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麦冬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

湖北麦冬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

佚名[1]2014年在《湖北麦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文中研究指明湖北麦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于2012年,由生物工程学院何家涛教授担任中心主任,赵劲松、邵振中、程光明、苏琛等同志为中心核心研究成员。一、湖北麦冬研究1.湖北麦冬规范化种植技术与GAP生产基地建设认证项目研究2012年中心与湖北隆中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含作项目《湖北麦冬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与GAP生产基地建设认证》成功立项为湖北省重点新产品新工艺研究项目,并获20万研发资

何家涛, 赵劲松, 瞿宏杰, 别运清[2]2006年在《湖北麦冬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对湖北麦冬规范化种植过程中的选地、整地、选苗、种苗处理、栽种、肥水管理、病虫防治等技术环节进行研究,并制定了湖北麦冬规范化种植技术操作规程,为湖北麦冬生产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瞿宏杰[3]2003年在《湖北麦冬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在全面了解麦冬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总结前人研究的经验,对湖北麦冬的规范化种植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叁元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研究了氮、磷、钾叁因素五个水平对湖北麦冬产量的影响。采用不同的移栽期与摘花梗与否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移栽期与摘花梗对湖北麦冬生长发育、产量和外观品质的影响。在封行期对单株叶片数、分枝数进行了调查,在开花期和块根始见期测定了单叶叶面积、在不同的生育期对叶绿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在块根膨大期对块根的伸长和膨大过程进行了定株定标测定。在块根收获期对块根的折干率、单株块根干重、百粒重和外观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1 通过对湖北麦冬试验地的大气环境质量、土壤中的重金属及农药残留量、农用灌溉水质量的测定,表明试验地的环境条件均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要求,土壤、水质中的有机物、重金属、农药残留量均未超过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大气环境质量良好,可作为湖北麦冬规范化种植(GAP)的示范基地。 2 湖北麦冬高产(500kg/666.7m~2以上)的施肥措施为:施N量为30.6972-32.7076kg/666.7m~2,施P_2O_5为17.7222-20.3911kg/666.7m~2,施K_2O为46.8335-49.9901kg/666.7m~2。 3 湖北麦冬产量与移栽期之间的数学模型呈显着的叁次凸函数关系,最佳移栽期为3月25日。不同的移栽期对湖北麦冬的产量影响存在极显着的差异,在本试验中,以3月25日移栽的产量最高,四月以后随着移栽期的推迟,产量逐渐下降。不同的移栽期对单株叶片数、单叶叶面积、分枝数、块根数、根系活力存在极显着的差异,对折干率有显着的影响。但不同的移栽期对干果百粒重、外观品质的影响不显着。 4 块根始见期的叶片数、单叶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与湖北麦冬的产量呈极显着的四元线性关系,且叶面积和根系活力对块根鲜重、干重的影响极显着,而叶片数和叶绿素含量对块根产量的影响不显着。 5 在开花期摘除花梗,能够极显着的增加单株的叶片数、分枝数和根系活力,显着的增加块根数、块根鲜重和块根干重。开花期摘花梗对单叶叶面积、折干率、百粒重、块根外观品质的影响不显着。 6 湖北麦冬块根的发生期在9月中旬,快速膨大期在11月初至12月初及第二年的2月初至3月初,3月以后块根体积膨大达到成熟。在本试验中,块根直径的膨大略快于长度的膨大(膨大的第一个月内,直布全达最终直径的73.89%,长度达最终长度的71 .44%)。 7不同的移栽期对干物质积累的增长量是不同的,早期移栽比晚期移栽的干物质积累量大,摘花梗的干物质积累量比不摘花梗的干物质积累量要高。3月30日以前移栽的前期T/R值高,而后期T/R值降低较缓慢,说明早期移栽的前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较多,而后期块根干物质的积累量较多。摘花梗的前期T/R值高,后期T/R值低,说明摘花梗有利于前期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和后期块根干物质的积累。 8在单株产量构成因素中,分枝数XI、块根数X:、百粒重X,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分别为:氏。=。.2373,PO.:=0.6481,氏:=0.2098。从直接作用看,块根数是影响单株产量的第一重要因子,块根数对回归估测可靠程度RZ的贡献高达0.5489。分枝数X;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小,X;通过块根数X:、百粒重X、的间接作用之和为0.5407,表明分枝数对单株产量的作用主要为间接作用,且主要通过块根数来增产,说明分枝数高、块根数高时,产量就高。由于X,、X:呈正相关,要两者皆高,易于实现。百粒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都较小,百粒重对产量的影响不显着。

刘霞[4]2009年在《湖北麦冬规范化种植及其提取物的降血糖作用研究》文中认为湖北麦冬(Liriope spicata(Thunb.)Lout.var.prolifera Y.T.Ma)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2000年和2005年版)收载中药品种“山麦冬”(Radix Liriopes)的主要来源植物,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早在宋代《图经本草》和《证类本草》中均有湖北“随州麦门冬”的记载,据其药图考证,与现今药用的湖北麦冬基本一致。湖北麦冬是湖北的特有物种和道地药材,主产于湖北省襄樊市,种植面积已达5万余亩,年产量近两万吨,约占全国麦冬类药材总产量的5 0%以上,是当前麦冬商品药材的主流品种,种植湖北麦冬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之一。本论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分子生物学、中药栽培学、中药鉴定学、药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对湖北麦冬及麦冬类植物ISSR鉴别、规范化种植、药用部位的选择与扩大、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药效学及产业化开发等进行全方位系统研究,深入研究和证实湖北麦冬的药用价值,真正提高湖北麦冬的产量、质量和品牌知名度,为湖北麦冬的产业化开发奠定基础。1.湖北麦冬规范化种植研究1.1研究目的:对湖北麦冬进行规范化种植(GAP)研究,对湖北麦冬药材生产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控制影响药材质量的各种因子,规范药材生产的各个环节乃至全过程,以达到湖北麦冬药材“安全、有效、产量稳定、质量稳定、可控”的目的。形成优质、高产、无公害的模式化栽培技术,制定出行之有效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标准操作规程和企业质量标准,更好地指导中药材种植,从而提高湖北麦冬产量和质量。1.2研究方法:以《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实施指南》为指导,主要针对湖北麦冬的生长特性、种植历史和规模、产地生态环境、物种鉴定、种质来源、野生资源分布情况、生长习性、良种繁育情况、适宜采收期、病虫害综合防治情况、质量控制、种植流程及关键技术控制点、产地生态环境检测(包括土壤、灌溉水、大气环境)、企业质量标准、取样方法、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管理规程、技术标准、岗位职责等方面进行研究。1.3研究结果:通过对湖北麦冬开展规范化种植研究,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规范的栽培、种植、初加工的生产和质量体系。制定出了《湖北麦冬种苗标准》、《湖北麦冬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湖北麦冬企业质量标准》等。并能卓有成效地指导基地生产实践,提高了湖北麦冬的产量、质量和品牌知名度。1.4研究结论:实施湖北麦冬规范化种植(GAP)研究,能从源头上控制湖北麦冬药材质量,对保证湖北麦冬药材、湖北麦冬饮片及湖北麦冬中成药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湖北麦冬及其他麦冬类植物ISSR鉴别研究2.1研究目的:对从形态上难以区分的湖北麦冬、短葶山麦冬、川麦冬、阔叶麦冬和细叶麦冬等麦冬类植物,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鉴别研究,并研究其亲缘关系。2.2研究方法:选择索莱宝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样品总DNA,检测其浓度,将产物置于-20℃低温保存备用;根据预实验,设计五因素四水平正交实验,进行PCR反应体系的优化;从ISSR引物序列表中随机选取80条,按照正交试验优化确定的反应体系,对所有样品进行PCR扩增,选取对各样品均能稳定扩增出叁条以上电泳条带的引物作为实验有效引物;对PCR扩增产物用1.5%琼脂糖凝胶分离检测,在凝胶成像分析系统下检测提取效果并拍照;统计各样品的电泳条带,得到全部样品的ISSR图谱二态数据矩阵,用NTSYS2.10软件计算个体间的Nei相似系数,进行UPGMA聚类分析,构建聚类系统树状图。2.3研究结果:通过正交优化实验建立了反应稳定、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最佳ISSR反应体系和PCR扩增程序;对麦冬类植物用此反应体系进行有效引物筛选,从80条引物中筛选出了9个有效引物,根据有效引物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和相似系数分析,结果证明麦冬类植物亲缘关系十分接近,属于同一种群,其中湖北麦冬和短葶山麦冬亲缘关系较近,川麦冬和阔叶麦冬亲缘关系较近,这与传统分类及与品种鉴定结果相符。2.4研究结论:ISSR分子标记技术可用于麦冬类药材及近缘种的鉴别。3.湖北麦冬提取物(总多糖和总皂苷)的制备3.1研究目的:研究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同步提取、分离和纯化湖北麦冬中总多糖和总皂苷,并制定制备流程。3.2研究方法:对湖北麦冬药材进行水提,利用经过预处理的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湖北麦冬中的总多糖和总皂苷,利用旋转蒸发及醇沉的方法纯化总多糖和总皂苷,并进行含量测定。3.3研究结果: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同步提取、分离和纯化湖北麦冬总多糖和总皂苷,得到含量为66.52%的总多糖及含量为81.15%的总皂苷。3.4研究结论:运用大孔吸附树脂法同步提取湖北麦冬中的总皂苷和总多糖,步骤少,操作性强,易产业化,值得推广应用。4.湖北麦冬不同提取物降血糖作用的研究4.1研究目的:为证实湖北麦冬所含总多糖和总皂苷是否与麦冬多糖和皂苷一样具有降血糖作用,本实验设计使用湖北麦冬总多糖、湖北麦冬总皂苷以及湖北麦冬总提取物,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进行降血糖作用的比较研究。4.2研究方法:选择体重(2 00±20)g的Wistar大鼠,造模前测基础血糖值,禁食24h,四氧嘧啶水溶液腹腔注射一次给药(120mg/kg),1次/d,连续2d。48h后测定禁食12h的空腹血糖(取大鼠尾血),挑选空腹血糖值达到14.00mmol/L以上者继续进行降糖实验。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灌胃下列药物:①高血糖模型组,正常喂食;②达美康组(0.04g/kg/d);③湖北麦冬总多糖组(0.4g/kg/d);④湖北麦冬总皂苷组(0.4g/kg/d);⑤湖北麦冬总提取物(水提液)组(5ml/kg/d);⑥正常对照组10只,正常喂食。按以上剂量灌胃分别给予各种药物,连续14d,第7d、14d给药前空腹12h,测定血糖。对实验结果运用SPSS16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4.3研究结果:湖北麦冬总多糖、湖北麦冬总皂苷、湖北麦冬总提物与阳性药达美康一样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说明湖北麦冬不同提取物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大鼠具有显着降血糖作用,其中降糖效果为湖北麦冬总多糖>湖北麦冬总皂苷>湖北麦冬总提取物。4.4研究结论:湖北麦冬不同提取物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血糖作用。

赵劲松[5]2006年在《湖北麦冬规范化种植技术》文中提出湖北麦冬【Lirope spicat(a Thunb)Lour.Var.proalifera Y.T.Ma】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新增品种山麦冬的原植物,属百合科,山麦冬属。其块根与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 L

朱业芹[6]2007年在《湖北麦冬关键种植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湖北麦冬的关键种植技术进行研究,为规范化种植和优良种质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种苗分为4类4个小区,即具有粗根和新生芽(1)、具有粗、细根和新生芽(2)、具有细根(3)、具有细根和过桥(即较长的根茎)(4)。以下密度和摘花葶实验中均选用具有粗、细根和新生芽的种苗;种植密度按株距×行距分为4个小区,即10cm×15cm(5)、15cm×20cm(6)、20cm×20cm(7)、22cm×22cm(8);另设花期摘花葶(9)与不摘花葶(10)处理2个小区。以上10个小区,每个小区3个重复种植于襄樊市湖北麦冬基地同一块实验田中,小区面积为2.1m×5.6m,总面积为30×(2.1m×5.6m)。采用相同的水、肥、病虫害和田间管理措施。于2006年3月29日采集其块根,备用。采用HPLC-ELSD法测定不同栽培条件下湖北麦冬中山麦冬皂苷B的含量,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不同栽培条件下湖北麦冬中多糖的含量,以二者含量作为质量评价指标。HPLC-ELSD法色谱条件为,色谱柱:Alltech C_(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甲醇-水(65:5:30);柱温:40℃;流速:1.0mL/min;检测器参数:漂移管温度:40℃;气压:3.5bar。产量测定:对不同栽培条件下的湖北麦冬按照小区面积及种植密度推算大田亩产量并作比较。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不同种苗、种植密度对湖北麦冬质量和产量的影响,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分析花葶不同处理措施对湖北麦冬质量和产量的影响。自湖北麦冬块根膨大起,每隔20天左右以五点取样法采取一次块根,共采集样品6次。分别考察山麦冬皂苷B的含量、单株产量、块根折干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种苗对比实验显示:(ⅰ)山麦冬皂苷B含量:1号>(2号,3号)>4号。(ⅱ)多糖含量:2号>(1号,3号,4号)。(ⅲ)产量:四种种苗无显着差异。种植密度对比实验显示:(ⅰ)山麦冬皂苷B含量:(5号,6号)>7号>8号。(ⅱ)多糖含量:(5号,7号,8号)>6号。(ⅲ)产量:5号>6号>7号>8号。花葶处理措施对比实验显示:(ⅰ)山麦冬皂苷B含量:9号>10号。(ⅱ)多糖含量:9号>10号。(ⅲ)产量:9号>10号。不同时期的湖北麦冬差异显着。3.20起样品中山麦冬皂苷B的含量剧增;湖北麦冬的单株产量3.20基本上升至最高,此后变化不大;湖北麦冬块根折干率自1.30基本上升至最高,此后基本平稳。综合以上实验结果,并考虑农民的经济效益,初步确定湖北麦冬的采收期为3.20~4.11,尤以4月中上旬为佳。结论:湖北麦冬种植适宜采用具有粗根和新生芽或同时具有粗、细根和新生芽的植株作为种苗。湖北麦冬种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株行距10cm×15cm。湖北麦冬花期适宜采取的花葶处理措施为:摘花葶处理。初步确定湖北麦冬的最佳采收期为:4月中上旬。

王小刚[7]2011年在《湖北麦冬种植优化和遗传多样性研究》文中指出湖北麦冬L. spicata(Thunb.)Lour, var. prolifera Y. T. Ma是中药“山麦冬”的主要植物来源,以块根入药,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之功效,是湖北省的道地药材。为了更好的利发展和利用湖北麦冬种质资源,本文对其资源品质与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为优化种植及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基础,对于提高湖北麦冬的产量和质量,提升湖北麦冬产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1.不同种苗的湖北麦冬品质评价为了进一步规范湖北麦冬的种植,将种苗分为四种,并从质量和产量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考察了药材和土壤中多效唑的残留情况。其中产量最高的3号种苗的每亩鲜重达到1151.30kg,与1号种苗的862.92kg存在显着性差异,但与2、4号种苗无显着性差异。种苗和每亩干重、每亩鲜重的相关系数为0.714和0.645,相关性强,说明不同的种苗直接影响麦冬的产量,并且对干重的影响要大于鲜重的影响。从湖北麦冬有效成分检测结果看,多糖含量均在20%左右,山麦冬皂苷B的含量在2.00-2.93×10-2%之间,多糖含量和山麦冬皂苷B的含量,不同种苗间无显着差异。在施用过多效唑的土地上,再次种植麦冬,不同种苗间无论是土壤还是麦冬中多效唑的残留都无显着性差异。综合比较湖北麦冬的产量、质量和多效唑残留含量多方面数据,选择具有粗根和新生芽或同时具有粗、细根和新生芽的植株为麦冬的最佳种苗。2.湖北麦冬土壤因子研究通过对湖北麦冬的产量、活性成分、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的变化规律等指标相关性研究,了解土壤因子对连作和非连作湖北麦冬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湖北麦冬种植地块的重金属和农残指标,均在国家一级土壤标准范围。连作一年和非连作的地块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产量上,其他方面差距不大。麦冬的鲜重和干重与土壤理化性质有较强的相关性,其中影响大的指标是有机质、pH值和速效钾,相关系数分别达0.751、0.817和0.616,说明湖北麦冬产量与土壤肥力有密切的联系。有效成分方面,多糖含量与有效磷和pH值相关系数为0.419和0.516呈显着性相关,山麦冬皂苷B含量与有效磷和全钾相关系数为0.648和0.435呈显着性相关,但二者与大多数理化性质相关性不大。麦冬的连作使土壤的微生物菌群种类和数量都发生变化,表现为总真菌数量和所占比例上升、总细菌数下降,呈现出从细菌性土壤向真菌型土壤转化的趋势,3.湖北麦冬体细胞胚的发生及植株再生体系研究以湖北麦冬叶片为外植体,对影响湖北麦冬体细胞胚的诱导,分化及成熟的条件就行了研究,建立高效、稳定的湖北麦冬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体系。作为其中关键的愈伤组织分化诱导培养基,优化的培养基是MS+BA2.0mg·L-1+NAA0.5 mg·L-1 +AgNO31.5 mg·L-1,获得了高达84.3%的诱导率,随后将分化的芽转接到含1/2MS+NAA 0.3 mg·L-1生根培养基中,最后将生根的小苗移栽于含珍珠岩、蛭石和腐殖土的营养钵中,成活率达91.2%。另外,通过组织学观察证实了体细胞胚胎结构的形成。4.湖北麦冬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ISSR和RAPD分子标记对湖北麦冬的遗传多样性和居群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筛选出的引物一共扩增产生215条DNA片段,其中116条谱带具有遗传多态性,占53.95%,湖北麦冬全部样本的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1.4465,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3344,Shannon信息指数为0.316,Nei's基因多样度指数为0.217,居群总基因多样性(Ht)为0.1910,居群内基因多样性(Hs)为0.0815,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5731,表明居群间变异是湖北麦冬遗传多样性的主要来源。聚类分析表明遗传多样性的与地理距离呈很强的相关性,其中来自宜城郑集和老河口,再和襄阳欧庙聚到一起,另外钟祥和宜城王集聚到一起。5.湖北麦冬的分类地位用ISSR标记对全部山麦冬属植物及部分沿阶草属植物的遗传多态性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比较属内的遗传差异。从遗传距离看,湖北麦冬和山麦冬最近,特别是和当地的山麦冬,遗传系数为0.7左右,和其他地区的山麦冬为0.5左右,而距离栽培的麦冬最远,遗传系数不到0.1,而和野生的庐山麦冬关系较近,遗传系数为0.23左右。叁倍体湖北麦冬可能是山麦冬属内或山麦冬属与沿阶草属植物自然杂交后形成的。

何家涛, 赵劲松[8]2016年在《关于湖北麦冬产业发展问题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文章系统分析了湖北麦冬产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针对湖北麦冬产业中规模化、规范化生产程度低,品种种性退化,生产中机械化程度低、产品深加工技术水平低,产品结构单一等现状,提出了推进湖北麦冬产业规模化、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佚名[9]2016年在《襄阳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度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立项成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科技部下达关于"2015年度国家星火计划、火炬计划项目的通知"(国科发资[2015]436号)中,由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何家涛教授主持申报的2015年度星火计划项目《湖北麦冬规范化与无害化生产示范》成功立项,项目批准号2015GA760013。该项目将湖北麦冬规范化种植、品种复壮与选育、需肥规律与专用肥开发、病虫害发生规律与无害化防治技术等集成应用于湖北麦冬生产

赵劲松, 何家涛[10]2016年在《湖北麦冬需肥特性及优化施肥技术研究与应用——襄阳市研究开发计划项目《湖北麦冬需肥特性及专用肥开发研究》成果介绍》文中研究表明该项目采用正交区组二次回归设计,以氮、磷、钾配方施肥为研究对象,系统地进行了湖北麦冬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建立了施肥与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叶面积、叶绿素总量、外观品质以及叶面积与产量、外观品质之间的回归模型,确立了湖北麦冬栽培的产量与外观品质最佳施肥配方。

参考文献:

[1]. 湖北麦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J]. 佚名.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2]. 湖北麦冬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J]. 何家涛, 赵劲松, 瞿宏杰, 别运清. 时珍国医国药. 2006

[3]. 湖北麦冬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D]. 瞿宏杰. 四川农业大学. 2003

[4]. 湖北麦冬规范化种植及其提取物的降血糖作用研究[D]. 刘霞. 湖北中医学院. 2009

[5]. 湖北麦冬规范化种植技术[J]. 赵劲松. 河南农业. 2006

[6]. 湖北麦冬关键种植技术研究[D]. 朱业芹. 湖北中医学院. 2007

[7]. 湖北麦冬种植优化和遗传多样性研究[D]. 王小刚. 华中科技大学. 2011

[8]. 关于湖北麦冬产业发展问题的思考[J]. 何家涛, 赵劲松.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9].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度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立项成功[J]. 佚名.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10]. 湖北麦冬需肥特性及优化施肥技术研究与应用——襄阳市研究开发计划项目《湖北麦冬需肥特性及专用肥开发研究》成果介绍[J]. 赵劲松, 何家涛.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标签:;  ;  ;  ;  ;  ;  ;  ;  ;  

湖北麦冬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