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组织创新研究

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组织创新研究

刘君[1]2003年在《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组织创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末,由信息革命引发的互联网使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预示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网络这一现代新兴信息科学技术手段对企业组织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组织界限出现模糊化,传统的科层组织结构受到挑战,科层组织结构的弊端日益凸显,扁平化、虚拟化、柔性化等趋势已经显现。 本文从网络经济的概念和运行特征出发,对网络经济带给企业组织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从组织结构的角度研究了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组织创新的对策和运用。本文依据适应环境要求,对现代组织结构在网络经济时代的运用途径进行了探索。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和分析了网络经济的基本内涵。从网络经济的概念出发,对网络经济的运行特征、网络经济的发展现状、研究网络经济的目的进行了阐述。 第二部分,介绍了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组织生存环境的变化;科层组织的特点及对网络经济的不适应性;分析了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组织间的关系并从理论上阐述分析了网络经济对科层企业组织的挑战及要求。 第叁部分,阐述了企业组织创新的目标及原则。对为适应网络经济时代要求的组织创新分两条主要途径进行研究分析:其一是对现有的科层组织结构进行修正与补充,其二是对科层组织进行彻底革新。在此基础上,对现代组织结构的四种模式进行了分析评价。 综观全部,本文在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方面至少可以体现以下两点: 第一、从国内外组织创新实践来看,网络经济时代组织结构革新的重要性已经显现。针对我国国情,在不动摇科层组织根基的情况下,结合组织的特殊使命、目标与外界环境的变化,对科层组织进行修正和补充仍将是有意义的。 第二、在虚拟组织的分析中,对虚拟组织组建的五种方式进行了归纳分析,同时对虚拟组织形态的松散性和成员地域上的分散性特征给组织管理带来的困难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孙常辉[2]2006年在《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研究》文中提出20世纪末,由信息革命引发的互联网使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继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之后,网络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网络经济,带来了一次新的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和社会革命,对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我国的网络经济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据CNNIC统计,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我国的网民数量已达到1.1亿。毫无疑问,我国将成为网络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市场。网络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带来了企业组织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为了生存和发展,企业制度不得不进行相应的变革以适应这种变化,而在这其中,组织制度的变革最为明显。因此有必要适应环境的变化,积极地进行企业组织制度创新。而我国在发展网络经济的进程中,企业组织制度的创新存在许多问题和障碍,因此更应结合我国实际,探索适合我国企业的组织制度创新对策。本文在研究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借鉴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的历史经验,探索在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的动因、方向,并结合中国网络经济发展的现状,探讨我国企业在网络经济时代面临的思考。我们不是全面地研究现代企业组织的变化,主要是联系电子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应用,联系网络经济来考察企业组织的变化。技术进步要求新的社会组织形式应运而生,不能进行恰当的组织创新,就会使我们的文明社会“锁定”于非最优的经济状态中。因而作为经济社会细胞的企业,组织创新成为必然;同时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一个企业组织要在竞争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就必须拥有一定的核心能力或核心专长,创新能力就是这种核心能力的最突出表现。在创新实践中,组织创新是发生最频繁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因此,当前对网络经济下的组织制度创新作进行系统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和理论价值。同时,对于我国而言,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尤其是与美国相比,差距很大,创新道路

吴秋明[3]2004年在《集成管理理论研究》文中认为从企业内部的技术、产品、功能、过程、信息、管理等微观层面的集成,到企业积聚、产业集群等中观层面的集成,以及地区、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军事等宏观层面的集成,集成已成为当今社会一种普遍的现象。 如果说,20世纪的工业社会是以分工经济为主要特征的,则21世纪的后工业社会将是以集成经济为主要标志。 集成的内在动机和基本思想是整合增效,即以要素的整合为手段,达到系统增效的目的。 论文以要素的整合过程和集成系统的形成、维持和发展为对象,应用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经济学、数学、物理学、系统论等学科的理论和知识,采取哲学思辨和案例分析的方法,研究、探索集成管理所依据的基本原理,以期丰富和发展具有一般指导意义的集成管理理论,为企业和其它社会组织实施集成与集成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帮助。 论文首先通过对集成与集成管理实践、思想及理论发展的历史研究,总结各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并通过对现代集成与集成管理产生的历史动因分析,明确选题的理论和实际意义。这是论文第1章探讨的主要内容。 第2章的集成基本理论研究,是本文的出发点。论文研究了集成的概念、集成的分类方法、集成的一般特性、集成的交换律、结合律及其它相关概念,研究了非“超距”元素的集成内力及其数学模型,认为这种集成内力是通过集成力场实现的,并对集成力场的概念、作用规律及其管理意义进行了探讨。 论文以哲学思辨的方式,分析研究了集成与系统、集成与管理、集成与分工的辩证关系,力求澄清新建立的集成管理理论与现有的系统理论、管理理论、分工理论的区别和联系。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集成管理的概念,并提出集成管理的运作机制,以及集成管理的事理逻辑。对集成管理的有效性问题,本文进行了研究,并提出评价准则。这是论文第3章所研究的主要内容。 论文从第4章到第8章,主要是围绕着集成管理的事理逻辑展开研究的。在集成计划方面,重点讨论了集成管理的战略及其策略支撑体系;在集成的组织方面,主要研究了虚拟企业和虚拟团队这两种泛边界网络化的组织形式,以及人与组织的集成;在集成系统的领导方面,研究并提出了新时期领导行为的四维模式;在集成系统的控制方面,重点探讨了公权的控制问题。 论文最后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几个方面。

郭韬[4]2008年在《基于复杂性理论的企业组织创新研究》文中认为企业组织创新是企业组织系统演化的重要内容,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复杂性理论”为企业组织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在企业组织创新领域引入复杂性理论的思想与方法具有特殊意义。在当前组织创新的研究中,复杂性理论视角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论文尝试在复杂性理论的视角下对企业组织创新理论展开研究。本论文回顾了创新理论、管理组织理论和复杂性理论的演进过程和主要内容,全面解析了管理学中对“组织”的定义,在系统回顾国内外学者对“组织创新”涵义界定的基础上,将企业组织创新的含义界定为:企业组织创新是企业对其组织子系统的创新,即企业的管理者和其他成员为使企业系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或满足企业自身内在的成长需要,对企业的机体、运行方式的创造性的调整、开发和完善过程。论文认为,企业组织创新的内容包括企业组织结构的创新,企业组织流程的创新,企业组织文化创新等。论文构建了企业创新系统,将企业创新系统划分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等四个子系统,分别分析了企业组织创新与企业创新系统中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相互作用。论文分析了企业组织创新中自组织与他组织的一般原理,从企业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企业系统自身的复杂性和企业组织创新的主体的复杂性叁个方面,分析了企业组织创新的环境与主体的复杂性机理。本论文构建了企业组织创新的动力系统和阻力系统。企业组织创新的动力包括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其中外部动力包括来自企业的一般环境因素的间接动力和来自企业的特殊环境因素的直接动力;内部动力来自企业生存与成长需要的根本动力和来自企业内部直接动力。在企业组织创新的动力系统中,生存与成长的动力是企业组织创新的根本动力,是企业组织创新动力系统的核心要素。某一个直接动力因素可能会独立引发企业的组织创新活动,也可能由若干直接动力因素共同作用引发企业的组织创新活动,但归根到底组织创新的动力都来源于根本动力因素。企业组织创新的阻力也可以分为内部阻力与外部阻力,其中外部阻力包括来自企业的一般环境因素阻力和来自企业的特殊环境因素的阻力;内部阻力包括来自于企业成员个体的阻?源于企业组织层面的阻力。在企业组织创新的内容方面,论文详细分析了组织结构创新、组织流程创新和组织文化创新的内容,并从复杂性理论韵视角,对组织结构创新、组织流程创新和组织文化创新进行全面解析。在企业组织创新的过程方面,论文从企业组织创新的一般过程入手,总结提出企业组织创新过程的五阶段模型;借鉴复杂性理论中的自组织临界态理论,对企业组织创新的临界点进行了分析和判定:借鉴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对企业组织创新过程的涌现性机理进行了分析。论文从企业系统动态演化全过程的视角分析了企业演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组织创新活动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论文借鉴复杂性理论,从企业系统演化全过程中组织创新活动的不确定性、组织创新活动引入的负熵流实现企业持续成长、企业组织创新的效果是维持企业系统演化过程中组织系统的鲁棒性叁个方面,阐述企业系统演化过程中组织创新的复杂性问题。论文构建了企业组织创新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应用系统动力学仿真实验工具,对实际企业KF公司的组织创新进行了仿真实验。通过KF公司组织创新的系统动力学仿真,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并为KF公司的组织创新活动提供了借鉴。最后,论文从自组织理论视角出发提出:在企业组织创新活动中,应引入并加强自组织管理思想,建立柔性化的组织结构促使组织系统形成耗散结构,基于自组织管理推动企业管理者的角色应转变为“信息传递者”、“沟通组织者”的角色,应建设自组织的员工群体,应增强组织创新动力为企业机体的自组织进化创造条件,应把握组织创新的分叉点,应通过诱发混沌提高组织创新的质量。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视角出发提出:应加强企业系统中适应性主体与介主体的适应性学习,强化企业系统的正反馈机制,培养具有高度适应能力的企业员工,应培植有利于企业系统自适应演化的多元文化,应保证流的渠道和传播速度,从观念创新入手优化企业系统的行

周朝民[5]2010年在《网络经济与企业组织创新》文中研究表明在熊彼特对创新的定义中,实现高质量经济增长的创新不仅仅包含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等技术创新,还应该包括采用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即组织创新。网络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管理上的革命。企业必须打破旧的组织模式,倡导与之相适应的网络化组织模式。

黄飞飞[6]2006年在《Internet环境下的企业信息管理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面对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国内外市场,企业必须加快市场反应速度,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加强供应链管理,以增强企业竞争力。因此,企业的信息管理必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基于Internet的ERP、SCM、CRM和电子商务的整合将成为企业当前迫切的任务和必然的选择,同时还必须考虑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组织形态来面对新的管理环境。 本文对Internet环境下的企业信息管理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个框架模型。文章开篇先介绍了企业信息化与企业信息管理的概念,随后从环境、管理思想、技术创新等方面分析了进行企业信息化管理变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接着介绍了企业信息管理的中最重要的四大信息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SCM(供应链管理)、CRM(客户管理管理)和EC(电子商务),详细介绍它们的定义,发展以及内涵,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重点探讨它们模块之间的关联,为整合奠定基础。 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首先针对企业对信息关系的新需求,以学习型组织为蓝本,采用组织结构动态设计的方法,构建了建立在网络技术基础上具有前瞻性、能适应当前企业各种快速变化需求的企业组织结构。随后在充分分析了四大系统的管理思想,发展历史及现状、区别与联系的基础上,两两整合,然后用发展的眼光提出了适合当前企业信息管理基础设施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集成模型。最终用内部网络将这两个模型进行连接,共同构建了Internet环境下的信息管理模型。该模型是采用集成的观点,以实际需求为本,在各管理系统中取长补短,并充分考虑网络安全问题上构建的,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在网络时代快速反应,集产、供、销、存、管理、决策于一体的管理方案。 最后文章以福建某通信软件企业为例,从其需求变化,总体建设,流程整合等方面介绍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情况,进一步证明Internet环境下的企业信息管理模型不仅是一个理论模型,还在实践中具有实际应用的价值。

冯丹龙[7]2006年在《企业组织资本增长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日益提高,知识和能力对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正逐渐成为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随之逐渐转化为对高素质人才更强烈的需求和更激烈的竞争,企业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日益成为决定其能否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中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个两难困境:个体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决定了个体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具有不可分离性,同时员工的流动也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核心员工离开企业,将带走企业最宝贵的资产。因此,企业需要在员工为其工作的过程中,将员工个体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转移到企业中,将员工的个体人力资本转化成企业的竞争对手无法模仿的企业组织资本,降低企业组织对个体人力资本的依赖程度和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使企业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最大限度地减低员工流失对企业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时代,研究人力资本如何转化为企业组织资本已经成为各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企业组织资本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在国内外研究尚属起步阶段,无论在概念体系还是研究方法上都没有形成完善的框架。从以往的研究来看,对企业组织资本研究主要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运用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探讨人力资本和企业组织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而相对忽视了企业管理层面上个体人力资本向企业组织资本转换。本文则尝试以知识为研究主线,从知识的角度界定了企业组织资本,从企业管理的角度,通过对个体——团队——组织叁个相互联系的本体论层面的研究,在相关学科的脉络中寻求企业组织资本增长的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企业组织资本增长模型,探讨如何在组织促进性因素的作用下,通过组织学习和知识共享机制,将组织成员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转换成企业组织资本。 本文主要研究了如下几个问题: (1)企业组织资本增长的组织学习机制 本文在研究组织学习的过程中,构建了个体、团队和组织叁个本体层次的学习模型;在研究个体学习、团队学习和组织学习的互动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组织学习的企业组织资本增长模型。个体认知模式、团队认知模式和组织认知模式之间的相互作用成为了沟通个体学习、团队学习和组织学习之间的桥梁,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将叁个层次的学习联系起来。随着叁个层次认知模式间的相互作用,个体学习——团队学习——组织学习实现了互动,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团队和组织叁个层次的学习力得以提升,个体知识、团队知识不断向组织知识转化,个体的认知模式经过互动达成共识,形成组织共同的认知模式,组织共同认知模式影响着组织价值观,因而在认知模式不断提升与成熟的过程中,组织的价值观也不断得以升华。因此,通过这个螺旋式上升过程,

卫刚[8]2002年在《企业组织创新研究》文中指出知识经济时代,我国企业组织创新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有效开展组织创新,使之成为企业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有力支撑,实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组织创新的融合,应该引起人们从理论和实践上的高度重视。目前关于组织创新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宏观层次,且偏重于理论探讨,而涉及到企业层次,尤其是针对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的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还相对比较薄弱。本文正是从这个富有理论与实践意义的论题入手,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企业组织创新这个主题进行研究,以期能够抛砖引玉。一方面,本文根据国内企业组织创新的现状和国外企业组织创新发展的新趋势,从企业理论、组织理论与创新理论的融合中分析、总结了企业组织创新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了企业组织的演进与变革,进而提出企业组织创新的模型,指出再造流程、组织学习、组织的网络化和组织的虚拟化等实现组织创新的有效途径,并由此对企业组织创新的未来形式与研究趋势作出了合乎逻辑的推断和展望。另一方面,对国外企业组织创新的典型案例作了深入分析,以资我国企业借鉴;本文极具说服力的是,笔者根据亲身参与新奥集团房地产事业部管理组织创新的实践经历与理论总结进行的实证分析,把企业组织创新的理论研究与我国企业组织创新的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本文在借鉴国内外企业组织创新研究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取得了一些成果:首先在研究方法上突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从新制度经济学、管理学组织理论与创新理论结合的视角分析、研究企业组织创新问题;其次,本文对于当前我国企业进行组织创新的有效途径及创新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增强了企业组织创新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再次,把厚实的实证分析与系统的理论研究相结合是本文的又一特点。

李贺[9]2006年在《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组织创新研究》文中认为知识经济的出现使组织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知识作为战略性资源在组织资源中居于核心地位,组织竞争向全球化趋势发展。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知识管理作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正在日益成为当代企业管理工作的重心。本文针对知识经济环境下,我国企业组织创新理论与实践研究相对滞后的现状,在对国内外现有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与评述的基础上,对基于知识管理的组织创新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论文以知识管理——组织学习——组织创新为研究主线,在对知识管理、组织学习、组织创新及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知识管理、组织学习组织创新之间的互动作用机理;建构了知识管理、组织学习、企业组织创新相关性概念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完成了知识管理对企业组织创新作用机理的实证研究;确定了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组织创新模式与途径;设计了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组织创新绩效评价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

曹虹剑[10]2008年在《网络经济时代模块化组织运行与治理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知识经济与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人类的经济活动跨越空间界限与文化障碍,在全球范围内呈现一种全方位联系和互动的趋势。各国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全球化生产网络。模块化组织就是在上述条件下发展起来的。模块化组织是指在产品系统模块化分解的基础上,将中间产品环节分配于不同企业生产,然后再集成的整个过程所形成的企业间的网络组织。近年来,模块化生产和组织逐步成为管理学、经济学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取得了系列的研究成果。但在以往的文献中,很少系统讨论模块化组织的运行与治理机制。本文在回顾模块化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新制度经济学、演化经济学与行为经济学,从模块化组织产生与演进着手,分析了模块化组织的信息结构及其特征,进而探讨了模块化组织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机制,最后对我国模块化组织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对中国制造业的优化升级提出了建议。作为全球生产网络中一种全新的生产组织方式,模块化组织出现有其深刻的原因。一方面,模块化产品能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模块化组织能减少生产中的风险与不确定性,降低产品生产的复杂程度。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一些产业演变成了全球化的模块化生产网络。模块化组织具有不同于传统生产组织的信息特征与运行机制。信息包裹使模块化组织内产生异质性的创新活动,而且可以提高创新成功的概率。系统信息同化使创新活动由各个子模块自由发挥,不仅有多样的创新可供日后选择,而且不需事先集中便可自行演化。模块化组织分散决策的信息系统结构使分工深化,并带来报酬递增。模块化组织还有自组织的特征,而且互补性会带来协同效果。模块化组织的有效运行,需要构建一种有效的治理机制。本文从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个方面对模块化组织的治理机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讨。首先,从产权与契约安排的角度讨论模块化组织的内部治理。模块化组织是在产品内分工条件下,以中间产品契约为主的柔性契约网络。模块化组织内的协调,是以系统规则制定者为主进行协调;组织内各个行为主体的地位是平等的,交易双方的资产专用性较低,交易频率比市场交易要高,但低于企业内的交易频率。模块化组织中的产权问题主要是合作剩余分配问题。模块化组织合作剩余分享的总原则是:个体所获得的合作剩余份额与个体对模块化组织合作剩余份额的影响程度呈正比。在模块化组织中,标准主要分为叁种:具有私有品性质的标准,俱乐部物品性质的标准,以及公共产品性质的标准。而具有网络外部性的产品容易成为市场中事实上的标准,并使企业获取高额的利润。其次,从社会资本与非正式约束的角度讨论模块化组织的内部治理。本文主要从叁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其一,模块化组织有效运行需要遵循互惠与公平原则。它表现为一方面是同等利益的交换,另一方面是同等损害的交换。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带有惩罚性质的强互惠对维持模块化组织的合作秩序非常重要。其二,信用机制能减少模块化组织因契约不完全带来的交易费用;同时,信用机制能扩大模块化组织合作的范围。其叁,声誉近似于人力资本,一定的声誉资本拥有量可以为行为主体获取相应的回报。再次,从市场机制和政府管制方面探讨了模块化组织的外部治理问题。本文主要讨论了组织模块化条件下的垄断与竞争及其政府管制问题。其一,模块化组织的边界是模糊的,动态发展的。一些产业中存在模块化垄断结构,其有下面特征:一个最终产品实际上是由多个企业联合生产,模块化垄断结构往往是凭借新技术、新产品、生产要素的新组合而形成的。其二,在边际成本递减时,社会福利最大化可能要求企业不以MC=MR为原则定价。但企业难以以高于MC的定价永久性地垄断市场,因为创新的涌现会导致市场结构不断演化。其叁,在组织模块化条件下的竞争和以往有所不同。一方面,竞争已经深入产品内部的每个生产环节。另一方面,竞争还可能来自同一企业内部。在组织模块化条件下,市场壁垒与资产专用性降低,所以可竞争性大大增强。基于以上对模块化组织治理的理论探讨,文章最后联系我国实际,讨论我国制造业的优化升级问题。我国制造业参与全球模块化分工程度不断提高,但参与模块化分工企业的规模小,而且企业多处于模块化价值链的低端。要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需要充分利用模块化组织生产方式的优势,完善其治理机制。其一,完善模块化组织内部治理来使我国制造业优化升级。①明确和提升企业在模块化组织中的定位,有社会资本和网络优势的企业应该力争成为系统整合者;有技术优势的企业要定位于自己专业化的模块,力争成为标准制造者;②注重社会资本的培育,并利用柔性契约网络寻求合作的扩展。其二,通过完善模块化组织外部治理使我国制造业优化升级。①以效率标准来看待市场集中度与垄断问题。②用模块化的方法促进竞争,使产业组织或产品模块化,以减少潜在竞争者的进入壁垒与退出障碍;用模块化促进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的竞争。③重点扶持模块化价值链两端企业,提高高技术制造业投资额占整个制造业投资额的比重;加大创业风险投资发展;鼓励企业间专利联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组织创新研究[D]. 刘君. 华中师范大学. 2003

[2]. 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研究[D]. 孙常辉. 西南财经大学. 2006

[3]. 集成管理理论研究[D]. 吴秋明. 武汉理工大学. 2004

[4]. 基于复杂性理论的企业组织创新研究[D]. 郭韬.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8

[5]. 网络经济与企业组织创新[J]. 周朝民. 上海管理科学. 2010

[6]. Internet环境下的企业信息管理模型研究[D]. 黄飞飞. 福州大学. 2006

[7]. 企业组织资本增长机制研究[D]. 冯丹龙. 大连理工大学. 2006

[8]. 企业组织创新研究[D]. 卫刚. 天津财经学院. 2002

[9]. 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组织创新研究[D]. 李贺. 吉林大学. 2006

[10]. 网络经济时代模块化组织运行与治理机制研究[D]. 曹虹剑. 湖南大学. 2008

标签:;  ;  ;  ;  ;  ;  ;  ;  ;  ;  

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组织创新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