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数方法在科研人员评价过程中的影响研究论文

计数方法在科研人员评价过程中的影响研究 *

张丽华1 田 丹1曲建升2

(1.山西财经大学 太原 030006;2. 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 兰州 730000)

摘 要: [目的/意义] 在国家大力倡导建立科学的科研人员评价机制、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激励引导科研人员职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在科研人员评价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计数方法,不仅能够真实客观的反映科研人员的科研表现,而且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才激励机制。[方法/过程] 选择5种主要的科研人员评价指标,探究不同计数方法对科研人员排名的影响与差异,在此基础上通过统计检验分析不同计数方法结果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为合理选择计数方法提供依据。[结果/结论] 篇均被引次数指标受计数方法的影响较小;不同的计数方法侧重评价科研人员的不同方面,科研人员评价过程中计数方法的选择要与评价目的相结合;分数计数方法是一种比较“安全”的计数方法。

关键词: 科学合作;计数方法;科研评估;科研人员排名

0引 言

在使用科学计量学方法进行研究评估时,论文计数和引用计数是评估研究对象科研产出和科研影响力的基础,随着科学合作日益增多,合著论文的计数方法问题逐渐引起学者的重视并引发不断的讨论。由于使用不同的计数方法评价同一研究对象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导致在此基础上得出的国家、科研机构或科研人员排名也有所差异。那么,使用哪种计数方法获得的评估结果能够更真实的反映评估对象的科研水平?在科研评估中使用哪种计数方法得到的结果更具公平性?

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除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合同制、招标投标制、监理制等建设管理制度外,麻江县各实施部门 (包括畜牧、林业、水利、果品4个单位)还积极与项目区乡(镇)、村、组加强沟通和协作,组建了由实施部门、乡镇对口站、所,项目所在地村、组相关负责人组成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组,对工程进行全面监管。并从本单位中抽调相关专业技术骨干,长期坚守在施工现场,负责治理技术的指导、培训及施工质量的检查、检验工作,帮助治理区群众解决技术困难,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相关规程规范组织施工。

围绕这一问题,很多学者研究了不同的计数方法在评估国家、科研机构或者科研人员科研表现时的影响。在国家层面,Elango等[1]使用全计数和分数计数方法分别计算了30个国家的科研生产力和影响力的相关指标,并根据这些指标对30个国家进行排名。结果表明:计数方法对国家排名的影响较小,但是全计数方法会放大合著论文比例高的国家的科研表现。因此,Elango等主张在国家层面的科研评估中更适合使用分数计数方法。Waltman等[2]利用分数计数方法和全计数方法分别计算不同国家的发文量,发现由于全计数方法有利于合著论文比例较高的学科领域(如:生物健康科学),导致在这些学科领域表现突出的国家的科研表现被放大。在机构层面,Huang等[3]利用不同的计数方法计算299所大学的h指数,并根据h指数对这些大学进行排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排名前10的大学来说,计数方法的影响并不明显。然而,在前10名之外,大学的排名可能会因计数方法的不同而存在很大不同。在科研人员层面,为缓解合著论文对科研人员h指数的影响,Egghe等[4]提出使用分数计数方法计算科研人员的h指数和g指数并鼓励在科研人员评价中使用分数计数方法计算其h指数和g指数。孟德全等利用第一作者计数和分数计数方法计算图书情报领域10位学者的h 指数,发现计数方法对那些合著论文比例较大的学者的h指数影响较大。

在国家大力倡导建立科学的科研人员评价机制、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激励引导科研人员职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在科研人员的评价中计数方法的选择与科研人员是否聘用、晋升以及能否获得资助息息相关[6]。目前计数方法在科研人员评价中的影响虽已存在相关研究,但在影响程度的测度、选择指标的全面性方面还存在进一步探索的空间,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以下两方面内容:选择5种主要的科研人员评价指标,测度不同计数方法对科研人员的影响与差异;从统计学角度分析不同计数方法结果之间的相关性,为合理选择计数方法提供依据。

1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

1.1数据来源 不同学科领域之间学者合著的情况存在很大不同,计数方法的选择可能对合著水平较高的学科领域影响较大,因此,在分析计数方法在科研人员评价过程中的影响时,选择合著水平较高的学科可能更能说明问题。核物理领域常常需要大型团队来共同完成一项研究,该领域的合作规模较大而且合著论文比例较多[7],因此本文选择核物理领域30位高被引学者为研究对象,利用全计数、分数计数、第一作者计数以及通讯作者计数方法分别计算每位学者的科研产出和科研影响力相关指标。在web of science核心集中分别检索每位学者在2007—2016年发表的文献类型为article和review的文献,作为研究评估的基础数据集。30位学者的具体信息见表1。

表 1核物理领域 30位高被引学者信息

b.大部分学者基于4种计数方法得到的论文数量排名变动幅度较大。其中接近1/3的学者使用全计数方法排名靠前,而使用其他三种方法排名则靠后且全计数排名与其他三种计数方法排名差异较大(表3中用“+”表示,下同);而超过1/3的学者使用全计数方法排名靠后,而采用其他三种方法则排名靠前(表3中用“-”表示)。接近2/3的学者由全计数与第一作者计数和通讯作者计数得到的论文数量排名变动超过5名(表3中用下斜线表示,下同),这些学者中分为两类:一类经常以合作者身份发表论文,即不是论文的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另一类学者大多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即为研究成果的主要贡献者。全计数方法有利于前者而不利于后者。

通过对表3-表7的分析可以发现,科研人员基于论文数量、总被引次数、h指数以及标准化h指数的排名受计数方法的影响较大。全计数方法有利于合著论文数量多、比例大以及合作规模较大的学者,这类型学者往往是论文的合作者。如Pospelov Maxim、Zurek Kathryn M.、Audi Georges、Ringwald Andreas等学者根据全计数方法得到的4种指标排名相对靠前。全计数方法不利于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论文数量较多的学者,这类学者往往是论文的主要贡献者,如Wei Hao、Dusling Kevin、Hagiwara Kaoru、Braun Jens、Paranjape Aseem、Bezrukov Fedor等学者由全计数方法得到的4种指标排名相对靠后,显然全计数方法有利于前者而不利于后者。

表 25种指标的计算方法

a.同一位学者的基于4种计数方法得到的标准化h指数差异较大。整体表现为全计数方法得到的标准化h指数值最大。

在探究计数方法对科研人员评价影响方面,首先采用全计数、分数计数、第一作者计数以及通讯作者计数方法分别计算某位学者科研产出和科研影响力的5种指标:论文数量、总被引次数、篇均被引次数、h指数和标准化h指数;其次,根据每种计数方法得到的结果对本研究中的30位学者进行排名,排名可以反映学者科研表现在整个评价对象中的相对位置;再次,计算放大比例。放大比例用来比较全计数方法与其他计数方法得到指标值之间的差异,具体计算方法为使用全计数与其他计数方法获得的指标值之间的比值。放大比例大于1说明全计数得到的结果大于其他计数方法得到的结果;放大比例等于1说明全计数得到的结果和其他计数方法得到的结果相同;放大比例小于1说明全计数得到的结果小于其他计数方法得到的结果。

纳米材料科学学习通常需要具备多学科知识基础。目前上海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专业的大多数研究生只具备某一基础学科的专业基础,随时需要补充其他学科相关知识。学科交叉对从事纳米材料科学教学工作者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需要教师具备比较广泛且扎实的专业基础,才能全面并透彻地理解相关的知识点,再传授给学生。

利用皮尔森相关性检验判断不同计数方法计算结果间是否存在相关性。首先,判断计数方法结果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上显著相关;如果两种计数方法结果之间存在相关性,然后观察皮尔森相关系数|r |,|r |越大,表示两种计数方法得到结果相关性越强,即两种计数方法之间的一致性越强。一般认为|r |≥0.8时,呈高度相关;0.5≤|r |<0.8时,呈中度相关;0.3≤|r |<0.5时,呈低度相关,而|r |<0.3时,呈极弱度相关[9]

2分析结果

2.1排名变动结果 本节将利用论文数量、总被引次数、篇均被引次数、h指数以及标准化h指数5种指标分析不同计数方法得到的科研人员排名变动情况。

尽管气候变化会使12个指标发生改变,但我们仍然可以用胡克定律的改进模型来分析气候变化对国家脆弱性指标的影响。假设在表达式:

由于不同地层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地基的稳定性也有很大的差异,为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应对不稳固的地基进行处理。通常情况下,通过采取一些列的措施减小土颗粒之间的空隙,提高土层的重度,达到减少地基土体沉降量的目的,并设置排水设避免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地基稳固性的影响,使地基的稳定性得到提高,并满足施工要求。

2.1.1 论文数量 表3列出了30位学者基于论文数量的排名变动情况。其中,A、B、C、D分别代表全计数、分数计数、第一作者计数以及通讯作者计数方法。A/B表示与分数计数方法相比,全计数方法在论文数量方面对学者科研表现的放大比例。A/C与A/D分别表示与第一作者计数和通讯作者计数方法相比,全计数方法的放大比例,下同。从表3可以发现:

b.学者基于4种计数方法得到的h指数排名波动较大,主要表现为全计数与第一作者计数和通讯作者计数方法得到的h指数排名差异较大。接近2/3的学者全计数与第一作者计数和通讯作者计数得到的h指数排名变化超过5名。

1.2相关指标 Wildgaard等[8]指出论文数量、总被引次数、篇均被引次数以及h指数是评估科研人员最常用的指标。本文即选用上述4种指标进行分析,论文数量和总被引次数分别是衡量科研人员产出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本文中论文数量的统计时间为2007-2016年,引文时间窗为3年。篇均被引次数是衡量学者论文质量的有力指标。假设两位学者总被引次数相同,但发文量不同,那么发文量少的学者篇均被引次数高,论文质量相对较高。h指数同时兼顾论文数量和质量,自2005年提出之后迅速成为评估科研人员的重要指标。本文计算每位学者的两种h指数:不固定引文时间窗的h指数以及固定3年引文时间窗的标准化h指数。计算每位作者的特定指标采用的步骤为:计算单篇论文指标值,即分别采用4种计数方法计算作者发表的每篇论文的指标值;计算作者所有论文指标值,即分别采用4种计数方法计算作者发表所有论文的指标值。使用不同计数方法计算5种指标的详细过程见表2。

流星诗社社员来了七个,加上吴邦雄是八个。诗社的又一次活动,在这个有雾的冬日早晨,正式开始。刘雁衡搞不清楚,吴邦雄是什么时候接上话题的,接上后就舍不得搁下,一任自己说下去。吴邦雄口才出众,在校园里是公认的。况且,他鼓吹维新、鼓吹革命的思想总是一路领先。他毫不留情地批评,诗社成员近期创作的作品力度不够,不足以唤醒民众的知觉,更不足以对黑暗形成冲击。

表 330位学者基于 4种计数方法的论文数量及排名情况

2.1.2 总被引次数 表4列出了30位学者基于4种计数方法的总被引次数及排名变动情况。根据表4可以发现:

a.同一位学者基于4种计数方法得到的总被引次数存在很大差异,整体表现为全计数方法得到的总被引次数大于其他三种计数方法得到的总被引次数,即放大比例均大于1。

b.大部分学者基于4种计数方法得到的总被引次数排名波动较大。其中1/3的学者由全计数得到的总被引次数与第一作者计数或者通讯作者计数得到的总被引次数排名变动超过5名;略高于1/3的学者全计数与其他三种计数方法得到的总被引次数排名幅度不超过5名(表4中用浅色阴影表示,下同)。

表 430位学者基于 4种计数方法的总被引次数及排名情况

续表 430位学者基于 4种计数方法的总被引次数及排名情况

2.1.3 篇均被引次数 表5列出了30位学者基于4种计数方法的篇均被引次数的排名变动情况。根据表5可以发现:

a.同一位学者基于4种计数方法得到的篇均被引次数差异相对较小,全计数与其他计数方法间的放大比例在1附近波动。与论文数量和总被引次数不同,篇均被引次数的放大比例不全大于1,有小于1的情况,说明同一位学者由全计数得到的篇均被引次数不一定最大。

工业产品的发展趋向于微型化、精密化,各种微型元器件产品越来越多。精密测量机被广泛应用于微型元器的精密测量,它对微型器件的三维形貌、质量等的精确控制具有重要作用。微纳测头是精密测量机的关键零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坐标测量设备的整体性能,因此,新型微纳测头研究成为精密测量领域的关注重点[1-3]。

b.学者基于4种计数方法得到的篇均被引次数排名波动较小。接近2/3的学者由全计数与其他三种计数方法得到的篇均被引次数排名波动范围在5名之内。

表 530位学者基于 4种计数方法的篇均被引次数及排名情况

续表 530位学者基于 4种计数方法的篇均被引次数及排名情况

2.1.4 h指数 表6列出了30位学者基于4种计数方法的h指数的排名变动情况。根据表6可以发现:

从空间的视角出发,分析山西黄河旅游带发展的各项基础条件,摸清构景要素的资源依托,为第三部分旅游线路设计奠定基础。具体研究过程:第一步,数据收集与整理。地形地貌数据来自于课题组数据库,国家高速公路和国道线路来自于中国公路网,经济发展情况由《2016年山西省统计年鉴》中计算分析得出,旅游资源状况从课题组数据库提取。第二步,数据处理及可视化。运用ArcGIS 10.3软件对上述关键数据进行空间分析,绘制区域单位面积GDP图(图1)、区域地形图(图2)、区域主要景区分布和交通图(图3),实现可视化表达。

a.同一位学者基于4种计数方法得到的h指数差异较大。整体表现为由全计数方法得到的h指数最高,全计数与其他三种计数方法间的放大比例均大于1。

a.同一位学者基于4种计数方法得到的论文数量存在很大差异,整体表现为全计数方法得到的论文数量大于其他三种计数方法得到的论文数量。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学者由第一作者计数方法和通讯作者计数方法得到的论文数量相差较小。

表 630位学者基于 4种计数方法的 h指数及排名情况

2.1.5 标准化h指数 表7列出了30位学者基于4种计数方法的标准化h指数的排名变动情况。根据表7可以发现:

1.3分析方法 本文主要解决2个问题:第一,不同计数方法在科研人员评价过程中的影响。通过科研人员排名变动情况和放大比例说明计数方法的选择对科研人员评价的影响;第二,通过统计检验进一步探究不同计数方法结果之间的关系。

b.学者基于标准化h指数的排名受计数方法影响较大。接近2/3的学者全计数排名与第一作者计数和通讯作者计数排名差异较大(超过5个名次);1/3的学者全计数排名优于其他三种计数方法。

表 730位学者基于 4种计数方法的标准化 h指数及排名情况

江浦之间生麽虫,其名曰焦螟,群飞而集于蚊睫,弗相触也。栖宿去来,蚊弗觉也。离朱、子羽方昼拭眦眥眉而望之,弗见其形;俞、师旷方夜擿耳俛首而听之,弗闻其声。唯黄帝与容成子居空峒之上,同斋三月,心死形废;徐以神视,块然见之,若嵩山之阿;徐以气听,砰然闻之,若雷霆之声。

从表8-表12统计检验结果中可以看出:a.4种计数方法得到的篇均被引次数指标之间在0.0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且相关系数较高。说明篇均被引次数指标受计数方法的影响相对较小。这也解释了本研究中大部分学者基于4种方法得到的篇均被引次数排名变动较小。b.基于4种计数方法得到总被引次数之间也在统计学上显著相关,相关系数普遍比较低。说明基于4种计数方法得到的总被引次数相关但是相关性比较低。c.论文数量指标、h指数指标以及标准化h指数指标的全计数方法与第一作者计数和通讯作者计数方法未通过皮尔森检验,即全计数与第一作者计数和通讯作者计数得到的结果之间在统计学上不存在相关性。这也解释了本研究中大部分学者基于全计数方法与第一作者计数和通讯作者计数方法得到的论文数量指标、h指数和标准化h指数排名结果变化较大。d.在所有指标中,分数计数方法与全计数方法、第一作者计数方法以及通讯作者计数方法得到的结果均在统计学上显著相关。这说明分数计数方法是一种具有代表性和良好稳定性的方法,利用分数计数方法得到的指标值可以比较全面客观的反映学者的科研水平。e.在所有指标中,第一作者计数方法和通讯作者计数方法均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且相关系数均大于0.8,呈高度相关,表明在对科研人员进行评价时,使用这两种计数方法获得的分析结果并无太大的差异,第一作者计数方法和通讯作者计数方法可以互通使用。

表 8基于 4种计数方法得到的论文数量之间的皮尔森检验

表 9基于 4种计数方法得到的总被引次数之间的皮尔森检验

表 10基于 4种计数方法得到的篇均被引次数之间皮尔森检验

表 11基于 4种计数方法得到的 h指数之间的皮尔森检验

表 12基于 4种计数方法得到的标准化 h指数之间的皮尔森检验

2.2统计检验 本节通过统计检验进一步探究不同计数方法结果间的关系。表8-表12分别列出了论文数量、总被引次数、篇均被引次数、h指数以及标准化h指数基于4种计数方法得到的结果之间的皮尔森检验结果。其中相关系数上方的*. 表示在 0.05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表示在 .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上方没有*表示不相关。

3总结与讨论

本文利用全计数、分数计数、第一作者计数以及通讯作者计数方法计算核物理领域30位高被引作者的5个评估指标并根据计算结果进行排名,分析作者排名变动的情况及原因,并通过统计检验进一步探究不同计数方法结果间的相关性。根据本文研究内容对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往往此时,他们都会望而生畏。这时候我就笑得很胜利,这个世界上,总是有那么一群男人,天天做梦走路都在想偷腥,想着艳遇,却时常没有胆量。

a.篇均被引次数指标受计数方法的影响较小,可将其作为评估科研人员的优选指标

根据计数方法对科研人员排名变动的影响分析,论文数量、总被引次数、h指数以及标准化h指数受计数方法的影响较大,导致科研人员排名变动幅度较大,而篇均被引次数指标受计数方法的影响较小,一方面无论使用哪种计数方法,大部分学者获得的排名结果差异较小;另一方面不同计数方法得到的篇均被引次数均在统计学上显著相关。由此可见,在科研人员评估中,篇均被引次数是一个较稳定的分析指标,可将其作为评估科研人员学术影响力的优选指标。

b.科研人员评价过程中计数方法的选择要与评价目的相结合

不同的计数方法侧重评价科研人员的不同方面,全计数方法侧重评价科研人员的参与度,因此全计数方法对于合作型的科研人员相对有利;第一作者计数与通讯作者计数侧重于衡量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因此第一作者计数与通讯作者计数方法对有卓越贡献的学者有利;分数计数方法在统计学上与其他三种计数方法均存在相关性,可以比较全面的反映科研人员的综合实力。因此计数方法的选择要与评价目的相结合,即决策者想要通过评价选拔什么样的人才?

c.分数计数方法是一种比较“安全”的计数方法

在论文数量、总被引次数、篇均被引次数、h指数以及标准化h指数5种不同指标中,分数计数方法与全计数方法、第一作者计数方法以及通讯作者计数方法得到的结果均存在相关性。这说明分数计数方法是一种具有代表性和良好稳定性的方法,利用分数计数方法得到的指标值可以更真实客观的反映学者的科研水平。实际上,研究表明,不仅在科研人员评价层面分数计数方法代表性更强,在国家评估和科研机构评估层面,分数计数方法也是一种具有优势的方法[10-12]

d.第一作者计数方法和通讯作者计数方法可以通用在论文数量、总被引次数、篇均被引次数、h指数以及标准化h指数5个不同指标中,第一作者计数方法和通讯作者计数方法得到的结果均在统计学上显著相关且相关系数均大于0.8,呈高度相关,表明使用这两种计数方法获得的分析结果并无太大的差异,这可能是因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均是论文的最主要贡献者,且很多时候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也是同一人所致。在评价科研人员时可以根据计算难易程度选择第一作者计数方法和通讯作者计数方法中的一种。

当然由于知识背景、时间精力等方面的限制,本研究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以及有待于下一步研究之处,主要体现在:第一,数据样本数量较少。本文选取30位核物理领域的高被引学者作为分析数据集,虽能够说明不同计数方法的差异,但缺乏大规模的数据统计与分析,从而使得研究结论的适用范围可能存在局限性。后续应以该领域所有的作者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讨研究结论的适用性。第二,涉及的科研人员评价指标有限。本文中选择了论文数量、总被引次数、篇均被引次数、h指数、标准化h指数5个常用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科研人员的评价指标多达一百多个,计数方法对其它指标的影响还有待于深入研究。第三,涉及的学科领域单一。本文中选择核物理这个合著水平较高的学科领域进行分析,那么其它学科领域是否存在相同的情况依然需要进一步探索。

矩形空心墩配筋率为0.96%,不同轴压比、剪跨比(剪跨比大于4的墩)时,空心墩位移延性随空心墩壁厚t与空心墩边长b之比变化如图9所示。在轴压比、纵筋配筋率不变的情况下,壁厚变化对空心墩极限变形能力影响不大[12],空心墩延性变形能力基本保持稳定。

参考文献

[1] Elango B,Rajendran P.Whole counting vs.whole-normalized counting:A country level comparative study of internationally collaborated papers on Tribology[J].Computer Science,2017,9(4):872-894.

[2] Waltman L,Van Eck N J.Field-normalized citation impact indicators and the choice of an appropriate counting method[J].Journal of Informetrics,2015,9(4):872-894.

[3] Huang M-H,Lin C-S.Counting methods & university ranking by H‐index[J].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48(1):1-6.

[4] Egghe L.Mathematical theory of the h-and g-index in case of fractional counting of authorship[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59(10):1608-1616.

[5] 孟德泉,董 颖,马广芹.h相关指数改进比较与实证分析[J].图书馆,2015(5):35-37.

[6] 张丽华,田 丹.合著论文计数方法对科研排名的影响研究[J].情报杂志,2019,38(1):187-193.

[7] Huang M H,Chang Y W.Multi-institutional authorship in genetics and high-energy physics[J].Physica A: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2018,505:549-558.

[8] Wildgaard L,Schneider J W,Larsen B.A re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108 author-level bibliometric indicators[J].Scientometrics,2014,101(1):125-158.

[9] 梁国强,侯海燕,任佩丽,等.高质量论文使用次数与被引次数相关性的特征分析[J].情报杂志,2018,37(4):147-153.

[10] Waltman L.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citation impact indicators[J].Journal of Informetrics,2016,10(2):365-391.

[11] Huang M H,Lin C S,Chen D Z.Counting methods,country rank changes,and counting inflation in the assessment of national research productivity and impact[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62(12):2427-2436.

[12] Lin C S,Huang M H,Chen D Z.The influences of counting methods on university rankings based on paper count and citation count[J].Journal of Informetrics,2013,7(3):611-621.

The Influence of Counting Method on the Evaluation Process of Scientific Researchers

Zhang Lihua1 Tian Dan1 Qu Jiansheng2

(1.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Taiyuan 030006;2. Lanzhou Librar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Lanzhou 730000)

Abstract :[Purpose /Significa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that the state vigorously advocat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cientific evaluation mechanism for scientific researchers, establishes the correct orientation of employing people, and motivates and guides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ers, how to choose the proper counting method in the evaluation process of scientific researchers can not only reflect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erformance of researchers scientifically and objectively, but also help to form a correct talent incentive mechanism. [Method /Process ]Five major scientific researcher ranking indicators were selecte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and difference of different counting methods on the ranking of researchers. On this basis, statistical analysis is used to analyze whether there is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esults of different counting methods, which provided a basis for how to choose the counting method reasonably.[Result /Conclusion ]The index of the citations per paper is less affected by the counting method; different counting methods focus on different aspects of evaluating scientific researchers, and the selection of counting methods depends on the purpose of evaluation; the fractional counting method is a relatively "safe" method.

Key words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counting method;research evaluation;scientific researchers ranking

收稿日期: 2019-05-14

修回日期: 2019-06-06

基金项目: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研究评估中科学计量学的不确定性现象及应对策略研究”(编号: 2018M631551); 2018年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山西省科技人才评价工作中量化指标的滥用及应对策略研究”(编号: 2018041045-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气候变化科学成果集成研究范式及其实现平台研究”(编号: 41671535)。

作者简介: 张丽华 ( ORCID:0000-0003- 3415-9370),女,1986年生,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科学计量学与科研评价;田 丹 (ORCID:0000-0003-1980-8467),女,1992年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学计量学与科研评价;曲建升 (ORCID:0000-0002-2806-3447),男,1973年生,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气候政策分析、集成研究。

中图分类号: G3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1965( 2019) 09-0171-09

引用格式: 张丽华,田 丹,曲建升.计数方法在科研人员评价过程中的影响研究[J].情报杂志,2019,38(9):171-179.

DOI :10.3969/j.issn.1002-1965.2019.09.026

(责编/校对:王平军)

标签:;  ;  ;  ;  ;  ;  

计数方法在科研人员评价过程中的影响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