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病人中鼻空肠管营养支持的应用分析论文_宋小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上海 201700

【摘 要】目的:探讨ICU病人中鼻空肠管营养支持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ICU科室于2016.12-2017.12收治的84例需经鼻空肠管营养支持的患者84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鼻胃管展开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支持。观察对比组间置管前及营养7d后白蛋白及前蛋白水平差异,并分析患者ICU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置管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营养7d后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数值分别为(45.3±5.1)g/L、(331.9±51.3)mg/L,均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ICU住院时间为(12.9±2.7)d,比对照组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CU病人中采用鼻空肠管营养支持,可提高营养支持效果,促进患者恢复,缩短患者ICU入住时间,降低并发症。

前言

ICU病人长期处于高代谢、高应激状态,导致身体消耗量大,需要通过营养支持满足机体需要[1]。而肠内营养作为常用的营养支持,可满足患者生理机能的需要。同时其还能够保护肠粘膜,控制炎症情况。但是经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会导致患者胃肠道损伤,易发生多种并发症[2]。故本文借助42例ICU患者,采用应鼻空肠管营养支持,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ICU科室2016.12-2017.12收治的84例需开展鼻空肠管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开展本次研究。观察组共有患者42例,男27例,女15例,年龄20-73岁,平均年龄(49.9±20.3)岁;对照组共有患者4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49.7±20.1)岁。所有患者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签署试验告知书。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对比中,存在可比性,P>0.05.(1)纳入标准:无其他合并疾病;无原发疾病导致的营养不良;治疗依从性良好的患者。(2)排除标准:合并肺部感染;存在心肺器官严重衰竭;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知情不配合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鼻胃管置管营养支持。清洁患者鼻孔后,选取一次性鼻胃管涂抹石蜡油予以置入。当鼻胃管置入咽喉部位后,依照患者吞咽动作帮助患者缓慢插入。置入后采用听气过水声音法,检查胃管位置。将深度控制在53cm左右。可借助抽吸胃液判定胃管是否插入成功,后予以固定。观察组采用鼻空肠管营养支持,鼻空肠管置入长度可控制在135cm左右。置管前可为患者开展胃复安静脉注射,药量为8mg。插管时床头可抬高35°,指导患者取左卧位开展鼻孔插管。清洁鼻孔后,置入到空肠上段,使其与Treitz韧带相距25cm。到达空肠后固定鼻空肠管,听过X线片检验置管末端是否在空肠内部。如遇到置管难患者,可采用胃镜辅助置管。将空肠管外端固定在患者耳垂部位,防止脱落。

所有患者均给予肠内营养治疗。采用营养泵输入法为患者匀速泵入营养液,所选营养液为百普力肠内营养液。第一天,可予以等渗盐水260ml管饲,速度控制在18ml/h。第二天,匀速读入肠内营养液,剂量控制在550ml,速度为25ml/h。第三天增加剂量为950ml,速度为35ml/h。第四天药量是第三天的两倍,速冻控制在50ml/h。如营养液滴入仍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可辅助运用肠外营养补充。营养支持过程中每隔240min采用15ml温开水冲洗管道,防止堵塞。

1.3指标观察

观察对比患者置管前和营养7d后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差异评价营养效果。观察对比组间ICU时间评价患者恢复情况。观察对比组间并发症情况评价营养支持对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1.4指标判定

①胃潴留判定[3]:依照1998年综合临床医学发布的《胃潴留诊断鉴别标准》,为患者进行确诊。具体内容为:呕吐出5h之前食用的食物,或患者空腹8h以上,胃内残留量在200ml以上的患者,即为胃潴留。

②吸入性肺炎判定:依照1994年实用医学发布的《吸入性肺炎指南》,进行确诊。具体内容为:口咽部分分泌物或胃内容物吸入到下呼吸道所致的肺部炎症。

③呕吐判定:依照《中医内科学》呕吐判定标准,为患者予以判定。具体内容为:胃部反射性强力收缩,通过胃、食管、口腔、膈肌和腹肌等部位的协同作用,能迫使胃内容物由胃、食管经口腔急速排出体外。

④依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界定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标准值[4]。白蛋白标准值为35-51g/L;前白蛋白标准值为280-360mg/L。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分析数据,所有计量资料通过“”表示,对比结果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n(%)”表示,对比采用??2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两组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

两组置管前白蛋白与前白蛋白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营养一个星期后,观察组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数值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ICU病患体内热量消耗量大,严重影响着治疗情况及预后。故为患者开展营养支持,十分必要。其能够纠正患者代谢紊乱现象,降低感染几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保证患者预后。ICU患者在治疗期间,常伴随营养支持治疗。

肠内营养支持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其开展的目标是激活肠道分泌,促进肠道激素合成。从而保证患者器官的正常运作,促进肠道蠕动和消化吸收,保证患者正常的生理机能。肠内营养可使营养液直接进入到肠内,促进营养物质与肠粘膜的接触。从而提高患者肠粘膜氧化,促进患者上皮细胞的修复。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抑制患者肠内有害细菌,改善患者肠内菌群的比例。从而抑制炎性反应,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ICU病患通过肠内营养支持,可满足其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其身体恢复,保证预后。

论文作者:宋小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7

标签:;  ;  ;  ;  ;  ;  ;  ;  

ICU病人中鼻空肠管营养支持的应用分析论文_宋小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