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邂逅艺术论文_黄海梅

让生活邂逅艺术论文_黄海梅

——论美术教学手段的提升

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雅正幼儿园

黄海梅

【摘要】美术是孩子的第二语言,是孩子用心灵和世界对话的一种方式。而美术创意活动在孩子心里自由生长,是孩子个性化美术符号的表现。但从幼儿园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作品的成人化缺乏童真童趣;以临摹为主的教学依然盛行;美术内容单一缺乏与生活、周围事物的联系,缺乏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整合,导致美术活动不能成为丰富孩子生命感知的“喷射口”,如何将我们的生活经验与艺术世界相联系,不断挖掘孩子的创作潜能,从小培养创新能力是我们一直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美术教学 手段 生活 创作 提升

【正文】启发孩子们追求美的独特性,让孩子们在艺术的氛围里建立自己的预知世界,体现自己的想法是每位美术教师必具的观念。随着《纲要》新理念的倡导,在幼儿园美术教学领域,最大的变化莫过于以往以技能训练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步向以幼儿为本的、塑造幼儿健全人格的方向发展。哪我们如何在《纲要》“艺术领域”目标的指引下,确定“创意美术”的行径,让生活与艺术相结合呢?

一、废除教师陈旧观念,提升审美能力。

一个人的观念不是说改能改,如果老师畏首畏尾,整天坐在屋子里组织创作,肯定是一番“安安稳稳”的场面,从而失去很多生动的形象和场面。所以为了提升老师们的审美能力,转变教师墨守成规的观念。我们成立了美术兴趣小组相聚一起,请专业老师定期对老师们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从基础线描抓起,老师运用了“理论——练习——点评”相结合的模式,为我们传授了线描画的创作要点,精彩而专业的内容开阔老师们的视野,给予一线幼儿教师新的教学指引和启示,同时带着大家走进生活,现场植物写生,几个老师为一组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植物的形象特征,学习构图比例如何取舍突出画面,用线描的形式把自己感受到的美表现出来,如:同一植物的叶脉的表现,有的老师用了排比方法,有的老师用勾画的方法,有的老师用粗细不同的点表现,一幅幅充满了鲜活感的作品应运而生,大家惊奇地发现,从不同角度看事物会有不同的结果和发现,大家深深感知“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在每周的学习中渐渐学会了在生活中发现事物存在的异同,懂得如何选择适合的形体、结构方式及改变客观事物比例,表达特定的主题与意境这一艺术语言,展示自己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理论提升实践升华,共促教学能力。

活泼、好学的雅幼老师们,不仅善于“提升素质”更积极钻研“如何引导”。要认大家认可,最快速有效的是让事实说话。为此我们每周利用空余时间组织教师开展美术教研,深入探讨绘画类型的开展与效果。大家围绕“不同年龄段幼儿如何选择适宜的绘画主题与表现方式?如何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作能力?”等议题在总结着、交流着、实践着,在反思与研讨中,我们改变以往空谈的形式,以各种实操模式让老师们清晰了解自己教学存在的利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给老师们一个绘画要求《花瓶》大家立即分成3小组现场进行头脑风暴的教研,从目标的设定,活动准备,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策略的运用,如何突显重难点等几个大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10分钟后各组现场推选教师代表分享所思所想。第一组出示花瓶写生再加以各种线条和图形装饰,第二组创意设计各式各样的花瓶后,用墨水变魔术变出各种创意枝条,手指点画创作花瓣。第三组以分工合作综合材料创作为主,先小组讨论结合自己实际能力分工,一人负责设计花瓶,一人负责用橡皮泥设计枝条,两人用玉米粒创作各种花瓣。教师们通过共同分享、对比、提出问题现场集体解疑排难收获甚丰,为日常教学工作解惑的同时,自己的教学模式也有了全新的改变。

三、改变教学手段,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教师如何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和创造美呢?在《雨伞下雨啦》活动设计上,我引导幼儿从“雨伞”下雨的逆向性思考转变,到“雨伞”和“雨滴”之间的关联性想象,重点帮助孩子克服循规蹈矩的思维和经验障碍,结合自身对生活的认知与体验,对一个司空见惯的事物给予另外一种全新的解读。活动中,我引导幼儿思考不同形状的雨伞,会下怎样不同的雨呢?假如是小猫咪伞,它会下什么雨呢?小鱼、小老鼠、鱼骨头……孩子们各有想法,哪如果雨伞是一个西瓜、一个车轮,一片片树叶,又会下起什么雨呢?此时运用联想性思维与逻辑性思维,引导幼儿从因果关系、矛盾关系入手,将雨伞“新的形象”与“雨滴”巧妙结合,孩子们大胆想象呈现的作品千奇百怪,如:车轮伞下起了各种形状车子的雨滴;西瓜伞下起了西瓜汁、西瓜冰激凌雨滴;叶子伞下起了各种昆虫雨滴……孩子们给雨伞赋予新的造型与含义,创造出新颖的画面效果,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视觉冲击力,充分展现逆向思维、联想思维与逻辑思维高度结合的魅力。

四、合理利用生活材料,结合生活经验激发幼儿趣思创熠。

生活中处处充满创意,蕴藏着很多可以激发幼儿想象力、探索力、可以尽情创意的美术创作载体。各种随手可得的生活材料,废旧的牙刷、瓶子、锥子……所有这些在孩子眼中都是有生命,有灵性的,加上鲜艳的色彩成为孩子美术创作材料之一。在《洞见光芒》活动中,出示有洞的范例,让幼儿观察光线照射下作品的变化,成功激发幼儿强烈的好奇心,进而探究作画方法,请幼儿思考:“孔是用什么扎的?怎么扎?扎的时候注意什么?”锥子、竹签、针,让孩子带着疑问自选材料尝试,实践证明锥子更好用,教师这时除了提醒幼儿使用锥子注意安全之外,更要注重引导幼儿在操作中注意孔与孔之间的疏密程度,注意以“点”组“线”成“面”构图变化带来的不同效果,并通过光线照射感受光影效果,及时调整作品构图,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锥子作画,用点构图,并用牙刷喷色,丰富美的感受。提示幼儿完成作品后尝试用不同方式感受作品的美(透过光看,或看平面、或将画纸卷成筒看)咦,孩子们发现了作品可以制成各种立体造型,变成生活中的灯罩、灯笼等。活动中“光”成为了主角,所以必须用“洞”来呈现,而“洞”的呈现需要的是完全不同于“放笔直取”得动手能力,给孩子们的表现活动增加更多的乐趣,并融入到生活中让幼儿的生活经验加以提升。

艺术,看不见的力量,看得见的未来。我们要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尝试、不断学习、不断成长,通过创造与想象,在经典与流行之间、传统与现代之间打开通道,带领孩子们在生活中邂逅艺术,让孩子一步步地自我成长,发现自己的无限潜能。透过艺术这股看不见的力量,画出看得见的创意未来。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

[2]美术教育机构精品课程丛书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黄海梅:女,大学本科,幼儿园一级教师。热爱教育,担任幼教工作期间多次评为“优秀教师”。多次在区镇教师美术即场写生赛、教学具创作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撰写多篇论文获省市级奖励,多次辅导学生参加区镇美术即场赛、创意手工获一等奖。

论文作者:黄海梅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7年12月总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9

标签:;  ;  ;  ;  ;  ;  ;  ;  

让生活邂逅艺术论文_黄海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