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生活土壤论文_彭寿军

植根生活土壤论文_彭寿军

彭寿军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蠡口中学 215133

【摘要】作文教学,需深入社会,关注生活,求真务实,切实体验;循着作文规律,读写兼用,循序渐进,方能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植根 生活土壤 探索 作文创新

如何破解作文教学中这一难题?笔者结合三种基本的创新模式,对作文创新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作文教学要植根生活土壤,积累广泛素材,引发原始创新。

作文创新就要让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生活的特征,要因地制宣,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社会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从生活中寻找生活的真谛。

1、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丰富多彩而又无限广阔的,我们的周围每天都发生着许多新鲜事情,因此我们要多多留意周围的世界,睁大一双慧眼,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对生活中精彩的片段、典型的细节以及人物的音容笑貌、行为举止,对周围环境写下点点滴滴的片段材料,写进写作素材本,丰富自己的写作资源,充实自己的写作仓库,便于日后写作时随时选用,从而激活自己的写作思路,开阔自己的写作视野,提高写作能力。通过这样反复的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被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明显提高了。我们启发学生观察事物时,应调动一切感官,进行细致的观察。要带着思考去观察生活,对观察到的现象、事物、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勇于向别人请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判断,获取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对觉得有收获有启迪的内容要用笔记录下来。因为那些材料取自我们周围的真实内容,反映的是真实的生活,自然会真实可信。

2、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

激活生活体验,就要善于抓住感情、事理和生活的触发点,让学生灵活自由地表达出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达到叙写心灵的自由境界。人是有感情的,真挚的感情最容易打动人。现实生活中,有时哪怕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让我们感动。这时候,我们抓住他,叙述出它的前因后果,描绘出令你感动的具体细节,让自己感动了,也就一定能打动别人,引起别人的共鸣,就会是一篇饱含感情的文章。找出生活中偶然事件的内在必然联系,认真思考,就会给人以感悟、启迪,抓住这些感悟点分析,就会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文章。

3、以学生参与的活动为契机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要充分利用新生军训、运动会、义务植树、法制报告会、校外远足、烈土纪念碑祭扫、街道清扫等系列活动,让学生积累生活素材,写出心得。笔者常常鼓励学生以诗词的形式向校园广播站投槁,拟写班会串词、班会发言稿等,以活动为契机和载体来搭建舞台锻炼学生的即兴写作能力。例如有学生写出《虞美人·女子长跑》“斜晖长影起波潮,长征三千到。此地昨日已惊呼,一媛轻足踏燕又争渡。薄喜一骑飒英姿,更显巾帼娇。问君须眉何嗟叹?恰似众星拱月月不笑。"这样的好诗词,在全校广为流传。

4、培养学生提炼生活的能力。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要创新作文的立意,就要关注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从中提炼出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优秀作文。”如训练学生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这一点上,我班一男生就设计了这样的情节:最后一节体育课后,同学们都争先冲进教室到后面窗台拿饭盒去饭堂打饭,当他排完队正吃得津津有味时,同班一个新来的女生总是远远地望着他,让他浑身不自在,当他匆匆吃完饭,往回走时,那个女生又紧跟而来。这时,女生嗫嚅地说:“你把我的饭盒拿走了。”课余,我经常让学生把教室和宿舍的生活内容,写成话剧小品等在班会上自编自演,鼓励学生写小说,向校报投稿……这些方法不但丰富了班级文化生活,而且提高了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其实生活到处都洋溢着语文的气息,老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和联想到自己周围的人和事,从面提炼出鲜活的写作素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作文创新要以原有生活积累为基础,力求二次创新。

作文创新不仅体现在语言上,而且体现在文章结构、手法等方方面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说,我们熟读他人诗句就会对其中的意境、技法、格律有自然而然的熟悉,就会在此基础上学会自我创新。为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上可以放手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再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用旧素材写出新思想。在课堂随时结合文本,灵活延伸课本素材,为学生提供作品的时代背景、文章意境等素材,以利于学生拓展思维空间。争取用时代的思想去透视旧材料写出新意,巧妙利用那些陈旧的材料,从新的角度,用新的方法来表现,以达到化腐朽为神奇之效,对新材料写出“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独特感受,达到“旧瓶装新酒”的创新。

2、紧扣教材文本,派生作文话题。例如在学习先秦诸子散文时,可配套教材,总结归纳写作角度,深掘写作空间,精选出论语中的经典名句加以发掘,让学生沿着圣贤的光辉,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在道不远人的指引下,升华思想境界,创新作文境界。例如学习古代诗歌后,以“唐诗教会了我们什么”、“古人的人格启示”等内容,以材料或话题的形式来作文不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教材文本的理解,而且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3、结合教材进行再造思维训练,主要形式有对课文的扩展写、补白写、改式写、续接写。如课外阅读了沈从文的《边城》之后,让同学续写小说。

三、激发生活积累,教会学生集成创新。

集成创新是创新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利用有效手段,对各个创新要素进行选择、优化合成,形成优势互补的动态创新过程。集成创新着眼整体,强调合作。在作文创新教学中,集成创新的方式,通过学生的广泛参与、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个写作任务,有利于培养思维的求异性和广阔性,以达到“1+1>2”的创新效应。

1、利用各种作文大赛培养学生作文集成创新能力。

实现作文集成创新的途径很多,例如:利用法制教育报告会,辉煌七十年,成长日记大赛等各种征文大赛的形式来组织学生参加组稿,同台同题竞技,集体创作,互相交流写作素材,写作心得,充分锻炼学生应急作文创新能力,把学生塑造成写作的多面手。

2、利用研究性学习,结合校本课程开发,对学生进行集成写作训练。

让学生利用假期走进大自然,以《故乡的山水》为题写成散文,拍摄成视频,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生在茶乡的学生每年春天,以学校文学社的名义组织茶园踏青,采茶品茶的系列采风活动,全方位的报道和采写,紧紧抓住校报的阵地以专栏特刊的形式,丰富校园文化,激发学生深入生活的作文题材创新活动。利用清明扫墓的契机,以《站在烈士墓前》为题目行文,组织文学社骨干,分章节分栏目合作编写校运动会简报。通过这些贴近生活、多层次,多形式的作文创新园地平台,训练学生集成创新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3、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材料和话题,全方位训练学生创新思维。例如“感动中国人物”张正祥“26年来身体力行保卫滇池,牺牲家庭献身环保事业”的高尚精神让我们感动的同时,我们采用全方位思考后,就不难发现:个人的勇气和力量值得称赞,但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才是人类文明的有力保障。虽说邪不压正,但张正祥为何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孤军奋战为何没有引起他人的有效声援?

作文要创出新意来,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尚需学生从作文的根本入手------深入社会,关注生活,求真务实,切实体验;循着作文规律,读写兼用,循序渐进,一招一式,荷枪实弹;不虚拟,不掺假,不做情,不忸怩,不花拳绣腿,不哗众取宠。

作者简介:彭寿军,男,汉族,高级教师,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蠡口中学语文教师,区语文学科带头人。曾获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区优秀班主任、区师德先进个人等称号,有多篇学术论文发表。

论文作者:彭寿军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7年1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6

标签:;  ;  ;  ;  ;  ;  ;  ;  

植根生活土壤论文_彭寿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