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思考_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论文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思考_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论文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战略论文,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411(2003)06-0060-(05)

党的十六大做出了“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继产业”和“支持粮食主产区的发展”等重大决策,得到了新一届“两会”代表和委员们的积极响应和热烈支持,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予以充分肯定。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与振兴是涉及国家全局的大事,是改革开放和国内、国外形势发展的要求。因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各省、区、市均以极大的热情在谋划各自的发展战略并积极推动社会经济发展。那么,从全国来看,对东北地区的特殊重要性如何认识?从东北全局的角度,如何理解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与振兴的任务以及应该给予哪些特殊的关照并赋予哪些特殊的政策?针对东北地区的特点,涉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几个重大关系问题的如何处理好以及相应的战略、对策与建议等,都是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一些战略性的探讨。

一、东北地区的特殊性与重要性

东北地区是国内外公认的较为典型的大经济区,它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市、通辽市、呼伦贝尔市及兴安盟,面积为124.3万平方千米,人口为1.175亿(2000年),其地域面积及人口规模均达到世界中等国家水平。

(一)特殊性

1.东北是我国最为典型的大经济区,资源十分丰富,遍布于东北各省区的工业和工矿业城市有明确分工,且大中型企业众多,形成相对完整的重工业体系。这与全国其他老工业基地,如上海、重庆、关中、六盘水、内蒙中部、京津唐和湖南长沙—株洲—湘潭地区等,就规模、实力和产业结构的完整性等方面,都是无法比拟的。

2.对全国的贡献最大,但投入十分不足。长期以来,东北地区走的是一条资源型经济的发展道路。国家主要是将东北作为能源、原材料和粮食基地来对待,源源不断地将钢铁、原油、原煤、原木、基本化工原材料和粮食等运往全国各地或者出口。经加工后,再将附加值高的一些产品运回东北,形成不等价交换。在对全国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它所付出的资源与环境代价也是巨大的。“二五”以后,由于国家投资重点转向内地,之后又转向东部沿海,从而长时期对东北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严重不足,造成设备严重老化和经济逐渐走向衰退的局面。其严重程度是全国其他工业地区少有的。

3.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东北地区得到的实惠甚少。党的特殊政策首先是在深圳实施,继而东南沿海与上海浦东,乃至东部沿海,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又将西部大开发提到了日程。东北从整体上看,多次错过了优惠政策的机遇期,始终徘徊于优惠政策的外围与边缘。

4.东北地区存在的困难与矛盾最为突出。“东北现象”与“新东北现象”集中说明了这一点。城市下岗和失业职工之多,资源枯竭的工矿城镇的居民生活困难的程度,农民卖粮难、收入低、大量粮食积压与亏损补贴的程度,都是全国任何地区与城市所不及的。农村的困难与城镇的困难相互影响,更加重了东北经济的困难程度。

5.东北地区经济基础雄厚,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东北地区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有较为发达的交通运输网和电力网,城市化水平较高,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城镇体系,其科技、文化教育较发达,知识资源较为丰富。虽然有些资源日渐枯竭,但是有些资源,如非金属矿资源、油页岩(后续能源)、森林资源和土地资源等,其保有量仍位列全国前茅,石油、煤炭、铁矿石等也还有很大的开采余地。同时,应该指出的是,东北地区生态与环境条件较好,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可以节省大量恢复—治理投资,全东北工业固定资产有1万亿元之多。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困难是体制与结构性的困难,是转型期的困难,其困难是暂时的。只要中央加大投入和政策性支持,依靠各省区领导和广大人民的艰苦努力,依靠其雄厚的经济基础,其经济振兴是大有希望的。

(二)重要性

1.战略地位重要。我国东北地区位于东北亚中央的部位,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始终没有改变。自19世纪下半叶开始,东北亚就成为世界风暴中心之一,大国的争夺主要是以我国东北为对象。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使我国东北深受其害,日本对东北的统治,使我国的政治经济受到极大的伤害。建国之后,国家依据东北有利的地缘环境,决定建设东北重工业基地和粮食生产基地,它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今,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东北亚仍然是世界矛盾斗争的焦点之一,东北地区的重要地位没有改变。只要切实加强我国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实力,不断地协调对其有利的地缘关系,那么,作为新型工业化基地,一定会及早建成,并将在东北亚地区发挥积极的建设作用。

2.不可替代的分工地位。近期以来,正是世界产业转移的大好时机,国际资本和跨国公司流动十分频繁,时逢东北地区一批大型企业需要改造重组,难得地带来了国际分工的机遇。尤其值得着重指出的是:东北的产业结构与东南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有着明显的不同。东北地区以重型装备制造业为主,军事工业也占有一定比重;而东南沿海地区,多以轻型产业为主,又多为中小型企业。东北地区的经济对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的增强,具有其他地区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它又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是我国粮食安全的“稳压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潜力与后劲的需要。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要用20年时间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这一过程中,尤其后10年,如果缺少东北地区的作用与贡献,是难以达到目的的。其原因就在于:其一,东北的自然环境与基础条件从整体上看好于西部地区,生态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远远小于西部地区,而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是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生态建设和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其二,开发大西北首要目的是实现我国的政治战略利益,稳定边疆和促进中亚地区的安宁,进而使西部地区广大人民摆脱贫困。而开发大东北的首要目的是振兴东北经济,用装备制造业等工业产品和农畜产品支援全国,进而巩固东北边疆。因此,从经济效益看,开发大东北显然远远高于开发大西北。其三,东北经济振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如果前十年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全面解决“东北现象”和“新东北现象”,那么东北地区的潜力将会得到明显发挥,在后十年中,其经济实力将会大大增强,将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物质技术基地和财源基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与振兴,无论从战备利益考虑,还是从国内分工要求以及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紧紧抓住机遇期而言,都是绝对必要的和非常及时的。必然会取得长远的战略利益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总之,中国东北地区正处在它发展历史过程中的关键时期,也可以说是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体制要创新,结构要调整,经济要振兴。机遇与挑战并存;前进与后退同在;发挥潜力、重振雄风与困难矛盾重重,拖全国社会经济发展后腿的两种可能性,也是同样存在的。只要中央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实施正确的战略举措以及东北各省区各级领导、企业界与学术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探索和艰苦努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是指日可待的。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的主要任务

东北地区经历近百年的工业发展史,尤其是建国后,以全国156项重点工程中58项工程的带动,掀起了东北工业建设的高潮,初步建成了全国重工业基地和商品粮基地,对全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体制性的矛盾与结构性的矛盾不断显现出来,出现了“东北现象”和“新东北现象”。东北问题的出现是诸种矛盾的综合反映:一是由于长时期科技与资金投入不足,设备老化,产业竞争力下降,从而使东北的区域经济呈现出衰退期和困难期;二是由于以十分丰富的工业资源为基础的重工业基地,随着有些资源枯竭和有些资源的大量减少,面临着由资源型产业结构向加工型产业结构调整的过渡期与转型期;三是由于国有大中型企业集中,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严重,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显得十分艰难,从而面临着体制的调整期。这一阶段,又时逢世界范围产业结构的调整期,科技革命日新月异,进而拉大了与我国东部沿海和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差距。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全盘统筹进行考虑。既要考虑眼前,又必须考虑长远;既要考虑产业结构调整,又须考虑体制与制度的创新;既要考虑各省区的利益,又要考虑加大省区间的合作和加快一体化的进程。基于上述认识,笔者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的任务,试做如下理解和表述:

(一)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造及其体制、机制创新

截至2001年,东北三省共有规模以上国有大中型企业1394家,其中大型企业709家,其固定资产原值、工业总产值、工业利税分别占东北工业总体的85.00%、76.64%、73.57%。可见,国有大中型企业在东北工业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东北重工业体系的核心。近些年来,国有企业改造取得很大成绩,但是,距离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在体制与机制等方面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二)高新技术产业与接续产业的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代表产业的发展方向,是提升传统产业的动力和信息来源,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也要靠高新技术产业来带动和提升,它也是改造东北老工业体系的动力源泉。那么,考虑到国内、国际分工和东北地区的优长,到底发展哪些高新技术产业部门,又怎样用它去带动传统产业改造,这是需要认真研究和深入实践的又一重大问题。

发展接续产业主要是指工矿型城市由于资源枯竭和资源保护而发展后续产业的问题。产业部门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部门由少到多,产业由低级不断走向高级,产业的联系不断加强与密切;在丰富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济地域,随着资源的不断减少,必然由资源型走向资源—加工混合型,进而演变为加工型的产业模式。遵循上述规律,任何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都需考虑产业的不断升级,用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改造带动传统产业;要不断地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的综合效益;更要未雨绸缪,不断考虑后续产业和接续产业的发展,对于工矿型地区更要如此。可见,东北地区发展接续产业的任务更为艰巨和复杂。

(三)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东部地区积累了丰富经验,但是,结合东北地区实际如何发展民营经济问题,成功的做法尚不多见。前期,在东北大办乡镇企业过程中,成功者较少。我国东部地区许多企业的成功经验又不完全符合东北地区实际。但是,有几点是可以肯定的:为大企业加工配套,发展某些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涵盖绝大部分中小工业企业,发展县域经济等做法,都是十分可取的和行之有效的。

(四)走农业工业化的道路

老工业基地和商品粮基地是东北经济发展的两个车轮,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新东北现象”说明东北农业问题的严重性与解决问题的紧迫性。解决东北农业问题的出路何在?最根本的还在于农业工业化、信息产业化和专业化生产,走农工一体化的道路。“东北现象”与“新东北现象”是相互关联的,解决这些问题的重点在工业,难点在农村,问题在结构,根源在体制。工业化促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其与国际市场接轨,并把农业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直接联系起来。上述4方面的问题与任务是相互联系、互为促进的,它构成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的主要任务。四者之中,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造是关键,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和接续产业是方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激活东北经济的重要保证。农业工业化是东北经济全面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全面实现上述任务,必须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坚持全面对外开放,不断协调周边的地缘关系,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坚持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科技创新,为东北的经济发展与振兴增强内部活力;坚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东北的经济振兴提供思想动力源泉;坚持大东北的思想,不断加强各省区的密切联系与合作,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道路。

三、正确处理几个关系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全国战略利益之所在。但是,如何进行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必须从实际出发,体现东北地区特点,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国有与民营的关系

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造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的关键,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激活东北地区经济的重要保证。但是对两者作用和两者关系要有一个正确认识,防止片面性。必须采取市场运作方式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改造,通过各种办法,使其改造重组,吸引外资与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卸掉包袱、轻装前进,从而激活企业经济。在庞大的国有经济中,有相当一部分要退出,但是涉及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一些行业,国有资本必须保持其核心竞争力。针对东北的实际情况,必须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但是,又不能走全部民营化的道路,因为它不符合中国国情,也必将使经济倒退。民营工业在发展县域工业,为大型工业企业配套,发展某些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新兴工业与传统工业的关系

新兴工业与传统工业是一个动态概念,许多传统产业在过去的历史年代,也曾经是新兴产业,如产业革命初期,煤炭工业、钢铁工业和纺织工业就是新兴工业,而现在则成为传统工业和基础工业了。新兴工业的情况也比较复杂,有的完全是高新技术工业,有的是技术含量高的工业。在东北地区要发展某些高新技术产业,更要发展某些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同时,也要把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放在突出的地位。

(三)各种类型开发区与所在城市和地区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在东北地区,先后设立国家级的保税区、出口加工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风景旅游开发区等不下47个(截至2002年),至于各省设立的省级开发区就更多。国家级开发区依靠国家赋予的各种政策和特殊管理手段,在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发展工业项目和新兴第三产业等诸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有的地市开发区的GDP占全市GDP的一半以上,起到了开放带动的重要作用。但是,开发区也面临着新的问题:一是由于优惠政策的逐渐弱化,为了吸引投资和扩大企业规模,必须进一步强化软硬投资环境建设;二是在前一阶段,多数开发区,由于急于吸引资金和企业也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在企业布局与企业的生产技术联系方面,也有很大的松散性;三是开发区对所在城市及其周围地域的生产带动与生产扩散作用体现的还不明显。总之,笔者认为东北开发区建设的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必须要从主要依靠政策支持,向内部挖潜、狠练内功和内部创新方向上转变;较为成熟的开发区也应重视技术、生产和管理的向外扩散。

(四)主要工业企业部门与配套产业的关系

东北老工业基地是由一些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大型企业所支撑的,如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电站设备、机床、专用设备制造、机车、有轨车辆制造等等。这些大企业受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和当时工业发展模式的影响,几乎全部是大而全的企业,多数零部件靠自己生产供应。这种工业组织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的发展现状,更不利于与国际社会接轨,也不利于企业的技术进步与体制和制度创新。在世界科技进步、企业组织模式与管理模式不断变革的今天,大型装备零部件的生产多与大企业主体分离,不断提高其标准化与国际化水平。东北地区的主要问题是零部件与配套企业不发达且技术水平低,许多大企业还没有把零部件与配套部分分离出去,或者各零部件企业布局过远。不断提高大企业的主机装配水平和研发能力,就近大力发展零部件与配套产业,提高其标准化与国际化水平是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方向。

(五)装备制造业与其他工业部门的关系

装备制造业是东北工业体系的核心。这一核心作用,随着企业的改造、重组、高新技术的不断投入和国内外市场的不断开拓,乃至新兴装备制造业部门的不断增多,将会进一步增强。但是,如果没有其他大工业部门的辅助与支撑,不会形成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也难以抵御行业风险。尤其是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更应防止行业或产品的过分单一,而应重视行业与产品的适度多元化。针对东北的实际情况,粮食与食品加工、石油化工、医药、林产加工等行业,仍应大力发展;能源动力与钢铁原材料行业仍是东北工业的强项;电子信息、光电机一体化、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则是东北地区发展高新技术领域的主要行业部门。

(六)关于民用生产与军工生产关系

建国以来,为了国防需要,在东北各地建成了一批军工企业,并采取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分别管理的办法。改革开放以来,军事工业受到的冲击最大:一是由于需求量不大或者需求量的波动,许多企业严重开工不足;二是由于布局不合理,开支过大,负担过重;三是资金不足,研发能力不强,技术更新缓慢。近些年来经过调整改造,企业情况有所好转。根据国内外的经验,军事工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军民结合,并使两者相互促进,与高新技术企业结合,与大型装备制造企业结合,与各种研发机构结合,使军用品生产的质量有所保证并不断保持其先进性。由于考虑到国家安全的需要,对一些重要军工产品的生产,国家应给予更多的支持。

(七)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行政区划的关系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区域经济遵循地域分工和经济地域运动规律,不断加强区内外经济联系、并不断提升区域经济总量和质量的过程。它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行政区划是人们依据政治规律对其领土进行区划,用以管理所辖的土地和人民,同时,也行使发展经济的职能。我国的省级区划延续的历史悠久,东北三省区也是如此,它在发展各省经济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日益暴露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划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往往通过行政手段,阻碍省区间的经济联系,搞重复建设,搞大而全和小而全,从而使各省区的资源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把东北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考虑,既要发挥行政区划的作用,发挥各省的行政调控作用,又要积极促进各省区间的经济联系与合作。

四、对策与建议

(一)大东北战略

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和振兴,必须实施大东北战略,把东北各省区作为一个整体,站在世界的高度,从国家长远利益出发,对东北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力争用20年时间,率先实现现代化,使东北老工业基地达到全面振兴。要制定统一的发展战略规划。笔者初步认为该战略规划的指导思想应是:以党的“十六大”思想为指导,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国有企业改革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走农业工业化与产业化道路;使东北成为全国装备制造业重要基地,绿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同时,也应成为我国北方旅游的基地。对于一些重大项目的安排,应从东北全局进行考虑,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有利于东北经济整体实力的提高为目的。大东北和东北经济一体化的思路,应深入广泛宣传,使上下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地域范围,除应包括东北三省外,还应包括内蒙古的东三市一盟,原因就在于它们在经济上与东北三省发生密切联系,犹如华北大经济区应该包括内蒙古西部地区一样。因此,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的统筹规划,必须把内蒙古东三市一盟包括在内。为了贯彻十六大精神,应该在领导、专家与企业界认真调研和广泛进行研讨的基础上,制定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的战略规划,作为未来20年开展工作的行动指南。

(二)大力度的举措

东北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矛盾和问题诸多,既有经济技术领域的问题,也有政策体制方面的矛盾;既有表层问题,也有深层次的矛盾。因此,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既要着眼现在,更要立足长远;既要去解决当前一些具体矛盾与问题,又要立足与未来的大发展;既要去解决一些局部问题,更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搞活东北这盘棋的一些重大问题上。因此:1.首要的是要用大气力。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造,尤其各大型国有装备制造业企业改造。通过改制、改造、改组、剥离等诸种市场运作手段,使大部分企业活起来,使一部分企业转产、破产。涉及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主要企业部门,国家应给予重点扶持与支持。2.针对东北实际情况,选准几个主要高新技术产业,如生物制药与北方药业、光电子一体化、电子信息与新材料等,重点加以大力支持。3.建议设立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基金,重点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要改造项目和新建项目。对国债基金应更多地投向东北。4.建议继续推进社会保障体系政策试点,基本解决国有企业职工下岗与再就业问题。

(三)切实可行的组织保证

1.建议国务院成立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领导小组,并在国家发展与改革计划委员会内设立专门办公室,以领导协调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与振兴的重大问题。2.建立三省一区领导及有关领导部门间的定期联系制度,用以沟通信息和协调省区间的重大问题,促进各省区的经济联系与合作。3.加强对东北地区的深入研究,设立研究基金,定期召开有领导、专家学者与企业界参加的学术研讨活动,不断完善决策支持系统。

收搞日期:2003-09-14

标签:;  ;  ;  ;  ;  ;  ;  ;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思考_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