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研究综述论文

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研究综述论文

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研究综述

杜辉

(北京联合大学 管理学院, 北京)

摘 要: 创业作为推动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引擎,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焦点。国内外学者分别从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的构念形成、影响因素、产生机理、形成过程和培育路径等方面给予了充分的研究,少数学者关注了创业意愿到创业行为的转化,分析前者对后者的作用机理、转化模型及路径。通过梳理相关研究发现目前学界对于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定义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比较深入,而对于二者如何转化、影响机制,尤其是针对从创业教育的视角关注创业意愿转化为创业行为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关键词: 创业意愿;创业行为;作用机理

一 引言

创业作为推动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引擎,已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围绕创业意愿、创业行为等的相关研究也是学者们一直关注的焦点。孙志明(2011)调研发现发达地区的大学生创业意愿高于不发达地区,本科生的创业意愿高于研究生,但是在创业行为方面,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不发达地区,不管是本科学历还是研究生学历都比较低。教育部(2004)发布的数据也说明了大学生创业行为比率过低。但是根据美国教育研究机构统计的结果显示,2013年美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重高达20%-30%,所以我国大学生创业率还有大幅提升空间。

图8所示为C/C-SiC复合材料断口的形貌。可见,含有较多SiC基体的网胎层区域断口平整,有少量纤维拔出,而在长纤维集中的0°无纬布层存在大量的纤维拔出,说明碳纤维发挥了增韧作用,也说明低温反应熔渗过程中碳纤维受损伤很小。使C/C-SiC断裂行为符合“假塑性”断裂特征。

现实中一方面是热火朝天的创业培训、创业大赛、创业空间等,另一方面是大学生毕业后一直徘徊在极低的创业率,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之间的背离失调,表明二者之间还存在没有打通的“黑箱”。创业意愿如何才能转化为实际创业行为?针对这种现象和问题,现有的创业理论尚未对此进行充分探讨。那么如何结合创业教育的开展,同时根据大学生的特点,打开这个黑箱,激活创业意愿到创业行为的转化,提升创业行为的比率,不仅有助于丰富已有的创业理论,而且也有助于推动“双创”战略落地,提高整个社会的创业创新氛围。

二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与活跃的创业实践相比,学者们围绕创业意愿就其定义、影响因素、产生的机理、创业意愿形成的过程和培育路径都进行了深入研究;还有学者研究了创业行为的定义、创业行为的过程、影响因素等内容。另外有少数学者研究了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的关系,如创业意愿如何影响创业行为、如何转化为创业行为、创业意愿到创业行为的转化机制等。基于创业意愿到创业行为达成的创业教育的长效机制的建设研究还有所滞后,相关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创业意愿

在研究创业问题时,学者们首先分析了创业意愿的定义和内涵。由于研究视角的不同,目前在定义方面还没有达成一致。比较有影响的定义是Bird(1988)提出的,他从意愿表现出的结果将创业意愿定义为一种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促使创业者高度关注创业或被创业所吸引,甚至是付出行动,创立新的企业,也可以是在原有企业尝试创造出新的价值。还有学者从计划或动机角度(Conner& Armitage,1998)、个人信念的角度(Thompson,2009)、承诺角度(Krueger,1993)、结果导向和自我效能感角度(Douglas & Fitzsimmon,2008)提出了创业意愿的定义,国内学者范巍和王重鸣(2006)根据 Krueger & Brazeal 提出的潜在创业者的概念,分析了中国背景下创新导向、成就导向和自我尊重对创业希求性的影响,责任意识和个人控制对创业可行性的影响,进一步分分析创业希求性和创业可行性对创业意向的影响,构筑了创业意向结构模型。

对创业意愿产生机理的研究包括计划行动理论模型(Ajzen,1991)、创业事件模型(Shapero,1982)、创业理念实施模型(Bird,1988)等,尤其是计划行动理论模型和创业事件模型对创业意愿的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

其次,学者们围绕创业行为的过程从个人层面、企业层面、制度层面和宏观层面四个视角进行了分析。个人层面,国内学者主要从资源禀赋(蔡莉,2016;杨俊、张玉利,2004;吴小立、于伟,2016)、创业认知能力(叶峥,2014;Costa &Mainardes,2016)、情绪态度(张玉利、何良兴、宋正刚,2017;陈波,2009)、创业动机(高宏、周晶,2015)等进行了分析;企业层面,学者们主要分析了创业行为与企业绩效(赵庚等,2017)、战略变革(袁界平、吴忠,2006)等的关系。制度层面,学者们从工资制度(周广肃,2017)、制度环境(倪嘉成、李华晶,2017;孙红霞、刘冠男,2016)进行了分析;宏观层面,学者们主要从国家创新战略(M Mrożewski, J Kratzer,2017;彭伟、符正平,2017)、创业教育(林聪,2015)、互联网的发展和使用(史晋川、王维维,2017)、财政政策(宋冬林、姜扬,2017)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高中化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诸多化学研究都需要实验操作实现.化学该门学科自出现以来,在生活与学习中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如此一门重要的学科,在现实发展中却脱离了原本的轨道.在应试教育背景下,高中化学基于分数为主,在此种状况下,化学教学也逐渐丧失掉了创新性与实效性,同生活生产相违背.时间一久,化学学科便成为了理科中的文科.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将实验研究环节省略掉,直接告知学生真实答案,之后让学生机械记忆.

对于创业行为,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视角和定义。早期引用比较广泛的定义包括Penrose(1959)提出的,在接受新想法并实施某些特定活动;Kuratko(2005)等认为,公司在其他公司没有涉及到的层面或者活动上做出了创新举措,产生的有价值的行为;Mc Mullen & Shepherd(2006)区别于其他学者的地方是对创业者进行了说明,排除了没有意愿和机会的创业者,认为这些人应该具备一定的意愿,并善于把握机会,为实现创业进行了一系列活动。蔡莉(2016)全面回顾了西方创业行为研究前沿,发现对创业行为的研究分为两类,一是创新行为的最终结果;一是新创企业的创业活动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创业动机判别、创业机遇识别、创业认知、创业行为效应、影响及评价。其中对新创企业的创业行为影响及结果进行分析的较多,但对相关研究不是十分关注。

(二) 创业行为

还有少量研究关注了创业意愿的形成过程和培养路径(冯婵璟、谈丹,2016;苗莉等,2016)。对创业意愿测量的研究采用比较多的主要有两种方法,多变量测量方法(Macro van Gelderen et al.,2006;陈文娟,2012 )和两维度测量方法(贺丹,2006)。这两种方法经过实证研究均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

对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包括企业家特质视角、TPB模型视角、创业教育视角、创业环境视角等(张秀娥,2016、2017;刘加凤,2017;黄颖等,2017;钟云华等,2016;李永强,2008)。如范巍、王重鸣(2005)运用创业倾向影响因素模型,从人口统计特征的视角阐述了“个人特征、个人背景、内外环境”三要素对创业意愿的影响。Heuer和Kolvereid(2014)研究发现,创业教育对创业意愿的作用是直接的。Martin(2013)研究显示,创业教育能够促进个体包括创业意愿在内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创业积极感知等相关人力资本的提升,但是Bae等(2014)的研究证实相关性比较弱。

从研究内容上看,学者们还对创业行为的影响因素(张瞳光、高建军,2017;戴维奇、魏江,2014;李闻一、徐磊,2014;C Street ,B Gallupe, J Baker,2017),对创业行为的演化机制和路径(韩璐、鲍海君,2017;王俊勇、王冀宁,2016)进行了深入研究。如张瞳光等(2017)、葛宝山等(2017)、王俊勇等(2016)研究的结果都表明创业教育会影响大学生的创业行为;而李雯、夏清华(2013)以创业事件理论为分析框架,研究了感知合意性、感知可行性及其交互效应对创业行为形成的影响机理。

“curtsey”屈膝礼是一种传统的问候礼节,女性行礼时需屈膝并颔首。在西方文化中,女性的屈膝礼是与男性的鞠躬的礼节相对应。多用于女孩子,以及演员(特别是芭蕾舞)谢幕。这种礼节在西方宫廷中较为常见,至今在英国王室成员还是必不可少的。译者在此处采取了直译的方法以使译文更加贴近原文的意思。但是,他应该对该词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做出解释,以利于儿童读者对异国文化的了解。

(三) 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的关系

学者们认为创业机会或者资源、商机、网络等因素并不必然引起或导致创业行为,创业行为背后应该由创业意愿的支持或驱动(Kuratko D F,Hornsby J S,Covin J G,2014),而现有的研究结果证明了创业者的创业意愿确实比创业者个人特质、特征如人口统计学变量、创业者的处境变量如就业背景、所处环境等对是否进行创业活动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和说服力(邴浩等,2015)。已经有一些研究成果关注了创业意愿如何向创业行为转化,意愿如何影响行动。崔祥民等(2017)研究了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之间的转化机制;高宏、周晶(2015)运用灰色关联度理论,通过激励动机、责任动机、制度动机和机会动机四个维度,论证了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之间的关系;朱爱胜、俞林、许敏、张天华(2015)通过遗传算法优化的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研究高校学生的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创业教育、创业能力、制度环境、禀赋等对其影响度较大;徐建伟、唐建荣(2014)认为大学生从创业意愿转化为实际创业活动,有一个必要环节是创业触发环节,通过研究创业触发的动力机制和压力机制提出了激发大学生创业意愿向创业行为转化的建议。

但是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是复杂的变量,即使目前已有研究分析了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各自的影响因素和模型,少数研究分析了创业意愿对创业行为的影响,但是这并不必然推导出创业意愿与行为之间一定存在影响关系,更不能推导创业意愿为什么会产生某些特定的创业行为或者创业意愿如何决定产生某特定的创业行为。Henley在其研究中也指出,虽然很多人表现出对创业的热爱,有激情,但是却没有采取创业行动,这也间接说明了为何创业意愿高,而实际创业水平比较低(2007、2014)。

三 研究述评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以上研究表明,创业问题已成为研究的焦点,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已引起足够的关注,但是对创业意愿到创业行为形成的机制和演变过程的研究还比较有限。

从研究内容来看,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创业教育、大学生社会网络、创业环境、政策感知、社会保障、创造性人格(还有其他人口学特征)、创业经历及机会等对创业意愿的影响,与之相比,创业教育对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还比较有限。而对于前者的研究,国内学者大多是基于不同视角构建创业意愿模型,进而对个体的创业行为提出建议,总体而言,更加注意创业者个体因素的研究,缺乏创业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的综合系统研究。关注

从研究视角来看,为了研究的便利性,多数文献都潜在地假设创业意愿跟创业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或者创业意愿会影响创业行为甚至导致特定的行为,但是结合实际来看这些假设显然是不能被支持。从“高意愿、低行动”的社会现实来看,在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之间,显然存在着一个黑箱,这个黑箱就是意愿转化为行为的机制,或者意愿在什么条件下才有可能转化为行为。否则这个黑箱会导致意愿与行为的背离。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背离呢?如何解决这种背离呢?这正是打开创业意愿——创业行为黑箱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而在已有的研究中,虽然有少数研究对创业教育影响创业意愿的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但是对创业教育影响创业意愿到创业行为达成的内在机制和演变过程的分析还远不够。这将是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之间接下来研究的一个方向,通过对“黑箱”的研究和分析,将有助于我们制定政策制度,有效提升大学生创业意愿,并通过这些政策或制度促使有意愿的创业者付诸行动,也使创业教育落到实处。

近年来,一些地区盲目扩大禁养区范围,或采取一禁了之、一拆了之的简单化方式,有的地方甚至提出了“建设无猪县”的口号,导致部分养殖场户的利益受到损害。对此,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曾对于盲目禁养和违法拆迁问题做出了明确的指示:

参考文献

[1] 孙志明.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导刊 ,2011(02):66-67.

[2] 范巍,王重鸣.创业意向维度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J].人类工效学,2006(01).

[3] 汪姣.创业意向及其与创业知识的关系初探[J].科技信息 ,2012(03):249.

[4] 蔡莉,黄贤凤.西方创业行为研究前沿回顾及对我国众创的展望[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6,37(08):34-46.

[5] 范巍,王重鸣.个体创业倾向与个性特征及背景因素的关系研究 [J].人类工效学,2005(01):33-35.

[6] 高宏,周晶.大学生创业动机—创业行为倾向模型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1):118-121.

[7] 李雯,夏清华.创业行为形成机理:感知合意性与感知可行性的交互效应[J].管理学报,2013,10(09):1338-1344.

[8] 邴浩,杜涵,罗婧.创业行为与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01):76-82.

[9] 崔祥民,杨东涛,刘彩生.创业意向向创业行为转化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17,37(04):124-128+134.

[10] 朱爱胜,俞林,许敏,张天华.大学生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09):33-37.

[11] 徐建伟,唐建荣.大学生创业行为触发机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31(20):141-145.

[12] 杜辉,陶秋燕,杨冰.基于价值链的校企协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以北京地区高校的数据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 ,2018(12):87-91.

[13] 杜辉,朱晓妹.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基于北京地区高校的数据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7(05):91-94.

本文引用格式: 杜辉.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研究综述[J]. 教育现代化,2019,6(33):19-21.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33.006

基金项目: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课题《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行为”形成的影响研究》(批准号ADEB18027)”。

作者简介: 杜辉,女,博士,研究方向:创新创业,人力资源管理。

标签:;  ;  ;  ;  

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研究综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