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马西平与黄连上清丸联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论文_周波

湘潭市中心医院疼痛三诊室,湖南湘潭,411100

【摘要】目的:分析卡马西平与黄连上清丸联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8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1例患者。参照组患者予以接受卡马西平治疗,而研究组患者接受卡马西平与黄连上清丸联合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参照组总有效率比研究组总有效率低(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和PSQI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和PSQI评分比参照组评分低(P<0.05);参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高于研究组的总发生率,且复发率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卡马西平与黄连上清丸联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佳,可有效缓解疼痛,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不良反应;卡马西平;原发性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痛的一种类型。三叉神经痛也被称为“脸痛”,是一种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是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1]。大部分患者在40岁左右发病,中老年人较为多见,女性比男性多,其发病右侧多于左侧。此疾病特点为是:于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呈骤发、骤停、刀割样、闪电样、顽固性、烧灼样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故此三叉神经痛患者常不愿擦脸、进食,甚至连吞咽口水也不敢,严重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及工作[2]。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8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41例患者。其中,研究组女性24例,男性17例;年龄31~62岁,平均年龄(40.7±6.5)岁;平均病程(3.3±1.8)年;双侧痛3例,右侧痛20例,左侧痛18例。参照组女性25例,男性16例;年龄33~64岁,平均年龄(41.7±6.2)岁;平均病程(3.5±1.6)年;双侧痛5例,右侧痛21例,左侧痛15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依从性好;无相关药物过敏史;无精神类疾病及意识障碍者;排除标准: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心、脑、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服用神经营养药物和抗炎药物等进行治疗;参照组患者采用卡马西平(国药准字H11022279,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治疗,口服,一次0.1g,一日2次;而后每隔一日增加0.1~0.2g,直至疼痛缓解,分次服用,最高剂量每日不超过1.2g。

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加服黄连上清丸(国药准字Z11020229,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药厂)治疗,口服,一次6g,一日2次。所有患者疗程均为6个月,疗程结束后对患者随访,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复发率、不良反应等。

1.3观察指标

疗效判定:无效,临床疼痛程度、频率、时间等均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显效,临床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有效,临床疼痛程度缓解,发作频率降低,涉及范围缩小,疼痛时间减少。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总例数×100%。

VAS视觉疼痛评分[3]:患者根据自身痛感进行打分,0~2表示无痛或轻微疼痛;3~4表示轻度疼痛或偶尔中度疼痛;5~6表示持续中度疼痛;7~8表示重度疼痛;9~10表示极度疼痛,影响食欲和睡眠。

睡眠质量评分[4]:采用匹慈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对睡眠质量进行评分,此问卷由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质量等内容构成,总分为21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睡眠质量越差。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所有患者通过治疗后,参照组总有效率为73.2%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7.8% ,两组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患者VAS评分和PSQI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和PSQI评分比较(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和PSQI评分比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且研究组评分均比参照组评分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2.3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经治疗后,参照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6.10%)显著高于研究组患者的总发生率(9.76%),且复发率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3、结论

卡马西平是一种常见精神性药物,通过降低中枢神经的突触传递,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作用,可用于缓解三叉神经痛与舌咽神经痛,但不能作为长期预防性用药。其副作用有乏力、头晕、恶心、嗜睡、皮疹、偶见粒细胞减少,可逆性血小板减少,甚至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及中毒性肝炎等,故需要定期检查血象[5~6]。

黄连上清丸,为黄棕色或棕褐色的水蜜丸、暗黄色或黄褐色的水丸、黑褐色的大蜜丸或小蜜丸,气芳香,味苦。其中药成分为黄连、薄荷、连翘、栀子、蔓荆子、菊花、防风等。具有散风清热,泻火止痛的功效。用于风热上攻、肺胃热盛所致的头晕目眩、口舌生疮、耳痛耳鸣、牙齿疼痛、大便秘结等。

本研究通过联合卡马西平与黄连上清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实验结果显示,治疗后,参照组总有效率比研究组总有效率低(P<0.05);研究组VAS评分和PSQI评分均比参照组评分低(P<0.05);且参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高于研究组的总发生率,而复发率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表示两种药物合用可以提高临床疗效,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质量,并且降低了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胡胜利, 汪超甲, 张宇强, et al.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52例疗效分析[J]. 临床外科杂志, 2017(1).

[2]侯前梅, 吴艳, 宋丽,等.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MRI研究进展[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7, 23(10):764-767.

[3]赵日光, 赵坤, 苏红军, et al. 舒脑欣滴丸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J]. 辽宁中医杂志, 2017(08):113-115.

[4]佟攀峰. 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J]. 西藏医药, 2017, 24(4):87-88.

[5]陈延玲. 息风通络止痛汤联合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15):44-46.

[6]谭志勇, 马剡芳. 拉莫三嗪与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对比[J]. 中国医药导报, 2017(20).

论文作者:周波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9

标签:;  ;  ;  ;  ;  ;  ;  ;  

卡马西平与黄连上清丸联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论文_周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