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中国数学教育研究-2019年全国数学教育研究学术年会暨《数学教育学报》理事会和编委会工作会议纪要论文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中国数学教育研究-2019年全国数学教育研究学术年会暨《数学教育学报》理事会和编委会工作会议纪要论文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中国数学教育研究——2019年全国数学教育研究学术年会暨《数学教育学报》理事会和编委会工作会议纪要

张晓雪,代 钦

(内蒙古师范大学 科学技术史研究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摘要:2019年全国数学教育研究学术年会暨《数学教育学报》理事会和编委会工作会议于2019年7月28—31日在湖南师范大学成功举办.出席会议的有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和《数学教育学报》理事和编委.此次会议由工作会议和学术研讨两个部分组成.工作会议第一个讨论的问题是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的转型与发展;第二个讨论的问题是《数学教育学报》一年以来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迎接目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学术研讨主要从问题意识、国际交流、数学文化和治学态度与研究方法等角度讨论了中国数学教育研究发展问题.

关键词:中国数学教育;《数学教育学报》;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教育研究

2019年全国数学教育研究学术年会暨《数学教育学报》理事会和编委会工作会议于2019年7月28—31日在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召开.会议由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学术年会组委员和《数学教育学报》编委会主办,由湖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及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承办.会议邀请了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和《数学教育学报》理事和编委参加,这些理事和编委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湖南、甘肃、重庆、内蒙古等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64所高校或教育研究单位,共计103人,此外,有二十余名博(硕)士研究生作为志愿者积极参与此次会议,为大会的圆满举办提供了周密的准备和服务.会议主要包括工作会议(2个报告)和学术研讨(7个报告)两个议程.

1 开幕式致辞

开幕式于7月29日上午进行,由西北师范大学吕世虎教授主持开幕式.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俊武教授致辞.周教授以20世纪“建校、更名、211”和21世纪“合校、发展、双一流”6个关键词生动地向与会者展示了湖南师范大学在跨世纪的八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也向与会者表达了对数学教育的发展憧憬及其对数学教师教育建设的重要意义.湖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谢资清教授概述了从1938年国立师范学院所设7个系之一的数学系,延续至2019年获批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数学与应用数学和统计学专业的成长过程,这期间饱含着历代学者的艰辛耕耘,更有令人激动和骄傲的成绩.同时,谢教授真切地感知到当今学校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因此,对此次会议的开展给予高度重视,表达了对中国数学教育的肯定、期待以及大力支持.

《数学教育学报》主编、天津师范大学王光明教授代表“研究会”和《学报》向与会者首先谈到以下4点:(1)从社会服务的角度,谈到了当今数学教育研究生令人可期的发展方向;(2)从数学教育者在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和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方面取得的成绩和《新华文摘》转载数学教育文章来看,国家对中国数学教育和中国数学教育者自身发展的肯定与支持,以及展现出的中国数学教育的稳步发展;(3)从国际交流的角度看,中国数学教育者在国外顶级出版社、杂志社发表重要著作和期刊,与国外数学教育者相互交流,中国数学教育更进一步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4)对于中国数学教育的未来发展,数学家起着格外重要的作用,因此,呼吁数学家能更多地参与到中国数学教育当中来.其次,对于《数学教育学报》的建设工作,王光明教授坚持“严格把关,积极推荐”的原则,为中国数学教育的发展、中国数学教育者的交流提供良好的平台.最后,饮水思源,缅怀中国数学界、数学教育界的领军人物徐利治先生和张奠宙先生.寄情过去,立足当下,放眼未来,王光明教授对中国数学教育的发展进行展望.从国家颁布的《关于加强数学科学研究工作方案》来看,要想加强中国数学研究,必然要加强中国数学教育研究;从近两年来国家颁布的教师教育基础建设方面的文件来看,加强对中国数学教育者的教育研究也是建设中国数学教育强国的重中之重.

2 工作会报告

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曹一鸣教授分别在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会和《数学教育学报》工作会议上作了报告.

在“研究会”工作会议上,曹一鸣教授就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讲到以下几点:首先,介绍了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自1978年成立以来全国各师范院校的数学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并逐渐发展到今天的基本情况,它对中国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以及中国数学教育与国际交流所做出了重要贡献.其次,介绍了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挂靠中国数学会的申请经过及进展情况.再次,强调虽然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处于转型时期,但是在全国数学教育同仁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在贵阳召开的“2018年全国数学教育研究学术年会”(一千一百余名代表参会)以外,还开展了一系列的数学教育研讨会、申请课题、出版著作、发表大量论文以及国际交流,取得了显著成绩.最后,说明了今后开展工作的具体设想.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核心标准与计划依据,对整个教学过程起关键性作用。然而,传统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将教学目光集中在促使学生积累语文专业知识与学习技巧、提高学生语文基础能力上,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素质人文性教学,这与现代化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要求不符,也不利于构建学生的自主认知,难以培养学生形成逐步完善独立的学习思考意识。鉴于此,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注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增加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性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独立意识,增加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丰富学生学习体验。

其实,自媒体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自媒体文章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舆论动员,影响现实,改变线下世界。有多大能力,就要承担多大责任。利用自媒体赚得盆满钵满、动辄一个公号估值几个亿时,就强调自己是新兴产业,被要求承担保护著作权责任、承担报道责任时,就强调自己是“个人行为”,这是把两头的便宜都占了。

华东师范大学汪晓勤教授作了题为“让世界相聚在中国——ICME-14筹备工作进展”的报告.他从以下6个方面概述了ICME-14筹备工作进展情况.(1)历史追溯:汪晓勤教授首先介绍了从ICMI诞生之年1908年至今的历届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的会长和ICMI的一些附属国际组织;其次介绍到中国学者先后担任ICMI执行委员会(EC)委员;最后展示了从1967年H. Freudenthal主张创建ICME至今的历届ICME的年份、地点、中国参会人数、IPC中国成员和常规或邀请报告,以及ICME的学术活动,而中国第一次参加ICME是在1980年的ICME-4,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作了大会报告.(2)申办之旅:中国从2006年申办ICME-12(2012年)未成功,到2008年ICME-11上成功完成中国数学教育国家展示,到2013年11月,王建磐教授向ICMI秘书长Abraham Arcavi正式递送了申办ICME-14的意向函,到2014年11月正式向ICMI提交申办书,到2015年5月ICMI考察团对上海市申办ICME-14进行了现场考察,2015年6月ICMI正式向全世界宣布投票结果——2020年ICME-14的举办地为上海.最后在2016年ICME-13的闭幕式上,完成了两届大会的交接.(3)筹备概况:汪晓勤教授展示了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ICME-14的LOGO,公布了ICME-14的网站和本地组委会,汇报了两次IPC会议的工作和决定,并展示了中国学者在ICME-14中的角色.(4)专题小组:汪晓勤教授在这一部分一一展示和解释了62个专题小组(TSG)的内容.(5)最后汪晓勤教授介绍了ICME-14的3个附加活动,即Earlier Career Researcher’s Day、Thematic Afternoon和卫星会议(Satellite Conference),以及(6)投稿事宜.

西南大学宋乃庆教授、陈婷教授作了“小学数学‘问题提出’教学的理论及实践研究——基于‘问题提出’工作坊的探索”的报告.陈婷教授基于数学问题提出研究已经回答和未回答的十大问题,即:(1)问题提出为什么对学校数学教育很重要?(2)教师和学生是否有能力提出重要的数学问题?(3)能否有效地训练教师和学生以提出高质量的问题?(4)对于问题提出的认知过程,我们有哪些了解?(5)问题提出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有什么关系?(6)是否可以利用问题提出来测量创造力和数学学习结果?(7)问题提出活动怎样才能融入数学课程中?(8)学生能够参与到问题提出活动的课堂是怎样的?(9)技术如何被应用于问题提出活动?(10)怎样才能知道学生参与问题提出活动对其学习结果的影响作用?以及目前教师培训面临的现实困境,开展了聚焦“问题提出”的小学数学教师工作坊,目的是于教师而言提高教师问题提出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及教学实施能力,于组织培训机构而言探索教师培训的模式,于培训组织者而言:打造数学教育研究团队.并对该项目中的“问题提出”给出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的概念界定.该项目以培训的形式,基本上以招募教师为工作坊的对象,从2017年起至今共开展了4期公益性质的工作坊,4期的主题分别是如何帮助数学教师成为好的问题提出者、“问题提出”教学课例研讨、“问题提出”教学设计和“问题提出”教学实施.实质上均是基于教师的知识增长和信念改变以及有效教师专业发展特征,以项目的形式来推动“问题提出”领域的研究.最后,陈婷教授展示了工作坊的研究结果,并阐述了“问题提出”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设想.

3 学术研讨——聚焦核心素养的中国数学教育 研究的关键问题

南京师范大学喻平教授作了题为“当前数学教育研究应当关注的几个问题”的报告.他围绕数学核心素养从3个方面谈到当前数学教育研究应当关注的一些问题.首先,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如何转型,包括如何确定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如何做到教学过程的完整回归、如何做到科学与文化的融合、如何做到知识的建构性学习、如何挖掘内隐的课程资源、如何做到证实与证伪的融合及如何应对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其次是核心素养导向的学习如何评价,具体是对《数学课程标准》评价框架的解析、考察数学关键能力试题编制的一种模型建构以及命题细目表的编制.研究的问题包括对《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的评价解析、什么样的题型方能考察关键能力、数学作文进行考试的必要性分析、考察数学关键能力的命题研究、能用什么方法消解当下题海训练的局面.最后是如何认识核心素养导向的深度学习,并对浅层学习和深度学习的概念给予解释.研究的问题包括深度学习与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是什么关系、深度学习中数学的高阶思维是什么表现形式、数学深度学习应当如何评价、哪些数学内容适合深度学习、表层学习与深度学习的同课异构研究、深度学习与建构性学习是什么关系.据统计,在喻平教授的报告中,共计61个问题.这些问题充分反映着数学教育学科发展所面临的前沿问题,也是为落实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要求数学教育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3.1 问题意识是数学教育研究的心脏

这里将学术研讨内容大致分为问题意识、国际交流、数学文化、治学态度与研究方法4个主题.

王光明教授对汇报工作进行总结和补充.首先,根据《学报》章程,对湖南师范大学更换《数学教育学报》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和《数学教育学报》理事会副理事长的申请进行表决.湖南师范大学申请,董新汉教授和罗治国教授不再担任《数学教育学报》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和《数学教育学报》理事会副理事长,由现湖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谢资清教授担任.与会代表一致同意谢资清教授担任《数学教育学报》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和《数学教育学报》理事会副理事长.其次,从张楠老师展示的数据上看,从2017—2018年的部分指标数据有所下降,《数学教育学报》的发展仍存在隐患.再次,从《数学教育学报》投稿者的角度讲,希望审稿人能保证质量、提高审稿速度.最后,王光明教授强调数学教育的发展需要全体中国数学教育研究者排除万难,不懈努力,不仅是为《数学教育学报》做贡献,更是为中国的数学教育事业做贡献.

因混沌伪随机序列的相关性对通信系统非常重要,要分析的因素较多,所以下面要对混沌序列的相关性展开具体的分析。

在《学报》工作会上,曹一鸣教授就数学教育研究、课题申报与论文发表谈了一些体会.近5年来,曹一鸣教授团队发表论文近八十篇,出版著作二十余部,主编大、中、小学教师培训教材25种,主持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省部)级课题研究10项.首先,对于数学教育研究、课题申报与论文的发表,曹一鸣教授强调:(1)需要平台的经营与维护,其中包括学院(系)、学校平台的支持、学术平台的支持和国家政策支持;(2)团队的建设与成长,招到人,留住人,是最为根本的;(3)学术交流与合作,包括在国际、国内的中小学实践;(4)先有研究成果再申报课题;(5)系统的研究才可能有系列的、有影响力的成果.其次,《数学教育学报》是中国数学教育研究交流的良好路径,是展示中国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平台.曹一鸣教授认为要将好的研究成果发表于《数学教育学报》,特别是一个项目的第一篇总述或最后结题成果;要将项目研究总结、综述性文章发表在相关学术期刊上(特别是C刊、C扩);在其它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文章也要有影响力,可更多地引用《数学教育学报》上的文章.最后,曹一鸣教授表示,数学教育研究仍大有作为.数学教育研究的地位不能靠别人(也不会有别人)施舍,有作为才有地位.同样,数学教育研究需要团队合作、需要数学家、教育界以及一些教师的参与、合作.数学教育研究需要长期、深入系统的研究,急功近利是不能成功的.

3.2 国际交流是数学教育研究的桥梁

天津师范大学张楠老师、陈隽老师作了《数学教育学报》影响力相关数据指标和审稿等工作汇报.张楠老师介绍了《数学教育学报》已入数据库情况,目前共被17个数据库所收录,并选择其中5个数据库,即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评刊数据、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评刊数据、2018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CSSCI刊源引用情况统计分析说明,根据5个数据库在2017—2018年的评刊数据针对《数学教育学报》作以分析.总体显示《数学教育学报》的综合学术和复合因子等指标的排名是处于稳定或上升的阶段,《数学教育学报》被评为“2018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其次,张楠老师展示了2017年和2018年引用《数学教育学报》文献C刊的引用篇数、引用频次和单位分布,在C刊发表引证论文的作者分布以及《数学教育学报》被C刊引用2次及以上的论文统计.陈隽老师汇报了《数学教育学报》从2018年1月1日至今的外审情况,共有133名外审专家参与审稿,并公布了审稿回复周期排名前十的专家,南京师范大学喻平教授以平均每篇文章3天的审稿回复周期稳居榜首.此外,陈隽老师还汇报了《数学教育学报》从2016年1月1日至今的财务收支情况.

湖南师范大学袁智强博士作了题为“从TPACK理论框架到STEM教师教育——培养未来卓越中学数学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的报告.袁智强博士首先基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文件谈教师教育的重要性.基于现实问题的解决、新问题的发现、培养知识的获取者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文件谈到学科融合的必要性.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软件的开发谈到信息技术的可供性.基于以上3者,袁智强博士介绍了TPA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理论框架及其发展研究,发展数学师范生的TPACK水平,提升数学师范生实施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培养未来卓越中学数学教师.为培养未来卓越中学数学教师,袁智强博士团队举办中美联合数学营、开展跨文化交流,开展交叉融合的STEM教师教育等众多工作,取得了学院、学校乃至国家教育部的肯定与支持.袁智强博士及其团队立足数学、融合创新,培养擅长STEM教育的未来卓越中学数学教师,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做贡献.

我们根据数据与处理一节表述的数据,采用第一个被触发台站周围的平坦先验和每个质点滤波定义1 000个质点,进行了质点滤波参数估计近似。这个方法以1s的时间间隔进行更新,而且所有的实验都在模拟的实时中进行。

3.3 数学文化是数学教育研究的养分

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内蒙古师范大学代钦教授作了题为“可视的数学文化——女性与数学文化”的报告.代钦教授以图像学思想方法为指导研究历史上的绘画、雕塑、艺术设计等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数学文化内容,展示了其中女性所扮演的角色.在报告中首先谈到了作为数学之神的女性,展示了“伏羲女娲”图中的数学和德国艺术家阿尔布雷特·丢勒(Albrecht Dürer,1471—1528)“忧郁”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文化内涵.其次讲述了西方“四艺”“七艺”和“十八艺”中的女性以及在中国的传播情况.再次,讲述了作为数学家的女性,有艺术家想象中的数学家,如格雷戈尔·赖施所著《哲学珍宝》中展示的女几何学家;还有某一个具体数学家的表现,如古希腊数学家希帕蒂亚(Hypatia,约370—415).最后是作为数学传播者的女性,如17世纪的艺术品“数学器械的构造及其用法”中刻画的母亲教授数学的景象,清代文学家夏敬渠的长篇小说《野叟曝言》中清代女性对学习数学的渴望,等等.代钦教授不仅阐明了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数学文化史内容,也讲述了作品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哲学思想.在报告结尾处,代钦教授强调:“这里展示艺术中‘女性与数学’的目的在于让人们看到女性在数学中的重要地位,而不是主张女性与男性在数学领域平分秋色,也不是追求所谓的‘男女平等’.本文中的女性具有一般意义上的女性,为正义而牺牲自己也不是男性或女性独有的一种现象,而是共同拥有的一种对真理和善良的追求.”

3.4 治学态度与研究方法是数学教育研究的灵魂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教育研究》编辑部主任海路博士作了题为“《民族教育研究》的办刊理念、方法与民族数学教育研究论文的刊用”的报告.海路博士首先对《民族教育研究》概况作以简要介绍.其次介绍了《民族教育研究》办刊理念和主要栏目.再次,从学术策划、学术评审和学术传播3方面概述了《民族教育研究》办刊宗旨.最后,展示了民族数学教育研究论文的刊用情况:在《民族教育研究》近年刊发的相关论文方面,展示的近二十篇篇名含“数学”的高引用、高下载论文中,最高被引数达31次,最高下载量达2 299次;在民族数学教育研究的简要回顾上,一是论述了对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研究的初步探索(1978—2007年),其研究主题有少数民族儿童数学思维能力的跨文化比较研究和少数民族数学教育改革问题研究.二是论述了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研究的迅速发展(2008—2018年),其研究主题有:(1)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的数学教育现状调查;(2)少数民族数学教育与民族文化关系研究;(3)少数民族数学教师问题研究;(4)少数民族数学课程问题研究;(5)少数民族数学教育中的双语教学问题研究;(6)少数民族学生的数学学习问题研究.海路博士阐述了这些研究的贡献,同时也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就民族数学教育研究,海路博士给出了自己的建议:(1)注重跨学科研究(广度);(2)注重前沿问题研究,凸显问题意识(深度);(3)关注理论和政策问题(高度);(4)注重不同研究方法的综合应用(细度).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主编刘铁芳教授作了题为“谈谈教育论文的写作”的报告.刘铁芳教授以“追寻自觉、自由与创造的生命——张楚廷先生的学问人生感怀”为根本,追寻、感思当代著名教育家张楚廷先生的学问人生,同时以此为范例讲述教育研究.刘铁芳教授根据张楚廷先生话语将其学术思想源源不断地涌现的基本原因归结为“自觉其人并努力做人,总是能够有所心得的”.具体为,一是要有鲜明的生命主体意识.二是要有强烈的主观能动意识.以个人性融入诸种实践领域之中,从个人性走向普遍性是起点(有了素材,怎么样立足于素材,在素材之中介入普遍性的因素,这样的文章才可分享);以普遍性提升个人性是动因(文章写出后的目的是什么,要提升自我和别人的个人性);以个人性浸润普遍性是结果(文章中既要有普遍性的东西,又要有个人性的东西).三是要突出的生命自觉意识,拥有自觉自己的使命、自觉自己的宿命和自觉文化的承续的多重自觉.四是要有持续的生命扩展意识,扩展之道有纵向的超越和横向的超越.五是蓬勃的生命创造意识,生命健康而创造,因创造而健康.由此在生命自觉中走向自由与创造的人生.那么对于一个好的文章而言,第一要有一个很好的主题,第二思路要很清晰,第三要有材料,第四对于材料要条理的分析,要使具体的材料、个性化的材料走向普遍性,第五把它们变成一个整体,承前启后.在“走进生命的学问:教育研究品质的提升”部分,刘铁芳教授讲到人文学术的3个层次:经验型、理智型、理性型;人文学术的3个起始点:回到原点、回到经典、回到实践;人文学术的基本范式:历史、文学、哲学和综合范式;人文学术的基本路径:找准视角、显明立场、抓住重点、严密论证;人文学术的基本资源:文学(生命的温度)、史学(历史的厚度)、哲学(理念的高度);人文研究的基本姿态:追求真理、心怀理想、言说审慎;人文研究的根本旨趣:知识、教化和生命功能.此外,刘铁芳教授谈到项目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国家项目类型、项目申报书的书写及论文写作五部曲.

4 结语

全国数学教育研究学术年会及《数学教育学报》理事会和编委会工作会议的开展,是中国数学教育研究者自我总结、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重要体现,是促进中国数学教育建设的蓬勃动力.会议上的报告也正诠释了当今中国数学教育所提倡的核心素养,也是中国数学教育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有问题意识才有研究的生命,有国际交流才能跨越狭隘,有数学文化史的底蕴方可站在前人肩膀上培育新的思想,有合理的治学之道与研究方法方能拥有立足于世的灵魂.中国数学教育正在健康成长,而她的茁壮成长,需要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齐心协力,共同奋斗.

重要通知:中国数学教育研究学术年会拟定在2020年10月末11月初,于广东珠海市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召开.

儒家文化把“合作”当作一种重要的社会规范。如果一方合作,另一方不合作,不合作的一方就会受到社会规范的惩罚。这种惩罚可能表现为信誉的损失、未来合作机会的损失,或社会地位的下降,甚至仅仅表现为因别人的鄙视而遭受的心理成本(张维迎,2013)。

Research on Mathematics Education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Literacy——Summary of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thematics Education Research and the Working Meeting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 and Editorial Committee of the Journal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in 2019

ZHANG Xiao-xue, DAI Qin

(Institute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Inner Mongolia Hohhot 010022, China)

Abstract: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thematics Education Research and the Working Meeting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 and Editorial Committee of the Journal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in 2019 was held successfully in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from July 28th to 31st, 2019. The meeting was attended by the Executive Director of the former National Institute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and the Director and Editorial Board of the Journal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The conference consists of two parts: working meeting and academic discussion. The first issue discussed at the working meeting was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former National Institute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The second issue discussed was the achievements over the past year, the problems and how to meet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hey face today of the Journal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The academic discussion mainly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research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blem consciousness,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mathematical culture and academic attitude and research methods and so on.

Key words: mathematics education in China; Journal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mathematical literacy; research on mathematics education

收稿日期:2019–08–15

作者简介:张晓雪(1994—),女,内蒙古突泉县人,博士生,主要从事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研究.代钦为本文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894(2019)04–0099–04

引用格式:张晓雪,代钦.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中国数学教育研究——2019年全国数学教育研究学术年会暨《数学教育学报》理事会和编委会工作会议纪要[J].数学教育学报,2019,28(4):99- 102.

[责任编校:周学智、陈汉君]

标签:;  ;  ;  ;  ;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中国数学教育研究-2019年全国数学教育研究学术年会暨《数学教育学报》理事会和编委会工作会议纪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