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助力精准扶贫论文_李晨露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助力精准扶贫论文_李晨露

陕西地矿区研院有限公司,712000

摘要:精准扶贫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诉求与重要手段。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建设用地指标的流转为贫困地区筹集精准扶贫资金,这样既解决了贫困地区建设缺资金,同时又解决了发达地区建设缺建设用地指标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解决土地资源配置问题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就从增减挂钩与精准扶贫的联系入手,对如何依托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助力精准扶贫的策略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精准扶贫

引言: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民生问题始终是急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党中央针对我国存在的民生问题,尤其是“三农”问题,多次提出“精准扶贫”、“共同致富”,而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形成以及十九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则进一步为贫困地区经济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促进了城乡建设与精准扶贫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明确认知精准扶贫过程中,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助力精准扶贫优化发展之路,十分必要。

一、增减挂钩与精准扶贫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复垦,最终实现项目区内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地布局更合理的土地整理工作。主要是指:根据土地利用规划,通过“建新拆旧”、“土地整理复垦”的手段,在农村建设用地地块与城镇建设地块土地面积相平衡的基础上,实现城乡建设用地的节约利用以及耕地有效面积的合理增加,保证城乡用地布局的科学性与合理性[1]。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对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耕地保护与集约用地节约、深化农村土地改革,推动城镇化建设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美丽新农村建设目标,具有积极影响作用。

精准扶贫(to take targeted measures in poverty alleviation)主要是指:根据不同贫困区域实际情况,应用科学的手段与措施,实现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并有针对性、目的性的进行精准帮扶与精确管理。自2013年11月,习近平在湖南湘西扶贫调研时提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后,“精准扶贫”思想逐渐形成,并在迫切解决“三农”问题的需求上、反贫困社会制度上、基于扶贫开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上,得到完善,形成系统而科学的精准扶贫体系。在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理念,组织开展精准扶贫活动过程中,中共中央明确指出“要利用增减挂钩政策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应用到省域范围内”,各地试图通过增减挂钩改善精准扶贫过程中所面临的土地与资金困境[2]。但实践证明增减挂钩在解决精准扶贫土地与资金问题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也存在诸多局限性,是一把双刃剑。因此,有必要加强增减挂钩与精准扶贫的结合研究,探寻一条增减挂钩助力精准扶贫的优化路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助力精准扶贫之路

(一)拓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主体适用范围

就目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政府使用范围来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国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不均匀性问题,贫困区域多集中在西南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适用于县域范围内的增减挂钩政策无法有效推动贫富地区之间的资金转移。对此,要想应用城乡建设用地助力精准扶贫,应进一步拓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主体的适用范围,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更好的应用到贫困地区中,实现省域之间的有效交易。

(二)提升指标收益与支持政策的包容性

基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主体适用范围的有效拓展,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建立相应的市场交易指标。例如,在省域交易平台上,以竞标竞价的形式提升节余指标收益,改善贫困地区精准扶贫资金困境;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各部门有效沟通下,制定科学完善的土地与资金政策,提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的规范性,保证指标收益的实用性。与此同时,在组织开展贫困地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时,应根据项目存在的差异性,制定针对性支持政策,促进共享理念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与精准扶贫工作中的有效落实。例如,给予增减挂钩项目中重点贫困村相关活动组织开展“边建设边申报”政策支持;给予贫困地区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有偿流转”的政策支持[3]。

(三)完善配套政策,实现政策统筹推进

政府以及有关部门也应打好政策“组合拳”,即,在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过程中,应明确认知与掌握导致农户陷入贫困的主要因素,包括居住环境因素、居住方式因素、生产与生活方式因素等。并在此基础上,以增减挂钩为核心,制定完善的主体措施与配套措施,实现各项措施的统筹推进,用以通过农户搬迁,革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为农户脱贫、致富奠定良好基础。例如,落实“产村互动”理念,应用土地指标推动产业发展,通过引导产业落地贫苦地区或与产业发达地区建立协同合作关系等方式,为乡村经济发展增添新活力;通过完善教育、医疗卫生等政策,提升农户综合素养,改善农户生活条件,发挥人本管理在增减挂钩、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此外,为保证利益分配的均衡性与规范性,应增强增减挂钩交易对象、交易规则的精准性

增减挂钩增值利益真正用于助力贫困地区、贫困人群实现脱贫。

结论:总而言之,精准扶贫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手段,其宗旨在有效改善我国贫困现状,实现国民经济的有效提升。在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始终面临着土地与资金上的困境。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对改善精准扶贫土地与资金困境方面存在积极影响作用。因此,有必要明确认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与精准扶贫,探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助力精准扶贫的可行性,寻求优化路径。

参考文献:

[1]陈民琼,周培荣.精准把脉拔“穷根”——南宁市国土资源局助力精准扶贫小记[J].南方国土资源,2017(10):48-49.

[2]王丽华,祁星娜.合力攻坚脱贫 精准发力致富——青海省国土资源厅精准扶贫工作综述[J].青海国土经略,2017(03):31-33.

[3]邢曼玉.新思路 新举措 新成效——省国土资源厅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综述[J].青海国土经略,2016(04):4-5.

论文作者:李晨露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9

标签:;  ;  ;  ;  ;  ;  ;  ;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助力精准扶贫论文_李晨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