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体育课堂论文_廖丽飞

创新体育课堂论文_廖丽飞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廖丽飞 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灵昆第一小学

【摘要】“核心素养”,一个这两年高居教育界流行语排行榜的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那么,小学体育教学如何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相结合呢?笔者通过实际教学并结合书籍材料,综合阐述了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体育教学 创新课堂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而体育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是凝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最基础的环节。体育课堂教学是为增强学生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而进行的师生多边互动教学活动,是学生锻炼体能,获得运动技能,提升健康水平的重要基地。在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今天,创新体育课堂教学,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是贯彻“核心素养”和全面育人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最佳体现。

一、上好理论课,发展学生体育文化素养

有的教师认为,体育课只要教会学生各种运动技能、运动方法,理论课可有可无。其实不然,学生接受不到全面、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对体育正确深刻全面的认识,就没有体育参与的动机与欲望。体育文化素养是指人们平时所习得体育知识、技能和由此而形成正确的体育认识、价值观,以及正确的待人处事态度和方式等的复合性文化知识。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来说,理论课的有效学习有助于发展学生体育文化基础。我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授教材上的内容外,还会借助风雨天气室内课的机会,拓展学生体育知识。如在讲授篮球、足球、排球时,结合一些学生喜欢的球员的一些故事,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的渗透。还可以讲一些体育的趣闻轶事、不同体育项目兴起和最初雏形(比如:马拉松的由来)等。通过理论课的教学,让学生获得更加广泛的的体育知识,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等。

二、拓展课程内容资源,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一)体操类教学,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体操教学是以体操为媒介的师生交往活动,通过这一活动,学生掌握一定的体操知识、技术、技能,同时全面发展身体,形成良好的身体姿态和审美观。体操作为一项具有艺术性、展示人体运动美的项目,它不以时间、高度、远度而取胜,而是以完成动作的技术规格和身体姿态的优劣以及整体的艺术性来决定成绩。所以在此类教学过程中,始终要把握动作的规范性和身体姿态的优美,每一个练习都要准确到位,讲究基本姿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队列队形练习时,我会要求学生体态端正、大方、挺拔、精神饱满;在徒手体操教学时,要求学生动作到位、路线准确、协调美观、节奏感强,具有形与神的表现力;在表演类体操教学中,要求学生动作规范、姿势正确、幅度要大、表现力夸张,充分展现健与美。

(二)武术类教学,培训学生国家认同和社会责任

在体育教学中,武术无疑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符号。在大量外来文化“入侵”的情况下,开展好武术课教学是发扬武术这一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最好方式。在武术课上我会明确指出:武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之一,在增强人民体质和防治疾病中起到积极作用。并会列举一些事例,让学生们感受到武术的作用。比如:给学生讲述中国近代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屈辱,李小龙用中国武术创造好莱坞功夫影视的奇迹,再对比现代在国外很多人都在学习中国功夫和太极拳的现状等,可以用来激发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和爱国热情,并要求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中华民族的振兴,锻炼身体。

三、趣味性教学,让学生乐学善学

体育课学习的内容有很多种:除了跑、跳、投,球类,还有技巧、游戏等,这些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但这种兴趣并不是因为学生意识到体育有多重要而产生的,而是由于在体育运动中感受到参与这些活动的乐趣而感兴趣。体育的魅力在于竞争性和游戏性的比赛,通过竞争、比赛,激发学生体育兴趣。我在备课钻研教材时,会深入挖掘教材的“趣味性”也就是教材的魅力所在,通过语言、游戏、音乐、创新、竞赛等“激趣”手段持续“激趣”。例如:跑与其他运动项目相比,没有器械,娱乐性较差,相对比较枯燥。于是在一年级的跑的教学中我会加入一些音乐,创设出小动物们在森林里奔跑的情景,让学生们听着变换的音乐模仿不同动物跑跳的动作;高年级的跑类教学,我会采取比赛的形式唤起学生争胜心理,调动学生积极性。比如:在50米快速跑的教学中:第一堂课我把学生分成四路纵队,横排三个人水平相当进行30米快速跑;第二堂课我采用30米来回折返接力比赛;第三堂课我采用男女混合迎面接力比赛;第四堂课则采用了男女让距对抗接力比赛等。通过竞争性和游戏性比赛,让学生充分体会获胜的滋味,从而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从兴趣变为习惯,进而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四、适当学会“放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我们面对的是在优越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易产生兴趣,思维敏捷,活泼好动,但不愿意参加剧烈或难度较大的活动,更不喜欢在活动中受到太多的约束。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就是因为我们的体育教学太格式化、太僵化了。

五、结束语

纵观“核心素养”的提出,其概念和理念研究始于国家层面,体系构建和丰富则需要我们通过实践实现,并且最终要落实在学生身上。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上,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向上生长的空间,更要关注学生向下扎根的土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仅靠体育课堂上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我们将校内与校外、社区资源整合起来,将班主任教师、任课教师、家长、社区工作者一起,全社会总动员,师生齐努力,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迈开步伐!

[1]汪瑞林,杜锐.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研究组负责人答记者问[N].中国教育报,2016-9-14(9).

[2]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3]童昭岗.体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9-34.

[4]黄虹,郑金棋.武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16,(8):44-45.

[5]武云飞.直面现实 聚焦课程 立足课堂 提高质量[J].体育教学,2016,(3):14-16.

论文作者:廖丽飞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7年4月总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31

标签:;  ;  ;  ;  ;  ;  ;  ;  

创新体育课堂论文_廖丽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