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分析论文_刘奇

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 广西南宁 530001

摘要:目的:分析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对异位妊娠的影响。方法:对27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占48.31%(43/89),单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占51.69%(46/89),采取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以治愈率、输卵管通畅率、血β-HGG转阴时间、包块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二次用药率、不良反应作为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治愈率、输卵管通畅率均大于对照组,血β-HGG转阴时间、包块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二次用药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可作为治疗异位妊娠的理想保守疗法之一,在提高疗效、加快病情转归方面较单用甲氨蝶呤具有显著优势,且安全性尚可,不显著增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进一步研究使用。

关键词:异位妊娠;甲氨蝶呤;米非司酮

对于已确诊的异位妊娠患者而言,及时采取针对性的保守治疗,治愈率较高,且可保护患者的生育功能,原因在于保守治疗可保全患者输卵管的解剖结构[1]。对比手术治疗,在异位妊娠患者符合保守治疗指征,且无甲氨蝶呤或米非司酮禁忌症的情况下,保守治疗的应用前景广阔。众所周知,甲氨蝶呤是一种叶酸拮抗剂,广泛用于治疗异位妊娠,与该药具有细胞毒性、促进胚胎滋养细胞死亡密切相关。鉴于异位妊娠的发生、发展、疗效及预后均与孕激素水平密切相关,单用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对患者的孕激素水平无明显影响,这为采取米非司酮这一抗孕激素药治疗异位妊娠提供重要依据,但关于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是否可显著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研究结论不尽相同[2]。对此,本研究旨在分析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对异位妊娠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对我院自2015年10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27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分组,根据保守治疗方案进行分组;对照组占48.31%(43/89),年龄:最小24岁,最大38岁,平均(28.9±3.4)岁;孕龄:最短34d,最长52d,平均(45.5±3.7)d;包块大小(24.3±12.8)mm、血β-HGG水平(1242.1±302.6)U/L;观察组占51.69%(46/89),年龄:最小23岁,最大39岁,平均(29.2±3.6)岁;孕龄:最短32d,最长51d,平均(44.7±5.8)d;包块大小(22.9±13.1)mm、血β-HGG水平(1348.5±313.2)U/L;两组治疗前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单用甲氨蝶呤(山西普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50mg,批号151874)治疗,单次肌肉注射50mg;观察组采取米非司酮二联保守治疗,甲氨蝶呤的用法用量与对照组相同,口服米非司酮(上海新华联制药有限公司,规格25mg,批号1605781),每次100mg,每日2次,间隔12h,持续治疗3日。

1.3观察指标

以治愈率、输卵管通畅率、血β-HGG转阴时间、包块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二次用药率、不良反应作为观察指标;治愈标准:血β-HGG转阴,包块显著缩小或消失,各项症状和体征均消失;二次用药指征:首次用药7d后,若血β-HGG水平下降幅度低于15%,甚至上升,需重复用药[3]。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治愈率、输卵管通畅率、血β-HGG转阴时间对比

观察组治愈率、输卵管通畅率均大于对照组,血β-HGG转阴时间、包块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水平不断提高,为采取保守治疗异位妊娠赢得时间,避免手术治疗,且手术治疗具有创伤性,难以保全输卵管的解剖结构。对于具有保守治疗指征的异位妊娠患者,临床首选保守治疗,基于甲氨蝶呤具有叶酸拮抗作用这一观点,临床更注重采取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由于甲氨蝶呤对于处于分裂期滋养细胞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与干扰滋养细胞DNA复制密切相关,且具有特殊的细胞毒性作用,用于治疗异位妊娠,可促使胚胎发育停止、死亡,达到终止妊娠的目的[4]。多项研究表明,甲氨蝶呤的用量少、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发生少,用于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可达到手术治疗水平,但恢复周期长、二次用药率高作为影响疗效、降低安全性的重要因素。此外,异位妊娠患者的孕激素水平亦可显著影响病情转归;对此,可以认为在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同时,降低孕激素水平,引起蜕膜脱落,随之降低绒毛组织的血液灌注水平[5]。同时,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程较短,不易引起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基于上述观点,本研究观察组采取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两者促进胚胎发育停止、死亡的机制不同,联合应用,可协同提高治愈率、降低二次用药率,抵消联合用药引发的不良反应。由本研究可知,观察组临床疗效、病情转归及预后均优于对照组,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不显著(P>0.05);这充分提示了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可作为治疗异位妊娠的理想保守疗法之一,在提高疗效、加快病情转归方面较单用甲氨蝶呤具有显著优势,且安全性尚可,不显著增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进一步研究使用。

参考文献:

[1]唐晓容.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观察[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4,22(8):552-554.

[2]王勤,李兰.腹腔镜手术中米非司酮联合MTX预防输卵管妊娠后持续性异位妊娠临床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7):2757-2759.

[3]郑金红,张红,江金香等.甲氨喋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11(3):130-131,134.

[4]解瑞成.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4,09(22):79-80.

[5]李燕华,陆琳,高迎春等.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后行超声监测下清宫术在瘢痕妊娠中的应用分析[J].重庆医学,2014,07(6):719-721.

论文作者:刘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7

标签:;  ;  ;  ;  ;  ;  ;  ;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分析论文_刘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