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的临床检验探究论文_黄秀清,李凌

血常规的临床检验探究论文_黄秀清,李凌

黄秀清 李 凌

四川遂宁民康医院 629000

摘要:随着各种医疗技术的出现,检验科的检验技术层出不穷,但是血液常规作为基础的检验方式,仍然是一些疾病诊断不可缺少的检验方式。下面就临床血常规检验作一简述。

关键词:临床检验;血常规;检查结果;影响因素

血常规是临床检验科最常规的检验方式,也是血液检验最基本的方式。人体血液有3种功能不同的细胞,这三者在血液中各有作用,而当某些疾病发生时,各类细胞的数量形态及其分布情况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而血常规就是根据这些细胞的各类变化,辅助医师进行疾病的诊断,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血常规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很多疾病的诊断都需要血常规的辅助诊断,但是在临床的实际操作中,血常规检验的结果却常常有一定的误差。仪器的不断更新进步能够减少一部分的误差增加血常规的准确性,但是临床研究发现,即使仪器更新了,各种仪器得出的结果不一致,即存在一定的误差。影响血常规结果的因素有很多,下面简单探讨一下血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

受检者在休息15min后,取受检者末梢血或静脉血进行检验。

1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

1.1 采血的部位

血常规在临床检查需要在受检者末梢毛细管或静脉采血。但是临床研究发现,末梢毛细血管采血和静脉采血最终得到的结果有一定差异,一般来说静脉采血相比末梢毛细血管的结果更加可靠。末梢毛细血管采血的部位也有多个,其中以手指血和耳垂血得出的结果与静脉采血的更为接近,且这两个部位采集血的较为稳定,因此成为常用的采血部位。然而,手指和耳垂采血时,检验结果中白细胞数量会比静脉采血有所上升,这与末梢毛细血管采血时刺破小动脉有关。而血小板在末梢毛细血管采血相对静脉采血检验结果也会有所上升,这与采血时刺破皮肤而产后升微血块有关。因此,不管末梢毛细血管采血血常规检验结果怎样接近于静脉采血,都会有一定的差异。静脉采血操作相对繁琐,但其优点是能够有效的避免交叉感染,还可以避免皮肤刺破后产生的微血块。总的来说,静脉采血虽然在操作上较末梢毛细血管更为繁琐,但是能够取得更为准确的结果。

1.2 采血时间

通常,一个人正常的生理活动可能会对血液成分的分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进食可能引起血糖正常的上升。而运动、情绪等都会给血液的检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大多是对血液成分的影响。要使用多次血常规进行动态分析的,医护人员一定要与受检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以保证受检者在多次进行抽血时都保持在尽量相同的状态下进行。以利于有效的动态分析。

1.3 采血量的影响

用静脉采血时,采血量可能成为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之一。静脉采血后,一般要使用抗凝剂抗凝。在使用抗凝剂时,其与血液的比例有一定的限制,一定要使用标准比例,否则血液质量将会受到影响:或抗凝剂不足出现微血块,影响检查结果,甚至阻塞血细胞分析仪;或抗凝剂,抗凝剂阻塞血细胞分析仪。这些因素都会使检验的结果偏离真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另外,在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做血常规检测时,仪器会自动吸样,在仪器自动吸样后,检验者还应该保证有一定的剩余量,以保证检验程序的正常进行,一般剩余量应为25ml左右。

1.4 受检者用药的影响

在进行检验前,少部分受检者可能会因为身体的不适而服药,而医师在抽血检验前没有进行详细的询问或嘱咐,最终对检验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不能够反应受检者的客观身体状况,对疾病诊断没有辅助作用,反而影响医师的判断。受检者受检前,医师应当建议停药一段时间后在进行检验。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既影响疾病和身体状况的判断,又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和打击。

1.5 血样的储存、运输

血样储存不当对血常规检验的结果会造成影响,而运输时,各种田间仍然是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之一。血液样品储存时,一定要保证同期的密闭。若保证储存环境在较为合适的温度下,还能延长样品的储存时间。但冷冻是血样储存的禁忌。血液存储器一定要保持清洁无尘。在受检时,不要将采集的血液立即进行检验,还应该等抗凝剂与血样的有效融合后再检验。

1.6 抗凝剂的使用

在采血后,为了避免采集的血液凝集,对检验的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抗凝剂的使用就成为血常规的一个必要条件。EDTA盐是很多医院最常采用的抗凝剂。EDTA盐对白细胞形态和血小板的影响很小,在检验时可以忽略。EDTA盐又有几种分类,而K3-EDTA的高溶解度决定其成为常用的抗凝剂。使用K3-EDTA作为抗凝剂时,白细胞的形态变化很小,EDTA的浓度和混匀时间有密切关系,通过临床检验发现K3-EDTA的最佳浓度是1.5 mg/mL。当混匀后EDTA的浓度较高,即采血量太少时,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结果会偏高。主要原因是中性粒细胞肿胀,使得血小板碎裂产生与血小板相当大小的碎片,计数仪不能够辨认。

2讨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的检查手段层出不穷,但很多常规的检测手段仍然是辅助疾病诊断和监测疾病发展不可或缺的方法。医学的深入研究使人类对疾病了解越来越透彻,对一些疾病的深入了解发现,一些疾病表现为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高即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如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休克等。而贫血和一些出血性疾病表现为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降低。在疾病的诊断过程中,这些指标对诊断具有一定的辅助意义。

由上文可知在血常规的监测中,有很多条件会成为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因此为了得到更为准确而可靠的血常规检查结果,首先要对各种影响因素的进行严格的控制,同时尽量避免其他因素的影响,避免因为人为操作等环节出现大的误差。检验人员要严格的按照检验规程去做,正确的使用血液分析仪,同时检验人员应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充分认识检验结果的重要性,为临床的诊断提供有利的诊断依据。据目前医学技术的发展速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医学界会生产出更加优质的仪器为疾病诊断提供更加准确的检验结果,更好的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卢携弟,吕艳琼.血常规的临床检验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4):116-117

[2]石磊.血常规的临床检验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88-89

[3]束翠娟.影响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因素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3:44-45

论文作者:黄秀清,李凌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6

标签:;  ;  ;  ;  ;  ;  ;  ;  

血常规的临床检验探究论文_黄秀清,李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