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职校酒店管理教学现状及创新方向论文_李春华

简析职校酒店管理教学现状及创新方向论文_李春华

(腾冲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腾冲 679100)

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主要是学习专业的酒店管理知识、服务技能和国内外酒店管理基础理论,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技能。通过对酒店从业者和酒店管理专业在读学生、任课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并结合自身长期从事酒店管理培训和教学工作的体验,深感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与酒店对从业者素质的实际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针对此专业,探索符合教育规律、适应现代市场需求的教学模式,是一项值得研究和分析的课题。

一、反思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环境问题。教学环境对于酒店管理专业进行实践教学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促进实践教学。一般来说,实践教学是在酒店里进行实习,全真教学的方法既有利也有不足。学校和酒店存在利益上的冲突,一方面学校安排学生去酒店进行实习,是学生进行实践锻炼的好机会,学校希望酒店能够以爱护学生的态度细心指导,帮助学生熟悉酒店业务。然而另一方面,酒店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实习内容往往比较简单,往往较为喜欢薪酬低且老实听话、做事有激情的学生;不仅如此,酒店还可以借助实习基地增强社会美誉度。因此,学校在选择实习酒店时,应该着重寻找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酒店。

2、学生自身问题。首先是学生职业意识、职业观念淡薄,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自我约束力、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差,没有长远的职业生涯目标规划。学生在面对社会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时,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这个年纪的学生思想感情容易外露,存在表达直接、容易冲动、感性、容易被吸引等不成熟的表现。现在很多孩子心理都很脆弱,尤其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备受宠爱,无论做什么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而且家长还得处处迁就他们,这就导致他们感情和心理都相当脆弱,容易情绪低落。此外,在酒店实习过程中,面对的人员较为复杂,不成熟的心理反应往往容易导致他们陷入不必要的情感困惑之中,例如员工与实习生的感情问题,对于学生参与实践教学及顺利完成学业都是非常不利的,应加强引导。

3、是学生心理不成熟。中职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思想和认识还不够成熟,毕竟涉世未深。酒店管理工作要从基层做起,从端茶倒水做起,很多学生面对工作的态度不端正,心态不平衡,表现在工作上就是不积极、不情愿,认为自己是管理人员,不应该做服务员应该做的事情,心态没有摆正,工作自然很难做好。很多大学生存在懈怠的心理,“反正是来实习的,实习完还是要回学校的”,因此实践过程中便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怀着侥幸的心理,得过且过。实习期满以后,拿着实习鉴定去实习酒店盖一个公章,算是完成了对学校的交代,完全不拿实践当回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革新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方向的思考

1、建立与完善酒店管理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要完善教学课程体系,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结合市场的需求,以专业导向为基本方向,设立课程体系的基本准则。要结合酒店管理专业的特点,实行模块式教学,将不同的课程内容、课程性质进行归类,并设立相应的模块。目前,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常用的三大模块为:专业课模块、基础课模块和特色课模块。要优化课程结构,探索培养综合素质的科学方法。

(1)改进教学方法。应根据酒店管理专业需培养的目标及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要尽量利用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除采取模拟教学、演示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教学等传统方法外,还可以引入项目教学、实践教学等新型教学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引发学生思考。师生之间应该架构起交流的平台,形成课堂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应以“能力为本”的思想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分析酒店行业的岗位及其职业能力为出发点,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设立与之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以整合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要合理安排基础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的比重,明确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及其比例。一般来说,基础理论课和实践教学的比重各占50%,学生不仅能够学到专业的知识,还可以增强实际操作的能力。同时,要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职业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塑造道德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学生,使其能够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3)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剧,酒店管理趋向于国际化,对于外语人才的需求愈发紧迫。因此,中职院校应该加大外语教学改革的力度,加大英语专业的课时量和口语课时量,对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采取情境教学的模式,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培养更多能够适应国际型酒店的综合型服务和管理人才。此外,学校应该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酒店管理教学理念,全力打造与国际接轨的酒店管理教育体系,构建国际化办学理念。

(4)增强师资力量,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鼓励和支持教师去酒店进行顶岗实习,进一步了解岗位工作,掌握岗位技能,全面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专业教师除取得技术职称外,还应取得与专业相关的技能证书,成为“双师型”人才。另一方面,可以聘请高星级酒店的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实践教学兼职教师,以弥补学校实践课教师缺乏经验和数量不足的缺点,同时也加强了校企联系,取长补短。此外,还可以聘请业界专家,来学校进行专题讲座,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2、立足基础,把握专业特色,强化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主要以培养适应酒店发展需要的现代化管理人才为主要教学目标。对于酒店来说,具有专业技能的中层管理人才,职业素质较好、技术过硬的主管颇受酒店企业的欢迎。因为酒店管理专业职业特色较为突出,就业去向很明确,所以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重点是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职业意识的培养,培养目标是适合酒店管理岗位的需要,明确就业去向,以酒店服务行业为宗旨,产学结合,培养实用型人才。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一般为:毕业后1-2年左右,一部分学生应该成为酒店管理层的骨干,3-5年后应该成为酒店管理的精英。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娴熟的专业技能,更要具备很强的实战管理能力。因此,中职院校在教学上应力求完成两项基本任务:其一,使学生熟悉掌握酒店管理专业技能;其二,培养学生的实际管理能力,体现中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3、校企合作,强化实践,体现专业,创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近年来,“工学结合”已成为中职院校首选的培养模式。它将学校学习与企业实习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要目的,充分利用校外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将书本知识以实践的形式贯穿于教学工作之中,使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

在学校,学生根据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学习各种理论知识;在酒店,以“职业人”的身份参与酒店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并获得相应报酬。这便是“工学结合”模式。这种模式的创建,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同时也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改变单一的酒店管理教育方式。

论文作者:李春华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8年第1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

标签:;  ;  ;  ;  ;  ;  ;  ;  

简析职校酒店管理教学现状及创新方向论文_李春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