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应适应新的工作时间制度_升学教育论文

中小学教育应适应新的工作时间制度_升学教育论文

中小学教育要适应新工时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时论文,中小学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1995年5月1日起实行新工时制,即五天工作日、两天休息日的制度,使劳动者有更多的时间合理安排自己学习、休息和娱乐,提高生活质量。这一方面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预示着劳动者以及全国人民从满足生存的第一需要,向着享受和发展的高层次需要迈进。人们有更多的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可以业余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施展个人特长,使生活的内涵不断充实,外延不断拓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使人的素质和才能得到充分的和谐的发展。从这个角度讲,实行新工时制,是社会的一大进步,是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就学校教育系统而言,实行新工时制,对年轻一代的全面健康成长,其积极影响和作用是深远的。人们将会愈来愈深切的感受到,实行新工时制,对学生基本素质特别是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不仅如此,实行新工时制,上自国家教委下到学校基层,都要对学校教育的各种活动,如教学活动、思想教育活动、文娱体育活动、科技和生产活动等等的总量加以调整。对控制指挥全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必须作适当的修订,以适应新工时制活动总量要求,从而建立起新工时制下的教学新秩序。与此同时,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质量也提出了高要求。因此,实行新工时制,客观上促使学校必须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拓宽教育教学的思路,并努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否则,教学日减少而教学质量要提高,这一矛盾很难如愿解决。

另外,实行新工时制,学生每周有两天休息日,学校如何配合社会、家庭让学生自主安排时间,搞好自我学习和休整,并适当参与一些学校或社会组织的集体活动,参与发展个人特长有关的学习和文娱活动,以及一些家务劳动和家事活动,这些都是需要各方协调合作共管的新课题。从深层讲,实行新工时制,有利于拓宽学校教育的思路,进一步沟通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的联系。

总之,实行新工时制,必然给教育带来很大变化。为使变化有序地进行,一般在学校推行新工时制需要有较长时间的准备过程。当年日本在学校系统实施五天工作日制,用了近8年的准备时间;西欧一些国家如英国、德国、法国,推行五天工作日制,在学校系统也用了三至四年的准备时间。可见学校教育系统实行新工时制,有一定难度且比较复杂,它涉及教育活动本身的多种要素和校内外的方方面面关系,需要各种因素、各方面力量的协调、配套与合作。

(二)

我国由于要很快与国际社会五天工作日制接轨,从宣布实行新工时制之日起,教育系统仅仅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就于1995年9月在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实施了新工时制,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

一是教育思想的不适应。当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都在强调素质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面向21世纪的改革任务就是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而现在不少人仍跳不出应试教育的教育思想,片面追求升学率,多方面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侵占学生应有的休息日和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

二是课程、教材体系的不适应。国家教委虽然采取了应急措施,对现行的教学计划、大纲、教材作了调整,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另外,实行新工时制,学生双休日的闲暇教育、第二课堂和社会教育如何充实和加强,也是整个教学计划中应通盘考虑的问题。

三是教育投入和教育设施的不适应。自《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以后,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但是仍然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实施新工时制后,需要扩展学生的课外、校外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和发挥社会教育机构和场地的教育功能,而目前的状况显然是跟不上学生双休日开展丰富多采的自娱、自教活动的需要。因而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也将严重制约学校全面实施新工时制。

四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教学方法陈旧,这是师资水平的不适应。

五是家庭及其教育的不适应。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却很少考虑社会的实际需要和孩子的兴趣、智力差异,一味地要求孩子取得学业上的高分,不顾客观条件,把进重点学校、名牌大学作为追求目标;在教育中重智、轻德、轻体、轻劳的现象比较严重。这样怎能使孩子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休息和娱乐,得到充分的展示。

六是学生自身的不适应。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统得过多,管得过死,学生缺乏自主、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加之,多年的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主要指中学生)应有的假日都用来补课和中考高考前的模拟训练,因而对实施新工时制后的两天法定休息日,不少人反而不适应了。他们不知道怎样利用双休日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长。

由于上述诸多的不适应,中小学虽然名义上实施了新工时制,实际上是把原来六天的教学工作量、课时数压在五天内安排,这是严重违反教学工作规律的,更加造成学生日学时量的超负荷。至于双休日,不少学校特别是有些重点中学,则用来加班加点补课。即便是不补课,也加大作业量,使学生无休息日可言。

(三)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使中小学教育适应新工时制的要求,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建议: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教育法,明确现代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确立社会主义新时期的人才观、素质观、质量观、教学观。在新的科学的教育思想上取得共识,使各方面的教育行为形成合力。

二、政府要继续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除了保证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外,建议开征城市人口教育费附加,对某些行业如娱乐厅、宾馆等加征特别税,用来发展基础教育。

三、国家教委要加快新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定和教科书的编写。以便和新工时制尤其是素质教育相适应、相融合。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当前中小学实施新工时制所暴露和产生出来的问题,加强调研和科研,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逐步加以解决。

四、要花大力气提高教师队伍的个人素质与群体素质。引导教师更新知识,更新教育观念、教学手段和方法,掌握现代教育的新技能,把教育研究与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中小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是一个不成熟的主体,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双休日,给予引导,并有计划地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

五、要深化教学改革,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切实把学生从单纯追求升学率的苦海中解脱出来。升学率是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一个量标,本身不含价值判断,不能笼统地加以反对,更不能冠之以“片面追求”的罪名加以指责。在现阶段高等、中等教育还不可能普及的情况下,升学竞争是难免的。而在生源和办学条件大体相等的情况下,适度的升学竞争,还可以促进教师、学校以至一个地区的教育质量的提高,只有当它走向极端,才会造成单纯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单纯追求升学率是社会的升学、就业矛盾在学校的一种畸形表现,升学竞争的存在只是造成单纯追求升学率的客观原因之一,因而对升学竞争不能一概加以否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对升学竞争“度”的把握这一重大课题认真加以研究。

六、优化社会环境,增加社会教育的资金投入。并建议交通运输部门、公共设施、娱乐场所、体育馆、图书馆、展览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基地等为学生在双休日开展有意义的活动提供方便。广播、电视、报刊要多为学生的双休日播映和刊登一些文艺与知识的精品。

七、寄希望于家长。为了提高双休日的质量,家长要通力合作,一方面积极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学校或社会教育机构、团体组织的有意义的活动,另方面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到大自然去游玩——观察自然,陶冶情操,锻炼体魄;也可带领孩子到农村、厂矿……了解社会,增长见识。家长还可以与孩子合作,搞一些家庭的基本建设,如整修庭院,粉刷墙壁,或自编自演家庭剧,编写家庭杂志,组织家庭卡拉OK比赛,使家庭和睦,气氛融洽,情谊深长,健康向上。

八、学生自身要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做时间的主人。实行新工时制,对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要做到周密计划、科学安排学习、休息和娱乐,做到有张有弛,使生活既充实又有趣;既自我受到教育,又实实在在地做了生活和学习的主人。

九、开创闲暇教育的研究,提高整个社会双休日的质量与水平。在国外有人专门研究闲暇教育,对闲暇教育的目的、功能、内容、方式和途径,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在我国随着新工时制的实行和越来越多的人们将离退休,闲暇教育也会很快地发展起来。为了提高我国公民的整个文明水平,提高双休日和其它节假日的生活质量和教育含量,有必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专题研究,从而创建有中国特色的闲暇教育理论。

十、大力抓好社区教育。随着新工时制的实施,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进程将会加快,从而促使社区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社区教育——作为社会化教育的有效形式、大教育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着密切的联系。社区教育的发展,能有效地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化教育和社区文化事业的发展,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优化社会环境,沟通和协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联系,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标签:;  ;  ;  ;  

中小学教育应适应新的工作时间制度_升学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