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高职高专院校校内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论文_王海鑫,张东献,张峰

医学高职高专院校校内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论文_王海鑫,张东献,张峰

河南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南阳 473000

摘要:以医学类高职高专学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实践,旨在遵循医学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基本规律,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强化全面质量管理和分层管理意识,探索适合医学类高职高专学校自身特点的内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促进教学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

关键词:校内;教学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彼此相关又相对独立的层次:政府-社会-学校。其中,以政府评价为指导,以社会评价为评价依据,以学校评价为核心[1]。为了确保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近年来教育部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对各类高职高专学校进行了新一轮的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评估对于促进高等学校科学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高等学校在接受教育部评估以后,如何从学校实际出发,主动建立长效持久的校内教学评估机制,形成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良性循环,是当前各高校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1 校内教学评价体系的指导思想

本研究的指导思想是遵循医学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基本规律,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强化全面质量管理和分层管理意识,建立分层、三级教学质量管理长效机制[3],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持续提高。

2 校内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内容

2.1校内教学评价体系的组成要素

校内教学评价体系的组成要素有学校领导、教务处、系部教学管理机构、专家督导组、全体教师、全体学生。

2.2校内教学评价体系的总体构建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包括教学质量评价的组织管理体系、教学质量评价的制度体系、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教学质量控制和信息反馈体系,各体系之间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由于高等学校教学活动是一项关系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体系具有明显的层次性。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情况反映的是一门课程的质量,多门课程的质量反映了一个系部的教学质量,各个系部的教学质量又反映了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由此可见,建立校内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系统和评价模式,分层次、高效率进行教学质量自我评价十分关键。

2.3完善教学工作质量评价标准

2.3.1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制定和完善科学而又规范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建立教师教学质量档案,开展教学督导专家随机听课,对包括外聘教师、兼职教师在内的所有教师教学质量进行全员评价。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对体育课、实验、实训课、临床见习、实习教学等特殊课程进行量化和评价,实行全方位评价。教师教学质量总评有两部分组成,即专家评价和学生评价两部分。同时也作为课程质量评价、系部教学质量评价及全校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些标准主要包括专任教师理论课(专家)评教标准、专任教师实践课(专家)评教标准、教案评价标准、教师理论课(学生)评教标准、专任教师实践课(学生)评教标准、系(部)评教标准等。

2.3.2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标准:根据行业需求,参照培养目标及执(职)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完善学生考核标准和方案,主要包括:理论课考试成绩评价标准、实训课考试评价标准、实习前综合实训评价标准、实习考核评价标准、毕业综合技能考核评价标准、毕业论文评价标准等。

2.3.3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成立课程教学评价专家组,参照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学校课程建设实际,制订课程质量评价指标,采取量化评价的方法,从教学队伍、课程、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实施、教学效果等方面构建评价模型,由教研室进行自评,由专家组对课程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及时反馈给相关教研室或课程负责人。

3 校内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成效

本课题在我校经过3年的研究和实践,已取得显著成效。

3.1建立教学质量标准,完善了校内教学评价制度

健全教学工作评价体系是教学评价工作的核心,而完善教学工作各项质量标准则是教学评价工作的重点。本课题研究和实践中,我们从本校教学实践出发,先后制定了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毕业生质量标准,具体规定了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进度、实践环节安排等一系列标准,通过制定《学校教学工作管理规范》、《学校精品课程管理办法》、《学校毕业论文标准》、《学校考试工作实施细则》、《学校系(部)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等,建立了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3.2健全校内教学评价体系,推动了教学质量全过程监控

校内评价体系建立后,学校对系(部)的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评价,系(部)对教研室、实验室教学工作、课程建设、学风教风建设等进行考核,学校督导组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训指导、教案书写等进行评价,全校学生对任课教师的师德师风、教学态度、学术水平等进行评价,初步形成了以教师、学生为主体的校内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了全过程、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并和相关评价客体的工作业绩、晋职晋级、年底考核、教学质量奖等联系挂钩,实现了教学工作奖优罚劣、教学质量稳步上升的局面。

3.3推行校内分层教学评价机制,对同类高校具有普遍意义。

本研究从全面性和实效性出发,遵循内部、外部评价相结合,分层评价与总体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科学认识教学评价的价值与意义,密切结合高校教学管理现状,将教学评价与教学质量监控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监督、引导和管理作用。从教师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质量这两个基础层次,逐级向师资队伍、课程质量、专业学科质量直至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扩展,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体现一定的系统性、层次性,也体现了全面质量观,对同类型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具有普遍意义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黄秋明,王正,龚蓓.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研究.职业技术教育,2003,24(1):19-23.

[2]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2008[5]号),2008,4,9.

[3]张晓旭.高校校、院、系三级教学管理改革初探.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5):169-171.

基金项目:河南省医学教育改革重点项目 编号:wjlx201401

论文作者:王海鑫,张东献,张峰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7

标签:;  ;  ;  ;  ;  ;  ;  ;  

医学高职高专院校校内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论文_王海鑫,张东献,张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