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各领域生产逐步加快,对电力能源的需求开始增大。智能变电站是电网系统中的重要组成,对安全开展输配电有着重要意义。当前,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调试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比较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二次系统结构特点,从运行、维护及管理几方面提出几点优化建议。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调试;电网系统;结构优化
智能变电站通过运行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及自动化技术可自动完成信息获取、测量、控制及保护,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及智能调节。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始建设智能变电站,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二次设备调试上处于探索阶段,存在一些不足。由此,加强对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调试方法及技术的改进非常有必要,下面对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1.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二次系统结构差异
1.1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结构特点
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在二次系统就结构上存在一些不同,主要体现在通信协议上,除了通信协议不同以外,通信过程中使用统一模型也是一个重要区别。由控制层、间隔层及过程层组成了逻辑功能,其连接通过以太网实现,具有分层、分布及开放式特点。将变电站二次系统结构分为了“三层两网”,即站控层、过程层、间隔层。间隔层与站控层、过程层中各个组成都是不同的,比如,间隔层主要组成部分有测控装置、故障录波装置及保护装置,这些装置是过程层基本功能实现的基础。站控层及过程层的组成也都存在差异,智能终端、过程层网络交换机是站控层的主要组成,而监控系统与故障信息系统在是站控层的主要组成,同时该层还有交换机。
1.2常规变电站结构
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不仅在内部结构组成上存在不同,在单元间隔布置上常规站与智能站就存在较大差异,常规站通过这种特殊的单元间隔布置,可以独立分割开不同设备;信号传输及控制均是由电缆完成,但这种方式存在一定劣势,缺乏整体协调性与统一性,信息共享不及时。
1.3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比较下的优势
智能变电站的优势比起常规站更多,比如,智能变电站应用了通信网络技术及智能技术,这些都是常规站所没有的。并且智能变电站应用了电子式互感器及数字交换机使整体功能更加全面、强大。此外,信息光纤及网络的运用替代了可见的二次回路。这样一来,在运维及管理上也发生变化。
2.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调试的几个问题及解决办法
2.1调试流程存在的问题
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调试分为下两个部分:一是在试验室或者厂家进行集中测试,二是在安装现场进行现场调试。其中,现场测试的基础是系统集中测试,也是保证变电站运行安全的前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调试与常规站存在差异。需要集成相关设备,并且严格按照现场工程配置,最后进行工程测试。在现场调试中,经常有操作人员只做整组测试,单体测试放在联调测试中完成,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并且缺乏科学性。为此,单体测试也要注重,并要单独完成。因为单体测试可以更加有效的了解设备运行状态,是对设备的二次检测。现场调试需要从设备功能、定值设置、安装质量几方面控制,确保整体检查结果是准确的。测试项目包括:测试设备单体性能、测试设备光功率及裕度、测试设备互联闭锁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装置检修”压板使用问题
智能变电站检修压板配置与常规变电站存在一定差异,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信息传输主要通过SV、GOOSE及MMS报文,投入了压板以后需要置后处理发送的SV、MMS及GOOSE报文的Test,但要确保具备一致性比较判断,这样才能使接收报文的设备与自身检修压板状态保持一致,检修状态一致才能有效处理报文信息,但不一致则将无法有效对报文处理。由此,如果检修压板在智能变电站中应用不合理,非常容易发生误动或者拒动问题。
使用建议:在运行状态下为避免引起保护拒动问题,对各设备“装置检修”压板严禁投入;定期检验保护装置时,对设备间检修压板配合关系熟悉并了解,为了避免造成母差保护被误闭锁就要明确对母差相关保护的影响;此外,在压板的使用上也需要遵循相关规范,不能随意将压板作为其他用途使用,比如,将其作为投退保护的工具等。
2.3光口、纤芯及光缆标识的管理
通常,智能变电站中的光缆连接不容易被看到,为此,在调试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中,需要明确光口、光缆标识及纤芯这几方面的问题,这是标识管理的重点内容。在智能变电站调试中,光口、纤芯、光缆标识主要问题体现在:(1)有多样的光口形式,且光口松动现象明显,包括ST、FC、LC等。(2)光口的“收发”有的厂家以“RX”或者“TX”标识表示,标识的位置不是非常明显。(3)备用光口没有设置标识,错误插备用光口的情况容易发生;(4)“收发”标识在线芯位置不明显,容易出现“收发”位置接错或者接反的情况。为此,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强对标识的科学化管理,尤其是对于重点部位的标识,需要有统一设置规范。
2.4二次回路配置问题
在智能变电站中,智能变电站中配置软件的主要目的确保智能设备之间有效连通并实现信息的及时共享。常规变电站按照图纸施工接线,使用的工具有改锥、钳子及万用表。完成配置后会形成CID及SCD配置文件。SCD文件修整次数较多,非常容易使原有的版本遭到破坏,需要对该问题进行整改,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竣工图的绘制需要严格按照实际工程按成,如果在调试过程中需要对配置修改或者调整,不能随意完成,而是在与厂家、设计人员沟通以后确定调整方案,然后依据方案调整。(2)需要将SCD文件备份备案的规范化管理制度构建出来,由专人负责配置文件的备份及备案工作;将含有版本号、生成时间、CRC校验码的CID及SCD配置文件电子档案建立,遵循特定原则下进行配置文件的升级与修改,保证设备配置文件与原有版本是一致的。
2.5向量测试问题
使用故障录波器与网络分析仪对间隔向量进行读取,这种做法显然不正确,因为故障录波器是网络采集,来源不是统一的,需要调试的还有网络分析仪,然后测试验证一遍向量。除了以上操作以外,还有操作人员会采用拔掉光纤的方式对向量测量,这种方法虽然常见,但是容易破坏光纤链,对其他部分造成不利影响。为此,开发一种专用向量测试光口,可以使幅值、角度显示更加稳定,向量的读取也会更加方便。
结语
综上所述,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在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性,智能变电站的功能更多、使用的设备也更加多样,促使运行、维护及管理方式随之改变,要想使变电站运行更加稳定、安全,这就需要加强二次设备调试。本文分析了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调试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需要相关部门及操作人员不断提高操作水平,优化管理观念,减少二次设备调试相关问题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张瑞芬,李卫国,杨德剑.智能变电站运行问题和解决方法[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11):237.
[2]赵子涵.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调试中几个问题的分析[J].低碳世界,2017,(13):61-62.
[3]于永军,陈龙.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系统级调试方法[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5,18(03):138+140.
[4]郝志刚,白瑞,张悦.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调试中几个问题的分析与探讨[J].山西电力,2013,(03):28-30.
论文作者:佘亚江,孟进,毕小鹏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4
标签:变电站论文; 智能论文; 设备论文; 压板论文; 常规论文; 测试论文; 标识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