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转型_数字图书馆论文

论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转型_数字图书馆论文

论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转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数字图书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数字图书馆是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对图书馆事业的巨大贡献。在网络互联的大环境中,图书馆事业从长期的自我禁锢和被动服务形态中,走向了共享、开放的信息服务的潮头。它的自我解放与自我变革,不仅使传统的图书馆事业焕发出青春的风彩,也感染和推动着整个社会信息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1 数字图书馆区别于传统图书馆的特征

数字图书馆是以数字网络方式远程获取信息和知识,并在特定范围内用多种载体形式存贮文献、资料,共享网络资源,提供多种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形式。将之与传统图书馆相比较,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特征:

1.1 资源数字化

传统图书馆的印刷形纸质载体决定了其信息传播对象的狭窄和传播速度的缓慢。一本有价值的新书从第一个读者传到第二个读者,常常要耗费一、二个月的时间,甚至更长。相对于图书的半衰期而言,这个速度是难以接受的。数字图书馆则将文本、声频、视频等各种信息资源用数字化技术加工、整理成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并对不同内容和不同数据类型,采用不同的分类和索引体系,将印刷型纸质载体为主的文献原始数据加工成数字图书馆可使用的数字化数据,由这些数字化资源构成数字图书馆的基础,为用户的广泛使用奠定基础。

1.2 存取网络化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是推动图书馆数字化的直接动因。互联网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它们可以通过四通八达的信息高速公路来快速传递信息资源。在信息高速公路网上,大量经过整合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开放的空间里顺畅地传递。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特定需要访问那些适合自己的图书馆专题数据仓库,阅读全息文本等等。用户再也不必为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料到图书馆上上下下地奔走,大可以轻松的端坐于家中,一边品味着香茗,一边完成这一切。其方便、快捷不言而喻。因而,图书馆业是最先利用网络的行业之一,网络化趋势也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动力。

1.3 使用共享化

以数字化资源为基础,以网络技术为手段,实现跨越时空的资源共建共享,是人类实现共知共享全球信息的崇高理想。数字图书馆时代的资源共享打破了传统图书馆之间的固有限制,使众多的图书馆能够借助网络获取自身无法具备的数字信息,同时也能够将自身拥有的数据信息提供给网络共享用户共享,从而可以尽可能地避免资源重复建设,极大地拓展信息资源的拥有量,最终使整个社会的信息获知能力得以提高。

1.4 内容专题化

数字图书馆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并使之产生更大的价值。众所周知,传统图书馆资源的印刷介质形式,使图书馆对其加工整合的难度相当大。很多使用价值相当高的资源,因为没有得到适当的整合,而被束之高阁,不能被用户很好地利用。而数字图书馆则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将纸质、CD、照片、网页、多媒体资料等多种载体信息有机地组织、整合,以形成饱含某主题信息的数据仓库。并为之建立起完备的检索体系,使用户使用起来得心应手。数字图书馆的这种数据仓库,大多是以某专业或某主题为主要内容的,这主要是一方面便于用户查找使用,一方面便于组织管理。因而形成数字图书馆的专题化特征,多个专题数据仓库的集合,最终组成覆盖全面、包罗万象的信息资源海洋。

2 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化后面临的变革

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模式是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上,依托传统实体图书馆,经过标准化、数字化、网络化改造和建设后建立起来的。数字图书馆区别于传统图书馆的特征,决定了图书馆必须在数字化变革中进行服务转型。图书馆在数字化时代其形态虽然发生了改变,但其为用户提供信息资源服务这一根本宗旨不能改变。图书馆只有不断增加并完善服务功能,尽可能地适应用户在新技术环境下不断增长、变化的服务需求,发挥自身的资源整合优势,拥有其它信息服务机构无法替代的作用,才能在信息时代里生存和发展。

2.1 工作对象从印刷型纸质载体转变到数字化载体

传统图书馆的工作方式,是一种纯手工方式的流水作业过程。从订单采访到编制目录卡片,制作流通书背卡,直至办理流通借阅手续等,是一套完整的针对印刷型纸质载体的工作流程。随着技术的进步,后来开始采用打字机打卡片,油印卡片等方式,信息载体也出现了缩微胶片,采用机读等。自进入网络时代开始,网络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速普及应用,使得磁盘、光盘等成为人们保存信息资源的另一种主要形式。而数字图书馆则正是将现代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充分运用的集中体现。在数字图书馆里,图书馆的工作对象主要针对数字化信息资源,而现代技术对数字化资源的组合、加工是极其方便的。其手段也大大有别于传统图书馆的手工工作方式。因而其工作对象的改变,迫使图书馆改变工作方式。

2.2 工作环境从封闭式实体馆舍转变到开放式数字空间

在网络出现以前,图书馆建筑实体的围墙实际上界定了图书馆的工作范围。图书馆的一切流程绝大部分在围墙内进行。长此以往,形成了自我禁锢式的封闭服务模式。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图书馆与社会信息界的交流,长期处于停滞、半停滞状态。在数字图书馆时代,计算机网络将图书馆置身于广阔的信息空间里,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图书馆信息交流与服务的空间。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与共建成为不可避免。从此时开始,图书馆才真正进入一个共建共享,共同发展的崭新阶段。

2.3 工作形式从单纯传递信息资源转变到提供信息服务

传统图书馆的工作形式主要是图书借阅、情报检索等,其服务是守株待兔式的被动形式。用户为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料必须亲往图书馆上下寻求。在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服务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质的变化,传统的流通外借大大减少,各图书馆独自分散的编目和标引等被联机编目所替代,卡片目录退出历史舞台。信息资源的加工服务、信息中介服务、电子文献传递、制作定题数据库、导读等主动服务形式大量出现,传统图书馆未曾涉及的服务,如针对盲人、残疾人的信息服务也将出现

2.4 工作内容从提供信息载体转变到提供知识产品

数字图书馆是在传统图书馆基础上的变革和发展,是对传统图书馆功能的继承和发扬。在一定的时期里,印刷载体文献的收集、整理、加工,也还是数字图书馆的工作内容。但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使得数字图书馆的工作内容和方式不同于传统工作方式。数字图书馆的核心是提供有利于对知识资源进行整合的环境[1]。数字图书馆不同于传统图书馆只局限于文献服务范畴,它是通过各种类型的数据仓库,通过资源保障体系来满足用户的需求。它的资源类型包含一切有利于用户获取知识信息并能产生新知识的载体,即各种数据库、多媒体信息、网上信息以及各种知识产品,其资源通过各自不同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数字图书馆的工作内容侧重于将信息和知识内容直接传递给用户,而不是传统的通过文献加工和检索将含有信息和知识的某种文献提供给用户,这就对数字图书馆馆员的知识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变革、创新图书馆的服务,迎接图书馆事业的高潮

数字图书馆必须突破传统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用户服务、组织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封闭式传统模式限制,在数字网络空间里构筑大开放式的图书馆,将图书馆建设成为社会获知信息资源的枢纽中心。打破传统的以文献资源为依托的信息服务模式的束缚,以信息和知识为对象,展开反应快速、超越时空的多层次、多种类、全方位的信息服务,进一步确立图书馆作为知识阵地和信息枢纽的地位,使图书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源。

3.1 开展主动、动态式服务,为社会提供个性、特色服务

网络技术时代,信息资源的数量和品种剧增,使得人们对信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海洋的繁杂和无序,常使涉猎者茫然无措。这就需要图书馆在向用户打开信息海洋窗口的时候,要真正站在用户的立场上,以用户为中心,想用户所想,了解他们的动态需求,随时解决他们的困难,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主动向用户进行信息报导、专题参考咨询等服务。针对社会信息需求个性化发展的趋势,图书馆可以为重点读者(如科研学术带头人、院土、导师等)建立信息需求档案,开展定题服务。信息服务从传统封闭的馆舍中走向开放的数字网络空间。使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服务处于社会信息服务的行业当中,用户的社会化,使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范围迅速拓展到了整个社会。事实上,图书馆将以参考咨询服务为中心工作[2]。

3.2 开发深层次信息资源产品

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来自于广阔的信息空间,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必须从提供文献信息实体向利用现代技术提供多功能、深层次信息产品转化。在网络信息时代,用户可以在网上检索、利用大量的信息资源,人们不再重视信息载体差别的馆藏规模,而是注重一个图书馆提供信息资源产品的能力和服务能力。也就是说图书馆应该提供经过加工、整合了的适合用户需求的信息资源产品。因此,图书馆应组织专门人才,对信息资源进行精心开发和合理组配,有针对性地将各种载体上信息和知识充分揭示出来,方便每一个需求者。以专题性和特色性为信息资源产品的主要表现形式,开发制作各种二次情报资源和三次情报资源等智力型信息产品。特加是要注重所开发信息资源产品的动态变化,即时向用户提供其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帮助用户寻找学科研究的热点,预测学科发展的未来,跟踪学科发展的流行趋势,使用户在科研实践中能尽快找到正确的方向。

3.3 提高用户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

信息资源开发的最终目的是满足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知识、信息的内在价值也只有通过用户的利用才能实现。而作为图书馆的服务对象——用户,其自身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也是实现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事实上,不管图书馆对提供的信息资源进行了多么科学的组织和加工,一个不懂得信息检索知识,不掌握获取知识途径和方法,不会判断信息质量和水平的用户,就无法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开展工作。提高用户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一方面靠用户自己的学习和实践,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及外语能力。另一方面图书馆也有责任向用户介绍、宣传信息资源产品的利用知识,特别在网络通讯技术、高密度存贮技术在图书馆广泛应用的今天,用户在检索利用信息资源产品时必须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必须了解数据仓库的构成特点,注意数据库的选择,检索词的选用等。因此,提高用户利用信息资源产品的能力,是数字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

3.4 创新管理体制,提高服务效率

现代网络技术给图书馆带来的不仅是图书馆形式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服务观念和管理体制上的变化。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变革和信息资源组织方式的变化,使图书馆要适应充满激烈竞争的时代变化发展要求,就必须以管理制度的创新为依托,改革管理体系、明确管理内容、规范管理方法,在图书馆中实现最佳控制。彻底打破传统的以“藏”为主,以“物”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树立以“用”为主,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思想[3]。根据数字图书馆发展的要求,转换拓展原有职能部门的工作重心,把中心工作转移到适应现代用户需要的信息服务、数据库处理技术服务上来。图书馆在组织机构的设置上,应根据现代用户的特点,改变以往的固定模式,采取稳定与灵活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起能够适应用户需求变化的运行管理机构,如项目组(Project group)或特别行动组(Task force)等[4],来满足用户的特殊需求。制度创新则要以提高人的素质,馆员竞争上岗,优胜劣汰为主要内容。网络经济时代的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对图书馆员的知识要求也越来越高。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他们具备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较高的信息服务水平,提高服务效率,真正起到“知识领航员”的作用,同样是数字图书馆员的重要职责。总之,数字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其服务的发展和变化,是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相互适应的结果。图书馆事业在进步和发展,现代技术在进步在发展,用户的需求也在变换和提高。我们应该明白,图书馆事业只有不断改进自己的服务,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为宗旨,才是图书馆恒久发展的根本所在。

标签:;  ;  ;  

论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转型_数字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