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论文_宿庆伟

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论文_宿庆伟

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 山东 济南市 250014

摘要:我国是一个幅员非常辽阔的国家,在我国各种地质环境都可以找到,也正因为此我国每年都会发生许多不同程度和类型的地质灾害,对于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发展、经济的腾飞都是一个很大的破坏。一般来说容易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为采空塌陷和岩溶塌陷,断裂附近体现为地裂缝。软土地基变形、地面沉降以及砂土液化是主要的外在形式。山区一般多发滑坡、泥石流以及崩塌等灾害,但是这些灾害发生的频率较低。据相关地质勘查显示,地质灾害与水文条件都有着很强的联系,对于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分析,将水文地质对于地质灾害的影响进行分析,可以有效的防范地质灾害。

关键词:水文地质;因素;地质灾害;影响

地质灾害,对人们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和不可挽回的损失,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和与水文地质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深入研究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是意义重大的一项工作,有利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应结合社会主义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对地质灾害设计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对策,是非常有必要的。

1水文地质简述

水文地质是现今我国高校地质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其主要就是指在自然生态环境中,地下水出现的不规则运动状态。该研究主要是为了为工程建设提供良好数据支撑,防止在工程施工中出现不利影响。另外,水利地质的研究还是地质灾害产生的重要因素,只有有效的制定防止规划才能在满足国家的发展基本要求,同事降低地质灾害的产生。

2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作为一种自然地理现象,水文地质对于地质灾害的形成、发展以及危害都有着密切关系,根据相关勘查记录显示,一般在熔岩塌陷、地面沉降、砂土液化等情况水文地质引起的灾害较为集中。

2.1地面沉降

引起地面沉降的原因有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前者有构造活动引起的沉降、软弱土层形成的沉降、以及地震活动、海平面上升等;后者有过量开采深层地下水、地下热水及开采油气资源均可引起地面沉降。地面沉降伴随着地下水的开采而产生,地面沉降的速率和发展趋势随着地下水位的变化而变化;地面沉降漏斗与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基本一致,引起地面沉降的层位与各含水组的开采量相对应。因此,超量开采地下水是引起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

2.2砂土液化

砂土液化也是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结果,对于砂土液化来说,在饱水细砂土和疏松粉在临界发生地震的作用力下,瞬间破坏,急剧产生的液态流动现象。实际上,饱和砂土一旦受到振动,基本上都趋于密实,随后使孔隙水压骤增,然后在不停息振荷载的作用下,孔隙水压不断累积而使土粒悬浮起来,最终接近液体。据了解,根据不尽相同的地质条件,砂土也会产生不同的液化结果,同样会不同程度地破坏地质结构。比如,在沉积颗粒比较粗的地段,大大增加了液化土层的孔隙水压力,使其超过盖层的强度,然后地下水可以携带砂粒冲破盖层而喷出地表,即这样就出现了喷水冒砂的地质灾害现象。

2.3地基变形

软土地基是现代建筑施工或地质开发的常见问题,这种土体结构本身就缺乏稳定性,受到地下水运动影响后更加不牢固。通常软土层具有诸多有害特性,这使得水文地质对软土地基变形的不利影响更大。软土具有触变特性,当原状土受到振动以后,破坏了结构连接,降低了土的强度后很快地使土变成稀释状态。同时,在加载初期,地基中常出现较高的孔隙水压力,影响地基的强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软土除排水固结引起变形外,土体在剪应力作用下会发生缓慢而长期的剪切变形。

2.4熔岩塌陷

岩溶塌陷具有特定的形成条件,首先溶洞是开口型的,并且具有溶系的碳酸盐岩,上层有一定厚度的松散覆盖,在此基础上还有易于改变的地下水动力条件,对于地下水运动的均衡性形成破坏效果。一般来说水文地质对于熔岩塌陷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水流冲刷力巨大,对于溶洞底层结构造成破坏,导致其牢固性受损,上体抵抗力减弱后进而形成塌陷。熔岩塌陷一般发生于陡河断裂地带,这些地带的第四系沉积厚度较小,基岩埋深较浅,并且受到构造力场的反复作用,因此容易导致熔岩塌陷。

3地质灾害的防御策略

3.1合理开发利用水源

我国的淡水资源正在逐渐减少,变得十分短缺,但是由于开发难度较大,我国地下水资源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逐渐呈现出饱和的状态。一旦地下水资源储量过大,就会对地质的结构产生影响,内部结构如果受到破坏,就容易出现大面积的地质灾害,给国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必须要加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具体措施上,可以利用地下水进行农作物、植被的灌溉,还可以利用地下水进行车辆清洗、地面清洗等等,这样可以减轻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形势,还可以提升水文地质的特性,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也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3.2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性估制度

地质灾害高发地区正在进行的工程应当建立起相应的地质灾害危险系数评估系统,并且要将系统所得的灾害评估结果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的组成部分;在相应的审核流程中,严格规范,不得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在编制地质灾害频发区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及集镇的规划时,应对所在规划区的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重要的项目工程建设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估报告中所提及的种种防治措施,项目所在单位定要认真分析并采纳,还要组织实施并规定的值班查询制度,以严谨的工作状态完成地质灾害。并且要求国土资源的相应部门高质量完成汛期期间的灾害防治督察任务,确保相关的地质灾害防治信息迅速传达。

3.3加强实时监测措施

实时监测的措施,需要强化地下水的水质监测﹑控制和研究。具体地讲,地质工作人员一定要准确无误地确定污染源,掌握地下水污染情况和污染的整个范围,并要看清地下水应用的发展趋势,在地下水中建立监测预报系统,这样就可以及时掌握地下水的水质状况,并且以此为依据,科学合理地预测﹑调整﹑规划﹑管理和预防,最终达到防治地下水污染的目的。对于地质灾害的高发地区,我们需要在24h内设置监测系统,工作人员遇到检测异常信号时,需要及时通知相关地质部门的工作人员,以便专门负责人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如果存在下雨的季节,工程作业人员更要加强监控地下水的流量,防止地下水流量超标,发现超标现象,应当采取相应措施迅速改变水流流量和方向,避免地下水运动破坏地质。最后,对于山区地方来讲,这些都是地质灾害活跃地带,政府必须加强山区抗灾指导工作,引导当地居民提前做好防范,并在山区不断推行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工作。

结束语

水文地质异常总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地质灾害,不管是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是人民生活的正常进行,或者是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都会受到影响,其破坏力也是不堪设想的。所以,我们首先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清楚地认识地下水运动对地质灾害造成的不同影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可以为相关部门制定防治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此外,合理地解决水文地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可以保证现代化城市交通建设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何学中.水文地质异常现象对地质灾害的具体影响分析[J].中国地质勘测,2014.

[2]曲效健.浅析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J].科技信息,2015.

[3]胡婧,张浩.水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思路与基本方法[J].河南科技,2014.

论文作者:宿庆伟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3

标签:;  ;  ;  ;  ;  ;  ;  ;  

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论文_宿庆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