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结合语言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语言交流障碍的效果分析论文_郑国敏

南京脑科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29

【摘要】目的 研究儿童孤独症患儿采用音乐结合语言训练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收的76例孤独症儿童,抽签法分观察组(音乐疗法结合语言训练)与对照组(语言训练)各38例,比较两组的行为能力、语言功能与社交能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语言功能评分高,行为能力与社交能力评分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音乐结合语言训练治疗孤独症儿童能提高整体疗效且改善语言功能。

【关键词】儿童孤独症;音乐训练;语言训练;治疗效果

孤独症(俗称自闭症)属于严重的神经性发育障碍,具有病程长、预后差等特点,儿童伴有活动受限、社会交往障碍或兴趣范围狭窄等症状,我国儿童孤独症发病率是0.1%-0.2%,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无特效治疗药物,该病症患儿的核心病症是语言发育障碍。周宇航[1]学者认为,高效的语言行为训练能调动患儿学习积极性,提高语言表达与理解效果,便于缓解家庭与社会负担。本研究分析儿童孤独症患儿采用音乐结合语言训练治疗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研究时段2017.11-2019.8,研究对象是我院接收的76例孤独症儿童,抽签法分2组各38例,观察组:男女比例占20:18,年龄1-8岁,均值(3.92±1.04)岁;病程1-3年,均值是(2.12±0.42)年;对照组:男女比例占21:17,年龄1-9岁,均值(4.05±1.12)岁;病程1-4年,均值是(2.21±0.35)年。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无差异(P>0.05)。①纳入:确诊符合《神经病学》中孤独症者;家属知情并通过《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②排除:脑实质发育障碍者;听力发育障碍者;体格发育障碍者;精神病史或依从性差。

1.2方法

对照组,语言训练:治疗者坐在患儿的对面,保持嘴巴位置处于同一水平。①对视训练:根据患儿喜欢的食品或玩具吸引其注意力,呼唤名字确保与治疗者对视。②动作与手势模仿:训练者向患儿示范摆、推、拍与拉等动作,遵守循序渐进原则逐渐过渡至摸耳朵、拍手等动作。③发音训练:训练者对患儿实施吹羽毛、吹蜡烛等呼吸锻炼,用手拍嘴唇达到辅助锻炼面部肌肉的目的,训练展开唇、前伸舌与学交通工具发音等,从元音过渡至辅音,由单词过渡至句子。④家庭训练:指导家属掌握患儿的锻炼技能与技巧,尽量采用夸张的嘴型示意。

观察组,语言训练流程与对照组一致,联合音乐疗法:①接受式音乐:根据患儿兴趣爱好聆听音乐,每次开始训练前利用“你好歌”相互问候,吸引患儿的注意力,与其目光对视的时间延长,以患儿实际情况为基点即兴演奏儿歌或者钢琴曲,利用聆听的形式激活内心的快乐情绪,使其能跟随旋律哼唱,同时借助敲击或触摸等形式对乐器充分了解,选择自身喜欢的乐器对乐器的名称作出表达,语言发展良好者培养自我意愿表达能力,随机将低频与高频的音乐删除,控制音量≤85dB,在2周时间内完成,确保患儿对乐曲或乐器产生浓厚的兴趣。②参与式音乐:借助器乐演奏、模仿律动与演唱歌谣等形式给予对症治疗,引导患儿选择手中的乐器作为音乐伴奏,对各种乐器的演奏要领正确掌握,能力良好者一边演奏一边哼唱,性格内向者哼唱欢快的音乐吸引注意力,确保患儿与音乐间搭建非语言性的互动接触。③融合式音乐:借助颜色音符的形式对乐谱与弹奏乐器学习,实现环境、时间与学习内容结构化的目的,将个别训练与机体训练结合后提高患儿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鼓励其表达情感且强化语言沟通能力,待活动结束后治疗与患儿一起对乐器整理,演唱“再见歌”,治疗师引导下完成训练流程。

1.3观察指标

①语言功能:参考孤独症儿童心理教育评核第3版,内容是语言表达、认知与语言理解,总分50分,得分越高则治疗效果越理想。

②行为能力:参考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内容是语言、感觉、生活自理与躯体活动等方面,总分156分,得分越低则行为能力更具优势。

③社交能力:参考孤独症治疗评定量表,具体有语言沟通、社会交往、感知觉与行为等,0-179分代表不同程度社交能力,得分越低则社交能力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2.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语言功能、行为能力与社交能力)(±s),t检验。计数资料[n/(%)]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语言功能

观察组语言表达、认知与语言理解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见表1。

2.2 行为能力与社交能力

观察组行为能力与社交能力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3 讨论

孤独症儿童的核心病症是语言发展障碍,具体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语言理解力受损、言语形式异常、言语发育迟缓或言语运用能力受损等方面,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神经内分泌异常、神经递质因素、围产期因素及遗传等因素有关,病情持续发展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部分学者认为,利用药物、物理疗法与康复训练等形式治疗孤独症能改善不适症状且促进智力发育,但整体疗效欠佳。

有研究报道,音乐疗法结合语言训练治疗孤独症儿童能提高整体疗效,前者是以不同的音乐形式为基点强化自我意识,搭建相互交流的关系投射内心的想法,借助音乐对语言描述的感受与情感表达起到替代作用,确保其在活动与游戏中表达内心的感受,强化患儿的自我意识且提高情感认知能力;后者能有效改善语言交流障碍,出现有意义的语言能增加主动语言,加强词句表达能力能提高自身的应答能力,提高其语言理解、按令做事与开口说话等能力,促进患儿向社会化方向发展,因此联合治疗能改善预后效果。

本研究观察组语言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行为能力、社交能力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说明音乐声波能对脑部神经细胞产生刺激,提高其兴奋性,音乐旋律与节奏会刺激听觉产生情感共鸣,使得患儿主动进行语言表达,提高语言理解能力且促进疾病康复,说明本研究与黄培红等[2]文献报道结果基本接近。

综上所述:孤独症儿童利用音乐结合语言训练能改善语言功能障碍,提高行为与社交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宇航.音乐疗法联合语言训练对孤独症患儿语言功能康复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18,27(11):1157-1159.

[2]黄培红.家庭康复训练模式联合音乐疗法对孤独症患儿的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2017,15(24):64-66.

论文作者:郑国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1

标签:;  ;  ;  ;  ;  ;  ;  ;  

音乐结合语言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语言交流障碍的效果分析论文_郑国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