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科技进步把我国粮食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科技兴粮考察报告_科技论文

依靠科技进步把我国粮食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科技兴粮考察报告_科技论文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我国粮食上新台阶——关于科技兴粮的调查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调查报告论文,科技进步论文,台阶论文,粮食论文,促进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解决粮食问题的潜力主要在科技进步

从我国现实情况看,在政策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增产粮食的潜力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现有耕地面积的单产;二是减少粮食的灾害损失;三是开发宜农荒地,扩大粮食耕地面积;四是调整布局,提高复种指数。按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综合考虑新垦荒地、改革耕作制度、提高耕地利用率以及基建和建房等原因占用耕地的因素,扩大耕地和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大体相当于减少耕地所减少的粮食。也就是说,今后五年新增400 亿公斤粮食的任务基本上要依靠科技进步在现有耕地上提高单产和减少产后损失来解决。

靠科技进步能不能达到粮食增产的目标?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就以下几项主要技术措施的潜力来看:(一)粮食单产的增加,良种的作用约占30%。建国以来品种更换了4—5次,每更换一次,单产可增加10—30%。推广“八五”末期和“九五”期间新育成的品种,按覆盖率50%、单产提高5%计算,到2000年可新增粮食100亿公斤左右。(二)增施肥料并改进施肥技术和方法,化肥利用率从目前的30%提高到40%以上,可增产粮食8—15%,按4%计算,可增产150多亿公斤。 (三)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可增加灌溉面积330万—860万公顷,并将水的利用效率从每立方米水产粮不足1公斤提高到4% 以上, 可增产粮食150多亿公斤。(四)全国每年因病、虫、草、鼠等灾害损失粮食10% 左右,采用现有技术加强防治,可减少损失100多亿公斤。 (五)实行精量精神,可节约用种量20%,按全国种子用量125亿公斤计算, 可增加25亿公斤粮食。落实以上五个方面的技术措施,即可增产粮食500 多亿公斤。

另据农业专家综合考虑各种科技要素,提出将现有6040万公顷的中低产田在“九五”期间改造2400万公顷,可新增粮食400亿公斤; 对其余暂不改造的中低产田狠抓常规技术的普及应用,可增产100亿公斤, 二者合计新增500亿公斤。

根据以上分析表明,本世纪末依靠科技进步新增400 亿公斤粮食是有把握的。

二、科技兴粮的基本思路

首先,更新思想观念,按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指导粮食生产。根据我们的国情,今后一个时期内重点引导粮农在以下几个方面开阔思路、转变观念:破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思想,树立商品农业、市场农业的新观念,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面向市场组织粮食生产。破只重视传统经验的思想,树立依靠科技进步的新观念,将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发展粮食生产。破掠夺经营、浪费资源的思想,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新观念,保护耕地,节约资源,保持农田生态平衡。破封建愚昧思想的束缚,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大力普及科学技术,让粮农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进行生产经营和防灾救灾。

其次,重视软科学研究和政策研究,不断完善经济政策。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应继续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加投入,适时调整粮食收购价格,保证农资有效供应,保护粮农的积极性。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要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建立健全以准确预测预报灾情和反馈市场供求信息为内容的粮食预警系统,形成粮食的储备、加工、调运、销售网络,建立健全粮食储备调节机制和市场风险基金。为了形成合理的粮食布局,继续推行省长负责制,让各省区努力自求平衡,促进我国东部、中部主产粮区高产再高产,西部地区由低产变高产。

其三,立足大农业,发展大粮食,拓宽粮食生产、加工、消费的领域。在稳定发展水稻、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的同时,加快发展玉米等饲料用粮和小米、薯类等杂粮,延长粮食生产、加工的产业链。根据口粮、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的市场需求变化和丰歉年份的生产情况,适时调整粮食品种结构,引导消费、节约用粮,逐步推动种植业田“粮食——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向“粮食——饲料——经济作物”的三元结构转变。

其四,注意综合配套和系统集成,发挥多项科技措施在粮食增产中的整体效益。在传统农业的条件下,良种或化肥或水利等单项科技措施的运用,就有可能使粮食生产出现新的较大幅度增长。现在,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技术相互之间出现了交叉渗透的趋势,单项科技措施往往很难奏效。因此,在确定增产的科技措施时,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同时把良种、肥料、水利、植保、栽培以及机械作业等多项技术进行系统组装,相互配匹,在综合作用下发展最佳增产效果。

其五,加强农科教的结合,提高农民科学种粮的水平,让粮农成为科技兴粮的主体。要结合扶贫、扫盲工作以及“丰收计划”的实施,组织科技下乡和专业技术培训。大力发展农村的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培养、扶植种粮科技示范户,引导和带动广大粮农学科技、用科技,提高粮农的科技文化素质。

三、落实科技兴粮的若干重大技术措施

(一)加快实施集约化种子工程。在“九五”期间将现有品种普遍更新一次并实现标准化。按照不同的气候、地理条件,分品种合理布局良种繁育基地,建立科学的良种繁育体系。配套推广新的栽培技术,创造相应的温、光、水、肥条件,使良种的优势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完善种子质量检测检验体系,杜绝伪劣种子的使用。按照统一的质量标准、统一的加工要求、统一的品牌标志包装,搞好种子加工,并努力提高种子加工的科技含量。规范良种的市场体系,对良种实行国家专营制度。加快种子产业化建设,实行良种育、繁、销一体化,从根本上解决种子管理上政、事、企不分,育、繁、销脱节的问题。探索建立种子选育与推广基金的经验,多渠道筹集种子工程建设资金。

(二)增加肥料投入,优化用肥技术。我国产粮用肥的主要问题,一是总量不足,二是存在结构性矛盾,三是肥料的利用率低。化工部门要通过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等途径,着力增产优质化肥(主要是尿素),加快发展磷复肥和钾肥生产,逐步将氮磷钾的比例调整到适合粮食增产的要求。同时调整产品结构,发展长效碳铵、涂层尿素、稀土肥料、增效氮肥、腐植酸肥料等。

(三)完善水利设施,推广节水灌溉。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农业干旱缺水问题日趋严重,每年受旱面积2400万公顷左右,成灾1000万公顷。要采用现代技术,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大中型灌区的更新改造为重点,完善工程配套,保证已有的工程设施正常发挥效益。以水利技术为主要措施改造中低产田, 确保“九五”期间净增灌溉种粮面积330万公顷;按标准化的要求,规划建设一批高产稳产粮田。广大干旱、半干旱地区,应总结推广山西、山东、陕西、甘肃等地的经验,以提高接纳和利用降水能力为中心,坚持生物技术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相结合、农艺措施与农机技术相结合、当前开发与长远建设相结合,发展以节水为中心内容的旱粮生产。在井灌区以发展管灌为主,在城郊和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农区,有步骤地推广喷灌、微灌等高新节水技术。加强用水的科学管理,让粮农的用水观念逐步由传统意义上的“浇地”向“浇作物”转变,提高水的增产效率。

(四)采用先进技术,防治各类灾害,减少粮食损失。随着粮食单产水平的提高、耕作制度的变化、水肥条件的影响,特别是种植密度加大和有机肥施用的减少,灾害发生的机率提高,成灾面积扩大、危害程度加重。因此,必须把依靠先进技术减少粮食损失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九五”期间,重点抓好对粮食生产影响大、危害广、损失重的病虫鼠害防治。在储运、加工、流通环节推广低温、低氧、低药的储粮技术和微机管理新技术。粮食加工业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逐步走产品系列化、产业集团化、管理现代化的路子,使粮食成品率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

(五)有选择地推广农业机械技术,提高粮食的劳动生产率。要充分发挥农机作业效率高、质量好、抓农时、抢积温的优势,着力提高水稻、小麦、玉米等重点粮食作物关键环节的机械化水平。根据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对农机技术和装备进行相应的技术改造,使之与生物技术配套并协调发展。南方水稻产区,重点推广旱育秧稀植、机械抛秧、化肥深施和烘干储运机械技术;黄淮海等小麦产区,重点推广机械化精少量播种技术,提高机械化收获水平,缩短“三夏”时间;北方玉米产区,重点推广地膜覆盖和根茬粉碎还田技术。各地都应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

(六)加强粮食问题的基础性研究和重大科技攻关,增加科技成果储备。从根本上解决粮食问题,不仅要在本世纪末生产一万亿斤,还要着眼于我国到下世纪三、四十年代人口增长的高峰时能保持粮食的供求平衡。这就必须狠抓科技创新的源头,丰富粮食发展的科技储备。要积极利用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成果,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核辐射技术、遥感技术、原子能技术等,探索粮食作物生长发育机理、主要病虫灾害变化规律及其抗性机理,力求在粮食育种方面创造新的方法,培育新的品种,创造杂交优势新组合,在病虫鼠等灾害的防治方面开辟新的途径。选择我国粮食发展的关键技术领域,如新品种选育、新肥料新农药的研制、区域性农业综合开发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等,组织多学科、多行业科技工作者集中攻关,力争取得重大突破。认真总结建立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经验,抓紧建立玉米、小麦、大豆等粮食作物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实行开放、流动、竞争的机制,加速科研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步伐。

(七)建立健全农技推广体系,把粮食防灾减灾和生产、加工、储运的先进技术送到广大农户。要认真落实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三定”政策,解决必要的经费,保证现有农技推广机构正常开展工作。建议从粮食销售环节提取一定数额的资金,作为粮食技术改进和推广费用。要加大现有农技推广体系的改革力度,以县以下为重点,尽快恢复并形成以县农技服务中心为龙头、以乡镇农技站为依托、村农技服务小组为基础,以科技示范户、专业户为重点,集试验、示范、推广、经营为一体的四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农技推广的特点,找准与广大粮农的结合点,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村专业技术组织、民办农业科研机构和民办科技企业为粮食生产贡献力量。

标签:;  ;  ;  ;  ;  

依靠科技进步把我国粮食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科技兴粮考察报告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