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营养与1990年代世界战略_死亡率论文

中国儿童营养和90年代世界的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营养论文,年代论文,战略论文,儿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卫生与保健

充足的营养是儿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营养状况被认为是衡量儿童健康状况的灵敏指标。这种观点反映在最近几年所制定的许多世界范围内与儿童营养有关的目标受到了重视。作为今后7年国家和地方的营养战略目标,它们是如此重要。这些目标分别来源于下面一些文件:《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国际营养工作会议宣言》、《马尼拉共同纲领》和《儿童权利公约》。主要目标包括以下方面:

1.最大限度地保证儿童的生存和发展;

2.从1990年到2000年,将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减少一半;

3.到1995年,将1990年的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减少20%或更多;

4.到2000年,将低体重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的出生率降到10%以下;

5.到2000年,彻底根除磺缺乏症;

6.到1995年,全球实现食用碘化盐;

7.到1995年,彻底根除维生素A缺乏症及由此而引起的后遗症,包括失明;

8.到2000年,将患缺铁性贫血的妇女的患病率从1990年的水平降低1/3;

9.到2000年,使所有(或80%)的妇女对出生后头4-6个月的婴儿实行纯母乳喂养,尔后继续母乳喂养,再配以适当的辅助食品,直至两岁;

10.到1995年,停止供应免费或廉价的婴儿配制食物和代乳品,推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10点措施”,使所有医院和妇产医院成为爱婴医院;

11.到90年代末,使所有国家的促进生长发育和定期监测工作制度化;

12.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充分供应营养食品,保证人人接受教育,并能运用有关儿童健康和营养的基本知识,其中包括母乳喂养的知识;

13.做好宣传和后勤工作,提高食品生产,保证家用食品的安全性;

14.到1995年,使50%患营养不良的儿童得到国家认可的配制食品和营养食品,到2000年提高到80%(此目标目前还未得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支持)。

15.在90年代结束之前,消灭饥荒和因饥荒而引起的死亡,在遭受天灾人祸的地区消灭饥饿,消灭营养不良引发的疾病。

除了以上有关营养的具体目标之个,还有许多其它的工作目标,也受到营养因素或多或少的影响。如降低发病率的目标,改善饮用水、卫生环境及降低文盲率的目标等。当制定儿童营养纲要时,这些目标和与之有关的方面都应考虑在内。

在执行或修改90年代最后7年的儿童营养规划时,先对目前形势作一简要的分析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其中包括:第一,将中国的形势与其它国家作一比较,进而判断出中国在过去几年里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第二,充足的营养对改善中国儿童生存和发展状况起的作用是什么。后者不仅有助于营养纲领的制定,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决策者认识到这些营养纲领的重要性。

图1显示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营养状况(1990年资料),指出了在这些国家或地区低体重(低于WHO推荐的年龄别体重的中位数减去两个标准差)和发育迟缓(低于WHO推荐的年龄别身高的中位数减去两个标准差)的患病率。中国的情况当然要优于非洲、南亚、大多数东亚和太平洋国家的一般平均状况。但从营养状况来看,中国仍落后于拉美国家和中东国家。图1还表明了在这些国家中急慢性营养不良的比例,那些靠近对角线或对角线以下的地区或国家患急性营养不良的儿童比例较高。

图1 低体重和发育迟缓的患病率(部分国家和地区,1990年)

图2显示了中国将中、重度营养不良降低20%的1995年的目标和发展趋势。根据1987年和1992年两次全国儿童调查(此调查由中国国家统计局执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支持)的结果,显示了从1987年到1992年中、重度营养不良(低于WHO推荐的年龄别体重中位数减去两个标准差)的患病率实际上下降了14%。如果这种势头保持下去,中国必将在1995年以前达到目标。在城市,低体重的患病率下降非常迅速;在农村,仍然应当达到下降20%的目标。发育迟缓患病率下降的情况则不然,总的看来,在全国范围内发育迟缓(低于WHO推荐的年龄别身高的中位数减去两个标准差)的患病率在过去5年里只有微小的变化。事实上,农村儿童的情况更糟,而城市儿童发育迟缓患病率的下降速度与低体重的下降速度一样惊人。从以前数据来看,这些指标显示了中国农村相当严重和持续了很长时间的慢性营养不良问题。这些问题又与婴儿没有得到足够的食物和6个月到2岁之间反复感染有关。

图2 发展趋势与中国1995年儿童营养目标

截止到现在,以1992年数据作省一级趋势分析的资料还未见到,但用1987年5个省的数据与1990年儿童营养监测试点的数据比较,中、重度营养不良的患病率在5个省中有4个省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从省一级情况分析,将低体重与发育迟缓的患病率进行比较,有助于说明发生在每个省慢性营养不良与急性营养不良的主次关系(见图3)。

图3 低体重与发育迟缓的患病率(以省为单位,1990年)

从一些发展中国家得到的资料表明,营养状况与儿童生存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

图4提供的数据表明了死亡率与营养状况的关系。这种营养状况无论用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或身高别体重来衡量,结果都是一样的。

图4 生育指标与死亡率(1~2岁)

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尽管不同国家死亡率的绝对水平不同,但死亡率与营养状况的关系是非常相似的(见图5)。

图5 不同国家儿童身高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系

就是说,在大多数国家,不管儿童死亡率是高还是低,但营养状况越差死亡的危险性越大。如果营养状况处在同一特定的水平上,不同国家的绝对死亡率的差异则是由于其它因素,诸如患病的模式及可得到卫生保健等因素起作用。在中国,虽然与此相似的分析还没有作过或没有发表过,但从各省贫困县所反映的情况看,大概说明了各个省死亡率和营养状况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对每个县的资料进行分析,但至今还没有做过)。在中国,儿童营养不良的患病率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说与世界上其它国家相似(见图5、6)。然而,结果营养不良的患病率在同一水平,不同国家或省的死亡率却有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于前面所提到的一些因素的影响所致。

图6 各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与营养不良的关系

如果用WHO推荐的年龄别体重的中位数以下的几个Z值来描述的话,与死亡率之间的线性关系就可以确定了,这样也就可以容易地在某一水平进行比较(见图7)。

图7 年龄别体重中位数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系

如果观察营养状况与腹泻引起死亡之间的关系时,这种线性关系就更明显了,如图8所示。

图8 年龄别体重中位数与5岁以下儿童腹泻死亡率

此图两条曲线反映了全国27个省的情况,上面1条曲线代表了4个省,总死亡率或腹泻引起的死亡率很高;而下面那条曲线反映了其它23个省的情况,总死亡率或腹泻引起的死亡率却相对很低。营养状况对两组的影响是相似的,但是其它的因素使贵州、青海、西藏和新疆的死亡率高上去了,环境和个人卫生差、缺医少药可能是重要因素。

如果拿省级水平的统计资料作为某个特定水平的情况来对照,那么中国的情况大概同其它发展中国家属同一种类。从这个比较中可以明显看出,营养状况对死亡率的影响,和其它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基本相似。但是在特定的营养状况水平上,中国贫困县的死亡率总的来说是低的。在这一点上,可以说和旁遮普邦的农村差不多。旁遮普邦是印度较富余的邦之一。实际上,中国贫困县的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医疗条件都优于其它发展中国家一般社区的情况。如果这一点能被更具体的某个水平统计数据所证实,那么,也许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过去40年中,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大幅度下降的原因,在于儿童营养状况的改善、发病率的降低和能得到较好卫生服务的综合结果。

本文最后一部分总结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重要主张和规划,供大家在制定纲领来改善儿童营养时考虑。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倡议中最重要的两点是:1.每个项目工作中都要自觉地对形势和状况进行评估和分析,然后再根据评估和分析的结果来决定应该采取的行动。2.所采用的概念框架应能在评估和分析的过程中,清楚明了地找出营养不良的直接原因(疾病,食物摄取不尽);营养不良的潜在原因(家庭食物不足,对儿童关心照顾不够,缺医少药和环境问题);营养不良的基本原因(资源,经济制度,政治和社会结构与组成)。只有认清了具体形势下问题的根源和它们之间的重要关系,才能采取有效的行动而真正地解决存在的问题。请看采取行动的例子:

直接原因:直接补充辅助食品和强化食品,并提供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

间接原因:预防性的卫生保健,健康及营养教育,交流,计划生育,家庭食品卫生,改进喂养方法(包括母乳喂养),饮用水供应,环境卫生和提高文化水平。

基本原因:掌握全面情况,不断完善计划,和制定政策的领导直接对话,支持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好社会各阶层的宣传和动员工作。

最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根据以上提到的总方针的分中的4个,遗漏的部分有:明确的概念框架和解决儿童营养问题的计划、步骤与具体做法,另外还没有提到具体的社区参与和不同部门合作的规划。尽管如此,从这46个国家的全部行动纲领来看,有28个国家(占61%)所制定的营养项目的标准低于中国。

最后,除了全国和省级的资料收集,计划、宣传和社会动员以外,儿童营养必须强调以家庭为单位的营养策略。这应该包括培养一种作风,在准确分析情况的基础上作出决策,着重改变有关营养的习惯和实际活动。另外,营养策略应扩展到包括解决3个基本的营养缺乏的潜在原因:没有足够的食物,缺医少药或环境条件差和母亲儿童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爱护。

标签:;  ;  ;  

中国儿童营养与1990年代世界战略_死亡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