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护理中品管圈的应用及运行方式分析论文_刘道琴

刘道琴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人民医院 四川 宜宾 644000)

【摘要】 】目的:分析并研究“品管圈”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5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34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7例。所有患者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中纳入“品管圈”策略,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在常规护理中纳入“品管圈”策略效果更好,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糖尿病;品管圈;常规护理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5-0038-02

Application and analysis of operation mode of the QC circle of diabetes care Liu Daoqin.

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Yibin City, Sichuan Province, Tibin644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the application result in diabetes care. Methods Select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4 to October 2015 treated 134 cases of diabetic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ll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method, 67 cases in each group. All patients to conventional symptomatic treatment, control group routine nursing care,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into the qc circle strategy, nursing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 nursing effect i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 0.05,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Clinical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in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into better "quality control circles" strategy, can improve the patient's nursing satisfaction, worthy of promotion of use.

【Key words】Diabetes; Quality control circle; Conventional nursing

品管圈便是质量控制小组,其主要是指在同一个工作场合下存在不同职位分工的各位成员,其主要围绕着同一个问题组成一个团队,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分工明确,灵活的通过质量管理基础理论等策略开展一系列活动,提升工作的绩效。糖尿病是一种因为患者血糖出现异常的病症,近年来该疾病的发病率在逐年提升,该疾病为患者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常规治疗必须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策略才能促进患者的预后。本研究主要分析“品管圈”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取得满意成效,现将主要研究情况作出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5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抽取13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7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33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79岁,最小年龄为31岁,平均年龄为(46.7±14.5)岁;观察组中,男性37例,女性30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81岁,最小年龄为34岁,平均年龄为(43.7±11.7)岁。所有患者经过临床检测均为糖尿病患者,诊断符合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分组后,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患者的一般资料性统计学分析,P>0.05,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中纳入“品管圈”策略进行干预,主要从如下几方面进行:①确立品管圈小组。品管圈主要有1名辅导员、一名圈长和8名圈成员构成。其中涉及到1名副主任护师、4名主管护师和4名普通护师;②对品管圈的主题进行确立。全体圈成员针对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将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整理,并行分析、归纳、讨论等最终提出认为需要改进的问题。针对所提出的问题利用评价法从“政策”、“可行性”、“安全性”、“迫切性”、“圈能力”等方面对该主题进行评价,最终确定了“规范护理质量,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作为本次品管圈活动的主题;③拟定活动计划。通过全体圈员进行探讨得出实现目的的具体做法,并制定可行的计划,将每一步骤的详细负责人进行划分,同时也对每一个步骤制定相关的时间表,绘制出本次圈计划的甘特图;④对主要问题点进行确定。根据本研究内每一位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本院对糖尿病患者床边交接班的具体要求,对床边交接班检查表进行确定和制定。并以检查表为主对以往床边交接班的情况和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列出床边交接班的主要项目,共分为五点:一是糖尿病患者病情评估表进行确定,二是明确特别护理记录单,三是交班和接班护士共同对医嘱执行和签名情况进行核对,四是对其他琐事的补充,五是接班护士对患者进行重新检测和主观病情的评估;⑤积极将总结得出的5点交接班项目落实到具体护理过程中。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护理人员护理前后对于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的掌握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便秘症状积分量和生活质量评分状况,便秘症状积分量根据《中国慢性便秘诊断指南》中关于便秘症状积分量表进行调查,分值越高,便秘越严重;生活质量评分采用PAC-QOL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两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IBM SPSS22.0统计学软件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涉及到的计量资料均采用t值检验,并行(x-±s)表示,组间比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P<0.05表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干预前后,观察组护理人员在理论知识、操作技巧方面的熟练程度相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人员无差异,P>0.05;护理前后,观察组的便秘症状积分量和生活质量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质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具体情况请详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的相关效果比较(x-±s)

*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系意义。

3.讨论

本研究主要分析品管圈在糖尿病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效果更好,充分证明了品管圈对于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价值。本研究结果从护理人员和患者两个角度来评品管圈应用的效果,显示品管圈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同时也能够促进患者的预后。品管圈的应用能够使护理人员对床边交接工作的风险进行教育,使护理人员防护风险的意识提高,从而更加重视交接班的工作环节。而且品管圈制定了详细的床边交接流程,对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规范,建立起了床边的重点交班本,能够使护理人员在交接班的时候有章可循和有据可依,突出了交接班的重点项目。同时品管圈还建立了床边的交班班长的监督机制,加大了对责任护士的管理工作,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作出处理,督促护理人员及时改进。而且本研究所采用的圈成员都来自于工作现场,对工作环境更为熟悉,也有助于措施的改进和推广。因此,通过本研究能够得出,临床上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在常规护理中纳入“品管圈”策略效果更好,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杨霞,彭淑华,李云霞.品管圈对干预全院糖尿病患者专科护理质量的质性分析[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4,27(03):152-153.

[2]姜雪莲,白国欣,尹桂梅,赵晓宇,姚秀霞,贾汝福.品管圈在医院优质服务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22(14):63.

[3]陈湘,莫丽勤,韦永金,罗姣,韦琦,廖芸斌,郭美华.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护理质量的影响[J].微创医学,2014,07(06):25-26.

论文作者:刘道琴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  ;  ;  ;  ;  ;  ;  ;  

糖尿病护理中品管圈的应用及运行方式分析论文_刘道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