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黄国炼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黄国炼

广东省阳江市第一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529500

摘要: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施工现场的水文、气候、地形等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使混凝土浇筑过程的各个环节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特点、前期准备和具体应用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具有一定的实践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控制

引言

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主要作用于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等部分,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与钢筋的量都十分多且混凝土的密度也相对较大,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量大且任务繁重,应当积极做好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1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前期准备

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如未能采取合理的施工工艺或是施工技术,将容易导致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后出现各种缺陷,进而影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施工质量。因此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中需要结合建筑工程的结构特点合理选取与使用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最大限度确保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施工质量。

1.1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操作的材料准备

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会使用到很多原材料,如水泥、砂石、钢筋等,这些建筑材料首先要被确定是否达到了质量的标准,专业的质量监督人员需要根据工程建设设计方案进行规格与质量上的检测,防止出现材料无法满足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的相关要求,影响浇筑的质量,而那些抽查不合格的材料应及时进行清退,不准许进入到施工现场。接下来进入到混凝土拌合步骤,开展混凝土配合比施工之前,要对施工材料的配合比进行明确,通过实验的方式甄选出合适的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得到精确的确定后,进入到搅拌工序,这个工序展开的两个要求是对过程与顺序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混凝土可以按照配合比进行混合。开展建筑工程的实际搅拌工作时,需要配备一个专业质量监测人员,及时在搅拌的各个阶段对混凝土的含水量进行检测,并辅助控制措施,保证搅拌工作的顺利与质量达到相应的技术要求。

1.2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技术准备

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要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开展浇筑工作,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第二层混凝土要在初凝之前完成浇筑,每层混凝土的浇筑步骤不可以出现混乱的情况,要依次浇筑,如此,才能保证混凝土的稳定性与浇筑质量,同时还可让浇筑结构的稳定性与强度得到保障。

分层浇筑的施工技术在两倍长度结构中较为常见,同时可以获得较好的施工效果,但是需要对整个浇筑的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尤其是顶部的施工,需要将边坡的坡度进行严格设置,比例为1:3,如此才可以让顶部的施工质量得到水平保证。整个施工的过程需要使用到振捣棒,对混凝土进行科学的振捣,可以保证浇筑的质量达到要求,也可间接提升振捣工序的质量,保证工程建设的步骤顺利且稳定的落实。

2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2.1基础浇筑

建筑施工工程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等特征,因此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基础浇筑技术进行分类,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种类,阶梯状、大体积、条形。在使用阶梯状形式时,浇筑工作需要按照台阶的实际分布一次性完成,整个过程不可以出现任何纰漏,如裂缝、厚度不规整等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开展杯口状柱基础浇筑时,要想对杯口标高进行特定范围的有效控制,必须在开展混凝土浇筑之前尽可能的让杯口底部的混凝土足够密实,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以在浇筑步骤完成后,稍作停顿,让其有沉淀的时间,然后再继续进行浇筑工作,如果这个部分的工作准备的不够充分,混凝土的重量不断增加的话,会引发芯模上升的状况;大体积施工过程中,可以直接使用分层分段浇筑的方式,注意相邻层之间的密切结合,防止出现的密封性不良的情况。如果无法一次性浇筑完成整个过程,可以设置一个基础后浇带,同时注意混凝土量化时可能出现的收缩与膨胀问题,技术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措施采取。构件的施工过程中,水平距离一般较长,因此浇筑步骤开展之前要对模板的两侧进行准确的标记,以防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误差较大,影响施工质量。

2.2浇筑剪力墙

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剪力墙使用的浇筑方式大多以长条形流水线方式为主,这种方式可以获得较好的施工效果,同时可操作性强。一般情况下,大体有以下几个步骤:在墙体的地面上进行浇筑,保证均匀性。需要注意的是,混凝土的厚度要达到5cm,以此工作的完成效果为基础,对整个墙体进行浇筑,这种浇筑步骤的安排可以让缝隙得到预留,对于缝隙的位置需要明确,根据实际情况将其预留在帘洞上或门洞上。

剪力墙的浇筑过程要保证其连续性,中间不可以出现中断的情况。同时接口处的振捣力度要得到保证,保证混凝土的密实程度可以与接口贴合度达到要求。孔洞的位置与洞口周围的混凝土在保证在一个高度上,内外墙的墙柱与墙体之间的浇筑工作需要保证在同一时间内开展并完成。开始振捣时,应将洞口与振捣棒的距离保证在30cm以上,同时洞口的两侧振动也需同时进行,防止因为振捣力度不够或是过大导致洞口出现变形的问题。

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应得到保证,同时要及时削弱浇筑工序对剪力墙结构的影响,在建筑的浇筑过程中,要对剪力墙的钢筋位置进行确定与固定,同时时刻关注浇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状况,保证不出问题的同时,也要对处理措施的及时性进行保证。

2.3结构细部浇筑

钢筋在整个建筑的建设中起着主体性的支撑作用,开展混凝土浇筑步骤时,要对钢筋的具体位置进行确定,同时保证其正确性。但是当钢筋的位置出现较大的偏差时,应迅速反应,做出调整。需要注意的是钢筋在建筑的柱梁部分分布最为密集,这个部分的混凝土浇筑工作也必须得到工作人员的注意,以严谨的态度与精确的操作进行质量保证。浇筑工作不可以在钢筋位置不确定的情况下展开,防止施工质量无法达到规定的标准,防止建筑的稳定性出现问题,导致工程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竣工。

2.4梁板浇筑

建筑的梁板种类较多,因此混凝土浇筑方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如对肋型楼板开展浇筑操作时,应使用赶浆法,同时按照阶梯的方式分层开展。浇筑的位置逐渐上升到楼板时,可以开展楼板浇筑工作,需要注意的是虚铺的厚度要比板的厚度大,振捣的方向应与浇筑的方向一致,同时开展振捣工作时,要对参考标志进行积极移动,保证混凝土的厚度可以一直维持在一个维度之内。

所有的振捣操作全部结束后,才可开展找平工作,对浇筑的表面进行光滑保证。同时要对墙、柱相连接梁体或者板的浇筑工作进行间隔时间上的设置,要晚于墙体或柱子混凝土浇筑工作 60 ~90 min,防止浇筑效果无法达到相应要求。

结语

建筑项目中的混凝土浇筑环节较为重要,直接影响着建筑的整体修建质量,技术人员必须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组织浇筑工作,选择合适的浇筑方式,并对浇筑操作的时间间隔进行科学设定。

参考文献:

[1]江斌.浅析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居舍,2018(36):36+79.

[2]胡灿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18,16(24):44-46.

[3]赵宇晗.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50):17-18.

[4]安胜.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48):31-32.

论文作者:黄国炼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7

标签:;  ;  ;  ;  ;  ;  ;  ;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黄国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