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优质多抗夏大豆新品种——德豆99-16,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品种论文,大豆论文,高产论文,德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德州市农科所以美国高产“黄沙大豆”为亲本材料,利用He-Ne激光辐射诱变技术,培育出了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的夏大豆新品种——“德豆99-16”,2006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1 特征特性
有限结荚习性,平均生育期110天,株高95~105cm,株型紧凑,直立,结荚高度15.5cm,分枝3~4个,主茎节数18节,节间短、无空节,单株有效荚数45个左右,单株粒数110粒左右,茎秆粗壮。叶片卵圆形,中等大小,上部叶小。白花,棕色茸毛,结荚密,3粒荚居多。种皮黑色,有光泽,黄子叶,籽粒椭圆形,种脐黑色,百粒重21.8g以上,品质优良。成熟时荚呈褐色,不裂荚,落叶性好,抗倒伏。2002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检测,蛋白质含量43.9%,脂肪含量21.7%;2003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蛋白质含量39.11%,脂肪含量22.28%,两年平均蛋白质含量39.44%,脂肪含量22.12%。达国家优质大豆品质标准。高抗大豆胞囊线虫病2号生理小种,抗花叶病毒病、霜霉病等。
2 产量表现
德豆99-16于2003~2005年分别参加了山东省和国家黄淮海(北片)的区域、生产试验。
2003~2004年参加山东省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191.08kg/亩,比对照鲁豆11号增产11.14%。2004~2005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北片)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198.04kg/亩,比对照冀豆12号增产8.45%。2005年参加山东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86.05kg/亩,比对照鲁豆11号增产14.68%。2005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北片)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10.71kg,比对照冀豆12号增产1.77%。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精细整地 秸秆还田,耕翻整地,足墒播种,以保全苗。
3.2 避免重迎茬 适宜轮作换茬种植。
3.3 适时播种 6月20日之前播种,深浅一致,下籽均匀。播深4~5cm,播种量5kg/亩,保证一播全苗,前期适当蹲苗。
3.4 密度适宜 种植密度一般1.4万~1.6万株/亩为宜。肥水条件好的地块宜稀,反之宜密,但必须注意留苗要均匀一致。行距50cm,等行距或大小行种植。
3.5 合理施肥 增施农家肥,科学施用化肥。重施基肥,氮、磷、钾配合使用,一般有机肥3~5t/亩,施尿素20~30kg/亩,磷肥30~40kg/亩。干旱及时浇水。
3.6 中耕除草,及时防虫 在前期喷施大豆除草剂,初花期有徒长趋势时,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抑制徒长,防止倒伏。用卵虫净防治甜菜夜蛾、造桥虫等害虫。
3.7 加强田间管理 苗期:在底墒足的情况下,苗期一般不需要浇水。如果遇特殊干旱年份,幼苗生长受到影响时,一定要及时浇水。整地播种前来不及施入底肥的,尤其肥力差的地块,要早追肥。追肥要沟施覆土,速效化肥根据苗情长势和地力一般亩施10~15kg。苗期地下害虫有地老虎和蛴螬,一般用甲胺磷防治;地上害虫有蚜虫、红蜘蛛、棉铃虫等,一般用氧化乐果、甲胺磷、菊酯类等农药防治。
花荚期:可根据地力、土壤水分状况和田间植株生长势确定追肥浇水,出现旱情时必须浇水。出现旺长和倒伏危险时要及时使用矮壮素或多效唑进行化控,以避免倒伏。不宜多追施氮肥,以免贪青晚熟。若因缺肥生长势弱时,可进行叶面喷肥。主要虫害有豆天蛾、棉铃虫、造桥虫、蚜虫和红蜘蛛,可用马拉硫磷乳油、敌百虫、甲胺磷、氧化乐果、菊酯类等农药及时防治。把害虫消灭在三龄前。
3.8 适时收获 黄熟末期收获,晾晒贮藏。
(253015 山东省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高凤菊 杨秀凤 王友平)
(摘自《农业科技通讯》2006.12.30
联系电话:010-68919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