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与生态社会主义的比较研究_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科学社会主义与生态社会主义的比较研究_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科学社会主义与生态社会主义之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态论文,科学社会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527(2001)02-0008-03

生态社会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产生于绿色运动,并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臻于成熟的一种社会主义思潮。生态社会主义从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面临严重危机这一事实出发,联系科学社会主义的某些理论,分析资本主义制度与全球生态危机的联系,批判当代资本主义,重新思考社会主义问题,在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实现社会变革的途径和阶级力量,以及未来社会主义模式等一系列问题上,提出了一整套独特的理论,成为90年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一个颇引人注目的思潮和流派。本文试图对生态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及其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略抒浅见。

20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相继发生的经济危机、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失控以及核战争威胁日趋严重的现象,使得适宜人类生存的空间日益缩小,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日益恶化,从而使人们产生了强烈的紧迫感和危机感,萌发了一种“生态意识”和“生存意识”。在这种情况下,70年代初,在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了一场绿色运动。绿色运动兴起伊始以反对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宗旨,其后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一定的政治倾向和政治要求、主张把生态状况与政治状况相结合、实现社会公正的政治运动。而生态社会主义就是从绿色运动中分离出来的左翼势力。80年代是生态社会主义主要发展时期,它不仅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理论体系,而且对绿色运动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90年代初以来,生态社会主义已臻于成熟,在理论上形成了较为完整、系统的意识形态。

第一,生态社会主义比较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去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生态社会主义者把当代资本主义生态危机与社会主义革命联系起来,认为生态危机的出现表明资本主义的具有无限倾向的生产能力与生态环境有限的承受能力之间存在着尖锐不可克服的矛盾。这一矛盾导致人们对资本主义“期望的破灭”,并由此引发社会主义革命。因而主张建立一种新的在人类与自然和谐关系基础上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强调世界的整体性和生态平衡。生态社会主义者认为,人们应该把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关系、资本主义制度下出现的各种危机的关系,看成是一个整体,一切要从整体的利益和需要出发,去观察、考察和处理问题。同时强调,生态高于一切,必须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使人类有一个符合自然界发展规律的生存空间。

第三,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正义。生态社会主义要求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不平等关系,主张在人际之间、人与环境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的和谐的关系,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反对利己主义,实现社会正义。

第四,强调基层民主和分散化原则,反对权力的过分集中。生态社会主义认为,权力为少数人所垄断是造成资本主义社会各种严重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只有把权力放到基层,真正贯彻权力分散化的原则,才能改善社会现状,满足群众要求。基于这种观点,生态社会主义主张生产的小规模化,主张政治权力为众多的小群体所分享,主张工人对生产过程的直接管理和小群体的自治。

第五,强调进行非暴力斗争,主张以“宽容对付不宽容”。生态社会主义既反对统治阶级使用暴力,也要求自己不使用暴力,主张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步解决人类的生态危机。

生态社会主义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首先与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等原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以及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各种危机有关。一方面,因一批社会主义国家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使人们对现实(或传统)社会主义的希望破灭了。另一方面,尽管资产阶级宣称社会主义“失败论”,社会主义已成为历史,只有资本主义才是未来的希望,但人们又普遍对资本主义的不公正、不平等、低效率的现实感到不满,产生破灭感。这样,自我标榜既非“红”色,亦非“白”色或“黑”色,而是一种“绿”色的生态社会主义的出现也就不足为怪了。其次,它与90年代初兴起的对社会主义的新一轮大讨论有关。苏东剧变后,西方一批左翼理论家并没有放弃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他们认为,苏东演变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死亡,而只是宣告了某种特殊形态的、甚至是一种“不好”或“不够好”的社会主义形态的终结。因而,他们以此为契机,结合社会主义由来已久的危机,以及当代资本主义的特点和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对社会主义进行彻底反思,重新展开了一场对社会主义的大讨论。在这场大讨论中,生态社会主义因其对人类面临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的关注,对社会主义的独特见解而倍受人们的重视,它的发展前景也被看好。可见,生态社会主义的出现及其发展,不是偶然的,它是当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是社会主义运动中出现的新情况。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马、恩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运动的分析而构建的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的科学体系,对生态社会主义者观察社会历史现象、批判资本主义提供了一种方法论指导。因而,生态社会主义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启发下形成的一种社会主义思想,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

第一,生态社会主义用科学社会主义的革命观批判资本主义。生态社会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是追求利润,对自然采取一种敌视的态度,对自然资源进行过度的掠夺,将生态危机转嫁给发展中国家,并一针见血地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

第二,生态社会主义用科学社会主义系统论、辨证观分析资本主义。生态社会主义把当今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自然看作是一个整体,认为只有对当今的全球性资本主义经济系统有透彻的分析和解剖,才能了解它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破坏程度,才能找到解决生态危机的办法。他们认为自然和社会是对立统一的,社会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又是社会化的自然,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自然制约、影响并改变社会,反对来社会也在改变着自然,如此往复,构成一种无限的辩证动态发展过程。

第三,生态社会主义用科学社会主义的唯物观看待人类社会历史。生态社会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并非是黑格尔式的绝对观念的发展史,而是物质生产的历史。物质资料的生产及其生产方式是整个人类社会存在和历史发展的基础,它不仅决定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模式,而且也决定着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模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仅决定着人与人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也决定着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即资本主义对自然的掠夺)。在这种唯物主义方法的指导下,生态社会主义认为,如果要改变现时资本主义的“人——自然”关系模式,使自然生态系统免受其生产方式的破坏,不仅要改变人们的观念,改变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改变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及其经济关系。

然而,问题的根本在于生态社会主义只是肯定科学社会主义方法论的正确性,而否定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正确性。因而,二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第一,关于变革资本主义的道路和途径。科学社会主义第一次科学地阐明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从而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幻想,指明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而生态社会主义虽然对资本主义持彻底的批判态度,主张变革资本主义,虽然不反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但从本质上仍将“非暴力”当作斗争的一条基本原则。主张将革命手段严格限定在“教育”和“示范生活”(即建立一些自治性的‘生态区域’示范区,为人们展现一种崭新的绿色生活)的范围内,反对暴力革命,反对采取任何积极、主动的革命行动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主张接管资本主义国家,将其改造成以某种方式为全体服务的机构。因而,生态社会主义最终陷入社会改良主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第二,关于变革资本主义的阶级力量。科学社会主义深刻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伟大历史使命,认为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创造者,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阶级力量。而生态社会主义认为,不应先验地把某个阶级或社会集团设定为社会变革的阶级力量,社会变革的阶级力量应在现实的斗争实践中形成,而这一形成过程往往受到各种复杂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虽然仍是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并在生产和生活中受环境污染之害最为深重的阶级,工人阶级中虽仍蕴藏着巨大的革命性,但这种革命性是潜在的,有待于“激发”。因而,在生态社会主义看来,当代工人阶级随着人数的相对减少以及总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已丧失了自身的革命性、否定性和批判性,从而丧失了其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历史地位,再也无法承担起作为变革资本主义的阶级力量的历史责任了。

第三,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构想。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根据19世纪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实际情况,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作出了科学的构想。这就是: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思想文化建设。这些构想指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有利于人们正确把握社会主义社会质的规定性及其总体发展规律,从而认清社会方向,确定向这一方面发展所采取的步骤和方法。而生态社会主义者认为,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中,人和自然将形成一种“自然和谐”的关系,实行一种计划和市场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折衷、中央政府作用与地方当局作用相互补充的“混合型”的社会主义经济。但生态社会主义只关注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配,而不重视生产资料的所有制问题,其结果必然混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在政治上,生态社会主义主张实行基层民主和自治,强调尊重女权,实现社会正义,反对权力的过分集中,认为随着人与自然关系的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人性中的诸多劣性将为谦逊、和平、友善、理性等所取代。这也是不切实际和不可实现的。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尽管生态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有着某种联系,其对资本主义制度与生态危机内在必然性的揭示,无疑有不少可取之处;其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构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民主化进程的新发展和广大人民的意愿,有助于人们全面地了解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但从总体来说,当代生态社会主义运动并非真正的社会主义运动,其斗争锋芒并非针对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而只是反对资本主义发展中诸如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生态危机等某些弊端,也不支持要求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各国共产党。因而,它不是科学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在本质上不同于科学社会主义。但是,生态社会主义的出现却给我们以宝贵的启迪:首先,当代世界的巨大变化,特别是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得科学社会主义不能只研究阶级和阶级关系问题,还必须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要把社会主义与人类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联系在一起,要拿出有说服力的、能够给人类带来希望的理论和对策(尤其是当今社会主义处于困境之时)。只有这样,社会主义理念才能深入人心,无产阶级自身的解放运动才能获得广泛的同情和支持。其次,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必须把生态运动以及其他和平运动、反核运动、环保运动、女权运动、反对种族歧视运动等纳入到为追求人类理想未来的总的斗争中,并使它们同社会主义运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互相支持、互相配合,推动世界的进步和革命力量的发展。而这些正是在当今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运动最终胜利、人类美好未来得以创造的必要条件。

【收稿日期】 2000-11-13

标签:;  ;  ;  ;  ;  ;  ;  ;  ;  ;  ;  ;  

科学社会主义与生态社会主义的比较研究_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