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语成语词类活用现象论文_李雪梅

浅析汉语成语词类活用现象论文_李雪梅

中共红星区委党校 黑龙江 伊春 153035

摘 要:选择成语作为知识梳理的对象是很有必要的。汉语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承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可以说是中华文 化的一个窗IJ'。我们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窥见中华文化的全貌。汉语成语数量众多,包罗万象,来源渠道宽广,独具风格。本文选择从汉语成语 的语 法特 点方面作 为突破 口,来浅析成语 的特 点,从 而更好地理解汉语 成语 的来龙去脉 以及它所体现 出来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汉语成语;语法;特点

成语是一种人们相沿习用而具有 书面色彩 的固定短语 它是 比词 大而语法功能又相 当于词的语 言单位 汉语成语最明显 的特点是 四个 音节构成 的占大多数 ,占成语的 95%以上 。有人对《中国成语大辞典》 (上海 辞书 出版社 ,1987年 )作过 统计 ,结 果是 :它共 “收 条 目 17934 个 。其 中由四音节构成的有 17140个 。约占总数 的 95.57%” 其次 ,成 语是人们长期运用语言的结果 .它具 有结构 的定型性和意义的完整性 的特 点 .其结构成分和结构关系一般不 能随意更改 .否则就会造成结 构和意义上的混乱。再者。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具有音乐美,成语就 突出地表现了汉语的这一特点 .其 音律上 的特点 主要体现在匀称整 齐 、节奏鲜 明;平仄相间 ,音调高低起 伏 ,具有旋律美 。掌握成语上述 的 音 义形方 面的基本特点有助于我们从 音义形 的高度 去了解成语呈现 出来 的更 多特点 。

词类活用在成语中的表现 “词有定类,类有定词”是汉语语法学的共识。汉语中的词和句法 成分虽不 是一一对应 的关 系.但哪类词主要 能充当什 么句法成分 .基 本上是一 定的。例如 ,名词在句 中主要作主语 、定语 、宾语 .不作述语; 形容词在 句中一般作定语 、状语 、补语 ,不能带宾语 。但有 些词可 以按 照一定的表达习惯 ,在特定 的语言环境中 .临时充当另一类词来使用 , 这种语法 现象被称作词类活用 。

一、活用 为一般 动词 名词 活用为一般动词 。在古代 汉语 中.有些名 词在一定语言结构 中可以临时用作动词 。充作 由一般动词充 当的述 语 .这种现象也 体现 在成语中。例如“衣锦还乡”、“唇枪舌剑 ”、“不衫不履”。“衣锦还乡”中 的“衣”、“锦”本都是名词 ,其中“锦”的意思是锦缎 、锦绣,“衣”活用为 动词(意 为“穿着 ”)与“锦”构成 动宾关 系。“衣锦 ”表示 “穿 着锦绣 的衣 服”;“唇枪舌 剑”四字都是 名词 ,“唇枪”、“舌剑”分别构 成了主谓关 系 , 其中“枪 ”、“剑”都用作 动词解释说 明前面的“唇”、“舌”.这条成语 的意 思是:嘴唇像枪 (快),舌头似剑 (利)。“不衫不履”中的名词 “衫 ”、“履 ”分 别受副词“不”的修饰而活用作动词,释为“穿衫”、“着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三条成语 分别体现 了在成语 中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三种 情况 :一是 .两名词连 用 . 既不是并列关系 ,也不是偏 正 、同位关系 .而是 构成了动宾关 系,前一 个 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 “衣锦 还乡”;二是 。两名 词连用 ,既不是并列 关 系 ,也不是偏正 、同位关系 ,而是构成 了主谓关 系 ,即后一个名 词活 用为动词 。例如“口蜜腹剑 ”;三是 ,否定副词后 的名词用作动词 .例如 “不衫不履”,再如“不蔓不枝 、不毛之地、不胫而走”等等。 形容词活用 为一般 动词 。在成语 中.形容词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 活用为一般动词 。形容 词动化后 的意义 。是在此形容词表示 的性质 、状 态等意义上增加行 动变化 的意义 。例如“鸟语花香”.此成语 中的“香” 是形容词 活用 为一般动词 .在 “香 ”这一性质意义基础上增 加相 应的动 作意义.表示散发香味。

二、使 动用法 名词活用为使动词.是指主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促使宾语所表示 的人或事物发出与谓语名词有关的行为动作.表示的是“使某某怎么 样”的意思。例如 ,“汗牛充栋”中的“汗”是名词 .在这里活用作使动词 , “汗牛 ”就 是使宾语 “牛 ”出汗的意思 。再如 “生死 肉骨 ”。名词 “生 ”和 “肉”活用 作使动词 .对各 自所带 的宾语 “死”和 “骨”发 出“生还 ”、“长 肉”的行为动作,此条成语意为“使死人生还.使骨头长肉”。同类的还 有还有 “兵不血 刃、汗马功劳”等等。

三、意动用法 名词活用为意动词.是指主语把宾语所指的人或事物看成谓语名 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例如“幕天席地”中的名词“幕”、“席”活用为动 词作谓语.表示主语把宾语“天”当作“帐幕”.将“地”当作“毡席”。此条 成语 的意思是“以天当幕 .以地 为席 ” 同类的还有“鱼肉百姓 、枕石漱 流”。再如“草菅人命 ”名词 “草营”活用为动词作 谓语 ,表示 主语把宾语 “人命”当作“草营”.成语意为把人命视作野草,指统治者滥施淫威,随 意残害人命。 形容词活用为意动词.形容词的意动与使动用法不同.使动用法 是指主语所指使宾语所指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状态 .动宾结构隐含 着动态的变化 .即宾语发生了 由原来 的不具有某种性质状态到具有了 某种性质状态 的变化 意动用法则是指主语所指主观上认为宾语所指 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客观 事实不一定如此 ,动宾结构也不 含有 动态变化 的意义。例如“登 山小鲁”,形容词“小 ”活用为意动词 ,表 示主语(原指孑L子)登上东山后 ,主观认为宾语 “鲁(鲁国)”变 小了。显然 这只是主语的主观看法 .而不是客 观事 实 .鲁 国并没有 因为孔子登上 东山而变小 。再如 “轻财重义 ”形容词“轻”、“重”活用为意动词 ,表示 主语主观上轻视钱财看重义气。事实上 ,“财”并没有变轻 ,而“义”也没 有变重 .只是主语的主观看法。同类的还有“不远千里、羞与为伍 、甘之 如怡”等等 。

参考文献:

[1]成语的界定与成语的层次性[J]. 刘中富.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4)

[2]汉语新成语的范围与辞书收条问题之管见[J]. 张琳. 宿州学院学报. 2015(02)

[3]21世纪以来汉语成语研究[J]. 刘洋.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3(03)

论文作者:李雪梅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6

标签:;  ;  ;  ;  ;  ;  ;  ;  

浅析汉语成语词类活用现象论文_李雪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