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管理是两个文明最佳结合点的认识与运用论文_李斌

对管理是两个文明最佳结合点的认识与运用论文_李斌

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公司 250102

摘要:管理是什么?哈佛有句名言:“经过别人的努力完成任务就是管理。他善于把比自己强的人编织到自己的管理机构中来,会用人就是管理。”具体地讲,企业管理就是充分运用自己的实力,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决策职能,有效、合理地运营要素和资源,以实现其目标的过程。

关键词:企业管理;合理运用;管理机构

企业的要素,简言之,无非是人、财、物和企业品牌,即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人是企业诸要素中最有生机与活力的一部分。对人的管理体现的不仅仅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部分,而且十分重要、伸缩空间比较大的那一部分,这就给人的管理在企业中有了一个确切的定位,揭开了精神文明建设在企业管理中有不可替代作用的“面纱”。也就说明了“管理是两个文明建设结合点”的思想基础:即企业的进步和发展的成果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总和,而不仅仅是物质文明建设。正是基于这样一个认识,才会深一步的研究探索两者如何结合的问题,特别是把握管理这个结合点,使精神文明建设更有效地发挥作用的问题。

一,把握管理做为两个文明建设的最佳结合,是属性、规律使然。管理是实现管人与管事、管物的一体化,管理是手段、是桥梁,管理实现了人与物、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精神与物质的有机统一。近年来,企业文化建设被认为是一种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而企业文化的核心思想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形成了“企业管理重点就是对人的管理”的观念。企业文化的定义,就是由企业领导所倡导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的本企业的群体意识、行为准则和价值观。“结合点”思想的提出,就是我们近几年来认识和把握这一规律、推动企业文明建设的总结。

“结合点”思想的提出,其重要意义是,从企业管理的内容上,给了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一个明确的定位,即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题中之义,是企业管理中必须有的重要方面,而不是企业管理以外的东西,更不是可有可无,这就把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由模糊变得明晰,由抽象变得具体了。以往企业管理的教科书是没有或很少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结合点”思想的提出,应该是企业管理成果的一项创新,如果出一本企业管理的教科书,那么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肯定会占很重的份量。我们经过精心研究揣摩,将“管理点”思想总结为“以人为本、鼓励创新、合力管理、争创一流”十六字,以人为本是核心,鼓励创新是动力,合力管理是方法,争创一流是方向,观点比较明晰,操作性较强,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企业的发展需要动力,这种动力无非是物质动力和精神动力的总和。要创造两种动力形成合力的关键还是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容易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幅射力的企业文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企业即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内部由产品运营、资产运营逐步过渡到资本运营,有形资产的运作到无形资产的认同,以及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不同阶层群体的形成、人民内部矛盾的复杂化、人们精神世界的变迁、人民生活差距的拉大,形成了思想观念的背离,价值观的倾斜和思想道德的“误区”,给企业把握管理这一两个文明的建设结合点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要把握好管理这个最佳结合点,现在首要的问题仍然是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企业的主体是人,管理的主体是人,从大庆人的“三老四严”到鞍钢的“两参一改三结合”,从长虹的“振兴民族产业”到海尔的“真诚到永远”,从日本松下到美国通用电器公司,无一不在重视“人”的作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本主义,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学会尊重人、培养人,再加一个留住人。就现在国有企业而言,仍然强调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重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职工代表的参政议政作用、先进模范人物的榜样示范作用和老干部、老工人的参谋、带头作用等。就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也经历了泰勒的科学管理阶段、霍桑工厂试验的行为科学理论阶段、现代管理理论学派阶段、企业文化理论阶段,以及现正在形成的愉快管理,即虚拟管理阶段,实现了从自然人、社会人到理念人的跨越。所以管好人、用好人仍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落实“结合点”思想的基本要求就是把精神文明建设融于对人的管理的各个环节。对人的管理,主要是教育、激励、建立先进的用人机制、完善监督约束机制等。这些工作无一不包括两个文明建设的内容,而且是紧密相联,不应该分开,也是不能分开的!如用人,就要坚持德才兼备、任人为贤的原则,不能只看能力,也不能只唯文凭,更不能搞任人为亲。

二,要坚持学习创新。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和管理人才的现代化也跨入了一个新的变革时期,作为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还在沿习旧思路、旧理论、旧方法,搞二十年一贯制,那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必须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做指导,来研究、探讨跨世纪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问题、新方法、新途径,形成新的理论用以指导实践。这在哲学上称为“扬弃”,而不是抛弃。值得一提的是,特别是从事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的老同志,以及刚踏入政工岗位的新同志,都要按建立学习创新型企业的要求,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过去人们讲,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现在讲是人才学习力的竞争。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我们必须以最佳的方式,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有用的知识,实现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实现团队学习的目标,并且牢固树立政工干部是企业管理干部、政工干部也是人才的观念。管理作为一项边缘学科,政工人员必须学会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如信息技术、网络计划、ISO9000质量体系、人才管理软件、双层双元理论、ABC管理法等管理手段,创造性地运用到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去。我们将企业文化理论、ISO9000质量体系的企业贯标模式,运用到职工队伍建设和党建工作中去。特别是今年引用企业贯标理论,将党支部建设、对内对外宣传工作划分为若干要素,按照纲领文件、程序手册、程序文件、支撑文件等四大层次,实行纵到底、横到边、全方位的计划、实施、检查、总结,避免了政工干部单纯抓政工,行政干部单纯抓行政,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力管理,连续性、程序化运作的新局面。

三是合力管理、严细管理的问题。人的思想是千差万别的,职工在企业生产、生活、经营活动中的表现也是动态的。特别是电力建设施工企业,面临着找市场、抓效益、抢饭碗的严峻局面,行政、政工工作不能简单地分为你干你的,我干我的,党政必须形成一种合力,合力抓什么,合力抓人的管理。人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一进入市场,职工也进入社会大环境,甚至走向省外、国外,所以必须体现一个有序、严格的特点。现在看来,企业的严格、有序管理,重点还是企业人员的素质和少数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如管钱、管物、管人、管市场开发的干部及管理人员的廉洁勤政自律问题,部分中层干部的惰性、享乐主义、不求进取、消极观望的思想。其次是管理本身的问题,制度不健全、无章可循,有章不循,考核监督不力,出现嫌疑腐败等问题。还有职工主人翁责任感淡化,忧患 意识不强,学习自觉性不高,动手能力不强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借鉴山东鲁能泰山队的经验,他们不仅聘请了高水平的南斯拉夫教练桑特拉奇,学习引进了欧美先进的足球理念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吸纳了山东电力铁军精神,实行“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比赛”的“三严”管理,拿到1999年度全国联赛、杯赛两项冠军,成为国内本年度第一个“双冠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鲁能泰山精神”。

论文作者:李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6

标签:;  ;  ;  ;  ;  ;  ;  ;  

对管理是两个文明最佳结合点的认识与运用论文_李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