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龙门大桥新建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实录论文_张广辉,黎大光,方杰,段盛学

张广辉 黎大光 方杰 段盛学

桂林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广西桂林 541002

摘要:本工程处于地质条件非常复杂的岩溶强烈发育区,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非常大,正确合理的岩土工程评价对本工程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采用定量方法评价溶洞顶板的稳定性,对桩端持力层的选择适当。工程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两年之久,情况良好。

关键词:龙门大桥;岩土工程;勘察实录;桂林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简介

本工程桥梁范围桩号从AK0+440.8到AK1+160.8,总长720m,为跨越漓江公路大桥的甲级工程勘察项目,是桂林市政府2014年度“十大重中之重”项目。桥梁结构形式为三跨V型连续梁桥,桥宽38.5m。

1.2、基础结构形式

主、引桥桥墩、桥台均采用钻孔灌注桩,群桩基础。主桥桥墩基础采用13根φ1.5m钻孔灌注桩;引桥桥墩及桥台均采用φ1.5m钻孔灌注桩,均为嵌岩桩。以微风化石灰岩为桩端持力层,单桩极限承载力φ1.5m桩不小于36000KN。全桥共设2座桥台、18座桥墩。

1.3勘察方法及勘探点布置

本次详细勘察工作以钻探为主,并结合现场原位测试、室内土工试验等综合手段进行。通过对钻探钻取的土(岩)芯进行描述、分层,了解桥位范围内各地层岩性、分布厚度、工程地质特征及地下水埋藏情况。通过在钻孔中采取土试样、岩样及水样进行室内试验和在现场做原位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以获取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对各岩土层的工程特性进行评价。

龙门大桥详细勘察的钻孔由设计部门按照一桩一孔的原则布置,控制钻孔与技术钻孔各占一半,间隔布置,共布置钻孔234个,钻孔编号为XK001~XK220及CK补9~CK补22,控制钻孔深应不小于70m,并应进入持力层不小于30m,技术钻孔深应进入持力层不小于30m,当钻孔遇到溶洞时,应在溶洞底板完整基岩内钻进不小于30m,钻探总进尺为14228.50m。各钻孔的位置根据设计部门提供的钻孔坐标及桂林市测绘研究院提供的基准点放出,测量精度钻孔平面位置误差小于10cm,高程误差小于1cm。

2.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2.1地形、地貌:

勘察区段主要为侵蚀堆积成因的漓江一级阶地地貌,部分地方为高漫滩,漓江水主流线偏东侧,河面宽约190m,河床受河流冲刷、侵蚀作用的影响,呈波浪形,与两岸高差约5~10m。两岸地形东高西低;地物主要为水田、果园及零星分布的房屋等。

2.2 地层及地质构造

①、地层

本次勘察区出露的地层为下石炭统岩关阶(C1y)地层。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几乎遍于整个勘察区,其厚度受地形、地貌、岩性影响,厚薄不一。下石炭统岩关阶岩性为碳酸盐类灰岩;第四系主要为全新统冲积层及上更新统冲洪积层。其厚度不一,在河岸上其厚度为2.1~21.3m,河床地段为0~32.7m。

②、地质构造

本勘察区位于二塘向斜西翼,地层总体走向呈近南北向,岩层倾向近西向,岩层倾角一般600左右。本勘察区附近分布的断层主要为北西向龙家断层,该断层规模较小,长约10~15公里,推测为平推兼正断层性质,其错断北东向的二塘向斜,并控制部分漓江河道的发育,使江水沿断层走向由西北流向东南。

2.3场地岩土层分布及桩基持力层特征

经钻探揭露,场区内的岩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①层人工填土(Q4ml)、②层耕土(Q4pd)、第四系全新统冲积成因的③层黏土(Q4al)、④层粉质黏土(Q4al)、⑤层粉土(Q4al)、⑥层细砂(Q4al)、⑦层圆砾(Q4al)、⑧层卵石;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成因的⑨层含卵石粉质黏土(Q3al+pl)及岩关阶⑩层石灰岩(C1y)、层泥岩(C1y)。根据场地的地貌单元、岩土的成因类型及其物理力学特征,对场区内的岩土层进行划分,桩基持力层分述如下:

⑩石灰岩(C1y):为下石炭统岩关组石灰岩,厚层状,分布于场地土层之下部。石灰岩为灰白、深灰色,主要矿物为方解石,质纯,隐晶质,属较坚硬岩,微风化。据查阅区域地质资料,岩层走向呈近南北向,倾向近西向,岩层倾角一般600左右。岩面溶蚀现象强烈,起伏变化大,钻孔岩面高程为105.58~140.98m,高差达到35.4m。岩体中有多组裂隙发育。根据钻探资料,本次勘察所包含的钻入岩石的234个钻孔中,有118个钻孔遇溶洞,钻孔遇洞率达50.1%,说明拟建场地下部石灰岩岩溶强烈发育,溶沟、溶槽、石芽、溶蚀裂隙及 “鹰嘴岩”等岩溶现象极为发育。

溶洞形态多呈开口及串珠状,有53个钻孔(编号为CK补13、CK补15、CK补16、CK补17、CK补19、XK18、XK19、XK28、XK30、XK44、XK49、XK56、XK70、XK83、XK84、XK87、XK93、XK97、XK108、XK109、XK111、XK112、XK113、XK113、XK119、XK131、XK142等、均发育有多层串珠状溶洞。特别是XK83号孔就揭露有5层溶洞,XK110号孔揭露溶洞洞顶标高为120.91m,洞底标高为104.01m,洞高达16.9m。岩溶发育的垂直方向分布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根据我院所取89件岩样试验成果统计:石灰岩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Ra范围值为38.91~85.9MPa,平均值为56.76MPa,标准差为9.729,变异系数为0.171,标准值为40.75Mpa。

按国标《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将场地石灰岩依据岩体基本质量级别,分为⑩1、⑩2、及⑩3三个亚层。

⑩1亚层:岩体基本质量级别为 Ⅲ级,岩体较完整,微风化,块状结构,岩芯采取率范围值为84.6~98.5%,平均值为92.1%,岩石质量指标RQD范围值为72.6~90.0%,平均值为81.7%。⑩2亚层:岩体基本质量级别为Ⅳ级,岩体一般较破碎,微风化,裂隙块状、碎裂块状结构,岩芯采取率范围值为65.5~90.6%,平均值为80.3%,岩石质量指标RQD范围值为51.0~86.5%,平均值为69.3%。⑩3亚层:岩体基本质量级别为Ⅳ级,岩体破碎,微风化,裂隙块状、碎裂块状结构,为溶洞顶板,“鹰嘴岩”及裂隙、溶槽处的灰岩,岩体稳定性差,主要结构面为节理、裂隙面、层面及溶蚀面,结合很差。该层不宜做为桩端持力层。岩芯多为碎块状态,岩芯采取率范围值为0~77.5%,平均值为53.08%,岩石质量指标RQD范围值为0~85.3%,平均值为41.2%。

根据钻探揭露,场区内较完整基岩面起伏变化大,我院根据现有的钻孔资料统计,其单个承台内桩间较完整岩面倾角范围值为2.6度至81.6度,单个桥墩内承台间较完整基岩相对稳定面倾角范围值为3.7度至37.7度。

泥岩(C1y):呈透镜体状分布于灰岩中,在XK109、XK110、XK111、XK112、XK113、XK114、CK补15、CK补16号孔等钻孔位置揭露该层,厚度为0.4~12.3m,呈紫红色,岩石为较软岩,较完整。主要成份为黏土类矿物。质纯,微风化,根据我院在初步勘察中所取3件岩样试验成果统计:泥岩单轴饱和极限抗压强度Ra范围值为16.56~20.01MPa,平均值为18.47MPa。岩体基本质量级别为Ⅳ级。岩芯采取率范围值为83.8~89.2%,平均值为85.2%,岩石质量指标RQD范围值为77.7~87.5%,平均值为79.3%。

2.4地下水与地表水

①地表水:漓江水位受大气降水影响,变化较大,本次勘察期间正值汛期季节,水位变化较大,一般在139.30~141.2m,勘察期间,漓江水位位多次因上游连降大雨而暴涨,2014年5月10日下午15时,洪水涨至143.64m,施工场地基本被淹,2014年7月4日下午16时,漓江水位因连降暴雨而上涨并超过警戒水位,拟建场地全部被淹,据实测,其洪水位高程为145.27m,为二十年一遇洪水位;另据调查,漓江水系五十年一遇洪水位在该场地处高程为146.14m(于1998年6月24日)。

②地下水:场地地下水主要为潜水和岩溶水两种:1)潜水赋存于砂、卵石、含卵石粉质黏土层中,勘察期间静止水位高程为137.60~143.13m,受大气降水、地表水及区域地下水补给,与河水及下伏基岩(灰岩)中岩溶水水力联系密切,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4~8m。2)岩溶水主要赋存于下部石灰岩层的岩溶裂隙、溶洞之中,具承压性,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区域地下水补给,与上部河水及土层中潜水有水力联系,水位、水量变化受日常气候影响,动态不稳定,变化大。勘察期间,测其静止水位高程为137.80~140.37m。

③环境水对混凝土腐蚀性的评价:勘察期间分别采取地表水2件和地下水样6件,水质分析结果:PH值为6.52~7.15;SO42-含量1.2~6.8mg/l;Mg2+含量5.6~26.2mg/l;NH4 +含量1.0~2.6mg/l;Cl-含量9.2~34.2mg/l;侵蚀性CO2含量为0 mg/l。参照《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表K.0.2-1、表K.0.2-2、表K.0.2-3进行腐蚀性评价,场地环境类别为Ⅱ类,场地土层渗透性为强透水层,场地地表水及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另据本地工程建设经验,场地土层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2.5场地不良地质条件

①场地属岩溶发育区,具备土洞、地面塌陷等发育条件。1997年月10月,位于拟建场地下游的柘木圩就曾经发生过大面积地面塌陷,不少民房垮塌、下沉或开裂。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②石灰岩面起伏很大,钻孔岩面高程为105.58~140.98m,高差达到35.4m。

③岩溶强烈发育,所施工的钻入岩石的234个钻孔中,有118个钻孔遇溶洞,钻孔遇洞率达50.4%,说明拟建场地下部石灰岩岩溶强烈发育,溶沟、溶槽、石芽、溶蚀裂隙及 “鹰嘴岩”等岩溶现象极为发育。

④场地局部地段岩面上有软~流塑状态土层(含卵石粉质黏土⑨3亚层)分布,场地具备土洞及地表塌陷发育条件,在地下水频繁变动的情况下,极易发展成为土洞、塌陷。

3、场地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3.1场地稳定性评价

场地地形为漓江Ⅰ级阶地,主要分布土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之砂、卵石及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之混合土、下部基岩为下石炭统岩关阶石灰岩。从场地勘察情况分析,未发现第四纪新的构造断裂现象。

据史料记载,公元220年以来的1700余年,桂林市未发生过震级大于3.5级的地震。附近区域地震震级最大的为5级,均发生在本区以南的阳朔~平乐一带。据国家地震局对桂林市的划分,地震烈度属Ⅵ度的地区。

据场地勘察结果及调查资料分析,场地处于岩溶强烈发育区,下部基岩岩面起伏大,浅层岩溶极为发育,局部地段发育有溶洞甚至多层溶洞,这是场地的不稳定因素,但通过采取合适的基础方案后可满足稳定性要求。

综上所述,现有场地地基存在不稳定因素,但经采取合适的基础方案后,适宜建造龙门大桥。

3.2场地地震效应评价

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桂林市区抗震设防烈度属于6度地区,本桥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据XK17、XK56、XK162、XK184、XK205号钻孔波速测试报告,按《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本场地土层的剪切波速范围为202~436m/s,等效剪切波速为246~297m/s,因此该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土~中硬土,根据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桥梁工程场地类别为Ⅱ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可取0.05g,设计特征周期可按0.35s采用。根据场地岩土条件综合判断,本场地属于抗震不利地段,而桥梁规划及建筑物位置不能改变,无法避开不利地段,故桥梁应采用桩基础穿过溶洞嵌入较完整石灰岩⑩1亚层中。

据大桥设计单位提供的资料,本大桥抗震设防类别划分为乙类。抗震设计应按《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 166-2011)要求执行,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可不进行地基土液化判别。

3.3岩溶地基洞隙稳定性评价

设拟建桥梁基底置于各钻孔岩面处,采用《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6-1-1式计算,设顶板有坍塌可能,当塌落至一定高度H时,溶洞空间自行填满,无需考虑对地基的影响。所需塌落高度H按下式计算:

式中 H0——塌落前洞体最大高度(m);K—岩石松散(涨余)系数,石灰岩K取1.2。

据经验公式定量计算,各溶洞稳定分析如下表1:

表1、部分溶洞稳定分析表

注:有多层洞的钻孔仅判断第一层溶洞的稳定性。

从上表可知仅少数号钻孔处的溶洞稳定,大部分钻孔处的溶洞稳定性不满足要求,建议对本场地溶洞及“鹰嘴”岩进行处理,建议采用桩基穿越的方法进行处理,以保证地基安全、稳定。本次计算设拟建桥梁基底置于各钻孔岩面处,若桥梁桩基础嵌入岩层,应按入岩深度重新计算、评价。

3.4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①、场地杂填土①层、耕土②层、黏土③层、粉质黏土④层、粉土⑤层、细砂⑥层、圆砾⑦层,其分布不均匀,厚度变化大,强度低,均不宜作为基础持力层。

②、卵石⑧层、含卵石粉质黏土⑨1、⑨2亚层虽有一定的强度和厚度,但强度不大,其埋深、分布和厚度不均匀,且局部缺失,因此也不宜作为基础持力层。

③、局部分布于岩面之上的软塑状态的含卵石粉质黏土⑨3亚层构成下卧软弱层,其强度低、压缩性较高且分布不均匀,在地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易形成土洞塌陷,对局部地基的安全性构成潜在威胁,应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以满足稳定性要求。

④、石灰岩⑩层有一定的厚度、强度,可以利用,作为拟建桥梁的桩基持力层,但应注意其岩面起伏变化大,浅层岩溶极为发育,并有较破碎⑩2、破碎⑩3亚层分布等特点。

⑤、泥岩层虽有一定的厚度、但强度不大,且局部分布,不宜作为拟建桥梁的桩基持力层。

⑥、场地地下水埋藏浅,水量大,在基坑开挖深度低于河水面时,将不利于基坑的开挖和支护。

3.5场地岩土层的力学性质指标

根据土工试验成果,同时参照现场测试和野外鉴别,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50007—2002)结合我市的建筑经验综合,各岩、土层的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桩侧的摩阻力标准值qik(钻(冲)孔桩),变形模量平均值E0、压缩模量平均值Es、内聚力标准值C、内摩擦角标准值φ、重度平均值γ、渗透系数平均值K、基底摩擦系数μ以及非岩石地基水平向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值提供如下表:

注:采用表列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和桩基参数时,宜进行静载荷试验校核。

考虑到石灰岩中岩溶裂隙发育及岩体中节理分布等情况,结合桂林地方工程建设经验,用于嵌岩桩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计算的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提供如下:石灰岩⑩1亚层:frk=35.0Mpa;石灰岩⑩2亚层:frk=20.0MPa

4.桥墩台基础方案分析论证

根据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及拟建桥梁性质,建议采用大直径钻(冲)孔桩基础,以石灰岩⑩1层作为桩端持力层。

①、桩型:由于场地内基岩面起伏变化很大,浅层岩溶强烈发育,且上覆土层类别多,岩性变化大,均匀差,并分布有厚度较大的砂、卵石层、砂层,因此桥台建议采用大直径钻(冲)孔灌注桩。

②、成桩方法:场地上覆土层类别多,卵石⑧及含卵石粉质黏土⑨层中卵石粒径较大,易产生塌孔、斜孔现象;松散状态的细砂⑥、圆砾⑦层易产生涌砂现象;软塑~流塑状态的含卵石粉质黏土⑨3亚层易产生缩孔现象;下部石灰岩岩面起伏大,浅层岩溶发育,易产生斜孔、卡钻、塌孔及掉钻现象,针对本场地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在目前已有的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中,宜采用冲击反循环钻进法成孔,并辅以多层钢护筒进行护壁,以确保孔底干净,使桩端置于稳定可靠的持力层上。

③、桩端持力层选择:由于拟建龙门大桥荷载较大,对沉降要求敏感,而上部土层的强度及变形均不能满足作为非嵌岩桩桩端持力层的要求,破碎灰岩⑩3亚层完整性差,强度低,不宜作为桩端持力层;较破碎灰岩⑩2亚层虽有一定的强度,但裂隙发育,大部分分布于溶洞顶部,也不宜直接作为桩端持力层,较完整灰岩⑩1亚层完整性相对较好,强度高,当其稳定时,可作为嵌岩桩桩端持力层。

④、由于场地基岩上部浅层岩溶极为发育,因此桩端应穿过上部浅层岩溶发育区,深入下部稳定持力层中,考虑至基岩面凹凸不平,溶洞、溶沟、溶槽强烈发育,建议桩端应嵌入稳定持力层石灰岩⑩1层≥1.0m;在基岩起伏大的地段,还应满足基岩斜坡稳定性的要求,适当加大个别桩的嵌岩深度,以保证桩的稳定性。

⑤、桩基施工对环境影响评价:拟建桥梁的场地附近无地下管线等公共设施,施工场地周围无建筑物,在桩的施工过程中振动对建筑物稳定性影响较小。施工噪音对周围环境有一定影响,建议按环保部门的有关要求进行施工,桩施工中弃土及泥浆的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应进行妥善的处理。

⑥、采用大直径钻(冲)孔桩基础,桩基施工时应注意:

a .因场地灰岩面起伏极大,岩溶发育强烈,局部地段岩面起伏陡峭,溶蚀沟、槽强烈发育,勘察时钻探采用是小口径钻进(Φ75cm~Φ127mm),当采用大直径钻(冲)孔桩(Φ1500mm)施工时,将会存在勘察资料与施工情况不一致的情况,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按《广西壮族自治区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T45-002-2011)规定进行施工勘察,采用一桩多孔(3~5孔),以进一步了解岩溶发育情况;另外在施工过程中桩端标高以下勘探深度不足5m的桩,也应进行施工勘察。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方法仔细鉴别,确保每根桩全断面置于完整灰岩上,且保证嵌岩桩桩端以下三倍桩径(且不小于5m)范围内无软弱夹层、断裂破碎带和洞穴分布,桩端下桩基应力扩散范围内无临空面。

b.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成桩。如采用钢护筒护壁等来防止塌孔、漏浆。在成孔时,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保证桩垂直度。严格控制孔斜不超过1%(或按相应的规范要求)。

c.采用钢护筒跟进过程中,钢管穿过多层溶洞后易产生变形而导致卡钻现象,此时应在测定变形部位基础上采取抛石冲孔法进行修整。如变形太大,则应拨出钢护筒重新成孔。

d.做好钻(冲)孔桩成桩质量检查,包括成孔、清孔、钢筋制作及安放、混凝土搅制、灌注等。

e.由于场地岩溶发育,桩基施工过程中就进行现场监测,即对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观测工作。

f.桩身完整性检验应采取抽芯、声波透射等多种手段进行,确保成桩质量。

g.单桩竖向容许承载力应通过现场载荷试验来确定。

5.基坑开挖、支护及排水

5.1基坑开挖支护方案

根据设计部门提供的桥梁总体布置图中的桩顶高程和场地现地面高程,P1~P9桥墩基坑开挖深度不大,一般在2~3m左右,P10桥墩开挖深度最大,约为5.3m,场地周边环境简单,基坑安全等级为三级。但基坑边坡土层大都是砂、卵石层,其结构较为松散,不满足直立开挖要求,可放坡开挖,坡率采用1:1。

为减少地下水对基坑边坡稳定的不利影响,基坑开挖及基础施工宜在旱季进行,并及时对基坑进行回填。

5.2降排水分析

因场地内分布有厚度较大的细砂层,卵石层亦有一定数量的粉粒、砂粒,其在地下水的渗透水流作用下,有产生潜蚀、流砂的可能,基坑开挖排水应采取防治措施。场地对施工影响较大的是潜水,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各土层的透水性大都较好,地下水与河水水力联系密切,水量丰富,水头压力大,静止水位埋藏浅且随季节性变化明显。施工时可采用坑内明沟井点结合的方法排水。降水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1)施工中地下水应保持在基坑底面以下不小于0.5m。

2)降水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土颗粒的流失。必要时可采用做止水帷幕的方法进行处理,减少降水抽水量。

5.3基坑监测

基坑开挖应做好监测工作,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6.结论与建议

6.1、场地地形为漓江Ⅰ级阶地,未发现第四纪新的构造断裂现象。场地总体上处于相对稳定地段,但局部地段存在不稳定的潜在因素,场地处于岩溶强烈发育区,下部基岩岩面起伏大,浅层岩溶极为发育,局部地段发育有溶洞甚至多层溶洞,这是场地的不稳定因素,但通过采取合适的基础方案后可满足稳定性要求。本场地适宜建造龙门大桥。

6.2、桥梁工程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地划分为建筑抗震不利地段,宜对地基采取适当抗震加固措施,可采用桩基础穿过溶洞嵌入较完整基岩(石灰岩⑩1亚层)中。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可取0.05g,设计特征周期可按0.35s采用,拟建桥梁须按有关规范进行抗震设计。

6.3、场地上部覆盖土层分布不均匀,厚度及强度变化大,强度低,不宜作为桥梁的基础持力层,下伏石灰岩有一定的厚度、强度,可以作为拟建桥梁的桩基持力层,但应注意其岩面起伏变化大,浅层岩溶极为发育,并有较破碎⑩2、破碎⑩3亚层分布等特点。建议桥墩台采用大直径钻(冲)孔桩,以石灰岩⑩1层为桩端持力层。

6.4、拟建场地内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场地土层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建筑设计与施工应按《工业建筑防腐设计规范》(GB50046-2008)实行。

6.5、因场地灰岩面起伏极大,岩溶发育强烈,局部地段岩面起伏陡峭,溶蚀沟、槽强烈发育,且桩径较大(Φ1500mm)故在施工过程中应按《广西壮族自治区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T45-002-2011)规定进行施工勘察及布置钻孔,一桩宜布置3~5孔,以进一步了解岩溶发育情况;确保每根桩全断面置于完整灰岩上,且保证嵌岩桩桩端以下三倍桩径(且不小于5m)范围内无软弱夹层、断裂破碎带和洞穴分布,桩端下桩基应力扩散范围内无临空面。由于场地地质条件复杂,应选择各种不同地质条件的地段进行试桩。

6.6、设计参数检测、现场检验和监测

(1)设计参数检测

如采用桩基础,则单桩极限承载力应采用现场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确定,数量不应小于3根,试验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设桩基技术规范》及相关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2)现场检验

基坑开挖时应认真做好基槽(坑)检验工作,对于桩基工程应根据规范要求进行超前钻探,确保桩端以下三倍桩径(且不小于5m)范围内无软弱夹层、断裂破碎带和洞穴分布,桩身质量检验可采用钻孔抽芯法、声波透射法或其他有效方法。

现场检验发现地质情况异常时,应及时向我院、结构设计等相关单位反映,以便采取适当措施及时解决。

(3)现场监测

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对岩土体性状、基坑边坡、支护体、周边环境、相邻建筑、地下管线设施所引起的变化进行监测。

基坑工程:基坑开挖前应对周边环境和有关设施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做好详细记录,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加强基坑内土体和邻近设施的水平、竖向位移、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的地下水位变化的监测。

钻(冲)孔桩: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周边和邻近设施的水平、竖向位移的监测。

大桥的沉降变形监测:根据大桥的重要性,建议对该大桥从施工至完工一定年度内进行沉降及变形监测。

参考文献:

[1]喻国安,黄涛.桂林解放桥重建工程场地岩土工程勘察实录[J].土工基础,2003年12月(第17卷第4期):1-8页。

[2]黄涛,喻国安,万凯军.强岩溶发育区确定桩端持力体的基本方法 [J].土工基础,2002年3月(第16卷第1期):1-4页。

[3]史俊,王小勇,李亚星.渡江战役纪念馆岩土工程勘察实录[J].安徽地质,2015年9月(第25卷第3期):217-221页。

作者简介:张广辉(1987-),男,硕士研究生,注册岩土工程师,主要从事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方面的工作。

基金项目:本工程项目被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评为2019年度优秀工程勘察项目三等奖,被广西住建厅评为2019年度优秀工程勘察设计成果一等奖。

论文作者:张广辉,黎大光,方杰,段盛学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  ;  ;  ;  ;  ;  ;  ;  

桂林市龙门大桥新建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实录论文_张广辉,黎大光,方杰,段盛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