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站在舞台中央——让乡村教师下得去、教得好、留得住论文_郑为民

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站在舞台中央——让乡村教师下得去、教得好、留得住论文_郑为民

江西省弋阳县漆工镇方志敏希望小学 334405

漆工镇中心小学位于江西省弋阳县东北部,是一所偏远山村小学,也是弋阳县规模最大的农村小学之一。在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扶持下,学校的校舍面积、 校园环境、办学条件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学校的教学质量却始终难以得到提升,一直受到社会的诟病,越越来多的家长想尽办法让孩子去县城的学校就读。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师资严重老化,教师职业倦怠感逐年增强。虽然每年也有一些大专院校毕业的新教师分配到乡镇学校任教,可是由于种种原因造成这些教师下不到村级完小,去了也不安心任教教,想方设法调离。为了彻底改变农村教育的这种落后状况,漆工镇中心小学千方百计改变学校管理模式,吸引新分配的教师到最偏远的村完小任教,充实学校的新鲜血液,更新教学理念,带动老教师克服职业倦怠,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的教学质量也从全县倒数跃居全县中上水平。越来越多在县城借读的学生逆向流动,主动回到家门口的学校就读。这可喜的变化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更离不开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更重要的因素是学校给所有新教师搭建了一个发展的平台,让每一位新教师能下得去、教得好、留得住,都有机会站在舞台中央,找到了归属感。

让乡村教师居有定所、吃有保障、活有乐趣,是学校管理者吸引青年教师投身边远山区教育事业的基础。学校建设的教师周转房,每个房间里都配有衣柜、书桌、沙发、茶几、窗帘、电视等,厨房的设备也一应俱全。只要愿意到村小来教书的老师,学校都为他们提供最大的方便,让老师拎包入住,让老师能安心留下来。全镇各个完小都开设了学校食堂,免费为教师提供一日三餐。为了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中心小学为各完小开通了网络,添置了电脑、电视机等,让教师能通过网络了解外面的世界;同时,学校工会还不定期举行青年教师联谊会,为他们的交往提供条件。在待遇方面,对于山村教师补贴,向一线教师和更偏远的学校倾斜。教师没有了后顾之忧心才能静下来,才能安心从教、乐于施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青年教师下不去、留不住,不是忍受不了乡村学校的清苦,而是自己的付出得不到认可,看不到未来的希望。曾经学校的各级管理者尤其是农村完小的校长都是由主管领导直接任命的,论资排辈的风气相当严重。为了扭转不良风气,让想干事、能干事的老师走上管理岗位,漆工小学近五年来每年都根据各完小的实际情况,拿出一定比例的完小校长岗位,在全校教师中自主竞聘。竞聘不设门槛,要的是管理能力、专业素养、奉献精神。通过教师自主报名、竞聘演讲,最后由中心小学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家长委员会成员组成的完小校长竞聘领导小组投票决定校长人选。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全镇教师尤其是新分配到乡村完小任教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同时也给在任的其他完小校长一种无形的压力。大家心中都暗暗积着一股劲,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性发展氛围。近年来,先后有烈桥小学、东坑小学、杨桥小学、告头小学、西坑小学等完小通过竞聘选出了领导放心、教师欢迎的校长。这些校长中既有教学经验丰富、管理才能突出的中年教师,也有刚参加工作一两年教学理念先进、工作热情高的年轻教师。通过实践的检验,他们的竞聘上任,基本上都圆满完成了校长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为最基层的学校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农村偏远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

外出培训,学习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是教师最大的福利,也是教师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很好的路径。可是,由于种种原因,真正能走出去学习的教师却很少。究其原因,主要是有限的培训名额都被中心小学的领导和中层干部占用了。而由于每次外出培训的内容又各不相同,可能与参加培训的领导的工作没有实际的联系,加之他们各自的工作繁忙,很难将培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学校相关工作中。而广大青年教师想参加培训、提升自我却苦于没名额,想去去不了,甚至连培训的信息都无从知晓。从2013年开始,全县外出教育培训不再直接将培训名额下放至学校,由中心小学相关处室将培训信息告知全镇每一位教师,让每一位有意愿参加培训的教师自主报名,并参加中心小学统一组织的以“为什么学,怎么学,学回来怎么用”为主题的演讲,择优选派最合适的教师参加外出培训。外出培训不再成为校长和中层干部的专利,每一个层次的教师都有机会参加培训。更为重要的是,青年教师学成归来,将新方法、新理念有效地运用到日常教育教学中,带动了学校整体工作的发展。漆工镇方志敏希望小学的俞寒玥老师就是培训机制改革的最大受益者。俞老师通过几次外出学习语文主题学习的新方法、新理念,教学水平突飞猛进。她在2017年代表江西省参加全国语文主题学习教学大赛,获得全国乡镇组一等奖,填补了漆工小学此项工作的空白。“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俞老师的引领下,漆工小学成立了校级语文数学名师工作室,校本培训扎实开展,使外出培训的成果得到最大的应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漆工小学将涌现出更多的“俞老师”。教师强则教育强,我们有理由相信乡村小学教育的明天会更美好。

“我们在乡村小学工作没有什么不好的。这里环境好,空气质量高,没有城市的交通拥堵;这里网络畅通,学习和生活条件也并不差;这里民风淳朴,我们和这里的孩子、家长都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在乡村当老师,我感到满足。”这是越来越多的乡村青年教师的共同感受。给每一位乡村青年教师搭建一个发展的平台,让每一个人都有站在舞台中央的可能。心有多大,乡村教育的舞台就有多大。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会终生扎根乡村,真正做到:下得去,教得好,留得住,实现乡村小学师资更替的良性循环。

论文作者:郑为民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8

标签:;  ;  ;  ;  ;  ;  ;  ;  

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站在舞台中央——让乡村教师下得去、教得好、留得住论文_郑为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