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语言转换过程中必须克服的障碍_翻译专业论文

信息语言转换过程中必须克服的障碍_翻译专业论文

情报信息语言转换(翻译)过程中必须克服的障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过程中论文,情报论文,障碍论文,语言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进入20世纪以来,交通工具日益增多,速度日益增快,使得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全世界现有3000多种语言,当人们接触交流时,其语言障碍却并没有因为世界变“小”而变小;相反,由于科学的迅速发展及其专业分类越来越细,要表达高精尖的技术内涵,语言障碍已变得越来越大。

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要发展,要兴旺,必须与其他国家、民族开展科学文化交流;而要实现这种交流,首先碰到的就是语言障碍。要逾越这种障碍,必须依靠翻译。用情报学的语言来说,就是要依靠情报信息语言转换,即依靠一个将一种语言表达成另一种语言的转换过程。

无论口译还是笔译,要将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不是一种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再创造。这种再创造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阅读者的接收程度。清末大翻译家严复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这一提法,成为后人翻译的准绳;确切地说是后代翻译工作所追求达到的理想境界、所希望攀上的高峰。信:就是在翻译中要忠于原文,达:就是要做到文章通顺,雅:就是要求译文文雅。对于科技情报翻译来说,“信”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翻译出来的情报资料与原文不同甚至相悖,就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同样,“达”也是必须力争达到的。如果译文词不达意,情报接收者看不懂,岂不是做无用功!德语中“翻译”(uebersetzen)一词是由“运过去、载过来、使渡过、乘船渡河”引伸而来的。可见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同样明白翻译的真谛。毫无疑问,完成将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再创造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障碍。不逾越这些障碍,就不能完成语言的再创造。

情报信息语言转换(翻译)过程中的主要障碍有以下几种:

1 语言本身的障碍

要完成语言转换的再创造过程,首先是语言本身的障碍,即自然语言障碍。当今情报战线的大部分翻译人员都是外语院校培养出来的,在他们担任科技情报翻译之前,有了比较扎实的外语功底,但是要达到“信、达、雅”的标准,还要经过更长期的切磋磨炼。活到老,学到老,对于翻译人员来说是最贴切不过的。翻译人员要“温故”,更要“知新”。当今科技事业迅速发展,每天都有大量的新词汇、新概念产生,因此,天天都有一个追赶时代前进的问题,业务上必须不断给自己提出新的要求,要不断督促自己攀登新的高峰。学海无涯,信息转移不易。翻译人员不仅应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识全面广博的通才;好的口译人员,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质(能吃苦耐劳、责任感强、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一定的天赋(口才好、神经健全、身体好、能坚持长时间的紧张工作)和一定的智力(较高的概括能力、思维敏捷、反应迅速、记忆力强)。比如有人恭维一位美国女性说:"You are very homely",他一定会适得其反地碰一鼻子灰。因为"homely"在英国话中是“朴素的”、“家常的”,而在美国话中则有“不漂亮的”、“丑陋的”意思,那还能不得罪人吗?同样,当一个德国人受到了中国人的赞扬,他马上就会高兴地说:"Dank fuer Ihr Kompliment"(谢谢您的恭维)!如果译员直接翻译,说表扬话的中国人就会觉得别扭。又如当有些西方的中文专家说中国话时,他们会把“请您说话简洁一点”说成是“请您说话朴素一些”,因为西方语言中“简单”、“简洁”、“朴素”往往用同一个词。外国人说“我提醒您”时往往说成:“我警告您”,因为“提醒”、“警告”在英语中同是"warn",在德语中同是"warnen"……凡此种种,当我们的同胞听到外国人这样说中国话时,会忍不住哈哈大笑;而我们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却笑不起来,因为我们自己在说外语时,也肯定会犯同他们一样的令人发笑的用词错误。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会话尚且有这么多的麻烦事,在大型的外交场合,在正规的技术、经济、政治谈判中,自然会更复杂、更难以应付、更难于掌握分寸了!

2 学科专业语言障碍

在翻译专业文献和技术交谈中,另一个大的障碍就是学科专业语言障碍。当中国地质学家在发言中谈到,某地“异离体发育”、某地“钠长石化白云母化相伴产生”;当信号工程师说“逻辑占用”、“物理占用”等,如果翻译人员不懂专业知识,连中文都听不懂,更何况要随口译成外文!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可是担任情报信息语言转换的翻译人员却要随时准备突破这些“行”、翻越这些“山”。有一些翻译人员,长期要定向跟踪一个专业课题,久而久之成了某个专业的内行,甚至成为大名鼎鼎的专家或学科带头人,这样的例子不乏其人;然而情报战线的大部分翻译人员却是“游击队员”,今天奉命翻译一篇关于发电机定子、转子或千斤顶属于机械方面的论文,明天可能要编译一批远距离自动控制属于电气方面的情报资料,后天可能要去跟踪计算机储藏器或集成线路板电镀铜的专题。如果翻译人员对某个专业不熟悉,译出来的东西非驴非马,讲的全是外行话,工程师读起来味同嚼蜡,像在破译一篇甲骨文或像在读一道“天书”,不言而喻,科技人员会对此意见很大。一座座专业大“山”横在翻译工作者面前,特别是对担任现场口译的翻译工作者来说,命运决定了他们一辈子要做“小学生”;因为在每一行业的专家面前,你都是一窍不通的外行,你都得从头学起。为了工作,为了大型工程项目那关键的一刻,翻译人员不仅必须向老工程师请教,还要向年轻的技术人员甚至小学徒请教。这种请教对于翻译者,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来说不一定总是一种很轻松愉快的过程,事实上往往是一种艰苦的、有时甚至是狼狈尴尬、痛苦的经历。如果没有这些过程和经历,是学不到地道的专业语言的,是不可能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情报信息的语言转换工作的!常常看见在技术、经济谈判桌上,翻译们沉着镇定,中外文互译如行云流水;该轻松时则谈笑风生、潇洒自如。台上一枝花,台下千遍汗。谁知道他们在每一次谈判、在每一次技术交流前,要强记多少单词,要背熟多少专业术语,要流多少汗,吃多少苦!

3 情报系统标引、检索语言障碍

在“信息爆炸”、“知识爆炸”的当代,科技信息似排山倒海般向情报人员奔涌而来;要跟踪世界科技新动向,靠传统的手工检索已远远不够了。翻译人员必须克服情报系统中标引、检索语言等新的障碍,懂得一些现代图书管理方法,掌握一定的计算机语言和电脑技术,能够上网下载资料。这样,才能站在较高的立足点上“俯视”情报信息,才能在科技情报战线上有较大的作为。

4 社会障碍

情报信息语言转换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社会障碍。社会障碍当然不属于直接的语言障碍,但却直接作用于情报信息语言转换的过程中,对其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科技情报翻译工作者分布在各大厂矿、科研、设计、施工等单位中。他们从事的工作决定了他们不是生产的主力军,而只能充任配角被称之为辅助生产人员;因此在一些单位中,他们的地位、待遇、劳动报酬等自然被划入了“三等公民”的范畴。一些领导和专业人员认为外语只是口耳之学,雕虫小技;翻译人员没有掌握科学技术,只是工具而已;一些人甚至说,翻译还不好做吗?照人家写的译,照人家讲的说,根本不用动脑筋。因而翻译人员需要时则被“召之即来”,不需要时则被“挥之而去”。翻译人员,特别是稀有语种的翻译人员,在急需时被当成“宝”,而一旦有关工作结束立即成为“草”,成了难以甩掉的“包袱”。有的科研项目上马,是翻译人员首先提供的信息或有关的情报资料;但在工程完工的庆功会上却无人提起。在庆祝新产品、新工艺问世的鞭炮声中,不一定有人也给情报翻译人员祝捷。以上情况的出现,不能不影响情报翻译人员的情绪,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也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工作质量,因而不能说这些现象不是影响情报信息语言转换的种种社会障碍。

5 自我障碍

影响情报信息语言转换(翻译)过程的另一种障碍可能来自情报人员本身。原因很简单,既然情报信息语言转换是一个艰苦复杂的过程,而且存在一定的社会障碍;如果翻译人员因此牢骚抱怨、停滞不前、不思进取;或得过且过、消极怠工,这就无疑会给情报信息语言转换(翻译)工作设置了一重更大的障碍,严重影响工作的展开。为此,他们应不断地避免自己可能给事业造成障碍的思想篱笆,牢固树立艰苦奋斗、不计名利、敬业乐业的精神,努力创造优异成绩,以实际行动取得理解和支持,将情报翻译事业推向前进。

情报信息语言的转换(翻译)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直接障碍,也存在这样那样作用于情报信息语言转换(翻译)过程的其他障碍,这是客观的、正常的、不足为奇的。逐步认识并逐步逾越、排除这些障碍,就会使全社会、首先是使情报翻译工作者本身对情报语言信息转换的认识逐步深化,从而不断提高情报信息转换的能力,不断提高翻译水平和质量,以使情报信息语言转换工作不断产生新的飞跃,达到更多地搜集情报、更快地传递信息、让更多的情报信息化为直接生产力的最终目的。

标签:;  ;  ;  

信息语言转换过程中必须克服的障碍_翻译专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