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背景下我国邮政快递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

新经济背景下我国邮政快递业发展战略研究

冯 俏 彬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宏观经济研究部,北京 100010)

摘 要: 邮政快递业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匹“黑马”。随着数字经济与传统一、二、三产业的深入融合,以及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紧密联系,我国邮政快递业仍将保持快速发展。为此需要牢牢抓住“市场化”“互联网化”“国际化”等关键词,在保持现在邮政快递业良好发展势头的基础上,通过深化邮政改革,积极抢抓新经济机遇,用10到15年的时间,完成从邮政快递大国到邮政快递强国的跃升。

关键词: 邮政快递;数字经济;互联网化;邮政寄递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十九大报告还提出了“两个十五年”的战略实施方案。邮政快递业作为国家重要战略性基础设施和社会组织系统之一,应当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业中担当重任,努力将我国建设成邮政快递强国。这既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重点与关键举措之一。

一、大力发展邮政快递业的重要意义

1.邮政快递是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According to Eq. (6), the presence thermopower can be enhanced by enhancing the effect of the number of carriers on the entropy of the atoms-carriers ensemble. This may be reached in a system with numerous states.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内容广泛,但其中的核心与要旨之一在于大力发展新经济,加快培育新动能,早日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邮政快递业不仅本身具有显著的新经济、数字经济特征,而且在连接传统经济形态与新经济形态之间、在增强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我国服务经济发展方面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

2.邮政快递是国家重要战略性基础设施

交通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产业,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基础设施。邮政快递是交通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平时将信息、物品送达千家万户,连接生产、流通与消费,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或战争时则可将各类重要信息、物资及时送达一线,连接前方后方,从古至今,从无或缺。

3.邮政快递是有效、有力的社会组织系统

经过几十年的精心经营,我国邮政网络遍布城乡,触端四通八达,既可深入到数以亿计的社区楼宇,也可通达广袤的沙漠戈壁,上可达中枢,下可到普罗大众,信息往来迅捷流畅,既是有效的社会组织系统,也是有力的社会管理工具。

4.邮政快递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载体和通道

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标志着“百年未有之大局下”的国际形势风云变化,国际格局重组、国家竞争力都处于深刻变化之中。邮政快递通过实现“买全球、卖全球”,将中国经济、中国市场与世界紧密相连,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我国商品、信息、国家与国家之间理解信任等的内外融通和国际交换,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实在在的载体和通道。

二、近年来我国邮政快递业发展的总体情况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3.“服务上线”将极大地拓展邮政快递业的业务面

与此相适应,我国邮政快递的治理体系和能力也有所增强。主要表现在加快了法治邮政建设,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邮政法律法规体系,出台了促进快递业发展的产业协同、企业重组、寄递安全、人才培养等多项产业政策。健全完善国家、省、市(地)三级邮政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寄递渠道安全管理联动机制,实施综合治理和属地化管理,确保重大活动、生产旺季寄递渠道安全畅通和行业的稳定发展(吴波霞,2018)。

尽管取得了以上成就,但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快速变化,近年来我国邮政快递业出现了“成长的烦恼”,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邮政普遍服务的提供主体单一、内涵需要深化、质量有待提高,一些大城市内的邮政网点业务萎缩比较严重。二是快递业大而不强,行业企业经营粗放;绿色发展不够,安全隐患突出;劳动力缺失,人员素质偏低;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但政策配套还不充分。三是邮政快递的监管力量薄弱,部门协同不足,技术手段还需要提高,等等。这些都属于发展中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予以解决(陈伟、吴宗法,2016;汪海、王喆,2016)。

三、新经济背景下影响邮政快递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1.深化邮政改革,开放邮政普遍服务市场

制造业是我国国本。近年来,振兴实体经济已经被上升为国家战略。但振兴实体经济并不是原有生产组织方式的简单恢复,而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对制造业进行的改造与提升。工信部出台的“互联网+”战略已经勾画出我国制造业互联网化的时间表与路线图。在这一伟大变革的过程中,占我国经济主要部分的制造业将通过互联网直接与使用者、消费者相连,而这又将反过来引发制造业本身的分工深化、研发细化、服务精准化。所有这些,都将进一步打开邮政快递业巨大的增长空间,使现有物流领域内的相当部分业务外溢到邮政快递领域。

1954年天津市在华威钟厂(天津钟表厂前身)组织成立了由孙文俊、江正银、王慈民、张书文四位钟表技师组成的手表试制小组,开始试制手表。1955年3月24日天津手表试制小组仿照瑞士“生达克”(sindaco)粗码手表,使用小车床、小立铣等简陋设备,以半手工方式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只手表”,并将该表命名为“五星牌”(图04)。

2.“互联网+消费升级”将推动邮政快递业深化发展

消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力量。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形成3-5亿人的中产阶层消费群体,他们既有增加消费的愿望,也有相应的能力。由中产阶层所拉动的消费升级,势必推动邮政快递业发展的深度与广度。不仅如此,消费升级还将体现在主要消费群体的变化上。未来30年,今天的90后、00后以及10后将成为主要的消费大军。相较于今天的消费者,他们将更多甚至主要在网上购买各类商品和服务,其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将更加趋向于小量化、泛在化(随时随地),这也将为邮政快递业的存续提供不竭的动力。我们预计在2018-2025年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保持年均9%左右的增速。2026-2035年期间,年均增速将下降1个百分点,约为8%。

近年来,我国邮政快递业务总量年均增速达到37%,业务收入占GDP比重从0.36%提高到0.82%,快递业务量从57亿件增长到401亿件,连续4年稳居世界第一,包裹快递量超过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全国快递专业类物流园区超过230个、运营全货机达96架。科技装备水平进展很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分拣等一批行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加快应用。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快递服务网点乡镇覆盖率在短短4年内提高到87%,总体实现了乡乡设所、村村通邮。对外方面,快递企业加快在重点国家和地区的网络布局,跨境寄递、国际物流和海外仓储等业务迅速发展。

6.B 提示:高中阶段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的物质主要有:①单质铝,②三氧化铝,③氢氧化铝,④弱酸的酸式盐,⑤弱酸的铵盐,⑦氨基酸蛋白质等。故选B项。

第三,平台将成为邮政快递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数字经济条件下,平台是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当前与未来一个时期,我国邮政快递业主要面临的就是劳动力供给的短缺与消费者复杂易变的需求之间的矛盾。由于平台企业可以最大限度地动员全社会的闲散资源、大幅度增加就业的灵活性与可选择性,未来必将成为邮政快递业的首选企业组织形式。

在国民经济的三次产业中,农业既是基础性产业,也是发展比较落后的产业。但随着我国一系列关于农村改革与发展战略的调整,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将更加融合于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的进程之中。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农业、农民互联网化的广度与深度还将进一步延伸,农产品“上行”与“下行”的数量与速度将明显增加。

5.“一带一路”倡议助力拓展海外邮政快递市场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进入新时代的标志性事件之一。随着这一倡议的实施,我国经济发展的市场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证明,一个扩大的市场对于经济增长、技术创新等均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与之相适应,我国邮政快递业必将走上国际化道路,所到之处,必会制定规则、搭建网络、组织营运,最终成为强国巨头。

继商品上线之后,互联网下一个发展趋势很可能是服务的全面上线。所谓服务,泛指除有形商品之外所有可用于交易的需求(也可称为“服务经济”)。2017年,我国恩格尔系数已下降到0.3以下,这一方面表示总体而言我国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已经得到满足、社会总体进入“相对富裕”状态,另一方面也预示着今后居民消费支出将更多转向服务方面。目前,我国服务业在经济中的占比仅为52%左右,而同期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占比都在70%-80%之间,我国服务业增长的空间还很大。这将深刻改变邮政快递业的内涵。

四、我国邮政快递业的发展趋势预测

(4)将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改革提上议事日程

第一,未来的物流业务量(含邮政快递)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这主要是基于互联网对于我国一、二、三产业的改造才刚刚开始,特别是“制造业+互联网”将为物流打开更大的增长空间,更值得重视的是,继以零售商品为主的电子商务之后,服务业也将以这样的形式“触网”“上线”,各类生活服务类工程款平台企业也将大量出现。考虑到目前我国的消费升级、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国内外市场的进一步打通,邮政快递增长的态势是十分清楚的。

第二,邮政快递行业将由目前竞争激烈逐步走向行业整合,未来很可能出现3-5家寡头企业局面。目前,我国有大大小小上千家快递物流企业,产业集中度很低,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这是目前快递企业大打价格战的主要原因,但假以时日,经过一番优胜劣汰之后,未来我国有望出现3-5家国际性的快递巨头,并在世界市场上占据优势地位。

4.农业现代化、振兴乡村战略将延长邮政快递业的服务深度

完成以上培训和锻炼大约需要4年时间,再考虑中间的衔接时间,一名工程技术人员走上项目总体岗位,大致需要5年时间(道路和房建项目可适当缩短)。

村里的猫啊狗啊,都有点憨,见了陌生人来也不认生。猫自顾卧着,眯眼打盹。狗三三两两,在街上追逐,其中一只略警觉些,朝来人叫两声,很快又贴上来,一会左,一会右,故意让尾巴蹭着你的腿。

第四,邮政快递将全面转向智慧物流,并向供应链高端攀升。在持续而且强劲的需求刺激下,我国邮政快递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还将进一步提高。无人机、无人仓、自动投递等新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智慧物流将遍及各个领域。更重要的是,未来还将形成高度智慧化、社会化、网络化的物流基础设施,从而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持。目前,阿里巴巴的菜鸟物流网络架构已经在这方面显示出强大威力。

第五,全面转向绿色发展,节能环保水平大幅度提高。中国政府在《巴黎气候协定》中已经承诺,2020年的碳排放相对于2005年要降低40%-45%。国内邮政快递企业也正在节能环保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预计到2035年,我国邮政快递业的碳排放水平将下降到接近欧盟快递巨头的水平。

第六,邮政快递新模式、新业态将层出不穷。在市场范围扩大、竞争激烈、技术进步多重刺激下,我国邮政快递业正处于快速嬗变之中,更多的新模式、新业态将会出现。从现在的情况看,跨境电商、生鲜医药冷链运输、外卖等生活服务类快送、供应链+金融、快递地产等都是今后一个时期的新增长点。

第七,邮政改革进入新阶段,邮政治理跃上新台阶。综观各国邮政发展,一般都要经历四个阶段:一是以邮电分离为主要特点的专业化阶段;二是以政企分开为主要特点的公司化阶段;三是以国退民进为主要特点的民营化阶段;四是以电子商务和新技术为主要特点的信息化阶段。目前,我国正处于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之间。

①感兴趣区域小于病灶大小的两倍时,超声弹性成像评分为(1.28±0.81)分;②感兴趣区域大于等于病灶大小两倍时,超声弹性成像评分为(2.83±1.68)分。两种不同检查方式所得到的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

综上,我们对2020-2025年、2026-2050年的邮政快递业作出如下判断:

1. 2020-2025年期间,仍然是我国邮政快递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邮政快递业务收入年均增速在20%左右。

2. 2026-2035年是我国邮政快递业发展的“白银时期”。中国邮政快递业务收入年均增速将在12%左右。

这类现象还有很多,比如 “闭月羞花”中的“闭”和“羞”、“打草惊蛇”中的“惊”、“楚楚动人”中的“动” 、“惊心动魄”中的“惊”和“动”、“感人肺腑”中的“感”、“翻江倒海”中的“翻”和“倒”、“除旧布新”中的“除”和“布”都用作使动。

3. 随着2035年中国将初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邮政快递业进入“成熟时期”。届时邮政快递业的增速将略高于GDP增速,在5%-6%左右。

五、新经济背景下建设邮政快递强国的主要方略

我们认为,要在2030年前后将我国建成邮政快递强国,应牢牢抓住“市场化”“互联网化”“国际化”等关键词,在保持现在邮政快递业良好发展势头的基础上,百尺竿头,再进一步,通过深化邮政改革,积极抢抓新经济机遇,用10到15年的时间,完成从邮政快递大国到邮政快递强国的跃升。

1.“互联网+制造业”将进一步打开邮政快递业增长的空间

系统分析方法、动态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方法和主体分析方法,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各有侧重,从而形成了一个有机统一体。实践证明,只有始终坚持这些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健康发展,否则,就会导致“左”右摇摆,甚至徘徊倒退。

针对当前邮政普遍服务中的政府与企业的职能分工方面的问题,我们认为要在正确认识“公共产品的提供=公共产品的生产+公共产品送达”的基础上,明确向居民提供邮政普遍服务是政府部门(国家邮政局)的基本职责,但围绕邮政普遍服务的“生产”则是可开放、可竞争、以质效为导向的领域。为此,我们建议:

(1)建立邮政普遍服务需求的居民调查机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于邮政普遍服务的需求也处于变化之中。邮政监管部门要进一步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准确识别、及时调整普遍服务的内容与质量。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定期跟踪了解用户需求变化的相关机制,并每年对此进行调整,并向社会公布。

(2)开放邮政普遍服务业务,引入政府购买模式

从世界邮政寄递社会普遍服务实施状况看,引入竞争机制、开放市场、政企分开、规制完善等已成为邮政寄递业发展的共识与改革方向。应将邮政普遍服务的生产领域向社会开放,只要不涉及国家安全、国防巩固和政权稳定的方面,都欢迎企业进入并一视同仁。具体而言,应将现在财政直接补贴方式转变为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同时强化普遍服务效果的监督、评估和考核,营造“竞争中性”的政策环境。

(3)进一步完善邮政普遍服务的质量监管、绩效评估、投诉反馈等机制

在开放邮政普遍服务生产的同时,需要同步建立邮政普遍服务的质量监管、绩效评估、投诉反馈等机制。可通过引入第三方对经营邮政寄递通信业务的企业进行绩效评估,实现标准体系、统计体系、指标体系、绩效考核体系、政绩考核体系和政策体系六大体系的建设。强化公众参与的社会监督和评价机制,发挥公众对规范普遍服务市场主体行为的积极作用。建立和完善邮政社会普遍服务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加大对违法行为及不合格业务的查处力度。

我国邮政快递业固然有传统产业的一面,但主要生于互联网时代,成长于电商勃兴之际,本身就是数字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应用技术特别是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不仅推动快递业务量连续几年以30% 的速度高速增长,而且进一步触发了邮政快递业的模式变革、科技进步和装备技术创新,将邮政快递业的业务范围从国内为主扩展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从企业为主到如今面向千家万户。面对邮政快递业“忽如一夜春风来”的繁荣,很多人疑虑其可能已经透支了未来,进一步增长的空间有限。但依据当今互联网发展趋势与数字经济的相关理论,我们判断,未来二、三十年,我国邮政快递业仍将处于成长期,并可能发生以下几个方面的重大变化。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是负责提供邮政服务的国有独资企业。结合邮政与快递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我们认为,应适时考虑将中国邮政的改革提上议事日程。这是因为:第一,目前中国邮政的函件、包裹、报刊、汇兑等业务量连年下降;第二,中国邮政的服务范围已大幅收窄,目前主要集中在边远地区、农村、机要通信等有限的几个方面;第三,政府每年为邮政普遍服务支付数十亿元资金。改革中国邮政有两个明显的好处:一是有利于激发中国邮政自身活力。举例而言,当前民营企业普遍为进不了社区、进不了高校而苦恼,中国邮政却拥有依法强制建设的、遍布每一个家庭的信箱,但几乎处于“沉睡”状态。二是有利于消除不公平竞争,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从调研的情况看,中国邮政每年拿着国家数十亿的普服财政资金,却和民营企业大打价格战,搅乱了市场。因此,中国邮政的改革势在必行,短期看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改革其财政补贴的方式与规模,中长期而言则应推动其混合所有制与治理结构方面的变革。

2.努力推动我国从邮政快递大国到邮政快递强国的转变

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信息技术的扩散,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都将相继走向直接面对消费者之路,物流的小型化、快速化、泛在化、终端化将是未来一个明显的发展趋势(陈伟、吴宗法,2016;魏际刚,2018)。为适应并引导这种变化,夯实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基础,我们建议:

(1)引入竞争中性原则,全面提升邮政快递业的市场化水平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对外开放程度将大幅度提升。在邮政快递这样一个市场化程度高、竞争性强的领域中,应当全面贯彻竞争中性原则,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为此,应全面清理现在邮政快递业监管的制度文件,凡是不利于公平竞争的、有悖于市场经济基本规则的,要及时清理。同时适时启动邮政普遍服务的“政府购买服务”改革,营造国有民营公平竞争、质效优先的市场大环境。

用PECVD在直径为150 mm、厚度为625 μm的n型硅晶圆上沉积氧化硅薄膜,进而通过光刻在薄膜上产生金属铝掩膜,然后利用反应离子刻蚀(Reactive Ion Etching, RIE)波导,整个过程包括薄膜沉积、退火、光刻、刻蚀等步骤[13-14].首先沉积12 μm的氧化硅薄膜作为波导下包层,基底温度为400 ℃,用硅烷(SiH4)和一氧化二氮(N2O)在等离子体的状态下进行反应,反应公式为[15]

(2)大力提高科技含量,打造我国数字经济“高地”

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我国邮政快递领域完全有可能成为我国数字经济的高地之一。至关重要的是,要积极、全面地将各类新技术(如区块链、人脸识别、无人仓储等)应用在邮政快递领域之内,培育我国邮政快递新生态,使之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大放异彩。

(3)大力提高通关便利化程度,提高邮政快递的国际化程度

当前我国已进入了新一轮的全面对外开放时期,扩大进口、增加出口势在必行。为此,急需解决影响跨境物流的一些硬障碍,为进出口发展扫清路障。我们建议:一是沿“一带一路”地区提前建设一批跨境物流的基础设施,地方政府要保证用地需要。二是加快培育一批有较高水平的跨境物流企业,力争在2050年培养出1-2家能与美国联邦快递(Fedex)相媲美的全球性跨境物流企业、2-3家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境物流企业,为此需要政府提供航空、航线方面的政策支持。三是加大投入,进一步提升通关设备的智能化程度,“人下班、机器不下班”,真正实现24小时通关。四是进一步降低关税水平,公平国际邮政与一般货物进出口环节的税负水平。鉴于现有的国际邮件交换机制——万国邮联——已不能满足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的需要,且美国已经启动退出程序,我国应当把握机遇,要么积极推动万国邮联终端费结算机制改革,要么在必要的时候考虑另行设立相关国际组织,搭建新型协作机制,总之要大幅度提升在邮政快递国际规则制订方面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4)大力发展邮政快递新业态、积极服务军民融合战略

展望未来,邮政快递业在向物流业、工业供应链、地产、金融等领域的反向渗透势必越来越明显,在推动一、二、三次产业的融合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随着我国成为进口大国,跨境电商和跨境物流将呈现出火热发展势头。随着我国军民融合战略的深入实施,邮政快递业在其中也大有可用(张占斌、冯俏彬,2016)。特别是随着我国人口结构变化与消费升级,服务上线是迟早的事,因此邮政快递业的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将不断出现。应当顺应这一方向,积极开拓新领域,大力发展新业态。比如,由于我国邮政快递业已经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体系,潜藏着巨大能量,因此可通过改造,使之具备即时转化的能力,成为国家“召之能来、来之能用、用之能退”的可靠战备力量,服务军民融合,成为国家战备能力的储存舱。例如,将部分邮政快递车的功能设计与零部件使用与军用车辆匹配对接,以备在特殊时期立即转为军用。将全电动邮车与无人机对接,在服务寄递的同时进行不同工作场景和应用模式的训练,成为可随时调动参与战斗和应急物资精准投送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其基本原理之二:概念与案例构成的多维与非线性的“十字交叉”形状(“criss-crissing”of conceptual and case landscape)。此原理强调了真实情景对于知识掌握的重要性,“要多样化的应用知识,就必须展现知识的多重联系和知识对情景脉络的依赖性”(李明振等,2007)

(5)坚持“底线监管”原则,正确发挥政府作用

快递业作为新经济之一,目前尚处于大开大合之中,距离成熟、稳定还有一段时间。因此,现阶段对快递业的法律规制宜坚持底线思维,谨慎立法,守好安全、环保、公平竞争等普适性原则。一是守住安全底线,对枪支弹药、黄赌毒等实行零容忍,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二是严肃查处恶性市场垄断与不正当竞争,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三是抓住绿色发展这个牛鼻子,出台快递业绿色发展行业指导意见,对车辆、纸箱、胶带的成分与规格提出统一标准,并适时调整。四是加强冷链物流的行业指导,可根据WTO相关规则,同时参照欧美发达国家的做法,提出发展冷链物流的行业指导意见。五是加快研究无人机航线、快递车辆路权、末端监管等具体问题(郑佳宁、冯力虎,2017)。

3.努力推进我国邮政治理体系现代化

十九世纪末,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建筑师路易斯·H·沙利文(Louis H Sullivan,1856~1924)最先提出“形式追随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的口号,是现代主义最有影响力的信条之一。沙利文是19 世纪 70 年代兴起的第一代芝加哥学派的中坚人物和理论家,他的设计观念是从建筑的角度来谈功能和形式之间的关系,但事实上,他倡导的“形式追随功能”设计观念明确了功能与形式的主从关系,符合新时代工业化的精神,成为 20 世纪前半叶工业设计的主流即功能主义的主要依据,甚至对日后许多设计师的设计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还强调“哪里功能不变,形式就不变。”

(1)从“邮政快递”到“邮政寄递”,扩大监管范围。目前,国家邮政局是快递业的行业主管部门,但目前其监管范围仅限于运送小件货品的快递企业,这不仅不适应物流、快递正交叉融合的现状,而且也不适应快递对象由“货品”到“服务”的新变化(祝健、牛振国,2016)。而物流也好、服务也好,目前恰恰都是监管缺失的领域。随着“泛寄递时代”的来临,“快递”二字的内涵将空前丰富、不断扩展,因此亟需扩大邮政监管对象的范围。建议适时将同城快送、运力众包、各类配送、冷链等具有“寄递”业务的企业纳入邮政业监管范围,促进“邮政快递业”转变为“邮政寄递业”。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对于现有与物流快递紧密相关的重点平台型企业(如菜鸟、美团等),应当加快纳入监管范围,以一举提高全行业的科技化、智能化水平。

(2)完善邮政业治理机制,推进邮政业治理制度创新。要基于“邮政寄递业”的格局,从战略层面统一考虑制度供给问题。要适时进行机构改革。要建立邮政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成本核算机制,推进普遍服务与竞争性业务分业经营、分账核算体系。要适时修改《邮政法》。要着力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严格执行《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要积极研究相关政策法规,适时调整相关行业规范。要进一步加强邮政业征信机制建设,打造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张玉磊,2015)。

LTE-M在地铁隧道中的非稳态MIMO信道的几何建模······································陈旭敏 王大庆 潘韵天 郑国莘 (6,888)

(3)适应“邮政寄递”新格局,适时推进邮政监管机构改革。随着“邮政寄递业”格局的形成,邮政监管机构改革就被提上议事日程。我们提出以下三种机构改革方案:

优选方案:将国家邮政局改名为“国家邮政寄递局”,提升其为国务院直属机构。进而分设相关专业职能部门,管理整个寄递业务。该方案的优点在于:第一,有利于提高国家邮政局的地位,便于从“大寄递”角度监管整个邮政寄递业。第二,有利于解决现行体制存在的监管职责模糊、交叉监管、监控空白等问题。第三,有利于强化综合监管,优化监管资源配置,逐步建立符合“邮政寄递”监管要求的邮政业监管体系。第四,有利于由国务院统筹制定寄递行业法规和相关制度,克服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解决多头部门立法议而不决的问题。但其不足之处在于,该方案的改革力度较大,实施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备选方案一:保持国家邮政局的地位和隶属关系不变,在其内部增设相关机构,将现有部门分设为“邮政监管委员会”和“寄递物流监管委员会”等专业职能部门,提高对寄递物流业治理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并根据新设监管部门的专门性,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该方案的优点在于有利于实现邮政业监管的专门性和责任追究的针对性,但缺点在于邮政监管机构的定位太低,难以满足“大寄递”格局的要求。

备选方案二:可以参照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等机构的改革经验与模式,将国家邮政局改革重组为“中国邮政寄递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直属单位。该方案有利于推进多元治理,促进普遍服务民营化,但改革难度更大。

(4)大力提高技术治理水平,推进多元治理机制建设。要构建全面覆盖、统一调度、信息共享的邮政治理综合信息系统和智能化、广覆盖、即时性的邮政治理云服务体系。要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建立政府权责数据库、服务供应商数据库、市民诉求数据库、社会组织功能与服务数据库等多种途径,分析公众诉求,把握舆论动向,进而做到有针对性地提供公共服务,提高社会治理的精细化程度。要积极建设多元治理机制,需要实现从政府单一治理向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多元主体共同治理转变。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功能,努力提升协同治理水平。

(3)从“337条款”自身的特点看,“337条款”发起调查门槛较低,且不会对美国国内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损害、实质损害威胁或对新建造成实质性阻碍。

总之,在过去四十年中,中国邮政快递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十分积极而重要的支持作用。展望前程,中国邮政寄递前景无限光明,必将继续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建功立业,做出新的伟大贡献!

参考文献

陈伟、吴宗法,2016,《我国快递行业治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现代管理科学》第11期。

汪海、王喆,2016,《促进快递业健康发展的思考》,《宏观经济管理》第10期。

魏际刚,2018, 《〈快递暂行条例〉推动中国快递业由大变强》,《物流技术与应用》第4期。

吴波霞,2018,《基于快递行业市场监管研究》,《物流工程与管理》第2期。

张玉磊,2015,《整体性治理理论概述: 一种新的公共治理范式》,《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第5期。

张占斌、冯俏彬,2016,《创新政府监管方式 助推新经济发展》,《光明日报》7月29日。

郑佳宁、冯力虎,2017,《基于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法律问题》,《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

祝健、牛振国,2016,《完善我国快递市场监管体系的对策构想》,《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a ’s Postal Express Industry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New Economy

FENG Qiaobin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the State Council, Beijing, 100010)

Abstract :The postal express industry is a dark hors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depth integration of digital economy and traditional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as well as the close links between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markets, China’s postal express industry will maintain rapid development. Therefore, we need to firmly grasp the key words such as marketization”,internet-basedness”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the basis of maintaining the good development momentum of the postal express industry, we should actively seize the new economic opportunities by deepening the postal reform and complete the leap from a big postal express country to a powerful one in ten to fifteen years.

Key words :postal express, digital economy, internet-basedness, postal delivery

中图分类号: F6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030(2019)04-0022-08

收稿日期: 2019-05-01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把握经济发展趋势性特征,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研究”(15ZDC009)

作者简介: 冯俏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政府经济管理、公共财政与税收、供给侧改革等。

DOI: 10.19411/j.cnki.1007-7030.2019.04.003

(责任编辑 陈金刚,陈 曦)

标签:;  ;  ;  ;  ;  

新经济背景下我国邮政快递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