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渐提升,城市道路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径流及其污染物产生的主要场所之一,在城市道路建设中,引入海绵城市理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实现径流总量控制、径流污染控制和雨水资源化利用。以合肥市某城市道路为研究对象,结合海绵城市设计标准,重点解析城市道路海绵城市系统设计和具体工程措施设计。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城市道路设计
引言
在新常态大环境背景下,城市规划的重要性愈发突出,但在具体规划汇中,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外界因素、人为因素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海绵城市可以有效改善城市水害和水资源匮乏等问题。但我国对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设计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对于城市污染来说,城市道路就是污染发生的主要地点,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就只能导入海绵城市的设计方案,来彻底改造其制造水平。城市道路是一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建设中,最关键的内容就是对城市道路进行优化建设,这是改善城市建设的整体水准的重要途径。随着城市建设的进程日趋快速,城市中用于道路建设的面积也越来越大,而城市道路的设计水准更是人们所重点关注的内容。然而,在目前形势下,城市道路的设计内容却更趋向于城市道路的功能设计,却对控制雨水和排水功能的设计视而不见。因此,为加强城市道路设计水准的提高,把道路径流雨水的控制列为设计重点,采用了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从而提高城市道路设计的品质和水准。为了能促进市政道路雨水吞吐能力的提高,利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科学利用雨水,有效减少了对水生环境的破坏,也有利于开发生态型城市。
1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概述
随着城市日益发展和繁荣,绿色环保意识已经深入到每一个城市中。其中,海绵城市是一种形象的比喻,主要就是将城市比喻做海绵,海绵城市可以针对于外部自然灾害或者是环境变化良好适应。然而,近年来,随着雨季的来临,较多城市均滋生了内涝现象,不单给民众的生活造成了较大干扰,更甚者对其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了巨大威胁。实质上,城市的内涝和城市道路建设具备密切关联。海绵是具备较强吸水性能的物质,海绵城市也就表明城市的给排水供应可以如同海绵具备吸水性,将多余水分摄取,为城市体现正常的生产生活效用提供支撑。通常,海绵城市体现于城市建设期间,经由定点设定一些地块,配置吸水作用较好的材料为海绵体,此类材料多放置于城市的休闲、生活区域,在雨季来临具备较多降水量时,雨水能在位于预先设定好的海边地块被吸收。因海绵地块较之以往的地块而言,更具吸水性,因此地块降水不会具有大规模的连片径流现象,能在相应层面防范城市内涝滋生。通过将海绵地块吸收的雨水进行物理、化学或生物净化处理,供市民应用,给城市供水提供了新的处理方针与思路,能有效应对城市用水困难的问题。经由针对雨水实施合理的集蓄、净化、重复应用,给绿色城市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然而,海绵城市建设规划需和城市整体规划衔接,因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在整体上较大的规模,临时性对相应区块实施改造的效果较难达到海绵城市的整体要求,故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实施城市市政建设的区域需预先对相应区域的长期规划加以安排,且与相应部门、单位协调相互关系,以将海绵城市在城市市政体系中的升级效用得到体现,在城市规划、市政升级等各大环节,给海绵城市、相关技术留设充裕的空间。
2分析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
2.1科学选择城市道路路面材料
就城市道路建设来分析,通常主要是以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为主。为了能有效建设海绵城市,因此相关人员在设计城市道路时应选择更加科学的施工材料,以透水沥青路面组合的方式科学设计。一种是路面雨水能从路面到基层,并将其排入到排水系统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一种是从路面排水系统进入到表面层,之后再进入到排水系统中,虽然说这两种途径都能起到排水的作用,但是并未处理水资源,因此也就没有实现蓄水以及再次利用雨水的功能。此外,还有一种组合的方式就是透过路面将雨水渗透到路基当中,这比较适合一些荷载较轻的道路,如公园、小区等,但是这种排水方式较为缓慢,但是城市主干道经过的车辆多,因此该种方式并不适用。可见,为了保证城市道路建设,还应强化研究道路材料,尽可能选择高质量以及环保性能较高的材料保障施工顺利进行。
2.2城市人工生态海绵体的规划设计
我国不同区域地质条件和天然气候有较大差异,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拥有丰富的天然海绵体,甚至有的城市属于海绵体严重匮乏地区,在这样基础上,就需建立人工生态海绵体,也就是采用相应的技术和手段,对这些城市进行人工改造,以提升其抗洪排涝的能力。因此,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并不是只有具有丰富水系统的城市才能建设海绵城市。较干旱的城市,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也可具有海绵城市的特性。同时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还要更新传统居民区、工业区等建设模式,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通过分散小规模下沉绿地方式,以代替传统集中式的绿地,从而最大限度上提升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率。
2.3道路横断面的设计
我们需有效思考市政道路的各大功能,即道路横断面设计期间的需求,保证人流、车流量,把部分较为宽敞的绿化带于道路两端设定,下雨的时候便能采集雨水,可促使地表径流速度变慢,缩减市政道路排水压力。通常,城市主干道路以三块板模式为主,故把绿化景观带设置于道路以外,内侧便会存在中央分隔带、侧分带。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所提到的道路绿化带设定,即生态滞留带的展现。中央分隔带选择下沉式绿地,人工增强渗透系数,道路红线、人行道外部均应设定生态槽沟,且对设计优化改良做法,道路表层绿化带横陂区与绿地两者的关系需加以思考,把开发设施予以设定。
2.4加强渗透管渠设计工作
在目前市政道路排水设计的过程当中,尤其需要加强渗透管渠设计,一般是采用穿孔PVC管当做渗水管。同时在渗透管四周可以使用碎石材料进行填充,这样就可以促使雨水通过管孔进入管体,然后逐步向土壤当中渗透,进而促使雨水调蓄能力得到增强。在目前加强渗透管设计,不仅不会占用较大土地面积,而且具备超高的渗透率。但是,市政道路排水设计的过程当中渗透管渠设计还是存在着一定不足,这一不足就是管渠特别容易出现堵塞问题,一旦堵塞就直接影响到渗透能力的发挥,甚至某些碎石可能会堵塞渗透管口,还比较难以清理,因此还需要相关人员加强渗透管渠研究,还要对于渗透管渠设计进行改良和完善。
结语
在目前城市发展过程当中,为了针对于城市进行全面的建设应当通过海绵城市理念对于城市进一步进行完善,通过海绵城市有效地解决城市内涝、径流污染、地下水源补充等诸多方面问题。另外,在城市道路设计的过程当中,应当充分考虑雨水资源化问题,要构建雨水利用系统,同时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雨水可以得到再次利用,这样就能够有效避免路面径流污染,可以缓解大陆排水压力,对于有效地解决城市的内涝问题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有助于城市实现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同时可以为群众营造一个良好城市环境。
参考文献
[1]杨世琪,皮家悦.关于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在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中的应用分析[J].低碳世界,2019,9(05):21-22.
[2]周杉.关于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J].建材与装饰,2019(15):117-118.
[3]何宇琦.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南方建成区中小河流黑臭水体整治中的实践[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09):157-158+162.
论文作者:夏雪洁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
标签:城市论文; 海绵论文; 城市道路论文; 雨水论文; 径流论文; 城市建设论文; 理念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