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Ⅰ号中药汤剂配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分析论文_杨德良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医院 湖南湘西 416000

【摘 要】目的 研究分析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运用西药二甲双胍以及中药降糖Ⅰ号汤剂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7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46例设为研究对象,经电脑随机法分组为观察组(23例)以及对照组(23例)。在对照组患者中均接受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在观察组患者中采用二甲双胍以及中药降糖Ⅰ号汤剂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率以及血糖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中患者的治疗效率显著比对照组要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上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时运用降糖Ⅰ号中药汤剂配合二甲双胍缓释片开展治疗效果良好,血糖水平有效的降低,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二甲双胍;降糖Ⅰ号;2型糖尿病;血糖

2型糖尿病本质上是一种代谢紊乱性疾病,大都是因为胰岛素的分泌或者作用缺陷引起的,是现在比较常见的疾病,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患者主要以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为临床表现,治疗之后还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1]。相关资料显示,因为患者血糖长期处于较高的水平,很容易发生冠心病和高血脂等病症,如不及时治疗则会对其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实施积极有效的治疗十分必要,本次研究我们选取部分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对照研究,探究分析降糖Ⅰ号中药汤剂联合二甲双胍的实际效果和应用价值,现将报道整理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46例设为研究对象,经电脑随机法分组为观察组(23例)以及对照组(23例)。对照组中患者男性15例,女性8例,年龄在59岁至78岁,平均年龄为(67.22±1.47)岁;观察组中患者男性16例,女性7例,年龄在58岁至78岁,平均年龄为(68.12±1.62)岁。两组患者的资料相仿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将选取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单纯采取二甲双胍进行治疗,患者每日服用二甲双胍缓释片2次,每次0.5g,实际用药可以根据病情适时调整。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降糖Ⅰ号中药汤剂,汤剂的主要成分为10g黄精,10g麦冬,5g石斛和10g粉葛,若患者伴随其他不良症状和并发症,可以适量的增加药材种类和剂量。比如气虚偏重的患者可以加用10g山药和10g黄芪;阴虚偏重的患者可以加用10g沙参和10g玄参;伴随便秘的患者可以加用5g大黄,存在淤血的患者可以加用2g水蛭,心情烦躁的患者可以加用适量百合和酸枣。每日取1剂用水煎煮,分早晚2次服下,连续治疗2个月[2]。

1.3观察指标

详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2h血糖变化情况。2个月之后进行组间的数据比较和分析。

1.4疗效评判标准

根据相关指导原则和患者在本次研究当中的实际表现,我们制定了如下的疗效评判标准:若患者接受治疗之后主要临床病症完全消失,24小时内的血糖降低幅度大于30%,记为显效;若患者接受治疗之后主要临床病症改善显著,24小时内的血糖降低幅度在10%~30%之间,记为有效;若患者接受治疗之后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加重,血糖血脂的变化幅度很小,记为无效。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研究内的数据开展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等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采用率表示治疗效率等计数资料,开展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两组患者不同疗法下的治疗效率差异

研究显示观察组中患者有14例显效,8例有效,1例无效,治疗效率为95.65%,对照组中患者有11例显效,6例有效,6例无效,治疗效率为73.91%。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率显著比对照组要高(X2=4.547,P<0.05)。

2.2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情况

研究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情况

 

3讨论

作为比较常见的临床疾病,引诱2型糖尿病发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较为主要的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具体的发病机制是胰岛B细胞的功能缺陷,胰岛素分泌量降低使其不能发挥原有的作用。西医治疗的原则一般是降糖和减轻胰岛素抵抗,常用药物是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最早出现于1957年,药效在长期的临床研究当中得到了证实和认可,所以应用十分广泛。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得知,二甲双胍中的有效物质作用机制和AMP激活蛋白激酶信号传导十分相似,后者对于人体的细胞增殖和代谢功能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但是因为2型糖尿病的病因十分多样和复杂,对于一部分患者来说单纯应用二甲双胍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这就需要专家学者们去寻求一种更加有效的方法。因此我国中医成为近年来治疗2型糖尿病的另外一种重要手段,中医不断吸取西医的优势,对自身的一些方式方法进行改进,得到了十分明显的进步[3]。中医理论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经常是因为劳累过度、饮食失节和情志不畅所致,治疗的关键在于清热解毒、缓解血瘀,纠正气机失调的人体内环境。很多研究已经证实对于气阴两虚的患者,服用二甲双胍缓释片能够起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可是不能改善病因。我院在本次研究中就加用了降糖Ⅰ号中药汤剂,让粉葛、黄精、麦冬等药物综合作用,共同起到益气补肾,生津止渴的功效。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为73.91%,而在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的水平测定中也是前者占优,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充分证实了中医汤剂的实际效果。

综上所述,采取降糖1号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能够显著提升疗效,帮助降低血脂和血糖水平,有着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吴建梅,何玲.(人)胎盘组织液穴位注射配合口服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治疗2型糖尿病:随机对照研究[J]. 中国针灸,2016,36(8):812-814.

[2]王森. 二甲双胍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抵抗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2):154-156.

[3]刘君英,阎德文,邓建新,等. 围绝经期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治疗中胰岛素与阿仑膦酸钠的联合应用效果观察[J]. 山东医药,2017,57(19):69-71.

论文作者:杨德良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5

标签:;  ;  ;  ;  ;  ;  ;  ;  

降糖Ⅰ号中药汤剂配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分析论文_杨德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