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辛弃疾的艳情词论文_扎西卓玛

论辛弃疾的艳情词论文_扎西卓玛

扎西卓玛(四川省若尔盖藏文中学 四川 阿坝 624500)

【摘要】辛弃疾知识渊博,生活丰富,艺术高超,气质刚正,因而,他虽然以多种艺术方法,从多角度、多层

次描写了以婉丽妩媚为主要特色的艳情词,却能独出风韵。本文对辛弃疾的艳情词进行研究,从四个方面分析了辛弃疾艳情词的艺术特色,认为他的艳情词具有秾丽绵密,缠婉悱恻,又有骚雅;婉转曲折,含蓄蕴藉,着力于女性内心刻画;明白如话,率真质朴,而情致凄切;委婉含蓄,风格沉郁,耐人寻味等艺术特色。

【关键词】辛弃疾;艳情词;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7)10-030-02

引言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初济南人。自幼受到祖父爱国思想的熏陶。二十一岁时组织了一支义军,后来投归南宋。他几次上书陈述北伐大计。都没有被接受,两次被罢黜,退居乡间达二十年。辛弃疾是一位杰出的大词人。他" 率多抚时感世之作",但也以生花妙笔绘制了许多富有艺术特色的闲适词、农村词、山水词及艳情词。

一、辛弃疾艳情词的特点概述

辛弃疾作艳情词,也与其他著名词人作艳情词一样,都离不开对生活的细微观察和体验,以多种艺术手法,多角度、多层次地对抒情主人公的心理、情态、性格进行种种描绘。他们或者由昔日离别引发别前别后的情景,抒发离恨别愁;或者由今而昔,既体验着生活现实,又追怀着往日生活,并想象着未来生活现实,织成人生画面,显示人物情感的发展变化。又或者以自然时序变化和时空转换,在作者切身的情感体验中,展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或者有机的组织回忆、幻觉、梦境、想象,在艺术结构的回环和波动之中,展现人物深邃微妙的情思。这样,无论是抒情人物的挚情、深情、柔情、痴情、悲情、怨情、豪情、恨情,也无论是美好的回忆,遐迩的的想象,迫切的相思,难忍的孤苦,无穷的忧虑,可怕的惊恐,就通过许多艺术方法,多角度、多层次地描写而得到了艺术表现。大作家不仅能够运用多种艺术方法细致而精确地描绘出人们在爱情生活,特别在离愁别恨中变幻莫测的心理活动,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且能够运用多种艺术方式细致而真实地抒发出人们在爱情生活,特别在离愁别恨中复杂的感情,并使这些心理和感情与人类心灵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着相通之处。词言情,尤其对女性心理和感情的细致而真实的描写,在窒息人生的封建社会里,这种心理和感情的描写愈真实愈深刻,也就愈能和人类的心灵相联相通,就愈有社会性。

二、辛弃疾艳情词的艺术特点

辛弃疾知识渊博,生活丰富,艺术高超,气质刚正,因而,他虽然以多种艺术方法,从多角度、多层次描写了以婉丽妩媚为主要特色的艳情词,却能独出风韵。例如《满江红.暮春》、《祝英台近.晚春》、《鹧鸪天》(" 困不成眠奈夜何")等词作,这其中对抒情主人公的"内心苦闷" 或" 昵狎温柔" 的描写,以及对少妇心理情态及举动的把握,应是二晏、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之所能,然而对主人公于" 内心苦闷" 又体现着矛盾," 昵狎温柔" 中又带沉郁、骚雅之情的描写,对少妇心理情态的准确、细致把握中,又有特殊的心理波动和娇憨情态的描写,又是二晏、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等婉约词人之所无。至于融缠婉与深沉之词风为一体的《念奴娇.书东流村壁》,寓孤傲的个性、幽深的胸意、无限的情思于美人形象和"至完整、至善美、至真实"境界的《青玉案.元夕》,则又不仅是二晏、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等婉约词人之所不备,也是更多的词人词作所没有的。总的来说,辛弃疾的艳情词具有以下艺术特色。

(一)秾丽绵密,缠婉悱恻,又有骚雅

《祝英台近.晚春》是一首描写思妇在晚春时节伤春怨别的词,形象地刻画了恩妇的神态和心理。"断肠"三句,伤春而又伤别,委曲含蓄,情意凄婉;觑花卜归,反反复复,动态可喜,痴情可爱,梦中呓语,缠绵悱恻,耐人寻味,可以说作者对这位思妇的心理和神情的把握,对他的痴情、凄情、怨情的描写,细腻而又真切,达到了" 昵狎温柔,魂销意尽" 的程度。这与许多艳情词相比,在裱丽绵密,缠绵悱侧等特色方面,确有相似之处。所不同的是,张炎说它" 景中带情,而有骚雅";陈匪石说" 细味此词,终觉风情中时带苍凉凄厉之气"嘞。柔情中有"雅骚"、"苍凉凄厉之气",又说明这首词与许多名家同类词有不同的艺术个性。

(二)婉转曲折,含蓄蕴藉,着力于女性内心刻画

描写女性心理活动,表现其爱情生活,这在名家的艳情词中并不少见。但辛弃疾的这类艳情词作,却别有特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鹧鸪天》(" 困不成眠奈夜何")描写一位少妇在一个深夜思念丈夫的全部心理活动:她在深夜已经很疲倦,却反来复去睡不着觉;她情知丈夫不到回来的时候,却在思念中增加了更多烦恼;她暗自思量着以前的恩爱生活,却又怕丈夫被另一位多情的女子缠住;她感到这种深切的相思很折磨人,却又想到丈夫也不能不想家;她想得有些傻劲了,却气妒地唤醒了甜睡着的侍女;侍女还睡得两眼惺松,她又急不可待地问侍女做的是什么梦。这首小词对这位少妇的心理活动,不仅描写得细致入微,曲折动人,而且少女的外在情态也清晰可见,从而塑造了一个多情娇痴,形神兼备的少妇形象。整首词在笔法上不假雕饰,声声道来,明白如话,但委曲婉转,真切动人。

《满江红.暮春》(" 家住江南"、" 敲碎离愁")两首,也是写伤离念远之作。但是,它不但与《鹧鸪天》(" 困不成眠奈夜何")不同,而且这两首词同是写伤离念远的作品,也同中有异。

这两首词皆写景含情,情景交融,既满篇景语,亦满篇情语。而" 家住江南" 的特色在于描写花残粉褪的狼藉景色,以衬托少女思念离人归来而失望的悲怨之情;" 敲碎离愁"的特点在于景物点染和时序转换,以烘托思妇伤春怨离的内心活动和怨苦之情。这两首词都着力描写了主人公的内心活动,但" 家住江南" 一首的主人公内心充满矛盾与苦闷,悲怨深;" 敲碎离愁" 一首的主人公内心充满苦闷而无明显矛盾,怨苦多。当然,这两首词共同的特点又都极其绵密细腻,委婉含蓄,韵味无穷。

(三)明白如话,率真质朴,而情致凄切

辛弃疾的这类艳情词,以白描和俗语见长,不事用典,不事铺排,不工雕琢,也不工于典雅凝重和含蓄吞吐,而是浅豁通俗,清新健康,自然质朴。《武陵春》("走去走来三百里")写远途归家者的喜悦而急燥的心情,心理描写细致真切;《南乡子.舟行记梦》和《南歌子》(" 万万千千恨")是作者赴湖北任职途中之作,前一首通过舟行记梦,抒写作者和意中情人离情恋情,情意真挚可爱;后一首是写怀想恋人,情意缠宛,如痴如迷。这几首词几乎纯用口语,轻松明快,富有民间小调风昧。

但辛弃疾的这类艳情词,又不只是以上这些特点。《蝶恋花.客有" 燕语莺啼人乍远" 之句,用为首句》写闺怨" 只道书来无过雁,不道柔肠,近日无肠断",如诉之如口;《清平乐》(" 春宵睡重")写思妇怀人" 却把泪来做水,流也流到伊边",如以泪洗面,情调确实恣肆直露,不假雕饰。但象" 燕语莺啼人乍远,却恨西园,依旧莺和燕"(《蝶恋花.客有" 燕语莺啼人乍远" 之句,用为首句》),"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鹧鸪天》),这样的描写,写景寓情,委婉雅致,有味可求。

(四)委婉含蓄,风格沉郁,耐人寻味

辛弃疾于1178年春由豫章赴临安途经东流村的《念奴娇.书东流村壁》,和I 瞄安任职期间的《青玉案.元夕》两首,又别具风韵。《念奴娇.书东流村壁》上片写作者旧地重游,人去楼空,情怀惆怅;下片追怀情人,感叹好景难圆,集中抒发了新愁旧恨之情。旧时的艳情词往往感伤多,辛弃疾的这首艳情词却于感伤中感慨多怨恨深。"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则是集中表现了这种感伤中感慨大怨恨深的情意。因为昔日是"曾轻别",所以旧恨如"春江流不断",怨恨特别长;今朝是"镜里花难折",所以新恨如"云山千叠",怨恨特别多,情意凄苦,风格沉郁。

《青玉案.元夕》可能是作者任职临安期间作。上片用夸张、比喻、铺排、想象等多种艺术方法描写元夕大放灯火的奇丽景象。下片通过浓妆笑语、粉黛飘香的描写,表现游女们的风姿。最后运笔有神,一波三折,突出地刻画了一位幽独淡漠的美人形象。从全词的艺术结构上来看,上片的喧闹场面、奇丽景象的描写反衬了下片游女们的风貌,以及美人所处的暗淡冷清的环境和美人的幽独淡漠的性格。从全词的意蕴来看,作者所着力表现的是特殊环境中的美人的特殊性格。这是一首峻奇妩媚,含蓄隽永,耐人回味的艳情词。

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辛弃疾的艳情词如《祝英台近o 晚春》、《满江红.暮春)、《念奴娇.书东流村壁》、《青玉案.元夕》、《鹧鸪天》(" 困不成眠奈夜何")等,以及富有民间小调风味的艳情词,在艺术上是有特色的,有开拓之功的。其中有的简直是词苑中争奇斗艳、各显峥嵘的奇花异葩。总起来看,辛弃疾的艳情词,无论是侧重描写闺情还是自抒恋情,也无论是栋丽绵密,缠绵悱恻,而又悲多怨深的词作,还是明白如话,清新质朴,而又缠婉凄苦的词作,或是委婉曲折、风格沉郁而又含蓄隽永的词作,都体现着辛弃疾的艺术特点。

参考文献

[1] 蒋晓城.流变与审美视域中的唐宋艳情词[D].苏州大学,2004.

[2]陈丽丽. 论宋代艳情词中的寄托[J]. 中州大学学报,2012,29(5):43-46.

[3] 蒋晓城.论唐宋艳情词的悲剧美[J].社科纵横,2010,25(12):86-88.

[4] 蒋晓城.似花还似非花-- 论南宋后期及宋末的艳情词[J].中国韵文学刊,2007,21(4):79-83.

[5] 郑艳霞.辛弃疾带湖瓢泉退居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

[6] 张思齐.辛弃疾的赋闲与诗意栖居[J].江西社会科学,2008,(5):104-111.

[7] 田劲松,何颖.辛弃疾闲适词的生态美学解读[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2(3):98-101.

[8] 陈晓芸,应子康.辛弃疾女性词论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9,(8):140-143.

[9] 多庆.试论辛弃疾的祝寿词[J].学术交流,2003,(11):152-155.

[10] 张瑞君.论辛弃疾词的时空表现艺术[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2(2):6

论文作者:扎西卓玛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7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3

标签:;  ;  ;  ;  ;  ;  ;  ;  

论辛弃疾的艳情词论文_扎西卓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