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患儿中采取健康教育护理的效果分析论文_曹孜芝

益阳市中心医院,湖南 益阳 413002

摘要 目的 分析新生儿黄疸采取健康教育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08年-2019年02月我院收治的82例新生儿黄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采取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则选择传统护理模式,经过护理干预后比较两组患儿黄疸持续时间、血清胆红素水平。并通过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结果 经过治疗干预,观察组患者的黄疸持续时间为(4.78±0.89)d,黄疸消退时间为(3.86±0.65),血清胆红素含量在(54.23±15.78)mg/dL,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为97.56%。对照组患者的黄疸持续时间为(6.98±0.92)d,黄疸消退时间为(5.56±0.96)d,血清胆红素含量在(80.67±16.98)mg/dL,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为87.80%。结论 健康教育护理在加快黄疸消退,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等方面有较好的效果,因此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可广泛使用。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健康教育护理

黄疸是新生儿中比较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是由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过高导致。主要的临床症状是患儿的皮肤和部分粘膜出现黄染情况,若病情严重则会导致患儿的神经系统受损,因此要及时控制患儿的病情[1]。新生儿黄疸除了进行蓝光治疗外,对患儿的护理工作也较为重要。有研究表明通过健康教育护理途径可以有效加快患儿黄疸消退时间。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组患儿41例,男孩20例,女孩21例,年龄在3-9天,平均年龄(5.35±0.85)天,平均体重(3672.67±410.82)g。对照组患儿41例,男孩22例,女孩19例,年龄在2-9天,平均年龄(5.12±0.68)天,平均体重(3674.67±409.12)g。所选患儿均无先天性畸形、ABO溶血症状,此外产妇并无产后并发症情况。

1.2方法

两组患儿采取相同的治疗方式,且患儿中并无严重黄疸情况。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主要措施如下:1、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情况,并及时注意新生儿的保暖情况,并定时进行喂奶。2、及时为产妇补充维生素,并做好开奶措施。观察组患儿则选择健康教育护理途径,主要措施如下:1、在患儿入院后及时告知家属探视时间、喂养情况和就诊环境,减轻患儿家属的焦虑情绪。并针对患儿自身的黄疸情况和喂养特点为患儿量身定制护理方案。2、成立专业的护理小组建立健康教育路径表,患儿住院期间的护理工作必须严格按照此表执行。3、为避免患儿家属的担忧,为患儿家属解释具体的护理措施和治疗方法,并注意控制患儿家属的探视频率。4、患儿出院之前为家属做详尽的出院指导,向患儿家属普及疾病的形成机制和常规的预防方法。并告知患儿家属疾病的早期表现,让患儿家属注意复发情况。此外,也可以向患儿家属普及正确的抚慰方式、喂养方式和保暖方式。

1.3疗效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黄疸持续时间,并检测患儿的血清胆红素含量。

通过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分为“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三个等级,满意度为“基本满意”和“满意”的综合。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通过治疗干预,两组患儿的黄疸情况都有较好的好转,且黄疸情况均已消退。数据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消退较快。此外,观察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为(54.23±15.78)mg/d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血清胆红素含量(80.67±16.98)mg/dL。

2.2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通过对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调查可发现,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为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3.讨论

新生儿机体的各项机能还发育不完全,足月胎儿在出生3-5天后体内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才发育成熟,早产儿则在出生后5-7天后才可以发育成熟,因此新生儿易出现黄疸现象[2]。新生儿黄疸的一项重要诊断标准是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足月新生儿的血清总胆红素含量不应超过205.2μmol/L,早产儿则不能超过256.5μmol/L.患儿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皮肤和部分粘膜黄染,因此易于发现,可以及时治疗。

轻微的新生儿黄疸对患儿并不较大影响,若黄疸严重可以导致患儿的神经系统受损,对患儿造成难以挽救的影响[3]。新生儿家属对疾病得到认识存在不足,在患儿发病后并不立刻采取有效措施,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患儿病情的加重。在患儿住院治疗期间应对患儿家属进行详细系统的健康知识普及,并及时消除患儿家属的焦虑情绪,这对患儿在出院后的康复有较好的积极作用[4-5]。健康教育护理路径以患儿和患儿家属为中心,为患儿设计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为患儿家属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指导,从多方面帮助患儿恢复健康,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6-7]。此外,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护理模式也取得了较多患儿家属的认可,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实验结果表明,采取健康教育护理模式的患儿在黄疸持续实践和消退时间上都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仅有1例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不满意。因此,可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广泛推广此种护理模式,增强治疗效果并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杜贞兰,刘秋霞,王雪丽.健康教育应用于黄疸新生儿护理中的护理效果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10):69+71.

[2]赵婉月,金锋.新生儿黄疸社区产后访视护理的干预措施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2):154+157.

[3]王勉.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20):16-17.

[4]李凤杰.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8):264-265.

[5]杨仕美.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及黄疸指数的影响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72):147-148.

[6]高莹.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02):91.

[7]汪素芳.优质护理模式在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23):222-223.

论文作者:曹孜芝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5

标签:;  ;  ;  ;  ;  ;  ;  ;  

新生儿黄疸患儿中采取健康教育护理的效果分析论文_曹孜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