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高考组成及2006年高考组成预测综述_高考论文

2005年高考组成及2006年高考组成预测综述_高考论文

2005年高考作文综论与2006年高考作文预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考作文题让人感觉越来越难出了,就像春节联欢晚会,众口难调。综观今年全国及各省市的高考作文题,全国各大媒体及网站出现了大量的不和谐音符。不过冷静思考,依然感觉到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尚有可圈可点、值得欣喜的气象。

一、在关系型的话题占主导地位的基础上,出题方式更具多元化特征

除了全国卷一“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全国卷二“位置与价值”、全国卷三“忘记与铭记”等并列关系的话题外,还有浙江卷的“一枝、一叶、一世界”、辽宁卷的“今年花胜去年红”、山东卷的“双赢的智慧”,以及福建卷的“两幅图画的比较启示”、上海卷的“社会广角镜的启示”、江苏卷的“凤头、猪肚、豹尾的启示”、湖北卷的“出与入的启示”等,更多的依赖于话题的原材料,将话题暗含在材料之中端出来,体现了话题作文更多的灵活性的姿态,同时也注意吸纳了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材料作文的精华,较之2004年全国同时抛出9道直接以关系型的话题作为字眼的拟题方式有了明显的进展。其他各省市的作文题,比如重庆的一小一大两篇作文,带有很强的怀旧情结。以广东“纪念”为代表的单一的话题拟题方式,秉承了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话题作文的命题传统,但在内容上更加与时俱进。以上这些,都在说明高考命题权力的逐渐下放以及高考作文命题走向多元的格局渐趋明朗。

二、在泛域性的话题占主导地位的基础上,出题内容初具地域性特征

北京的“安”字,很好地体现了首都人鲜明的国家政治导向,又很好地回避了“和谐”的热点话题,是一道不可多得的好题。上海卷“社会广角镜的启示”,仍然引领考生关注现实生活的热点,让人想起2004年的“忙”以及这之前的“关于世博会主题”的设计,体现了快捷、高效的大都市人应该具备的触角与意识;广东的“纪念”,不仅是这个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开放大省一代人的集体回忆,而且也与台湾“连宋”访问大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湖北作为内地的文化大省,带有强烈的追根溯源的意味,2004年的“明镜与昏镜”,今年的“出与入的启示”,都是在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生发,对勤学的湖北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江浙作为江南文化的代表,因处于泛长江三角洲,经济与文化的共同影响,话题就更显文化底蕴与灵活性。浙江的“一枝、一叶、一世界”,从自然到世界,从微观到宏观,具有江南的灵性意识和禅宗思想;江苏的“凤头、猪肚、豹尾的启示”,更是由文章而看社会、看人生,体现了文化底蕴与实用价值相勾连的特征。

三、在有话可说的命题原则的基础上,出题角度更具个性化特征

今年高考作文题一公布,几乎让所有的媒体,包括所有的高考备考的语文教师,都认识到今后押中高考作文题已非易事。北京的“安”字,江西的“脸”字,大拙而大巧;上海的与生活零距离,湖北的却指向了王国维;江苏的来源于写作常识,而重庆的来源于生活用具;四川的是由故事缘起,而福建的是由两幅图画发端。作文中需要有辩证的思考,形象的表述,理性的分析,还需要有大胆的想象。看到“一枝、一叶、一世界”,看到“今年花胜去年红”,看到“双赢的智慧”,看到“凤头、猪肚、豹尾的启示”等等。我们感觉到话题已经不再是一个十分宽泛的空间,考生已经不能使用“万金油”了。将话题空间有目的地缩小或者另外构想出出其不意的话题,又让考生有话可说,是今年高考作文话题给我们的最明显的暗示。命题专家的苦心经营,终于有了这许多可喜的变化。

但是纵览2005年全国及各省市的高考作文题,我们却很难有高兴起来的理由,下面罗列三点,仅供参考:

一是作文题内容的撞车。认真思考一下,去年全国卷的“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就与今年上海的“社会广角镜的启示”如出一辙;去年重庆卷的“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又与今年黑龙江的“位置与价值”异曲同工;去年浙江卷的“人文素养与发展”又与今年辽宁卷“今年花胜去年红”貌离神合;去年全国(甘肃卷)“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却在今年湖北卷关于“入与出的启示”有某些共通性。这还只是两年之间的对照。诚然,高考作文话题每年都有10多道甚至20多道面世,相互关涉无法避免,但这种现象的确已经成为一个问题浮出水面。二是作文话题视角过于狭窄。从文体上看,辽宁卷“今年花胜去年红”似乎只适合于写记叙性的文章;北京的“安”与江西的“脸”,写杂文更好,而学生又很难驾驭;天津的“留给明天”,适合于写抒情性文章,难倒了以说理见长的考生。从内容上看,湖北的话题原材料难度太大,一部分考生还没有进入写作过程,实际上就已经被淘汰了;浙江、江苏的话题其实涉及了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很难在800字的范围内写深写透,让考生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发展等级”得分点,等等,将话题作文人为地缩小了,无法实现真正的公平。三是作文题本身的瑕疵。比如重庆卷的“自嘲”,不管话题的原材料如何,使用这样的字眼无疑会勾起部分考生不快乐的回忆,好像给考生开了一个令人尴尬的超级玩笑,让所有的考生在这样一个严肃的高考选拔考试中集体“自嘲”了一回,很让人费解;再如山东卷的“双赢的智慧”,话题原材料表明的前提是石匠与木匠竞争,而后来石匠救了木匠的性命,据此来谈双赢有失偏颇;比如浙江题由唐宋诗歌发轫,得出“寻常事物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在有限中”的观点,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也其实缺乏必要的科学依据,再说考生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赞成从微观的“一枝一叶”去看“世界”,就是从宏观的天地河岳中,同样也能够去发现和理解世界,命题的失真就必然导致思想与观点上的误导……如此这些,诚为一家之言,敬请指教。

那么,2006年的高考作文怎么考?为了摸清命题规律,提高作文备考的效率,有必要对高考话题作文的走向进行理性的挖掘和合理的预测。我们可以从六年来话题作文(包括单独命题的省市)的考试中,隐约摸索出其内在的轨迹:回避热点又暗合时代主题;逐步由“精英主义”向“普罗大众”转型;呼唤“绿色作文”;依然回归人本与回归生活,从中渗透着青春体验、人文体验与科学体验,以悟为魂,以真为纲;立足基础等级,兼顾发展等级。为此,考生一定要加强对上一年全国及各省市的高考优秀作文的学习与训练。可以分文体进行学习,可以按评分标准的要求进行专题学习,可以根据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三步学习法,或根据高考辅导名师的点评进行学习。只有广泛地从上一年的高考优秀作文中吸纳精华,我们才能更有效地摸索出适合于考场的作文经验,这是很重要的一环。二是要充分明确话题作文已进入“后话题时代”,为了严防高考作文的仿作与套作,全国及各省市都已在话题的源头上穷尽心力,甚至有时不惜回归到以往的材料作文、命题作文上来。今年高考作文题的方式多样、内容各异、角度独特等特点,无疑是在呼唤高考考生进行本真作文,真正以自己的实力去成就辉煌。在新课标新课程着力提倡与实施的当下,作文能力的考察更是充满变数,如果不充分认识到高考作文命题的大背景,仍然援用老套的备考方法,则必然作茧自缚,徒劳无功。所以考生最好的备考策略是夯实作文的基本功,围绕评分标准逐一进行训练,且确保一步一个脚印。在平时的学习中,养成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强烈意识,以不变应万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方能运筹帷幄,百战不殆。

标签:;  ;  ;  

2005年高考组成及2006年高考组成预测综述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