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与问题探讨_图书馆论文

我国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与问题探讨_图书馆论文

我国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及问题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状及论文,图书馆论文,特色论文,我国论文,数据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植根于互联网这方广袤的沃土,我国在线数据库正以势不可挡的态势雨后春笋般地大量涌现,改写着几年前中文信息资源仅占互联网信息总量的千分之几的历史,且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继续增长。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01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资源调查报告,截止2001年4月30日止,我国拥有的网络数据库总量已达45598个,与1995年仅有1038个数据库相比,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飞跃,它展示了短短几年来我国网络数据库建设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绩,互联网上的中文信息资源无疑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我国文献保障体系的整体实力得到增强。从我国网络数据库的承建主体和类型分布看,以企业网站承建的网络数据库为主,占总量的48.3%;商业网站拥有26.5%的网络数据库;政府机构拥有21.1%的网络数据库;科研与教育机构拥有仅3.4%的网络数据库;其它0.7%的网络数据库,目前我国网络数据库中产品和商情数据库在数量和规模上占绝对优势。不可讳言作为有着得天独厚资源优势的信息机构——图书馆在数据库建设上还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职能和责任,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同时,一个不可小视的现象就是,为广大读者急需的特色数据库无论在种类上,还是在规模上都是不足的,而且网络上现有的特色数据库以地方文献数据库居多,难以满足特定行业、特定专业或专题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因此现阶段图书馆大力开发特色数据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我国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由图书馆开发的特色数据库主要分布在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和科学院图书馆三大块。

2.1 高校图书馆开发的特色数据库

高等院校是我国图书馆开发特色数据库的生力军,其中建设得较好,影响较大的是由国家教育部CALIS项目资助的特色数据库。CALIS项目资助的特色数据库主要有以下26个:兰州大学图书馆的敦煌学数据库、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机器人信息数据库、中山大学图书馆的教育文献数据库、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的邮电通信文献数据库及检索系统、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的棉花文献数据库、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的岩层控制数据库、南开大学数学系的数学文献信息资源集成系统、石油大学(华东)图书馆的石油大学重点学科数据库、东华大学图书馆的纺织特色数据库、中南大学图书馆的有色金属特色数据库、吉林大学图书馆的东北亚文献数据库、清华大学图书馆的中国工程技术史料数据库、武汉大学图书馆的长江资源数据库、四川大学图书馆的巴蜀文化数据库、天津大学图书馆的环境科学与工程文献信息数据库系统、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的世界银行出版物全文检索数据库、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厦门大学图书馆的东南亚研究与华侨华人研究题录数据库、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全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参考服务大全、华中理工大学图书馆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复旦大学图书馆的全国高校图书馆进口报刊预订联合目录数据库、哈尔滨工程大学图书馆的船舶工业文献信息数据库、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的钱学森数字图书馆特色库、内蒙古大学图书馆的蒙古学文献信息特色库、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的通信电子系统与信息科学数据库、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的经济学学科资源库。

除CALIS项目资助的特色数据库外,华南地区高校图书馆建有特色数据库主要有:中山大学图书馆的孙中山数字图书馆、珠江三角洲研究文献数据库和港澳研究文献数据库,暨南大学图书馆的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专题数据库,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教育心理学数据库,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的热带南亚热带园艺文献数据库,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的岭南地区亚热带建筑资料数据库,汕头大学图书馆的海外华人经济文献数据库,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的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全文数据库,广东商学院图书馆的市场营销全文数据库,等等。

特色数据库建设是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JALIS)一期工程建设的重点建设项目,由南京大学图书馆建设的地学、天文学科导航库提供网上有关地学、天文学的学术资源、会议、学术团体等信息;东南大学国家、省级重点学科导航库提供通讯、电子、建筑、自控等学科的学术资源、会议、学术团体等信息;由河海大学图书馆建设的水科学网络资源导航库提供水力发电,水科学导航,水利大坝工程,水专业资源导航等信息;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图书馆建设的公安文献数据库提供公安文献的导航,是JALIS资助项目;由苏州大学图书馆建设的中国历代人物数据库提供中国历史著名人物导航,是JALIS资助项目;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建设的特种经济动植物多媒体数据库提供农业相关学科的导航,也是JALIS资助项目。

除此以外,还有不少高校根据学校的专业学科特色和资源优势在自建特色数据库。比如:北京服装学院图书馆的服装服饰学术论文数据库、服装大师信息数据库、金顶针奖、服装、服饰图片数据库、服装材料改造数据库和北京服装学院博、硕学位论文数据库;湖南大学图书馆开发的从事文献数据库和湖南人物库;天津大学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有中国宗教建筑图片库、纳米技术信息库、天津大学博士硕士毕业论文数据库、中国古建筑图片数据库和摩托车内燃机技术剪报信息数据库等。江西财经大学图书馆自行开发建设的特色数据库:重点学科导航数据库、江西经济发展数据库、江西财经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摘要数据库等。兰州大学除了CALIS项目资助的敦煌学数据库外,还建有西部大开发文献数据库、教学参考书全文库、中亚研究文献数据库、研究生学位论文数据库、地理科学导航库、西北少数民族研究。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建有蒙古学特色库、生命科学资源特色库。重庆大学图书馆目前建有3个特色数据库,分别是素质教育文库、重庆统计年鉴和三峡文献数据库。四川大学除建有教育部CALIS项目资助的巴蜀文化数据库外还建有四川大学硕、博士论文数据库。目前大多数大中型高校图书馆都在建设学位论文数据库。

2.2 科学专业图书馆开发的特色数据库

科学专业图书馆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开发特色数据库具有资源和人才优势。科学专业图书馆开发特色数据库往往不贪多,却求精。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特色数据库有中西日俄期刊联合目录数据库、联合西文期刊篇名目次库、中国数学文献数据库、馆藏西文文献数据库、中科院实用科技成果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物理文献数据库、中国科学计量指标数据库、中科院学位论文数据库等。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建立独具中国特色的寒区旱区数据库。水科院渔业综合信息研究中心开发出中国水产信息系统,含五个子库:水产文献库、水产专利库、水产成果库、水科院成果、鱼用药物库。其中水产文献库收录100多种主要水产期刊杂志,收藏年代从1985年至1998年。累积文摘条数超过3万条。报道形式为文摘和题录,不定期更新。《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经中国科学院立项,由中科院上海文献情报中心于1987年研建,是目前国内容量最大的生物学文献综合性文摘数据库,收录中文生命科学期刊近600种以及专著、会议录、专利等文献。年文献报道量1万条左右,累计数据约12万条。本数据库收录了1986年以来我国科技人员在生物科学领域所发表的各类文献,每年更新一次。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建有中国天然药物数据库;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甘肃省兰州)建有地学家数据库、中国地学机构数据库、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专题文献库、西北地区水资源文献库、中科院实用成果库、中国科学引文库、中国科学数据库、物理文摘库和数学文摘库。总之,科学院各分院的文献情报中心根据各自专业特色都在开发特色数据库,限于本文篇幅,在此不一一列举。

2.3 公共图书馆系统开发的特色数据库

全国各省市公共图书馆多年的积累形成了各自的文献特色和特色文献。特色文献是建设特色数据库的基础,近年来各公共图书馆大多发挥收藏优势和地域优势开发地方文献数据库和专题文献数据库。譬如中国国家图书馆建有甲骨影像及拓片资源库、中文石刻拓片资源库、国际敦煌项目、西夏文献数字资源库、地方志资源库、博士论文资源库、民国期刊资源库等特色数据库。湖北省图书馆建有地方文献数据库和革命文献数据库。首都图书馆建有明清北京城垣资源库、全国期刊联合目录、北京地方文献报刊检索专题库、奥林匹克运动会与艺术多媒体资源库、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多媒体资源库、中国共产党北京党史资源库等特色数据库。辽宁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有辽宁文化信息库、张学良将军专辑、辽宁籍三十年代著名作家资料馆、东北图录数据库等。福建省图书馆建有:族谱数据库(馆藏目录)、福建省中文社科工具书联合目录、福建地方土特产品资料数据库、外文期刊联合目录、港、澳专题书目、香港澳门专题资料索引数据库、国企改革专题数据库等。吉林图书馆建有吉林方志数据库、吉林省地方文献提要数据库、东北方志人物传记(吉林)数据库。四川省图书馆(http://WWW.sclib.org)目前建有4个特色数据库,分别是中国西南民族文化多媒体资料库、农村实用技术数据库、《WTO与中国中西部未来发展》光盘资料库和四川省文化旅游资源数据库。重庆市图书馆(http://www.cqlib.org)建有5个特色数据库,分别是重庆地方文献资料目录数据库、重庆名人名作数据库、馆藏旅游文献目录数据库、西部开发报刊题录数据库、重庆图书馆馆藏革命文献目录数据库。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目前建有7个特色库(http://202.103.233.139/trsw eb/qwyx.htm),大多属于全文数据库,分别是广西地方文献资料索引、地方志原文影像库、广西民族民俗图文库、广西概况库、太平天国史料库、经济参考全文数据库、文学选粹数据库。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目前建有11个全文检索特色库,分别是桂林资源、科技成果、视点聚焦、综合图库、人物荟萃、生活百科、旅游论文、旅游资源、图书情报、注册商标库和广西高招全文检索数据库。内蒙古图书馆(http://www.nmglib.com.cn/main.php)编制蒙文文献机读目录数据库。南山图书馆开发深圳南山人文信息多媒体数据库系统,等等。

3 图书馆建设特色数据库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加强宏观调控,在全国范围内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合作共建

从上述可以看出,近几年我国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开发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我国尚在开发网络数据库的初级阶段,由于在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上宏观调控功能的缺失,缺乏对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实行有序管理的权威管理机构,不可避免地造成了重复建库的现象。随意浏览一下互联网便可发现,相同类型、相同内容、甚至名称完全相同的数据库不在少数。重复建设的直接后果是造成资源浪费和资源配置的失衡。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投入信息资源建设的经费有限,所以避免重复建设比发达国家更为必要。建设高质量的特色数据库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对其立项要慎之又慎。目前我国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应打破条块分割的局面,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不仅要考虑各部门、各系统和各地区的协调,还应该在更大的范围即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合理布局、合作共建。目前图书馆不仅要考虑如何在网络世界分得一杯羹,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如何协调建立一个互补的中国特色的网络资源库。因此笔者认为,这不仅需要“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CALIS”全国中心、“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部门的统一协调,而且有必要设立一个专门负责国内网络数据库建设管理的权威机构,负责对网络数据库建设实行统筹规划,对国内信息资源、人才、网络技术、资金和设备状况等进行分析和合理配置,建立网络数据库建设项目登记、审批制度,使全国网络数据库建设能统筹规划,分工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将提高网络数据库建设的水平,减少重复建设,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同时,各图书馆开发特色数据库要本着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相结合及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协同开发等原则,各馆根据实力选择并申请立项。大的选题可以几个馆合作共建,譬如,湖南图书馆、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湖南大学图书馆和湘潭大学图书馆都有开发“湖湘文化”特色数据库的意向,若四馆联合共建,根据各馆在特色资源、人才和技术方面的优势,分头负责其中不同子库。这样开发特色数据库无疑是比各馆独自建设省钱省力、高效高质。

3.2 标准化问题

目前,网络特色数据库大多数标准化程度低,这给数据交换、联网带来很多麻烦,数据库的利用大受影响。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对于网络数据库建设涉及多个标准,如置标语言、元数据、网上查询等等。对现有的有些国际标准不妨采用“拿来主义”,与国际接轨;但与此同时,还应考虑我国信息资源的特征,集中图书情报界、信息产业界和与标准有关的国内数据库开发商多方的力量进行共同研制也是很重要的。

3.3 知识产权问题

目前版权保护问题已成为制约网络数据库建设的突出问题。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两个新条约(WCT与WPPT)的通过及其内容在各国国内法中的本地化,数字版权在整体上呈扩张趋势。我国在2001年10月颁布新修订的著作权法,新法应网络环境的需要,修改了权利限制条款,信息网络传输权成为著作权人一项独立的权利;同时确立了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解决统一授权的法律地位,这无疑为网络数据库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新法某些条款因规定得过于概括使得其可操作性差,因而我国版权法还有待完善。网络数据库建设中涉及的一些具体的版权问题的解决需要数据库建设人员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然后给立法部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在这一点上西方图书馆界是先行者,如美国图书馆界自始至终关注并积极参与了《数字千年版权法》的立法过程,为保障数字信息的合理使用进行了不懈的抗争,可以说美国图书馆界的强烈反对,是对公众和图书馆极为不利的白皮书遭到国会否决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有比西方国家更好的立法环境,我国的版权立法机构在考虑版权法的修改时,对涉及图书馆的问题,往往积极主动地与图书馆和有关各界商讨合作。此外,数字版权管理(DRM)技术的提出和不断完善,为网络数据库各方权利的实现和保护提供了可行的技术路线。数字版权管理不仅需要适用的法律,也需要相关的技术手段来保证法律的实施。因此,网络数据库知识产权问题的解决既需要法律保障又需要技术措施。

3.4 质量问题

数据库的质量是数据库发展的根本,对资源进行严格筛选是保证特色数据库质量的第一道关卡。信息资源的选择必须建立在对信息资源的正确评价、统筹规划和有效筛选方案基础上。为了避免靠推断、经验等主观意愿来判断取舍的弊端,应按一定标准和原则对信息资源进行评价和选择。首先要了解和把握信息资源特点、价值和分布状况及读者与市场对它的需求程度,从宏观把握我国种种信息资源的构成和分布,以便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特色,避免信息资源选择的低水平重复;从微观上认真考虑信息资源的内容、载体、类别、语言和水平层次,建立科学的筛选方案对信息资源进行多方位的测定,最后确定入库信息,以保证数据库的质量。特色数据库信息资源建设务必要做到宁缺不滥、舍杂求精、专有所长。此外,有没有快速、方便、多样的检索途径,也是衡量数据库质量的重要指标。

目前我国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应尽快由自然发展状态变为宏观指导下的合理布局,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和缺漏,最后形成整体优势和全力。特色数据库的丰富和完善,最终会形成全国范围内完善的数字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收稿日期:2004-01-24

标签:;  ;  ;  

我国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与问题探讨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