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如何进行情境教学论文_柏永秀

浅谈小学语文课如何进行情境教学论文_柏永秀

摘要: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体现语言与形、情、意统一训练的语文教学规律,体现出语文教学的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愉悦性。小学语文教师要从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出发,创设丰富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文,接受良好的语言文字训练,通过语言文字训练来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全面培养小学生的素质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景教学 探索

情境教学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深化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研究和运用,深化生活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深度和广度,情境教学的选择也就成为课堂教学有效、高效的关键。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促进探究的进行,使思维处在爬坡状态。这是因为,人要形成新的认识,即知识能够进入人的头脑中被理解和成为人的认知结构中的一部分,首先是要能引起人原有认识的失衡(通俗地说,就是“好奇”、“生惑”),然后才会有自我调节并生成新的认知结构(即进行思考、探究然后形成新理解)的过程。情境教学要促进主动建构,其内在含义就是引发认识的不平衡并帮助生成新的认识,要看怎么样去理解情境。图片的运用是情境,多媒体的介入是情境,一个小小的举例也是情境。它可以是一席话语,一段文字,一个动作,一张图片,一曲音乐,或是多媒体的组合。都可以用音像将学生带入另一个时空,可以用图片唤起学生的某种想象和思考,可以一个举例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这些情境的创设都能使学生入情入境,激发兴趣,调动思维,引发探讨。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体现语言与形、情、意统一训练的语文教学规律,体现出语文教学的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愉悦性。情境教学研究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用实物进行情境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如在上《黄山奇石》一课后,让学生把自己参观风景名胜拍下的照片,带进课堂,让学生一边展示自己的照片,一边向大家介绍自己游览过的景点。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人入境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它实现了由静态变动态、无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的可能,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乐趣,激励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渲染与课文相应的气氛,直接作用于学生心理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内心的情感体验,迅速进入具体的情境,处于一种最佳的情绪状态。其令学生进入情境的方式及作用如下:

(1)音乐背景渲染情境。音乐氛围的渲染,令学生产生听觉美感,情绪随之得到牵引,更利于融入情境中去感受课文的意境,思维也随之活跃。通过音乐的渲染,学生心中的情感也会随之释放,在获取知识时同时激发思维、智力的潜能。

(2)课件直观、动态的情境创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件的制作主要是围绕课文主题展开的,其中包括动态文字、动画色彩渲染、各类影片的剪辑等,其画面直观、动感,以最直接的方式通过视觉、听觉去感知课堂情境,学生融入情境的同时不仅是在获取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扩散,利于将来智力的发展。

三、以生活展现情境,使人茅塞顿开

常言说:“听过不如看过,看过不如做过。”学生亲力亲为过的事情,在心中都会留下深刻的记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在课堂中提及学生曾经经历过的事件,学生都会回想当时的情景和感受。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事先了解学生曾经经历的事情或活动,以确保在课堂教学时达到唤起学生回忆的效果。当然,事件的挑选也是需要仔细斟酌的,要与课堂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这样学生更容易融入教师预设的情境中,利用教学引导,令学生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更加深刻地获取知识。

在特定的情境中,学生与情景之间发生种种信息交流,能极大的开发人的潜力,使人茅塞顿开,产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顿悟,似有聪慧之神启开心扉,记忆的仓库打开了,联想的脉络疏通了,想象力张开翅膀腾飞……到了“募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

四、以图画再现情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语文教材在反映广阔社会生活的同时,展示了人们赖以生活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这些自然景物形象对指导学生认识生活,提高观察能力,陶冶感情,净化心灵,都是大有裨益的。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教师先给学生播放录象带《买火柴的小女孩》,把学生带入小女孩所处的社会中,感受到小女孩的美好向往。同样,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的内容直接具体化、形象化。请学生画一画《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将文字转换成图画。有的学生不仅仅根据外貌特征去简单的描画人物形象,而是注意到“套子”这一基本特征,将别里科夫画在套子里,也将全城人统统画进套子里。将这样深刻的理解呈现在全班同学面前,直观形象地体现原文的批判意图,从而加深了全体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把握。

五、短剧表演,营造氛围。

通过排演课本剧的方式,营造情境,促使学生深入地研读文本、把握人物性格和原作主旨。舞台艺术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课堂短剧表演也可融合文本、肢体、服装、音乐等多种因素。除了课本中设定好的戏剧单元,其他课文可以同样尝试改编、排演课本剧。如《小熊住山洞》、《丑小鸭》、《鸿门宴》……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由表演带动阅读理解,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研读文本,分析人物心理。然而更重要的是,通过多种因素的使用、调动,可以开发学生多种智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符合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总之,从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出发,创设丰富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文,接受良好的语言文字训练,通过语言文字训练来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全面培养小学生的素质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嵇娜;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实施方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5)

[2]麻建芬;浅谈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9)

论文作者:柏永秀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7年1月总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语文课如何进行情境教学论文_柏永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