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护理在脑出血偏瘫患者护理中应用价值评估论文_卢伟伟,吴开琴

(安徽医科大学合肥第三临床学院<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 安徽合肥 230022)

【摘要】目的:探讨给予脑出血偏瘫患者综合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从2016年4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脑出血偏瘫患者中选取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5,综合康复护理),常规组(n=35,常规康复护理),观察两组康复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Hallia肢体功能评分、Barther指数均高于常规组,HS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给予脑出血偏瘫患者综合康复护理,可使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有效减轻,进而促进其肢体功能、生活能力得到更大程度提高。

【关键词】脑出血;偏瘫;康复训练;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7-0251-02

脑出血为临床治疗中一种多发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起病急促、进展速度快、病情严重等特点,发病后直接威胁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目前因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患者治疗措施得到明显改进,该类疾病总体疗效已有明显提高,但偏瘫发生率还相对较高,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偏瘫患者预后效果的提升极为重要。本研究主要探讨给予脑出血偏瘫者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现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70例于2016年4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出血偏瘫患者作为对象。纳入标准:符合脑出血偏瘫临床诊断标准[1],且经并行头颅CT得到确诊;病情为首发,脑出血发生时间<24h;意识清楚,可准确表达自身感受。排除标准有智力、语言、精神障碍,病情进行性进展,伴有严重全身性慢性病或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无法配合治疗及康复护理操作者。按随机数字法将70例患者分为两组,各组均为35例。常规组患者性别:男20例,女15例;年龄:51~75岁,平均(63.4±2.4)岁;肢体偏瘫分级:0级、Ⅰ级、Ⅱ级、Ⅲ级分别为0例、9例、14例、12例。对照组患者性别:男21例,女14例;年龄:52~73岁,平均(64.4±2.2)岁;肢体偏瘫分级:0级、Ⅰ级、Ⅱ级、Ⅲ级分别为0例、8例、16例、11例。纳入病例基础资料对比,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术后加强病情观察,给予饮食指导、健康宣教及常规早期肢体康复指导及锻炼等。观察组则给予综合康复护理:(1)被动运动锻炼:上肢做左右、上下、旋转、伸屈运动,时间为5~10min/次,10~15次/d。下肢做膝关节、髋关节内旋、外旋、伸屈等运动。康复医师双手将患者偏瘫下肢抬起,做髋关节外展、内收、内旋等被动运动,再将偏瘫下肢小腿握住,做下肢屈髋、屈膝等运动,时间为10min/次,10~15次/d。患者病情3周后实施坐位训练。(2)主动运动锻炼:指导患者通过健侧肢体实施牵动。指导患者做写字、吃饭、穿衣等练习,指导患者做掌心相对、双手交叉锻炼,通过健侧来带动患侧上肢,逐渐将患肢手举过头顶。训练时间为30min/次,2~3次/d。(3)穴位按摩:选用滚法对患者手掌、腕部、手指实施穴位按摩,同时配合指间关节、腕关节被动活动。选用捻法实施手指关节按摩,时间约为5min。选用按法对患者患侧颈项两侧、肩部周围实施按摩。选用拿法从患者肩部拿至腕部,往返行重复操作3~4次,同时配合行肘、肩、腕部活动。选用搓法从患者肩部至腕部做2~3次往返搓按,时间约为3min。选用滚法,从患者脊柱两侧做下至臀部滚压、小腿后部滚压、股后部滚压,滚压重点部位为腰椎委中、环跳、承山以及跟腱部。操作过程中同时配合行患侧后伸、腰后伸被动活动,时间约为5min。选用滚法从患侧臀部顺着大腿的外侧经过膝部到小腿外侧实施滚压,滚压部位主要为膝关节、髋关节,时间约为3min。

1.3 效果评估

(1)选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NIHSS)评估功能缺损程度,得分越高表明越严重;(2)选用Barther指数[2]评估患者生活能力,分数越高表明能力越佳;(3)选用Hallia肢体功能评分[3]评估患者肢体功能,分数越高表明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通过SPSS19.0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对比行t检验,以(x-±s)形式表示。计数资料对比行χ2处理。以P<0.05表示对比有显著差异。

2.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Barther指数、Hallia肢体功能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Hallia肢体功能评分及Barther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3.讨论

脑出血偏瘫导致患者机体功能、生活能力大大降低,给家庭造成巨大负担。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使患者功能障碍得到一定程度恢复,但生活质量的提高还需配合有效的康复护理干预。早期康复护理是决定脑出血偏瘫治疗、预后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本研究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后,在神经功能缺损减轻、生活能力提升、肢体功能改善等方面均获得较好效果。

综合康复护理注重给予患者被动、主动康复运动锻炼,促进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神经缺损、身心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本次研究在患者病情恢复稳定后3d开始给予行综合性、系统性康复锻炼,主要给予患者被动运动锻炼、主动运动锻炼以及穴位按摩。在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过程中,康复医师以患者实际病情为根据,严格控制好相关运动锻炼及穴位按摩的强度、力度以及时间,干预时间控制在短于1h。孙秀玲[4]文献指出,给予脑出血偏瘫患者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可使患者患肢神经营养功能、血液循环得到有效刺激,进而促进其大脑功能及时得到有效重组,最终使患者神经功能被唤醒。在患者意识恢复之后,根据实际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循序渐进的主动运动锻炼,可大大降低肌肉功能萎缩发生风险,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改善,进而提升生活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肢体功能、生活能力均得到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由此可知,观察组患者康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脑出血偏瘫患者护理中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得到更大程度改善,进而明显增强其肢体功能,提高其生活能力,总体康复效果更加理想。

【参考文献】

[1]蔡玉琴,盛冰.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的护理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19):178-179.

[2]吕学梅.老年偏瘫患者康复中早期功能锻炼的护理探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2):226-227.

[3]邹芳,李慧.分期性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影响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7):4181-4182.

[4]孙秀玲.脑出血偏瘫患者恢复期的康复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219-220.

论文作者:卢伟伟,吴开琴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30

标签:;  ;  ;  ;  ;  ;  ;  ;  

综合康复护理在脑出血偏瘫患者护理中应用价值评估论文_卢伟伟,吴开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