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几点见解论文_吴松海

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几点见解论文_吴松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吴松海 福建省漳州市名流学校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1-196-01

课本是学生了解世界的窗口和工具..然而,有些教师却认为书本不是那么重要的,而没有去充分利用好这个窗口.没有意思到必须让学生主动去接触,进而使用好这个工具.这样,学会学习又从何谈起.现代心理学研究则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学习主体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有意思的接受学习是自主建构,有意思的发现学习也是自主建构.前者的认知机制是同化,它是引起知识结构的量变;后者的认知机制是照应,它是引起认知和结构的质变.在学习过程中,既没有绝对的接受学习,也没有绝对的发现学习,二者总是相互交替并有机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主动接触外界的信息(包括课本),从而赋予认识对象以心理意义.因此,课本必须成为学生自己学会学习的文本,一个好的数学教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激励学生自己去学数学.下面就数学教师怎样有效的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关键”的导读

“关键”的导读是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积极创设求知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带着问题读课本.教师在关键的时候引导并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解决问题,学会掌握知识,使学生从学会到自己会学.如: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就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本,抓住概念中的关键文字,然后再进行判断.

①有三条线段的图形是三角形.

②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③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是三角形.

学生真正理解了课本的内容,就能根据“三条线段”,“封闭图形”的关键词判断出:第①和②题都是叙述不严密的,只有第③题才是叙述正确的.同样在教学“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时,学生往往会忽略质因数中的“质”字.在分解质因数时,常常出现270=10×27和30=5×6×1等等现象.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时,要求学生边阅读边理解以下几个问题:①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要用什么数连乘的形式来表示的;②什么叫做质因数?因数和质因数有什么区别?③质因数和质数又有什么区别?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质因数”这个关键词上,使学生真正掌握分解质因数的含义和方法.

二:“复习”的引导

“复习”的引导是由于数学的知识网络尤其严密.在复习时,一定要用系统的观点阅读课本,出示能为本课例题“引路”的复习题,调整认知结构.这不仅对巩固已学的数学知识和获得的数学知识有益,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也是有益的.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教师先出示复习题:432÷36=?可以给学生以下阅读课本的提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这些问题.①能不能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道题?②除数是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除数是两位数,计算时要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③什么是商不变的性质?能否根据商不变性质先把除数化成整数?④除数扩大几倍?被除数应怎么办?为什么?⑤怎么检验得到的结果是正确的?用什么方法验算?(乘法)

这样一来,既复习有关的基础知识,沟通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又使知识系统化,形成了知识网络,培养了学生复习时阅读课本的好习惯.

三:“操作”的促读

“操作”的促读是边读边让学生做一做,画一画,写一写.在各年级应用题的教学中,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重要的作用.低年级的教学可以把题目转化成简单的图形或者数字,而中年级和高年级可引导学生边看题目边画线段图、几何图形或简单列出条件、问题帮助理解.

如:教学怎样画“平行线”

(1)学生认真把例题看一遍,对画平行线有了初步的感知;(2)引导按照例题的做法“依葫芦画瓢”的方法试画一遍;(3)教师把重点拿来讲,让学生抓住重点,“平行线”的画法就自然迎刃而解.

四:“对比”的辨读

“对比”的辨读是通过比较知识更新的纵横、联系、差别去掌握知识,把知识内化的一种读书方法.边读边比,可以在知识形成的初级阶段,知识进行有层次的系统分区和整理.可以防止概念之间、规律之间、计算方法之间的相互交叉、滥用,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的重点,对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能够系统的把握,为以后灵活应用和创新打下更扎实的基础.

如:在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3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有两个容易混淆的题目.(1)每份是几个?(3÷4=3/4);(2)每个是几分之几?(1÷4=1/4,而不是3/4).通过这样一比较,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的知识点.

五:“疑问”的带读

“疑问”的带读是带着问题在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数学课本上的概念、规律等语言简练、叙述严谨,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不容易理解.指导阅读时,设疑时要有层次性和启发性,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质疑时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要教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质疑,养成爱问、好问、会问的良好阅读习惯.

如:五年级教学“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这里特别强调的是“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除了2和5之外,不含有其它质因数……”.粗读第一遍时先设疑:“这几句话,哪些是重点?应该怎样理解?”学生“如果分母除了2和5之外,不含有其它质因数”是重点,要理解;再细读,学生提出:“如果把一个最简分数换成一个分数,可不可以”?教师:“不可以,如1/5,1/12,5/8等都可以化成有限小数.”通过设疑问,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论文作者:吴松海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2

标签:;  ;  ;  ;  ;  ;  ;  ;  

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几点见解论文_吴松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