前推进党内民主建设面临的主要风险

从党所处的时代条件、社会条件,从国内外环境以及政治思潮发展变化的趋势看,当前在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进程中,将发生种种可能的风险:

1.国际环境对党内民主的风险影响

西方反共势力从来没有放松过对社会主义国家和执政的共产党的和平演变计划。当前,国际环境对党内民主建设的风险影响是多方面、多途径的。主要的危险还是来自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这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1)极力否定共产党的民主性质和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2)极力歪曲列宁主义、斯大林主义为专制主义,公然要求予以放弃,认为如以这样的思想指导不可能实行党内民主制和开展党内民主;(3)极力鼓吹西方政治文化的进步性,把多党制和西方民主政体说成是真正的民主;(4)极力鼓吹共产党实行民主转型,认为民主转型就是要转向社会民主党;(5)极力鼓吹激进改革,把改革的实质规定为“言论自由、多党制和自上而下的选举和竞选”。

必须看到,在互联网时代,西方媒体占有优势,这些言论得到广泛传播,在党内党外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受西方的影响,在一些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眼中,把西方式的民主看得比什么都好,甚至要求按西方的路径改革。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分清是非,防范和消除西方的影响。

2.国内环境对党内民主的风险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上推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文化上在“主旋律、多样化”方针指导下文化事业得以繁荣发展,社会结构上既保有原来的阶级阶层,又出现了众多新阶层,形成丰富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这些都对发展执政党的党内民主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同时也蕴含着一定的风险影响。当前,国内环境对党内民主建设的风险影响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1)对党的信任度不高,认为党没有实行民主的决心和诚意,“雷声大、雨点小”;(2)对党现有所采取的发展民主的做法不满意,要求党立即、快速地推进党内民主;(3)对党的干部尤其是高层的腐败行为深恶痛绝,认为党内根本没有民主和监督,无力解决腐败问题;(4)认为党没有代表工农的利益,搞党内民主只是对新阶层入党人士(如私营企业主阶层)有好处,代表了他们的利益诉求;(5)对共产党依靠自己的力量实行民主持怀疑态度,倾向于搞多党制,认为在一党制下不可能实行民主。

这些政治思潮和社会动向对于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可能酿成风险,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1)对共产党开展党内民主持怀疑态度,直至否定共产党的领导;(2)对党内民主散发不满情绪,意图刺激激进改革,造成政局动荡。

3.政党自身环境对党内民主的风险影响

能否在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进程中避免风险、防范风险,归根到底取决于执政党自身的状况和抗风险的能力。当前党内环境对党内民主建设的风险影响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1)党内民主怎么搞,全党经验普遍不足;(2)目前党还缺乏开展党内民主的健全的、完善的规章制度;(3)党的各级干部对民主理论、民主内容、民主方式普遍认识不足,比较缺乏开展党内民主的能力,缺乏民主知识和训练;(4)一些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党的群众基础比较薄弱;(5)广大党员对民主权利和责任的认识不足,缺乏普遍的民主教育,往往因准备不足而显得不切实际,因要求太高而显得偏于理想化,期盼着一步到位、毕其功于一役。

4.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可能发生的风险

综合以上国际、国内、政党自身三大环境对党内民主建设形成风险影响的诸因素,未来我们能够预见到的风险可能有下述方面:(1)党内民主要求实行党内言论开放,势必出现思想理论、纲领路线和重大政治决策方面的分歧,如若各持己见、无法统一则容易造成党的思想危机;(2)党内民主要求实行各级干部的民主选举,少数人违规进行贿选,导致对选举的不满和对选举结果的讼争,容易造成选举冲突;(3)实行党内民主,容易助长派别的出现和宗派活动。毛泽东指出:“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3]说明了党内派别的客观存在性。实行党内民主后较易引发派别斗争,派别斗争会造成组织危机,甚至于分裂;(4)实行党内民主,如果在发展的策略和程度上,对时段、地方、层级、党的干部和群众的实际水平与能力等情况不加区分,一味激进地推进党内民主,可能造成全党的混乱和失控,危及党的领导权;(5)由于执政党的混乱,进一步引发全国的政局混乱,从而造成对党的执政、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安全的冲击和危害。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给党内民主风险下一个定义。党内民主风险,是指在党内民主建设的进程中,某些个人或组织蓄意违背和破坏党内民主制度的规定,利用开展党内民主的方式方法进行种种不正当的活动,以至于在党的指导思想或政治观点上出现严重对立而无法统一,在组织和干部人事上出现破坏团结、拉帮结派闹分裂、使用非法手段清除异己等情况。党内民主发生风险最严重的结果是,使党丧失了凝聚力和战斗力,导致党被解体、走向覆亡,国家与社会也随之出现动乱。

三、防范党内民主风险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

针对党内民主建设中存在的风险,当前急需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解决下述问题:

1.正确实行党内言论开放

实行党内民主,必须赋予党员知情权、言论权。党员拥有知情权、言论权,无疑要求党务公开和言论开放。恩格斯明确指出:“怎么能逃避批评,禁止争论呢?难道我们要求别人给自己以言论自由,仅仅是为了在我们自己队伍中又消灭言论自由吗?”[4]这说明,共产党人向不民主的社会争取言论自由,就是为了在自己内部实行言论自由。过去,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党内的民主氛围不足,言论自由成了禁区,造成党内言论自由的缺失。现在,随着党内民主的发展,必须实行党内言论自由,但很多人又不清楚党内言论自由为何物,这就迫切需要从理论上加以澄清。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一贯主张,党内言论开放,即是任何一个党员和组织在党的范围内如党的会议、党的刊物、党的组织生活等场合所拥有的言论权。党内言论开放是指:(1)可以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纲领、制度、措施等,提出建议或批评,但不容许把自己的意见、主张和观点强加于他人,强迫全党接受;(2)可以对党的领导人提出工作的建议或者批评,甚至是指责,但不容许进行人身攻击,任意诋毁污蔑;(3)党内言论开放也有一定的约束限制:不能公开反对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反对党和国家根本的政治制度,禁止公开煽动分裂党和解散党的言论。党内言论开放既是宽松的,又是严格的。只要正确地把握了这些关于党内言论开放的规定,就会有力地防范因党内言论开放而发生的风险,可以通过争论和民主集中制的方式达到思想的统一。正确把握和实行党内言论开放,将有利于我们党探索真理、追求真理,凝聚党心、团结一致,发现不足、不断改进。

至于在党内言论开放的情况下会出现不同的思想派别,则完全属正常的情况。改革开放30年来,众所周知,我们党内确实存在着“左派”和“新左派”这样的言论及其思想派别,党中央并没有明文予以禁止、取缔。允许思想派别在党内开研讨会、发表言论、撰写文章,反而会促进党内的民主气氛,活跃党的生活。当然,思想派别如果存在着向组织派别演变的可能性,要予以关注。组织派别的主要特征是,为了形成派别而有明确的纲领表达、纪律约束和实际行为表现。这样的组织派别从某种利益出发,可以不讲真理,不讲原则,不顾党的大局,只服从派别领袖人物的意志和本派别的利益,因此,也可以把组织派别称为宗派。一旦出现组织派别,则应坚决取缔。

2.正确开展党内直接选举

实行党内民主,就必须赋予党员选举权。选举的基本形式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两种。党的十七大报告已经明确指出,“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的范围”,规定了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必须实行直接选举。以往,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选举,多采用上级党组织经一定组织考察程序,形成候选人名单,然后交由党员划票的方式。这样的选举,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走过场的选举。现在,要求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也会碰到一系列的新问题,如:怎样改进候选人的提名方式?候选人能不能进行竞选活动?候选人能不能主动寻求选举人的支持?怎样确定选举中的贿选行为?

解决上述问题,正确开展党内直选,必须采取以下改革措施:(1)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候选人的提名,应有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方式。建立组织提名与党员或代表联名相结合的提名制度。如果候选人提名过多,可以进行一轮甚至多轮的预选或初选,直至形成合适的候选人名单;(2)改进候选人介绍方式,实行竞选。候选人的介绍有组织介绍和自我介绍两种方式。“组织介绍”方式,由党组织进行人事安排的说明,对候选人的文化程度、知识水平、政治履历、道德操守、以往政绩等方面,进行详细、准确、适当的介绍和宣传;“自我介绍”方式,可允许候选人开展竞选活动,即通过举行竞选演说,发放书面材料(包含竞选纲领等),接受质询与提问,增进候选人与选举人之间的相互了解,使党员或党员代表对候选人的参选目的、动机、施政纲领有充分的了解;(3)在竞选中防止和打击贿选。什么是贿选?贿选就是以钱买票,即“黑金政治”。以钱买票有两种方式,一是选举人违反规定给钱于候选人,即投资候选人,买候选人的“票”,希望候选人当选后,回报自己,这种情况多发生于西方国家;二是候选人给钱于选举人,买选举人的“票”,以便于自己当选,这种情况现在多发生在我国农村村民委员会的选举中。农村村民委员会选举中容易发生贿选,是由于村庄地小人寡,候选人对村民的“买票”能够顾及过来,一旦选举在更大的区域进行,例如在乡镇、县(市)这样的区域,选民量大大增加了,候选人不可能顾及过来,这类“买票”现象便会无疾而终。但不管怎样,贿选总是非法的,必须予以打击,发现一起,处理一起。需要指出的是,对待贿选事件一定要慎重,不能听任随意指控而查办,要有事实证据,要经过法律审理认定。

3.保证重大事项实行民主决策

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对于防范党内民主风险,起着关键的作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事实表明,有时候党内民主风险就是由“一把手”制造出来的。在我们党,某种程度上也存在着党组织重大事项由少数人决策,甚至是“一把手”拍板的现象。因此,在推进党内民主进程中,必须加强对党的主要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有效监督,坚决贯彻党的重大事项由集体讨论决定,实行民主决策。

党务可分为常规事务和重大事项两种。常规事务是指那些经常重复出现的、性质非常相近的例行性事情;重大事项是指那些具有全局性、方向性和原则性等特点的需要决策的事情。一般来说,党内的常规事务,可由党组织有关部门的领导、工作人员直接照章办事,事后通报大家即可。而涉及党内的重大事务,不但必须由领导班子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讨论决定,而且必须事先征求全体党员的意见,进行民主讨论。今后,进行党内重大决策时应征求党员的意见,并进行讨论。在征求意见和民主讨论时,要把需要征求意见和讨论的决策内容,提前告知给征求意见和参与决策的党员群众,给他们以充分的时间。要合理确定征求意见和讨论的对象,扩大征求意见和参与讨论的范围,解决面偏窄、人数偏少的问题。在形式上,可采取调查研究、座谈讨论、交流协商、专家咨询、个别谈话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和收集各方面对重大决策的意见、建议,使经过民主讨论的合理意见能够成为决策时应考虑和吸纳的重要因素。

4.发展党内民主要采取渐进策略

党内民主客观上分为高层民主、中层民主、基层民主。既然存在三个层次,开展党内民主的次序步骤就要区别对待,合理安排,各个层次上的党内民主在什么时候、搞到什么程度、搞那些内容,都需通盘考虑。一定要循序渐进,切忌大呼隆,一刀切。如果发展党内民主的次序、步骤不正确、不合理,奉行激进主义路线,势必引起内乱,风险防范也就无从谈起。

从目前情况看,发展党内民主,必须上下齐动、相互配合。但是,上下齐动有一个侧重点,从发扬党内民主的路径上看,也有一个是自上而下抑或从下至上的选择问题和采用何种步骤更为合适的问题。从中国现有情况看,由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就国情而言,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是不争的事实,如果一味地自上而下推进党内民主,各方面的条件都还不成熟。如果先从基层起步,加快发展和扩大基层党内民主,有了基层党内民主的牢固根基后,徐图进展,逐级而上,渐次推进至中、高层,应该说这样的发展战略会更稳妥、更有效些。为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把“发展基层民主”作为“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基层民主包括基层人民民主和基层党内民主两大部分,其中基层党内民主尤其重要,因为作为执政党的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起着带动、示范的作用,中国共产党要以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来推动并实现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来推动并实现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如果执政党的基层党内民主没有搞好,人们就会怀疑执政党对发展民主的诚意和能力。显然,在基层党组织尽快发展和落实已经建立起来的党内民主制度,也就必然构成今后党内民主发展的重点。应把基层党内民主作为重点,先行一步,取得经验,逐步上移,达至中高层。

5.尽快健全完善党内民主制度

推进党内民主若发生风险,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党内民主制度的不健全和不完善。1980年,邓小平在认真总结党和国家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后认为:“不是说个人没有责任,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5]他认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6]因为党内民主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有机可乘,于是有人就会钻制度缺漏的空子;由于无章可循,导致矛盾斗争无序化,势必发展为风险。

目前,我们党的状况恰恰是各项党内民主制度还有很多缺漏,还没有真正达到可操作的程度。应该说,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努力,我们党现在建立的党内民主制度已经不少了,已经形成了关于党内民主生活、党的干部管理和权力制约监督的三大制度体系。现在的问题是,所建立的民主制度太原则化了,缺乏必要的程序、细节规定等操作性的规范,因而无法得到实际的应用。由于党内民主制度大多是比较宏观、抽象的,如果真正使其能够得到贯彻落实,就需要对这些制度进行详细的细则规定,使其臻至完善。

在党内民主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的情况下,如果发生争执,很难判断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这样,党内民主风险就难以避免,且发生了还不以为然,不知道怎样处理。因此,要在推进党内民主进程中防范风险,当务之急就是要健全、完善党内民主的各项制度。党内民主的各项制度健全了,倘若有人公然违反党内民主、制造事端,就会得到相关制度的有力监督和及时处置,就不至于使党内民主变质,从而导致风险的发生。

四、构建党内民主风险防范机制

在党内民主建设进程中如何有效地防范风险?最好的方法就是全面构建党内民主建设进程中的风险防范机制。各级党组织要重视党内民主风险防范工作,要加强对党内民主风险防范机制的建设和领导力度。

何谓机制?一般而言,机制作为一个运行操作系统,其结构主要是由运行的主体、机构,运行操作所应遵循的规制与程序所组成。党内民主建设过程中风险防范机制的结构也是这样,主要由党内民主风险防范主体、风险防范机构、风险防范制度、风险防范程序四个要件组成,四个要件协调运转,才能形成党内民主风险防范的良性机制。机制是一个体系,要把党内民主风险防范机制的体系建设好,就要做到:

1.明确党内民主风险防范主体

从理论上讲,党内民主要求党员成为党的主体,能够决定党的权力的形成和能够监控党的权力的运用。因此,党内民主通常采取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相结合的方法,党员通过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选出自己的代表、干部,由他们组成一定的组织机构,行使党的权力;同时,党的权力的行使也能受到有效的监督。这样,党内民主的主体就是党员、党的干部、党的一般组织和负有专门功能的监督机构。党内民主的主体必然是多元的,不应是局限于某些机构和少数人,成为某些机构和少数人的职责和权利。

明确了党内民主的主体,也就明确了党内民主风险防范的主体,必须把这四个主体建设好:(1)党员。作为党的普通成员,每一位党员同志必须清楚地明确防范党内民主风险的权利和义务,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必须对党员进行全面的教育和训练;(2)党的干部。党的干部在党内民主风险防范中比一般党员的责任更重,必须提出更高的要求;(3)党的各级组织。党的各级组织是民主风险防范的指挥部,必须把党的各级组织建设成为防范风险的强有力的力量。

2.建立党内民主风险防范专门机构

承担风险防范和应对的专门机构,是党内民主风险应急机构。为了有效地进行党内民主风险防范,必须建立党内民主风险应急机构。党内民主风险应急机构至少包括以下专门化系统:(1)风险信息情报系统。信息情报是预测风险的依据。对于风险防范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信息情报系统的职能是经常地搜集、整理、筛选、加工和贮存社会经济与政治生活各个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的信息资料,以保证咨询、决策部门有大量、充足、准确、全面的信息、情报和资料可资运用;(2)风险防范参谋咨询系统。参谋咨询系统是风险防范的思想库、智囊团,其职能是对风险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提出风险防范根据,制定风险防范方案,以备风险决策中枢系统选择;(3)风险防范决策系统。风险防范决策系统是风险防范组织机构的核心和灵魂。它的主要任务是提出关于风险防范决策的问题,对各种应急方案进行讨论和分析,并最后选定风险防范和危机应急处理的方案。

3.建立党内民主防范风险的相关制度和程序

防范风险要建立相应的制度规定,主要包括三大项:(1)关于风险防范的党情民意反映制度。这一制度要求开拓多种渠道,倾听党心民意呼声,从中吸取智慧,使风险防范具有广泛的民主性,建立在深厚扎实的群众基础之上;(2)关于风险防范的调研报告制度。要建立党情民意调查网络,通过观察社会舆论、定期进行党情民意测验、社情形势综合分析等,主动采集和深入了解、掌握党情民意,定期提出调研报告,以此发出风险认识的第一信号;(3)关于风险防范失误责任追究制度。这一制度将大大增强风险防范主体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要坚决实行“谁失误、谁负责”的原则,建立风险防范的责任考核、评议、警示、奖罚等具体制度。

从一定意义说,风险防范就是按程序防范。风险防范需要程序,而且要求程序规范化。风险防范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环节的程序:(1)发现问题、确定防范环节的程序;(2)预测分析、充分论证环节的程序;(3)综合评价、方案选优环节的程序;(4)实施反馈、修正完善环节的程序。搞好这四个环节,就能有效地防范风险。

标签:;  ;  ;  ;  

发展党内民主防范风险研究_民主制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