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心理课常用的七种教学法论文_李艳

山东省青岛上清路小学 266011

一、讨论法

指课堂上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学生彼此交流并分享各自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从中获得感悟和心理上的成长。讨论法在心理课中运用得极为普遍,原因是讨论法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能够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讨论法主要分为小组讨论法和集体讨论法,运用最多的是小组讨论法。小组讨论法是指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可以随机分组,也可以是匹配式分组,让学生就教师的问题发表看法。小组内的成员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相互交流形成小组的意见,小组选择代表发言,最后由教师做总结发言。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既要营造安全的讨论氛围,保证学生的观点受到其他学生的尊重,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尤其需要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务必确保学生的讨论不偏离主题。小组讨论法比较适合较高年级学生,因为良好的小组讨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总结归纳能力。

二、辩论法

指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个具有争论性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提出正反两个方面不同观点和论据,各抒己见,从而获得一种成长。辩论顺利开展一般需要有以下五个步骤:

1.教师展示辩题。

2.教师确定正反两方的学生,并确定正反两方的四位辩手和辩论的主持人。

3.学生课后认真准备,通过各种途径查找相关的资料,整理成发言材料。

4.课堂上正式开展辩论。

5.评价辩论过程,即教师对双方表现进行评论,然后由全班举手表决,评判胜负。辩论法比较适合高年级学生。

三、角色扮演法

指教师让学生扮演或者模仿生活中的各种角色,重演部分场景,重现某件事的来龙去脉和人物的内心活动,让扮演者和观众从中获得反思、感悟和成长。角色扮演法是心理课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有很多优点:

1.它可以使学生认识事件的前因后果和相互间的关系,能更加敏锐地观察他人的真实感受,是一种舒缓紧张和宣泄情绪的有效方式。

2.它可以增进学生自我观察和自我认知的能力,改善学生的自我观念,促进其更好地适应环境和与人交往。

3.角色扮演能够让学生感悟他人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加理解对方,提高自己的共情能力。

角色扮演法分为集体的角色扮演和个别形式的角色扮演,经常使用的是集体角色扮演。集体的角色扮演,即教师确定好剧本,然后由不同的学生来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重现一个或者多个事件,表达出不同角色的内心世界和行为模式。

四、心理测验法

指教师运用一些专业的心理量表对学生进行测试,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心理素质、心理品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情况等。心理测验法运用方便,科学性强,深受学生喜欢,所以教师在小学心理课课堂中可以有选择性地运用。但是,使用这种方法需要注意三点:

1.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选择合适的量表。

2.在对学生的测验结果进行解释时,教师一定要谨慎,不要轻易给学生贴标签,而是要告诉学生,心理测验结果只是一个参考,并非百分之百的准确,它只是一种了解我们自身心理状况的工具。

3.对于结果十分糟糕的学生,可以采取课后单独交流的方式,疏导其存在的困惑。必要时,可以联系班主任开展教育或者转介到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

常用的心理测验有学习适应性测验、提高学习能力因素诊断测验、亲子关系诊断测验等。

五、游戏活动法

指教师以游戏为中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之中,在轻松、愉快、和谐和活跃氛围中表露自己情绪,投射自己的内心世界,体验和反思自己的行为,分享同伴的经验和感悟,从而达到某种建设性的效果,促进学生自我成长。游戏活动法是小学心理课最为重要教学方法,有以下三大优点:

1.它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开展游戏活动法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它能锻炼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

3.它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六、艺术教育法

指向学生呈现优秀的电影、音乐、诗歌、书法、美术作品,让其在欣赏时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共鸣,从而获得心灵上的成长。艺术教育法比较适合小学生,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润物细无声,让孩子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学会放松心情、学会战胜挫折、学会追求理想,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成长。在选择具体的艺术作品时,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

七、故事熏陶法

指通过教师讲述故事或者让学生讲述故事的方法,来促进学生从故事中收获积极的力量,促进自己的健康成长。讲述的故事,可以是童话故事,也可以是真实的故事;可以是名人的故事,也可以是普通人的故事,还可以是教师或者学生自己的故事;可以是积极的故事,也可以是消极的故事。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心灵上会受到熏陶,从而改变自己的言行。故事熏陶法也是心理课常见的教学方法,尤其是真实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故事,能够打动学生的心灵,更能获得学生心理上的认同,改变学生固有的观念和行为模式。如通过讲述西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的故事,可以让学生明白合理归因的重要性。

“自主学习,帮扶共赢”

——太极扇《转身抡压扇》教学案例

贾慧丽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王家峰小学校 030000

一、案例描述

1.太极扇——转身抡压扇案例综述。

武术教材比较枯燥,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是示范法,以老师教和学生学为主,学习方法陈旧,课堂比较沉闷、枯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比较被动。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在我的教学中,

(1)采用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设计学生“学”的环节,展示“写真图”、口诀、动作要领,根据“写真图”让学生模仿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模仿转身抡压扇动作,初步建立动作概念。

(3)针对“自主学习”设计“学”的过程(以下是“自主学习”架构图)。

3.“一带一”路,生生互助,共同进步。

学生进行分组练习,通过“一带一”路的方式,即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分组,每组里涵盖优等生、中等生与学困生三个层次,采用“一带一”路(图五)的方式生生互助,即“以优带中”“以中带困”“中困效优”,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起到了学生均衡发展、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但在学习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动作、知识的理解会有偏差,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教”的方式来补救。针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应恰到时机地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干预。

(1)对于“优等生”,教师给与重难点环节的指点,进一步要求学生完善得更好。要激励优秀学生挑战精准动作,继续向上攀登。

(2)对于“中等生”,教师给与集体指导,集体讲解示范,鼓励中等学生更好地完成动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进取心。

(3)对于“学困生”,教师则要“手把手”地教学,进一步优化学生对动作的理解与掌握,使学生掌握动作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反思

教学中,以“自主学习、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设计主教材活动环节,充分唤起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自主学习”不等于完全放手,还需要有“教师帮扶”的手段来进一步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观图、自学和“一带一”路等方式,让学生自己找到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以学定教”,做到按需来教、按需来导。

在学习转身抡压扇过程中,因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因此采用分层教学,对于“吃不饱”的学生和“吃不了”的学生分别给与相应的关注。

在教学中要创新,利用孩子们感兴趣的游戏环节将教授内容有机结合,增强课堂的活力。

总之,“自主学习”与“师生帮扶”相辅相成,结合新时代教育的要求,转换教师角色,关注学生生成,聚焦核心素养,打造思政理念,把学习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参与知识与技能的建构过程,给与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时间,并让学生进行自我展示。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育了学生不断发散思维、不断挑战实践,最终达到自我成长和自我肯定的效果。

论文作者:李艳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4月总第3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心理课常用的七种教学法论文_李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