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中晚期胎心监护中心理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徐敏

徐 敏

浙江省台州市妇幼保健院 浙江台州 318000

【摘 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孕中晚期孕妇胎心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8例行胎心监护的孕中晚期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常规护理+心理护理),两组均包含64例孕妇,比较两组孕妇在胎心监护时SAS评分、情绪变化。结果:①在胎心监护时,观察组孕妇的SAS评分为(28.96±11.65)分,对照组为(37.68±15.21)分,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②观察组孕妇的胎心监护情绪合格率为81.25%(52/64),对照组为62.50%(40/64),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孕中晚期胎心监护中应用心理护理,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产前胎心监护合格率。

【关键词】心理护理;胎心监护;孕中晚期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6-

对于孕中晚期孕妇而言,实施胎心监护,可以检测胎儿的情况,从而尽早发现、终止妊娠意外,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安全[1]。通常情况下,孕妇在实施首次胎心监护时,往往会由于担心操作伤及胎儿、期望值过高,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和心理[2]。我院将心理护理用于孕中晚期孕妇的胎心监护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到2015年3月期间,到我院128例行胎心监护的孕中晚期孕妇为研究对象,两组均为单胎、初产妇,孕周>33周。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包含64例孕妇。对照组中,年龄最大者为35岁,年龄最小者为23岁,平均年龄为(28.26±5.21)岁。观察组中,年龄最大者为34岁,年龄最小者为234,平均年龄为(29.11±5.09)岁。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差异均较小(P>0.05)。

1.2 方法

1.2.1 胎心监护方法

采用胎心监护仪(美国HP公司,型号:13568-9022E)。指导排空尿液,产妇取平卧位或坐位,将胎心探头置于腹部胎心音最清楚部位,在子宫底部将探头固定,持续时间为30min/次,走纸速度为3cm/min。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讲解胎心监护仪的功能、安全性、作用等,讲解配合要点。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孕妇实施心理护理。①接诊护士主动加强与孕妇的沟通,告知胎心监护的目的,帮助孕妇消除紧张、畏惧等不良心理;②主动询问最近一次胎动时间,提醒孕妇适当调整体位,以免压迫胎儿,导致不适;③实施健康宣教,加强孕妇对胎心监护的认识,同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解答孕妇的提问,告知不必紧张;④密切关注孕妇的面部表情等变化,并且鼓励孕妇将自己的意愿、感受及时表达出来,通过语言、肢体接触等方式安抚孕妇的情绪;⑤动员孕妇家属参与到护理工作中,让孕妇感受到家人的重视、关心等,获得足够的安全感,从而有效缓解不良情绪和心理,减轻孕妇的心理负担。

1.3 观察指标

(1)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两组孕妇的焦虑程度,评分越低,提示焦虑程度越轻;

(2)情绪变化:根据孕妇在胎心监护时的情绪表现,分为3个等级,即监护愉悦、监护平静、监护紧张,胎心监护合格率=(监护愉悦人数+监护平静人数)/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搜集、整理两组患者的上述数据,即SAS评分、胎心监护合格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5.0版)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操作采用t检验和X2检验,当P值在0.05以下时,提示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的SAS评分比较

经统计,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孕妇的SA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妊娠是大多数女性的必经生理阶段,在妊娠至分娩的时期,孕妇的生理、生理均会产生巨大的变化,极易出现精神紧张、敏感等。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孕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来自社会压力的应激、对医疗操作的担忧等,均会给孕妇、胎儿带来不良影响[3]。其中,胎心监护是孕晚期孕妇的一个重要医疗操作,孕妇在此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4]。因此,对孕妇实施心理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本文研究中,对照组孕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孕妇额外给予心理护理,并将其贯穿于胎心监护的各个环节中。根据孕妇的主要心理应激源,向其讲解胎心监护的方法、目的等;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来执行,保持动作轻柔,同时以和蔼、亲切的语气与孕妇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加强与孕妇的沟通,让孕妇保持放松,建立可观、稳定的情绪,避免情绪波动过大。此外,加强与孕妇家属的沟通,使他们参与胎心监护的护理中,让产妇感到自己被重视,并获得足够的安全感,从而有效减轻其心理负担。

本文两组孕妇经护理后,观察组孕妇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胎心监护合格率(81.25%,52/64)明显高于对照组(62.50%,40/64)(P<0.05)。由此可见,将心理护理用于孕中晚期胎心监护中,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项燕,郑高坪,卓有珍.心理护理在孕中晚期胎心监测时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4,13(04):122-124.

[2]谷燕,卓越.心理护理在产前胎心监测的重要性[J].中国医学创新,2012,9(01):67-68.

[3]鲁益萍,侯英英,陈本芳.胎心监护在待产孕妇中的应用及护理[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23(06):755-756.

[4]朱时翠.心理护理在产前胎心监测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2,15(16):8.

论文作者:徐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6月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9

标签:;  ;  ;  ;  ;  ;  ;  ;  

孕中晚期胎心监护中心理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徐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