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理论_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论文

信息经济理论_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论文

信息经济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大部分传统科学知识领域的现状都可以用“危机”两字来概括。利用传统的研究方法论和原则,已经不能真正认识和解释社会生活各领域出现的大量的新现象、相互矛盾的事实与质变,这便是今天科学危机的显著特点。只有创立新的方法论观点和科研原则,才能解决日新月异的生活向科学提出的各种新课题,而经济科学则首当其冲。今天,不对经济学方法论问题进行全新的深入的探索,不对充满社会生活矛盾实践的各种事实进行科学的再认识,经济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是不可思议的。

不对经济科学的哲学问题进行认真的、总体的研究,不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基本问题进行哲学思考,不对经济研究对象的科学界限进行深化和扩展,理论的探索和新方法论观点、新的范畴系列、新的科学手段的创立也是不可能的。在对复杂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过程中,有关现象的本质、功能结构、产生条件、存在原则及发展方向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对所研究的经济现象的表面形式、数量特征和具体参数进行详细分析之前,应当系统考察该现象存在的哲学观点,研究其物质基础,限定的质量和特性,产生、运作与发展的规律。

如今,全球性、系统性的危机严重笼罩着独联体各国。内容虽不同,但就其性质而言具有系统性特征的危机也开始在世界其他地方,包括最发达的国家中逐渐蔓延。探索并说明社会发展新科学范式的课题空前迫切地摆在科学家的面前。我们认为,这种探索的前景正沿着以下方向最充分地展开,即某些学科的不同分支及其特殊方法整合成一门新的一体化的科学学科。在这里,特别强调详细考察统一的、涉及整个科学领域的研究原则,不同学科普遍适用的原理和结论,强调重新认识各学科的最新成就和实际结果。在揭示各学科一般原理的过程中,要对某些学科普遍适用的原理和结论进行综合。我们还认为,在这方面,崭露头角的信息是最基础的、涉及各个领域的科学范畴。

上述方法论原理成为我们深入研究的思想基础,并决定了探索与形成新的科学范式的主要方向。后者可以称为社会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信息范式。信息本体论是该范式的一般哲学基础。我们的任务是论证研究和形成该科学范式问题的原则的可能性与迫切的必要性。社会经济过程和现象的信息观点的研究领域处在哲学、信息论、控制论、协同学、社会学和经济学诸多学科的接合部。其研究的轮廓范围是科学知识的集约部分,可定义为社会发展信息论,其中占据中心地位的就是信息经济论。

现代社会经济进程日益加强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客观上提出了探索经济科学新范式的任务。这种看法在科学文献中越来越得到证实。具体论证彻底更新国家经济科学的必要性可以说明这一点。同时,与世纪之交经济社会现实相适应的、新的方法论观点和理论思想的普遍要求也愈加明显了。

在现代科学知识结构中,对于现代人类社会的生存来说,没有什么比信息更为复杂,更为重要,更不可或缺。人类文明的出现及其数千年的存在和发展均有赖于相应信息的生产、积累、处理、交换与使用。信息的作用和意义如此之巨大,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人就是靠适宜的信息喂养的生物”。

当今,世界各发达国家的特点是向新型社会——后工业化社会或信息社会过渡。这种过渡取决于信息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不断增强的趋势。信息是未来时代的主要价值所在。大量、广泛地应用信息,使周围环境智能化,形成信息环境。实际上,信息化正在覆盖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并引起深刻的质变。社会生活的新环境和新的信息结构正在形成。科技革命正在进入高度成熟的发展阶段,信息通讯革命开始展现。所有这些过程标志着社会向新质状态的转变。以生产科学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信息社会即将出现。

人类社会历史成熟的阶梯或阶段,可依据与其相适应的组织水准和掌握信息的程度进行分类。这种分类的原则依据是信息标准,因为社会成熟水准取决于适宜信息的生产、处理、交换、使用的手段和方法的发展水平。

信息原则应成为完全反映现代社会发展特点的新科学范式的基础。信息正在成为现代科学知识各带头学科中履行基础概念功能的最基础的、普遍的科学范畴。其证明便是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信息需求与资源、信息服务与产品、信息经济及涵盖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信息化这样一些现代科学思维的全新方向和概念已经形成。

科学文献中有各种各样的信息哲学观点。分析“信息”概念的方法五花八门,十分广泛——从论证信息先验的、超自然主义属性的新托马斯主义,到发展了物质信息对于思想信息第一性的原理的辩证唯物主义。当代信息论研究的著名学者有Л·布里渊、Н·维纳、Р·加拉盖尔、Р·卡尔纳普、А·科尔莫戈洛夫、ДЖ·皮尔斯、Р·法诺、К·申农、У·艾什比。

对“信息”概念范畴内涵的新的哲学思考,使笔者不得不研究可称作信息本体论的特有的独创的概念。该理论框架中的基础是信息交换规律作用的通用性原理,这种原理是以全新的观点把社会经济现实作为具有多层次的、系统的结构—功能组织的统一整体进行研究的必不可少的普遍的理论根据。由于具有多层次的系统的结构—功能组织,社会经济的各种成分才得以存在,并在统一整体的范围内相互作用。

不论是意识(信息),还是物质(能量),都是统一的完整的现实存在的不可分割的,同样必要的、相辅相成的组成部分。原则上,没有能源,信息不可能单独存在;而没有信息,能源也不可能单独存在。任何两个或更复杂的系统之间的动力的相互作用,都伴随着一定能量的转移。而且,每当两个或更多系统相互作用时,不仅仅存在动力的相互作用(如传统认为的那样),而且存在信息动力的相互作用。在这里,在信息和能量之间起作用的是信息动能相适应的原则。因此,信息不单是脱离现实世界的某种抽象意识的本质属性,而是属于世界上积极活动和自我实现的创造主体——人的个体意识的本质属性,是与统一的整体的现实中的物质具有辩证关系的意识的本质属性。在下文论述中,我们使用的正是此种意义上的“信息”概念。

给信息和能量守恒的基本定律下定义完全合乎逻辑并合乎规律。信息和能量作为存在的本体论、原则的内在的属性永远存在,不会消失,也不会消灭,只是随着整个存在现象表现出的新质与新水平,改变其包含的特性。

作为研究的起始,我们要确定主要的方法论原则。一般信息内容能够反映现实存在的多种复杂现象的实质,这个统一的本体论原则就是复杂的社会经济现实的共同基础。关于世界信息统一的论题就是该原理的发展。就经济范畴而言,成本、价格、资金、通胀等现象具有反映一般信息内容的共同本质。这一结论是合乎逻辑的。于是,后者不仅是作为主观概念的经济范畴存在的基础,而且是上述概念相应表述的客观的、现实的经济过程和现象存在的基础。

社会经济系统的组织与发展的规律受到信息规律的制约。分析有序、无序、组织、自发性、管理、自组织这类概念,就象某些主体控制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信息那样,在复杂系统的研究过程中,从揭示相互联系与相互关系的特点的角度是很有成效的。

由作者阐发的理论形成的全新的、重要的结论如下:信息在开放的社会经济系统中是各种变化(无论是新结构功能的有序化的出现,还是结构功能无序化的加强)的一种措施。因此,社会经济系统的无序不可能自发地、自然地产生。无序总是对信息限制和管理的过程,是某种有目的的影响的结果。是为达到具体目标而消耗具体作用力和能量的结果。系统由有序向无序转变的某个过程,总是一个在原则上被规划和被控制的过程。某一开放复杂的系统中任何合理的过程的发生,都是由相应管理主体参与法定的。

新科学范式哲学基础的研究可以导致利用基本的、普遍的科学原理研究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规律。我们把经济领域里研究的这类问题的范围限定一下。新科学范式的运用(其基本成分之一就是信息本体论),顺理成章地为信息经济论这样特殊的学科的产生创造条件。

在T·斯图尼尔看来,“今天经济科学面临的最伟大的认识问题, 是量化信息对经济生活的作用,并用财经范畴来阐明这一最重要的因素。”

信息经济论作为一门特殊的整合的科学学科,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方法和手段。由于信息经济论对象的复杂性和观点的多样性,不可能给它下一个唯一准确的定义,一种整体和系统存在的多层面的现象的内涵之深刻与丰富程度,不可能通过某个侧面的分析就阐明,不可能用某一个定义准确地说明其特征,它异常丰富的内容,只有用逻辑上彼此相关的,由具体研究的目的、分析的方法、完成的实际任务所表述的一系列相关的定义才能加以阐明。

根据我们所发展的这一理论,我们只简要地表述信息经济论对象的几个可能的定义。信息经济论研究的对象是:

——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系统组织的信息问题;

——信息生产、储存、分析、筛选、交换及利用,在社会经济生活里人们从事再生产过程中相关的适宜的信息表达形式;

——信息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信息的层次、类型、种类、生成条件、运作原则、再生产机制、在完整存在的和有系统组织的开放型经济系统的发展方向;

——经济系统的管理和自组织法规,在有序或无序、平衡或失衡过程中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

信息经济论最重要的任务,是研究人在信息社会中的新作用和新地位。作为主要创造力量和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中生产、分析、筛选并使用适宜信息的主体的人的重要性的提高,决定了人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

信息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一般科学范畴。一方面,它是现存千姿百态的经济现实的本体论基础。各种经济现象具有一个共同的基础,唯一的根基。正是这一共同的根基(在内容的层次上,该根基乃是信息相互作用或信息功能的存在),使各种经济现象变得本质上相同或可以相提并论。另一方面,各种经济现象所固有的外部表现形式和数量关系都能分解为信息部分,并能用统一的、通用的信息单位表述。

信息是创造主体具有的并通过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得以实现并使具有现实意义的意识的规定性。人的经济活动就其本质而言,首先是信息活动。人的经济活动创造的产品和成果,不论是商品、劳务、新工艺、劳动和生产组织方法,还是新培养出的专家,所有这些都是被具体化的(物化的或人格化的)科学知识,即以一定形式在社会集约生产力中被加工的、被记录下来的和被编码的信息。

人类活动的产品(不论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尽管千差万别,但是根据一个共同的基础,可以进行互相比较。这些产品都是信息的载体。人们的劳动活动就其内容而言,乃是信息活动,而劳动的消耗能以一定形式把信息编入劳动产品中,并能表现为信息单位的数量。这就提出了一个研究用普遍的信息单位测量总消耗和生产结果的方法论原则,即信息价值(成本)论的研究。

经济现象的本质问题曾是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的著作中,过去国内外论著中及现代作者一系列研究成果中的一个专门研究对象。马克思在批判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史密斯和李嘉图的劳动物化观点时,得出结论:无论是抽象的劳动,还是成本、资金都不含有自然物质的原子,也不具有与商品物体相同的直感的物质性,即它们只有社会存在的方式。可是这种方式又是什么呢?它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特性?这些原则性问题仍无答案,而经济现象的本质在逻辑上还没有被揭开,也没有准确的定义。

在各时期诸多学者如С·А·波多林斯基、П·Г·库兹涅佐夫、Г·奥杜姆和З·奥杜姆等的科学文献中试图为“能源乃经济现存的基础”这一原理寻找根据。于是,曾有人试图用能量特性表述资金、成本、利润这样一些经济概念。分析最后的研究结果,可以确认,尽管上述能量论的支持者有一系列独特的见解,总的说,该研究方向是个死胡同,前景渺茫。我们认为,把信息及其特点的概念引进研究对象或许能克服能量论的局限性。

为了实现复杂的社会生活的再生产过程,人们进入一定的联系和关系中,而且只有在这种组成统一的整体的系统的关系和联系中,才能使之与周围世界发生关系。此种联系和关系具有信息属性,也就是说,由于多方面的社会生活的再生产,人们之间所有关系的内容都是信息的相互作用。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存在,从一开始就是由各别成员间信息交换的可能性的存在而决定的。

不仅物质,而且能量、过程、现象都可能成为某种形式的被编码的信息的具体载体。比如,城市间的货物运输,燃料燃烧所获得的物理能以机械能和热能方式释放到周围环境中。根据传统的物理定律,消耗在货物转移上的各种形式的全部物理能都释放到周围空间,到外界,即变为物质现实的存在。

可是,如果说到经济现实,那末这种能量消耗的特殊的适宜形式,是被人们以特定方式考查的。消耗在货物运输上的能量不是物理意义上的能量,而是信息意义上的能量。在信息意义上,能量消耗的具体质量和数量变为运货服务的成本。在信息意义上被具体化的、在运货中消耗的能量就象以特定形式被编码的信息,获得适宜的经济表述形式——即具体的服务价格。在这里,信息意义上的商品运输服务价格不仅包括劳动消耗,而且包括燃料消耗、机器零件磨损,这在有些文章中是以产品的生产(成本)消耗予以计算的。

因为有进行适宜活动的人的参与,货物运输过程才得以实现。货物运输由最初的打算到最终完成的整个再生产过程是在人的控制和管理下进行的,因此具有合理性。消耗在运输上的物理能向信息状态的变化、转移,以及将其变为待补偿的经济损耗的形式,只有人——主要的创造主体参与并管理该过程才能实现。

价值、资金和收入(利润、利息、租金)产生的秘密同样也只有在信息的本体论中才能被揭示出来。所有这些范畴首先是信息范畴。因为信息是人类有目的活动的结果,而信息(信息活动、信息的相互作用)就是人类活动的内容。根据以上所述,绝不能把存在信息财富资源(利润、利息、租金)的问题视为空洞的臆想。

物品并不是以其天然的物理属性成为经济分析对象的,它是作为人类劳动产品,即一定的经济(信息)关系载体才成为经济分析对象的。根据这一观点,需研究劳动的具体化、实体化、物化,经济关系的对象化、人格化、反射、实用的和具体固定的存在。

人能成为丰富的社会关系总和的载体,其机制是社会关系人格化的过程,是社会关系在人的生动个性中的体现。人格化过程的实质是在社会生活再生产过程中人际间产生的关系又体现在人自身之中,并且以人的生命活动的一定的社会特征表现出来。

个体的人总是通过与他人的关系,通过人们与他、与他的能力、活动及其成果的关系,才能同再生产运动中特定经济形式的劳作活动联系起来。劳动力活动的社会存在或现实状态决定着其载体——人的个体的存在。所以,人的特有的社会素质总是离不开作为某一社会经济关系系统的成员的生产能力的特有的职能的发挥。

正是由于经济关系的某个系统的、具体的、独特的及一般的特点体现在个人、人群和某一集体中,作为信息被记录在他们的意识中,客观上形成他们的利益和目标,决定他们的社会行为和实践活动。

社会经济关系的主要类型、社会劳动分工的固有结构决定每个人应发挥的某种作用。这种作用的社会经济的(信息的)内容使人成为某种专业化的人,确定他在社会生产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人的历史性专业类型乃是其存在的一种社会形式,而该形式又是此人与其在一定社会生产系统中的生产作用相适应的具体的经济角色的物质体现。

经济关系的物化和人格化机制,可能与信息经济和信息传递理论术语中的描述完全相符。人的经济作用及其社会地位可能表现为相应的信息特征。市场经济可以表述为主要经营主体之间信息相互作用的完整的现实系统。把握与管理社会经济关系的物化和人格化机制,不仅是管理个别正常的、善于思维的个人行为的关键,也是管理人际政治、社会、经济各种最复杂的过程的关键。

普遍的结论是:我们知道,适宜信息的储存及其处理、利用手段的完善是全部经济现实发展的条件、基础和目标。成本、价格、资金、通胀、利润、利息、租金等经济现象和过程具有信息属性。某种经济现象的价值是由物化(被编码)在其中的适宜信息的层次、类型、种类和数量决定的。以一定方式编码的信息的具体数量,决定着计入该经济现象成本和价格中的相应的社会消耗(物理的、人的和有组织的资本的消耗)的多少。由作者发展的这些论点确定了今后研究和制定信息价值论或信息成本论的道路。同时,当我们把信息作为经济现象的本质时,首先指的是揭示其内在固有本质的基础,揭示共同的信息内容。在这里,不能不研究协同学这样新的、目前比较年轻的,但迅速发展的现代科学知识领域。

在描述复杂系统合作效益中运用的一系列专业概念中,“协同学”被译为“共同的、一致的行动”。广义的“协同学”是一种开放型复杂系统的自组织、一致性、有序性理论。“协同学”是一门本世纪70年代末形成的、具有独立科学方向的年轻的学科。

Г·尼科里斯、И·普利交津、И·施蒂格勒、С·П·库尔久莫夫、Г·Г·马利涅茨基、Ю·М·罗曼诺夫斯基等著名学者都研究过不平衡开放系统中的自组织问题。“协同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其创始人当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理论物理学家Г·哈肯,他于1977年出版《协同学》一书,该书再版多次并译为俄文。他不仅领导了新的研究方向,而且促进了新学派的发展,还促成一批研究协同学有关问题的学术著作的问世。该书第14卷把协同学概念与方法应用在社会学与经济学上,第53卷则全部研究经济协同学问题。

协同学是在跨学科范围内研究自组织结构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原则。自组织的各种现象遵循同一原则,这正是协同学最重要的原理。

根据复杂的、不稳定系统的自组织科学奠基人的定义,协同学的规律具有普遍性,所以由其揭示的规律性也符合整个社会生活(社会的和经济的)领域。不论社会生活领域,还是经济生活领域都是具备产生和存在自组织过程的全部必要特征的系统。

协同学的许多原理成为普通组织科学——构造学的基础。构造学是本世纪初由俄罗斯学者А·А·波格丹诺夫创立并在《构造学:普通组织科学》一书中得到阐释。他拥有许多与系统构造稳定性、结构类型、接合、分解、可靠性之类概念相关的思想认识。

被我们发展的信息本体论理论在应用于社会经济领域时,作为一门跨学科科学,具有许多与协同学、构造学、控制论接壤的共同出发点。

然而,克服哲学基本问题中意识和物质的矛盾,是作者提出的理论的主要特征之一,其根据是,信息是各种社会经济现象的本质(内容),而且,在现实社会中,原则上没有不被管理的自发展开的过程。

无论社会经济系统中的有序,还是无序,都是由某个管理主体的行为决定的。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可用信息规律和信息交换规律性予以描述。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规定性的信息是社会经济系统有序或无序的一种控制措施。

我们认为,社会中信息过程管理的主要问题,首先是对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及子系统的运作与发展实施管理的主体间的信息相互作用(关系)的问题。在这里,分析应从组织系统的自发的、自然的表现转向通过信息模拟化、规划和控制,揭示有效管理这些过程的机制。要特别重视研究相应的管理主体所采取的决策产生的后果、特点与由它们导致的系统状态(信息数据、组织措施)改变的后果之间的因果联系。

经济系统的发展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是一个有计划的和被控制的过程。经济永远是一个被管理的系统,其中永远有相应的管理主体。在社会的社会经济发展信息范式的范围内,在现实中没有自发发展的经济。没有相应管理主体的经济系统在原则上也是不能存在的。这是一个合乎规律的、合乎逻辑的结论。该结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市场经济是自发(自生)发展的经济系统”的传统认识。

因此,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各领域中,信息和信息过程管理主体问题不仅已经成熟,而且已经成为控制论、协同学、社会学、灾害理论、冲突、政治预测等现代科学知识各领域全面而集中的研究对象。所以,把属于基础科学范畴的“信息”概念及其研究纳入社会经济研究结构中的专门研究对象,是完全合乎规律的,符合逻辑的。而且,总是走在前面的实践已经在利用信息,并在利用信息规律方面奠定了基础。

这不仅涉及计算机化、远距离通讯、宇宙联络等领域的最新技术,而且涉及在国家管理、政治预测、社会规划、心理学领域被利用的现代方法。

广义地讲,研究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的信息范式(理论)方法论结构中形成的一些思想,并把这些思想用于实践,对人类社会生活的(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各个领域都有重大意义。这不仅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中生产力结构和参数的本质变化,而且更取决于作为主要创造主体的人的地位和作用的根本变化,以及社会上人际关系发生的根本性变化。

如果说到现代经济这样复杂的、多方面系统组织的现象,那末不建立相应的信息模型,并对其进行全面分析,则很难对之进行有效的管理。信息设计方法,可以预先全面分析因相应管理主体的某些决策所导致的经济系统整体状态和部分参数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可以研究出各种决策矩阵,从中可以用信息标准衡量并选择对社会最有利的、管理经济系统最有效的方案。

从前景看,在对管理决策主体目前采纳的导致经济系统状况及经济代理人行为的变化进行全面分析时,信息经济分析(信息模型化、程序化、控制与修正等方法)将起决定作用。对经济社会过程作信息分析的专家的迫切需求即将出现。信息问题、揭示信息规律、管理人类社会中社会经济各领域的信息过程与相互作用,已经成为今天最迫切和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而且要求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信息分析家给予高度重视。

为了取得明显的社会精神成果,人类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科学家对信息奥秘的探索深度和掌握信息生产、储存、交换、分析、处理和对信息实际应用的有效程度。

卓尔 宝珩译 黄德兴 译

(摘自俄国《社会与经济》杂志1995年第3期)

标签:;  ;  ;  ;  ;  ;  ;  ;  ;  ;  ;  

信息经济理论_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