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护理论文_王舒

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护理论文_王舒

江苏省沭阳县人民医院普外科 223600

摘要:目的:进一步对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护理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于2010年—2014年底期间在我院进行全胃切除术的30例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患者接受肠外营养,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记录两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效果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等,同时还能让患者尽早出院,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今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全胃切除术;早期肠内营养;肠外营养

针对采取全胃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充分的营养支持是术后重要的治疗措施,能够有效支持患者肠胃功能的恢复,但是传统方法是肠外营养及肛门排气后辅助肠内营养,患者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恢复[1]。基于这一情况,本次研究特选取于2010年—2014年底期间在我院进行全胃切除术的30例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旨在帮助其他同类疾病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护理,现就将有关结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于2010年—2014年底期间在我院进行全胃切除术的30例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有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中年龄最大的70岁,年龄最小的41岁,平均年龄(55.42±2.14)岁,患者均采用全胃切除术进行治疗,排除了肝硬化、糖尿病、胆囊炎等慢性疾病患者,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肠外营养,颈内静脉置管给予肠外营养,待肛门排气、排便后,逐步由流质饮食过渡至普通饮食。

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患者术后一天后,将100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缓慢输注,控制在30ml/小时左后,同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瑞素、百普力和能全力等肠内营养液持续营养泵输注初始速度为20ml/h,之后逐渐增加至80ml/h,患者输注一周后,开始食用流质食物,针对早期肠内营养不足的患者,可适当补充肠外营养。

1.3 观察指标

经过护理之后,记录两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效果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x±s)

项目 例数 肠鸣音恢复时间(天) 排便时间(天) 进食时间(天) 住院时间(天)

观察组15 2.24±0.87 2.68±0.59 3.02±0.24 10.86±2.82

对照组15 3.98±1.25 3.99±0.68 4.12±0.38 17.98±4.14

T—— 6.26 7.97 13.41 7.69

P—— <0.05 <0.05 <0.05 <0.05

注: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针对全胃切除术患者,术后通常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以往通常认为患者应在胃肠功能恢复正常后才能实施肠内营养[2]。但是,随着观念的改变很多研究表明,早期肠内营养更符合生理状态,有利于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的恢复,重要的是,早期肠内营养的操作较为简单,所需要的费用较低。在本次研究过程中,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不同的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通过早期营养支持后,患者在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效果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针对全胃切除术患者,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以促进患者的康复。首先,患者在入院后,由专门的护理人员想起介绍医院内的相关缓解,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尽可能的缩小护患距离,利用沟通技巧收集病人资料,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其次,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通过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健康知识讲座、宣传海报等方式,向患者普及相关疾病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能力。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同时做好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在输液时控制速度,询问患者的感受,针对患者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同时,对患者的饮食进行适当的指导,患者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应食用低热量、低脂肪、低糖分等食物。此外,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保持室内整洁、干净,定期通风透气,保持室内的管线柔和,让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最后,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心理辅导,积极引导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多和患者沟通、交流,使患者放下捷戒心,双方建立良好的关系,多鼓励患者,并嘱咐患者极其家属多关心患者,让患者配合治疗[3]。

综上所述,从本次的研究结果来看,在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等,同时还能让患者尽早出院,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今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葛俐俐.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35例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7):封3.

[2]李金娣.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护理[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3,07(02):152-153.

[3]罗容莲,傅华容.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全胃切除术后病人康复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4,12(08):694-695.

论文作者:王舒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1

标签:;  ;  ;  ;  ;  ;  ;  ;  

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护理论文_王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