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篮球规则的演变对技战术的影响论文_苗治文 徐晨博

浅析篮球规则的演变对技战术的影响论文_苗治文 徐晨博

(辽宁师范大学)

摘要:篮球规则与篮球运动是同步产生共同发展的,篮球规则的修改与演变促进篮球运动技战术水平的提高,而篮球技战术的变化和篮球文化与篮球规则也是互相促进,互相依存和紧密联系的,篮球规则的修改促进了篮球技战术的发展,篮球队员运动水平的提高和技战术的发展促使规则不断做出修改,又促进了技战术的演变和丰富,篮球规则的演变与技战术研究的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篮球运动的发展轨迹。

关键词:篮球规则演变;篮球技战术发展;影响;篮球规则的演变对技战术的影响

1.篮球规则的演变过程

1.1空间规则的演变过程

1910年球场增加了10英尺的平行罚球线,之后又延长了15英尺。增设了三秒限制区,后又将底线限制区扩大到1.6米。1932年明确了人数和比赛时间并且添加了中线,分出了前场和后场,底线限制区扩大到1.8米。1936年增设了两个同心圆分别在场地的两端,作为跳球圈和禁圈,罚球线和边线的距离增加了2英尺。1942年球场规定为长26米宽14米。1948年使用分区制比赛场地,限制区扩大了1.8米。1952年底线扩大到6米,发球站位先的距离延长了0.6米从此限制区成为了一个6米*5.8米的梯形区域。20世纪70年代,扩大了篮球的球场面积到长28米宽15米并且增加了三分线,增加了中立的区域。2003年将争球改为交替拥有掷界外球权,取消了罚球线前面的虚线部分。

1.2时间规则演变过程

早在篮球运动开始初期,比赛时间为20分钟一节,一共两节。20世纪五十年代则改为每场四节,十分钟一节。五十年代末又改为上下半场各二十分钟,并且中场休息十分钟。2000年比赛规则改为,四节组成并且每节十分钟,并且在每一节之间都有相应的两分钟的休息时间,而第二节和第三节之间为中场休息时间,休息时长为15分钟。1988年球运到前场的时间改为八秒,2004年时规则对八秒做出了累计计算的补充。进攻时间在1957年为30秒,到了1988年时30秒则改为了24秒。1932年首次出现了三秒的规则,30年代末被取消但是40年代后一直沿用到今天。五秒规则是在1932年出现的即一个球员被严密防守五秒既没有传球也没有运球时,应判争球。而在1985年改为五秒时则掷界外球。

2.篮球规则的演变对篮球技战术的发展影响

2.1空间规则演变对篮球技战术发展的影响

1932年的扩大限制区和分前后场的空间转变使得在篮球技术上出现了切入的概念,中投和远投技术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重视。并且还应运而生了各种区域联防的战术,区域联防名噪一时。1942的部分改动使得篮球得到了较为广泛认可,促进篮球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扣篮、勾手、转身投篮等多种投篮技术。中投和远投技术普遍收到了较为广泛的重视,篮球由争夺点逐步的转向朝篮下四周进行扩展。1952梯形区域的改动使得高大中锋进攻篮下的打法盛极一时。然而这种高大中锋打法由于其过于强调身体因素,从而在某种程度上迫使防守技战术的发展,对于防守的战术则出现了扩大联防和扩大盯人以及全场盯人战术。然而强调中锋式打法也严重阻碍了篮球的推广和发展使其成为了少数巨人的运动。所以1984年的扩大球场面和增加三分线的改动,使得出现了依靠远投进攻技术。不仅迫使中锋加强快速移动的能力,而且还要求既要有篮下进攻,还要有远投突破能力。场地面积的扩大,增加了中锋的活动区域,使得后卫必须为前锋和中锋创造更多的传切、掩护和突分。使得进攻战术变得更加的灵活机动,有收有放,当球队三分较准时那么就可以依靠三分来进行进攻,并且还可以继续争取二次进攻的机会,还会给全队的防守球员提供较为充分的防守反映时间。这种球场空间的改变不仅对内线的要求更高而且一防一的眼球也随着提高。同时也使得教练对掷界外球战术的重视和运用成为了必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时间规则演变对篮球技战术发展的影响

比赛时间的转变使得比赛更加合理和保证激烈程度,在战术上则体现为教练可以根据场上的情形来随时改变自己的战术布置。10秒改为8秒的改变他不仅促进了篮球快速进攻技术的发展而且促使了区域盯人战术的出现和移动进攻的产生。30秒变为24秒的变化,使得全场盯人战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且较大程度上提高了攻守转换速度,紧逼、盯人战术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三秒规则的出现完全限制了大个球员在篮下的停留时间迫使其频繁的进行移动,在战术上促进了快攻和灵活的方向发展,同时也为多点随机移动换位进攻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这些时间上的改变都将篮球战术朝着快速进攻和防守的方向转变,增加了比赛的激烈对抗程度,使得篮球运动向高速发展。促使技术和战术都在朝着智、高、快、准的方向发展,并且促使多元化的技战术发展和形成。

3.篮球技术规则改变对技术的影响

3.1运球规定改变对技术的影响

运球最初的规则是只能用一只手运球而在其之后的规定中可以用两只手交替运球,从而应运而生了换手运球和背后运球以及变向等等多种技术。1908年规定运球队员可以投篮,从而球员利用这一规则开发出了运球上篮和急停跳投等多种技术,而且同运球结合起来使其更具有观赏性。战术上则变现为促进了突分配合的产生和发展,对提高比赛的速度发挥了较为积极地作用,改变了原有的站立式进攻。之后还取消了空中运球违例规定,加快了运球和速度,促进了过人技术的产生。这些变动促使了篮球在技术上都有了更加长远的发展,不仅可以给对方造成防守压力而且还有利于球员进行突破和运动跳步急停的技术。这些改动都在促进球员的技术要更加的精细,需要更快并且多变的突破能力和控制带球走步的能力[2]。

3.2违例犯规的演变过程

1956年对身体接触进行了基本的原则规定,1960年则提出了三项基本原则即垂直原则、合理防守位置原则、和居中策应原则。1988年三项基本原则被废除,取而代之的则为圆柱体原则、垂直原则、合理防守位置原则。2000年则增加了合理防守的空间。2003年提出了有利于比赛完整而有利无利原则来判断,以保证比赛的流畅性。据不完全统计从1908年至今犯规有了以下几项比较重要的改变。增加了五次规取消比赛资格、被犯规球员罚球两次、增加追加罚球、增加打架处罚条例、全队每节比赛四次犯规则处于全队受罚状态等。

3.3干扰球和扣篮规定对篮球技术的影响

篮球自史密斯发明篮球开始之时就对干扰球有着规定即:对方投篮时,如果篮球在篮筐那么球员将不得触碰篮球。随着篮球运动的高普及率,大个球员也相继出现,干扰球也不仅仅局限于刚开始时所面临的情况。20世纪八十年代时,对其进行了统一的规则修改,对干扰球的限制更加的严格。规定无论是投篮还是传球,当球正在篮球水平面下落时和正好在限制区触及篮圈之前,进攻球员不得碰触篮球。这一规则的修改虽然遏制了干扰球现象但是也吧精彩的空中接力给扼杀了。1994年规则规定,队员可以将球传到篮圈水平面上的上方给同队队员接球投篮"2003年第四十一条攻防中的干扰球规定:当传出的球在飞行中下落,并完全在篮圈水平面上时进攻队员可以触球,允许在空中超过篮圈之假想圆柱体上空做扣球入篮,这就使空中接力扣篮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大大提高了比赛的观赏性,使比赛更加激动人心。

参考文献

[1]马志洋.篮球规则演变规律分析[J].自然作工学院学报,2002

[2]李丽华.篮球规则的演变与篮球技战术的发展[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3]三曾三明.篮球规则的修改与篮球运动的关系.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4

[4]郭玉佩.篮球裁判600问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5]刘月.篮球运动发展概况[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6.

论文作者:苗治文 徐晨博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浅析篮球规则的演变对技战术的影响论文_苗治文 徐晨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