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锐器伤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论文_杨丽华

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锐器伤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论文_杨丽华

杨丽华

(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人民医院;云南普洱654800)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干预效果,提出预防对策;方法:对医院手术室在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护理人员发生锐器伤的发生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在2018年1-12月给予护理干预的病例作为观察组,将2017年1-12月实施常规护理的病例作为对照组,对期间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两年中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锐器伤14例,其中,观察组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5例,占28.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2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进一步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规范了护理行为,并很好的应用于护理工作中,明显降低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率,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保证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手术室锐器伤 护理干预效果

锐器伤对手术室护士造成的危害主要有躯体危害和心理危害。躯体危害表现为锐器伤后导致当事人局部皮肤红肿疼痛,其中针刺伤是造成护士执业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手术室的医护人员常常与手术缝针、刀剪、注射器等锐利器械接触,极易发生各种伤害。据报道,全世界每年约有300万医护人员意外被针刺伤,另有报道称[1],有20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可通过针刺伤传染,导致其当事人及家人饱受心理煎熬,产生较大的心里压力,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如何避免该职业暴露是医护人员不断探讨的课题。笔者对两年来发生锐器伤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预防对策并加以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医院手术室在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护理人员共发生14例锐器伤不良事件,其中,2017年发生9例,2018年5例。实习同学2例,在职护士12例;年龄最大43岁,最小23岁,平均27.5岁。

 1.2 锐器致伤原因 手术室锐器损伤一般为手术中锐器传递、术后清洁仪器的过程中,主要包括:(1)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不足,过于疏忽和大意;(2)医护人员对于锐器的使用技能不足;(3)术前检查和调整针头时不小心被刺伤;(4)针帽不完整针头外露或者打开针帽用力过度;(5)一手拔针时另外一只手忙于快速止血不慎刺伤;(6)清洁锐器未注意刀锋、针头;(7)手术中传递仪器操作不规范;(8)手术医师进针时护士用手拿纱布违规止血被刺伤;(9)手术中医护人员摆放锐器不规范;(10)抢救危重病人时慌乱抓器械不慎受伤等; 

1.3 护理干预及预防

 (1)建立医院锐器损伤防范和操作流程,并严格执行;(2)加强培训学习,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规范操作,并定期进行考核,对于考核不及格的人员,暂时禁止其进入手术室操作,尽量避免因操作技能不熟练造成的锐器损伤; (3)加强防范意识:加强锐器损伤知识的普及和处理方法的培训,使其认识的锐器伤的危害,及时上报的作用,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谎报和不报的情况发生,消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感染事件的发生;(4)规范医用垃圾分类分装:对损伤性垃圾,感染性垃圾,可回收性垃圾应分别盛装防止清理时发生意外刺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手术后将缝针,刀片,针头等投入专用的损伤性垃圾盒内。(5)禁止手持锐器随意走动;(6)禁止将缝针,刀片等锐器徒手传递,应使用无菌弯盘传递,徒手掰玻璃安瓿时注意玻璃刺伤;(7)禁止任何时候用手去弄弯或弄直缝针,不要将手指伸入锐器盒内,处理针头时不要太匆忙;(8)禁止针、栓分离;(9)禁止在医生缝合或进针时徒手用纱布沾血;(10)对不合作者注射时,必须有他人的协助,以免刺伤自己及他人。

1.4观察指标 对两组锐器伤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本资料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人员通过对锐器伤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在工作中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护理干预组发生锐器伤5例,占28.57占%,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的62.2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是接触医疗锐器最频繁的人群,因此发生锐器意外损伤的几率相对较高。资料显示,我国约95%的医护人员在手术室工作期间,曾经发生过锐器损伤事故,严重影响医护人员的健康[2],尤其是手术科室,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频繁使用注射器、输液器及刀片、缝合针等锐器,极易发生职业伤害。在过去医疗活动中遭受过锐器伤,护±损伤率明显高于医生,主要人群仍以护±为主,与国外有关锐器伤研究的结果一致,锐器伤多以针刺伤和玻璃伤为主;病房是发生锐器伤最常见的地方,其次是手术室、监护室。针刺伤发生时一般只需0.004ml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所以锐器伤是医院职工感染血原性传播疾病的主要原因[3]。为了减少工作中的锐器伤害,笔者与科室的护理人员积极分析发生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防范,结果显示:护理干预组发生锐器伤5例,占28.57占%,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的62.2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护理干预的有效性。

总之,在临床工作中,医院应建立职业暴露防护干预体系;应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并进行持续常规的教育培训,使其医护人员充分了解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危害性,加强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修正护士中不良的个人行为和操作习惯,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减少锐器伤发生,消除对自身精神及身体的损害,缓解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精神压力,给手术室护士提供一个健康、愉快、安全的工作环境,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王艳,孔丹,王晨侠.护生在手术室实习中受伤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J].医学创新研究,2007,4(35):108-109.

 [2]刘伟,刘印,谢雄.手术室护士锐器损伤的危害及预防[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1(10): 2628-2630.

[3]陆晓燕,施海娟.医护人员医疗锐器损伤调查与防护[J].中国消毒杂志2009,26(1):82-83.

论文作者:杨丽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6月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3

标签:;  ;  ;  ;  ;  ;  ;  ;  

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锐器伤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论文_杨丽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